伦敦西区今年差强人意?那得看跟谁比
伦敦作为全球文化生活的风向标之城,是全世界剧场最多、博物馆最多、足球俱乐部最多的城市。每年为看剧、看展、看球前往伦敦多做盘桓的世界游客不计其数。
进入6月,足球赛季结束、暑假尚未开始,英伦迎来一年中难得连日阳光灿烂的黄金期。重重因素叠加,让天天看戏成为此时伦敦性价比最高的享受。从一连数月甚至数年的“西区模式”驻场商演,到艺术剧院里每次只演几场、如同踢馆一般的实验演出——或将超级流行大IP继续忠实再现,或对耳熟能详的经典解构重来,或由新锐编剧、卡司初试啼声,四五十间剧院,上演历史、政治、名著甚至宗教等各种题材,总会有你的菜。
此行之前有常年“伦漂”友情提示:今年伦敦舞台剧的含金量,肯定不比去年被疫情压抑后的井喷表现。在不到两周时间里,笔者以伦敦西区为主看了十几场演出,大牌编剧、导演和演员看了不少。确实,今季伦敦舞台剧和自己的过往比,整体只能算差强人意。但若放眼世界,即便有语言文化、欣赏习惯等客观壁垒存在,这里仍然是让观众觉得票钱和时间花得最值的地方。
新人与旧人
英国国家美术馆和人物画廊旁的圣马丁巷,无疑是本季伦敦剧坛最炙手可热的存在——伦敦大剧院的驻场演出是根据获奥斯卡奖的动画长篇《千与千寻》改编、上白石萌音和桥本环奈领衔的同名日本舞台剧;而约克公爵剧院高悬的新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海报上,略显娇小的“荷兰弟”汤姆·赫兰德和非裔演员弗朗西斯卡·阿梅乌达-里弗斯,如拳击手一样对峙。这两部Z世代挑大梁的新作,票价是伦敦西区常态水平翻番还有余,不让商业化更高的纽约百老汇。尽管如此,依然每次放票便秒空。
在诺埃尔·考沃德剧院,不少观众皆为亲见85岁的伊恩·麦克莱恩爵士再度出山莎剧而来。新作名为《玩家之王》(Player Kings),由莎士比亚原著《亨利四世》上下两部一齐改编,编剧、导演则是以解构经典著称的当代剧坛鬼才罗伯特·艾克。该剧重点如题,落在一个“玩”上——从一开场太子哈尔那个露脸,准确地说是以醉鬼之姿趴在地上还露着屁股,便昭然若揭。“叛逆不羁只是我的手段,在人们对我失望透顶时再彻底洗心革面。”这位后来的亨利五世的脾性早有定论,如此玩闹现世,也在莎剧老观众的心理预期之中。但巧妙的是,除了亨利五世的扮演者是黑人演员,那位起初把他当执法对象抓住死死不放、日后却被他当股肱之臣倚重的大法官,饰演者也是非裔。于是,这出总是被解读为精神上弑父的戏码,因肤色的强烈象征,似乎有了回归之路的意味。
从哈姆雷特到理查二世,从李尔王到理查三世,伊恩·麦克莱恩老爷子演遍了几乎每一部莎剧中的王子和国王。而这次他却不再是自己饰演过的两代国王,而是福斯塔夫。
四个小时里,伊恩·麦克莱恩清晰优美的台词始终如洪钟一般。剧院外海报上他领衔的剧照下,是标语“我们这个时代的福斯塔夫”,便可知爵爷演爵爷,绝不是戴上假肚皮了事。几百年来福斯塔夫爵士是“多吃多占打油飞专家”的代名词,这一次被伊恩·麦克莱恩注入了当代一类典型的“老英国”、或者说“老西方”的特质——前朝时亨利四世奋力前行,不就是为了咱这一代岁月静好吗?改朝换代若是自己赌对了,那就不只是在福利制度中合法当米虫了,更是在功劳簿上躺平有理。当然,结果是老玩家被反踢出局了。
福斯塔夫们的所作所为,恰和脱欧以来的英国政坛乃至社会语境完美对照,只是现实中的白衣骑士如走马灯一般,那个洗心革面的亨利五世却仍未出现。
至简与繁复
就在笔者写作本文时,传来了意外的消息:伊恩·麦克莱恩不慎掉落舞台而缺席下一场演出。只能说:你能在这里就是生命的奇迹,希望下一次重访西区,原来你还在这里。不过导演艾克依然是西区的常客——与考沃德剧院背靠背的温德姆剧院,金秋时节即将上演由他改编、导演的新一版本的《俄狄浦斯》。马克·斯特朗和莱丝丽·曼维尔扮演的母子兼夫妻,在海报上一副被选民和媒体众星捧月的政客打扮。
一个街区之外的品特剧院,正在上演萨姆·门德斯继《动机与提示》后推出年度新作《加州群山》。虽然名为“Hills of California”,故事却发生在英格兰默西塞德平原上的度假海滨小城布莱克浦。编剧是善于写大环境变迁下的衰败外省、贫贱家庭百事哀的杰兹·巴特沃斯。领衔新剧的依然他那部横扫当年英语剧坛的《摆渡人》的主角劳拉·唐奈丽。
从《摆渡人》里1980年代的北爱尔兰往事,到《加州群山》二战后数十年的英格兰西北往事,这次劳拉·唐奈丽扮演的是男人没从战场回来、独自拉扯四个女儿长大的妈妈。她二十年来一心培养四个女儿成为明星,年老病危之际,大女儿回到家乡探望母亲。演了母亲的唐奈丽又扮演女儿,一开口却换作地道的美国英语。
至此,剧名背后的深意才揭开:所谓加州群山,是好莱坞的比弗利山庄,也是母女共同的明星梦,更是破败英国小城通向那里意味的重重升级打怪。而群山背面,是潜规则让少女遭受性侵,是二十年骨肉手足分离。当一缕金光打在一身光鲜、一口美音的大姐身上,仿佛她真如明星一样辉煌。至于她是否圆了梦,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到家了她依然不愿意推门见见弥留的母亲,却在钢琴旁和姐妹们弹唱起儿时的歌,“我有一个小小梦想”。
萨姆·门德斯的作品,打动人、让人哭是正常的。他舞台美学上的“转性”才值得注意。这次萨姆·门德斯的舞台是多但不多余的经典案例。无论惜墨如金还是泼墨如注,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
他的前作《雷曼兄弟三部曲》《动机与提示》等为广大观众所称道,很大程度上源于舞台呈现的大道至简。而《加州群山》则呈现的是不厌其“繁”:不仅设置了旋转舞台,而且舞台中央还是三层楼;楼梯更是不嫌麻烦,一楼到二楼是侧向单梯,二楼到三楼是两个楼梯。
旋转舞台上,前楼是家庭酒吧,后楼是自家厨房,一墙之隔,承担着内外有别的剧情:对外人展示女儿们才艺在自家厨房,姐妹们团圆谈心却在关了门的破败酒吧。这样的错位,也正是异化和拧巴了的人心和人际关系在物理空间上的延伸。
《加州群山》每演一幕,舞台都进行一次180度的旋转来更换场景,楼梯也跟着一幕居左、一幕居右,寓意不同的选择通往截然不同的未来。点睛之笔则是二楼起居室到三楼卧室看似浪费的双梯设置,无论舞台怎样旋转,都会有一个楼梯悬空。就像母亲和女儿之间,有时是路往一处走心往一处使,有时只能躲在此路不通的角落,默默地看着对方承受一切。
沉浸与幻境
皇家干草剧院正上演的《桥头风景》,领衔的是“西叔”多米尼克·韦斯特。和此前备受赞誉的伊沃·凡·霍夫导演的小维克剧院版本相比,这一版只能说中规中矩。即便如此也近乎满座,不少穿着校服的中学生观众,中场时还认真做着笔记,他们说“这是我们会考必考剧目”。
这么一看,本版的确做到了教科书般的准确:演员表演到位,韦斯特从一出场便严格围绕着“外甥女夸他今天好看,他很不好意思”这个编剧提示的“不归点”而做戏,同时继续展示着自己经过美剧反复检验的语言(口音模仿)能力。舞美也高度写实地还原了贫民窟的“什么都有,就是近乎一无所有”。
在一河之隔的外西区,驻场商演《控方证人》让远道而来的观众,特别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忠实读者感觉更值。这出阿婆的经典法庭戏,演出地点就在昔日大伦敦市政厅的法庭本庭,可谓原汁原味。法官席、证人席、被告席等依然物尽其用,旁听席改为观众席,多花些票价甚至可以坐到律师旁边,或者干脆在陪审席的王者视角看完整部戏。
之所以说陪审团是王者视角,而不是王位,在于其并无真正生杀予夺的王权:除了被“书记员”一对一宣读权利义务,并公推一名团长宣读事先写好的表决结果,观众并没有真正沉浸式互动进而影响剧情,也没有机会集体表决出与原定剧情相反的被告有罪,让演员们表演“plan B”(备选方案)。
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沉浸式戏剧,但不妨碍这版《控方证人》作为优秀的环境戏剧,是体验地道英伦风情、特别是英美法系庭审原貌的必看佳作。不能改动的文物环境给剧情的施展带来了巨大的限制,比如两次在“大律师家中”和“法庭”之间的换幕,就必须在观众的众目睽睽之下搬家具、换道具,将唯一的空间重新布置。但大大方方展示,反而不出戏,还增加庭外剧情是庭上延伸的仪式感。
而这一版本删除原作经典结尾的处理,虽让一些原作党有些意难平,但在我看来却是神来之笔:女主帮渣男脱罪不惜自毁却遭抛弃,绝望之下当庭复仇;望着眼前惨剧,律师的护士说出“她杀了她”;律师回以:“不,她处决了他,而我将为她辩护。”这个版本大胆地将这两句经典台词删除,女主完成复仇,渣男倒下。此时,全场寂灭,观众只能看到建筑内原有的高悬的正义女神高举权杖。这样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境界。
在同样以驻场商演模式运行的塔桥剧院,已经驻场一年多的《红男绿女》依然备受追捧,因此还将续演一年。该剧堪称眼下伦敦最值得体验的沉浸式舞台。全站席的池座化身迪厅,“E人”大可在剧院上了伦敦美食榜的餐酒吧买好吃喝,和演员一起蹦迪,甚至在几处触发新剧情的关键点被拉去和主角共舞。随时都可能有新的舞台从观众脚下升起,大家不得不在引导下数次集体大挪移,但也乐此不疲。“I人”也可以在座席上聆听演员和乐队现场演绎《红男绿女》里那些跨越了70年的经典曲目——至于有多经典,反正是让以口齿不清、五音不全著称的马龙·白兰度凭借这部演艺生涯里唯一出演过的歌舞片,扬威当年的奥斯卡。
该剧的英文名“Guys and Dolls”,以今天的观念看来无疑有物化女性的男凝视角。而如今这版虽未改名,洋娃娃们也依然洋气,却不再是娃娃——女一依然是热心公益的信女,却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傻大姐,而是在赌徒们洗心革面的过程中起到了温柔导师的作用;女二舞女的扮演者是身材健美、比男主还高出半头的非裔小姐姐——她以这样的外形一出场,就已经说明原本的傻白甜设定早就作古了。
旧作与新卡
提到性别视角转换,刚在国内京沪等地上演过中文版,如今依然在西区的吉尔古德剧院上演的《2:22鬼故事》,也是其中一例。该剧2021年由当红歌手莉莉·艾伦出演时是女主戏,初次登台的歌坛小天后凭借在剧中的出现表现,获得奥利弗奖、戏台之上奖等多个年度表演大奖和提名,还获得了反串领衔《枕头人》的机会。等到2022年饰演过哈利·波特系列中马尔福一角的汤姆·费尔顿领衔时,则换成男主视角。此后该剧又经几轮换卡,虽然咖位水准起伏不定,但仍被续订演出了四年至今热度不减。作为一出小制作,在竞争最激烈的西区算得上大获成功。
笔者观看的场次,由曾在BBC上揭秘精神病院、地下妓院和各种灵异事件而知名的纪录片主持人斯塔茜·杜丽主演,依然是女主视角。联想到编剧罗宾斯的灵异故事主播身份,倒也实在丝滑——甚至丝滑到剧情进展到三分之一处,真相已被在场聪明的中国观众参透。但即便后来的故事都在预料之中,就探秘感的营造而言,杜丽版是合格的。
这也揭示了西区戏剧常青至今的一条颠扑不破的道理:都知道看戏看角,但即便是明星出演,演多了,观众和演员自己都难免审美疲劳,换卡则势在必行;即便是同一版本的换卡,新卡司的不同特质,为旧剧目带来的新创作,也会引发新的效应抑或说效益,比起另起炉灶的复排或许更具性价比。对此,中国人本就熟谙——四大名旦演同一个角色,看的却是不同的“样棒唱浪”。而且算经济账是融入我们血液的天赋,这样的操作也完全应该玩得转。
文|黄哲
编辑|于静
本文刊载于北京青年报2024年6月21日B6版《青舞台》
往 期 精 选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