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时入账两亿。。
前两天有个挺有意思的热搜,说张雪峰公司有个价格接近两万的高考志愿填报课程,一出来就被抢购一空了。
这两天张老师再次登上热搜,同样是因为在直播间卖这个高考咨询服务套餐。
你要说最近几个月张雪峰老师这边放出来的高考咨询名额,数量也不算少。
上次就有两三万个。这次直播三小时卖卡收入2亿,按照单价算名额应该也有两三万个。
从这个高考志愿咨询的受欢迎程度看,家长们抢购的热情很高。
每次基本推出就会秒光,这次更是所有省份到2026年都全部售罄。
有时候想想好的赛道和项目,真的就是老天爷赏饭吃。只要时间和积累到了,泼天的富贵就来了。
01
不过一个产品受欢迎的同时,也会有人不那么喜欢,而且会从各种角度花式质疑这个事情。
比如看网上的各种评论里面,很多家长觉得这是饥饿营销,有贩卖焦虑割高考学生家长韭菜的嫌疑。
其实这种说法真挺搞笑的,本来就是一个高考配套服务。而且大概率是因为买的人太多服务不过来,才会定这个价格。
要知道上次放出来的高考志愿咨询名额有两三万个,这次直播三小时卖卡收入2亿也有两三万个,整体数量也并不算少。
两次加起来卖出去的咨询名额,可能已经是他们整个团队的服务极限了,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饥饿营销。
我身边有熟人也在做这块业务,他们的定价比张老师便宜,咨询费差不多在七八千块起步,每年这个时候也是供不应求。
这哥们说限量的原因是这种一对一的咨询服务,每天每个老师能咨询的数量是有限的。
一个咨询老师除去八小时睡觉时间,剩下能给你提供咨询的满打满算就16个小时。
按照八千块钱咨询两个小时计算的话,一个熟练的老师每天最多也就能服务七八个孩子,所以限量和提前预定就是必须的。
而且这种报志愿的咨询业务,每年也就高考前后是旺季,其他时间基本没啥咨询量。
但是其他非旺季时间公司运行也是要成本的,员工工资办公室租金也都是要付的。
把所有运行成本折算到高考前后这段时间,自然单位时间的价格就上来了。
02
个人觉得去谴责人家什么贩卖焦虑,还有什么价格太贵本身就是没道理的事情。
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太多很难分辨的干扰信息,别人筛选也是需要付出人力和很多其他成本的。
如果自己不想花费大量的时间,或者说没能力做信息筛选,又想要提前获得信息差只能是付费,找到合适的人来帮你筛选。
当然并不是说你付费以后就能获得最好的结果,但是别人毕竟是专业干这个的。
以前有句话,叫做不要用你得业余爱好挑战专业选手的饭碗,这块别人信息收集和整理确实比你更强
所以同样是做筛选,大概率他们筛选和匹配出来的东西,还是会比大多数普通人专业。
其实服务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你有支付能力了觉得值就买。没有支付能力或者觉得不值就不买,这东西有这么复杂么。
按照我那个朋友的说法,这种近两万块钱的志愿填报课,其实客户都是特定的受众人群。
基本都是那种家里条件还过得去,但是家长对填报志愿又确实不懂,或者是不愿意花大量时间研究的。
多数孩子都是普通孩子,也没什么非常特别的天赋,基本读十几年书,都是为了有个好的就业。
所以家长到报志愿临门一脚的时候,自然是不想因为志愿填报问题,耽误了孩子的就业。
在互联网浏览各种信息是免费的,只要你自己有筛选能力,就能从里面挑出有用的信息,但前提是你有这个能力。
多数普通家长受制于信息来源、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可能并没有这个能力。
家长自己不懂的情况下,为了孩子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花钱找懂的人指导。
花个一两万块钱咨询俩小时,了解更多的信息差,改善自己孩子未来的就业前景又有什么问题。
至于那些觉得不值或者不愿意花这个钱的,根本就不是人家需要服务的客户。
而且按照这哥们的说法,最近五六年时间随着行业景气度和政策的剧烈变化,经常会有很强的短期信息差出现。
随之而来的影响是就业市场变化很大,高考填报志愿也就变成了个技术活。
比如说过前几年有段时间因为相关岗位大量招人,大学去读马克思主义就很容易就业,这点很多家长根本就不会知道。
03
在现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基本没有人搞强买强卖那一套,买卖双方都是自由的。
所以一个产品值不值得买,也不是三五个人说了算的,而是由整体市场需求决定的。
哪个产品你觉得贵还能持续卖出去,甚至被消费者持续哄抢,本质上就是因为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为啥现在这样的服务会这么抢手?还是不因为大学专业和就业市场信息差和时间差,是客观存在的。
从信息差的角度,有些专业确实现在市场不需要了,有些专业从之前的冷门就业专业变成了热门,这里面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
就业市场这块现存在着在大量的年轻人,他们都希望能够有专业的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梳理方向。
别人团队专门研究这里面的信息差,对信息的收集更加全面,也更能感知到中间的变化,自然就有人愿意付费。
从时间差的角度考虑,你从高考报志愿到大学毕业中间,存在着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很多专业可能在你高考时候还是热门专业,等你毕业的时候突然发现市场上没啥就业岗位提供了。
这种情况发生意味着你几年时间白费,可能又要重新读一个专业或者换方向考个研究生。
以前就业市场好的时候,你多花点时间试错没啥问题,现在试错三四年再去转专业,黄花菜都要凉了。
所以对于很多自己没能力判断未来变化的人来说,如果经济能力允许花点钱去咨询一下并没啥问题。
一方面这样可以减少你因为信息差和时间差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你信息筛选的成本。
不过你说花两万块钱找张雪峰就能在目前卷到极致的就业环境里,给你找到人生天梯么?我个人觉得并不是这样。
他的优势是掌握的信息比较多,可以帮助你提前避开很多潜在或者可能的大坑。
很多家长对专业啥的都不熟悉,给孩子选了个专业读了几年,才发现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回事。
最后只能是一毕业就改行,整个大学学了个寂寞,白白花了几年时间,如果提早有相关知识也就不会走弯路了。
其实如果你不想花钱,又有足够的信息筛选能力的话,多在网上看看那些名师的视频,其实也能了解个八九不离十。
至于能提取出多少信息,最后对可能变化的判断对错有多少,大概率会和你的眼界和知识积累啥的有点关系。
当然你如果没这个筛选能力的话,那么花钱让别人做这个事情也不是什么坏选择。
毕竟选错以后再折腾,真的是个劳民伤财的事情,对人的情绪和心力也是个很大折磨。
04
这两年整个就业市场变化确实太快了,过去适用的经验过了三四年之后没有做出修正,可能已经早就和市场脱节了。
比如对于是不是该出国留学读个研究生,这两年我自己的观点就有和以前不一样的变化。
现在因为就业门槛的提高,很多岗位都提到了硕士这条线,之前我的观点是国内考研就好了。
但是随着国内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竞争现在变得越来越激烈,我现在认为国内读完本科以后,家里条件允许留学读研效率更高。
原因很简单,国内现在考研竞争这么激烈,你想考个排名靠前的学校其实并不容易。
考上已经不容易了,很多人甚至还要二战三战。再加上国内读研的毕业时间,会比出去留学要长得多。
要知道面对就业市场的萎缩,你现在是和时间赛跑,越早毕业就可以越早占坑,因为坑位减少的速度现在太快了。
这个阶段算算时间成本的话,如果你家里条件允许的话,自然是留学快速去读个研比较合算。
甚至如果本科阶段就想读个世界名校,你家里条件足够好按照学校要求做好相关的背景提升,也并不是不可能。
当然家里条件不允许就啥也不说了,这个选项并不在你们家庭的能力范围之内,也就没必要考虑这些有的没的。
其实很多东西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市场上确实有这个需要,不然就不会有人抢购,本质上大家买的是信息差和时间差。
有人觉得需要,别说是花两万块钱咨询,就算是十万也是有人会去买单的。
但如果有人不需要,觉得自己负担不起或者是不需要,压根就不会关注这些事情。
要是你连两万元都拿不出来的话,还去热火朝天的讨论这些,那就更没有意义了,你根本就不是人家要面对的客户。
还有人说什么两三万的志愿课是贩卖焦虑,焦虑并不是人家做咨询的老师制造的。
而是现在就业市场收缩以后导致大家对自己前途的焦虑,也就是因为焦虑才有这样的市场空缺和服务。
我个人觉得如果家庭收入差不多,又没有合适信息渠道的话,能买到足够专业的服务还是挺值的。
毕竟人最宝贵的是时间,你中间走一段弯路,就可能要多耗费几年时间了。
05
很多人可能习惯了互联网上的各种免费,会觉得真正有用的信息也会给他免费提供。
事实上这世界上有效知识和信息,尤其是做过筛选的有效信息,基本都是要花钱的。
要么你花钱去找人学,要么你花钱去找懂得的人买。二者都没有的话,只能寄希望于你爹妈懂能给你指导。
不然别人费心费力筛选花时间筛选的有用信息,为啥会愿意平白无故分享给你个没啥交集的人呢,你又不是他亲儿子亲闺女。
不说其他的,你家里孩子成绩不好去培训班找个好的老师给你讲重点是不是要花钱,甚至要按小时花高价。
你付费找别人咨询高考之后报志愿的事情,这中间的道理不是一样的嘛。
而且大多数时候,付费只是帮你从茫茫信息中做了初选。最终从初选结果挑出其中的精髓,还需要你有足够的分辨能力。
本质上这类咨询,赚的就是信息差和时间差中间的钱。你说值得不值得,对于条件不错又缺乏信息获取能力的人来说是值得的,
比如张老师这个高考咨询就是这个道理,报志愿是家里孩子努力读书十几年临门很重要的一脚。
整个社会上愿意花个两万块钱,获取信息差选个适合自己状况专业的大有人在。
而且人家能给你做咨询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那么多,这世上买得起的人很多,被哄抢也是必然的。
我个人觉得,那些愿意把自己努力获得的有效知识分享给大众的人,哪怕是收钱也是非常让人尊敬的。
有句话叫法不轻传,如来佛祖传经你还要花钱花时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呢。
别人花了大量时间精力筛选出来的信息,而且确实也对一些人有用,那为啥不能收钱。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信息差、时间差和认知差的距离。不然为啥有句话,叫做有钱难买早知道。
很多信息差有效的时间段,也就一两年甚至三五个月,过去了红利期也就没了。
现在存量博弈越来越卷的状态下,其实更是这样。谁能抢到信息差和时间差,谁就能提早占坑取得更大的优势。
有时候想想人最大的运气不是捡到钱,因为路上捡钱其实你也捡不了多少。
当你某天遇到一个人,不管是因为偶然遇到还是花钱链接,他帮助你打破了原来的思维桎梏和枷锁。
同时提高了你的行动力和认知,让你的人生从某个角度有了比较大的突破,这就是你人生的贵人。
06
不过有一说一,最近几年各专业之间就业信息的不对称,其实是越来越少了。
而且就算存在这类信息差,时间窗口也变得非常短,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能分辨出来。
因为这类信息差往往存在于某些特定领域,除非你家里长辈在这个行业很了解,不然等外人知道的时候时间窗口都已经过了。
这就像现在你去买房子,在以前房价全国普涨的时候,可能城市和板块的机会有差异,但是普涨行情大家都是有机会的。
最近两三年想把握这类机会,光了解城市和板块都不够了,已经细分到了解城市和板块基础上,需要具体到哪几个楼盘才可能赚钱。
但即使是具体到楼盘,也仅限于现在入场,再过两三年之后你可以卖出赚到钱。
等三五年之后在同样的位置买入,可能过去的经验已经不适用了,因为这个板块可能已经供给过剩了。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平移到报志愿上面,现在有的专业存在的信息差,也就适合当年的这批人。
三五年之后这批人毕业之后,大概率信息差早就没有了,那时候你再套用之前的经验,大概率也没用了。
近几年的变化就是这么快,大家都在和信息差还有时间差赛跑,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因为信息差抹平的速度很快,供给上升的速度也很快,但是坑位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了。
这就是为啥前几年我们会一直强调,如果你本科能就业找到合适的工作,那就千万别去读研。
因为等你读研几年之后出来,大概率这个坑位已经没有了。
后面等你读了半天研究生出来,甚至都不一定能找到当年那个待遇的岗位。
因为这几年优质岗位的缩减速度,远比大学生甚至研究生的供给增加速度要快。
07
这么说可能很多人不是那么理解,我们这里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其实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自己家里有个亲戚在省城三甲医院药房工作,他们十年前大专毕业就可以去,当时要求根本没有现在这么高。
现在想要去他们这个医院药房工作的话,要求就是博士毕业的门槛,然后还需要有硬关系,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家里亲戚也在感慨说,你说我们这也不是科研岗,为啥门槛要设定在博士呢,难道博士抓药就比大专毕业的快么。
我说其实并不是这样,只是因为现在坑位少了,高学历的供给变多了,提高门槛可以把很大一部分人直接拦住。
不然如果学历这个硬门槛很低,大家都很轻松能过去的话,来打招呼的关系户会多到应付不过来。
同样的,以前你要想去二本以上的大学去做个有编制的老师,十年前可能本校毕业就可以跨过门槛。
现在的要求是对口专业读完博士,然后三个学位里至少有两个985,或者是海外前100的学校。
江湖传闻说具备这个基础条件之后,可能还需要比较硬的关系,比如有个厅局级领导干部帮你打打招呼,那么你基本就稳了。
如果没有这层关系,但是学历跨过门槛的话,也不是说一定不行,但需要你运气很好或者个人素质非常出众。
而且这里要注意的是,不管你去省会三甲药房抓药,还是去二本以上做有编制的老师,基础都是博士毕业这个硬门槛。
如果没有跨过这个硬门槛的话,就算是有关系打招呼,其实都没有那么好使。
再比如在过去十年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年代里,大家都知道互联网公司相对比较好就业。
十年前的互联网公司可能你三本毕业,就可以进去工作了。因为那时候优秀的人都往外企跑,很少有人愿意去互联网公司这类民企。
现在你想进互联网大厂,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你需要学历一流,叠加个人能力非常不错。
不然你以为马老师为啥会说,他们十八个阿里创始人,现在如果来应聘的话一个都通不过面试。
记得在四五年前写这篇《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时候,我们曾经清楚的告诉大家一件事。
大概率未来学历的提升速度远远跟不上坑位关闭的速度,这就是饱和式学历竞争带来的“内卷化”。
现在回头看的话,这个情况已经从之前的有点趋势和苗头,变成了清晰的浮出水面。
同样是五年前,我们写这篇《35岁是个坎,为啥到岁数就不想要你了》的时候说,表达能力强的人可以试试做个人IP。
这类轻资产创业花不了什么钱,而且未来在你人到中年如果遇到失业问题的时候,可能还有个退路。
那时候虽然公众号这类图文赛道竞争已经比较激烈了,但是小红书抖音这类新赛道可以说是刚刚开始。
后面赶上疫情期间,大家呆家里不出门的时间也多,很多人空了就是刷这些软件消遣,中间机会其实还是很多的。
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五年,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下场做个人IP,就连那些知名企业家也不例外。
不过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发展和渗透以后,这些平台的渗透率和流量已经见顶了,早年的流量红利也没有了。
那些知名企业家下场做个人IP,可能成功率还比较大,因为人家本身就是公众人物,关注度很高。
你一个素人这时候再下场参与,其实最好的时间窗口早就过去了,想做出来比登天还难。
我们一直强调的信息差和时间差,在上面这几件事情上,可以说体现的非常明显了。
很多事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赶上就是没赶上。时间窗口错过以后,也就没有机会给你弥补了。
尾声:
有时候想想,互联网对个人影响力的加持和放大作用,对于企业本身能量的放大和杠杆撬动是惊人的。
其实张老师的高考填报能出圈被这么多人讨论,本身也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个大IP。
这就是为啥我们会看到,好多大企业家都开始躬身入局,自己主动下场做IP了。
其实小到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大到我们现在看到很多造车新势力创始人活跃在互联网和用户做互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道理。
你自身有足够的实力,叠加互联网的杠杆作用,会无限放大个人和公司的能力,在提高变现单价的时候也能极大拉长变现周期。
这次张老师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除了给高三学生做,貌似还对高一和高二学生做了预售,据说到2026年的咨询都已经售罄了。
这等于说是已经收到了三年后的钱,普通生意哪敢提前3年收费,等3年后再提供服务啊,这就是互联网大IP带来的信任红利。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人家企业家的事情和咱普通人关系不大,毕竟普通人没这个能力和影响力。
多数普通人其实也就是想自己找个好工作,孩子找个好工作,安安稳稳能混口饭吃。
这想法确实也没啥错,普通人想要达成这个期望值,无非就是在下面三个方向努力。
要么就是在信息差和时间差的行业赶紧占坑,要么就是学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要么就是家里有积累或者有能传承的东西。
其实随着社会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变慢,对于普通人肉眼可见的红利是越来越少了,《未来传承和家族积累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整个社会能提供的机会(也就是坑位)变少,也会成为肉眼可见的大趋势浮出水面。
所以在同样是在五年前这篇《拼娃的正确姿势》里面,我们会提到未来拼娃的方式变了。
大概率拼的是家长“能不能定义坑位标准”和“把子女按照坑位标准来塑造”的能力
还有就是你自己占据优势地位的能力,以及能给孩子社会关系的支持,现在这句话依然是适用的。
如果不能提供合适的支持,只能寄希望于基因变异,出生孩子就是天生牛娃。
因为对于超级牛娃,除了条件差的话努力过程会艰难一点,其他一切都不是事儿。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