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留学骗局!花样翻新的骗术,连留学机构都中招……
本文授权转载自Panopath
公众号ID:Panopath_liuxue
又一年申请季接近尾声,不论是今年即将进入大学的还是正在备考的准留学生,相信大家已经开始为自己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做准备了。不过也别兴奋得太早,因为骗子们也披上了当季最新款马甲,蠢蠢欲动……
虽然大家自信从小到大都身经百战,然而各种新闻报道却表明——留学生是骗子非常青睐的群体之一,毕竟有钱年纪又小,还远离家乡...不骗你骗谁?!
别说留学生,有时候家长乃至留学机构都难免被骗!!!
下面就请各位小伙伴一起看看骗子都有哪些骗术,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前几天有个学妹隐晦地说,年级里有个谁谁谁又“买到题了”,考出了个高得谁都不信的分数。其实我们都知道标化考试的灰色地带频频被曝出猛料,不过对于正在疯狂刷分的国际学生和家长来说,每每听闻身边有人貌似成功地耍了什么小花招,恐怕也会忍不住诱惑多看那些所谓“内部人士”几眼——死马当活马医,难道除了被骗点钱、空欢喜一场,还能有什么后果吗?
不过我看了几条最近的新闻之后,不禁真要为这位不认识的同学捏把汗了。
有一些伪装成枪手的“绑匪”,声称可以通过把你安排在他们的外挂考场,帮助你顺利地利用协助完成考试。然而当你大摇大摆地以为自己进入了保护伞之时,你便已被绑匪们的圈套拿捏了——
全程无死角的录音录像诶,你的舞弊行为铁证如山;此时若不乖乖交钱,他们就会威胁你把这些证据发给大学,从此以后再也别想申请到任何学校!
报警?一来你自己有不端行为在前,无论如何都是理亏;再者这帮骗子本身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你用什么武器维护自己,能保全自己握在他们手里的前途?
没关系,我们从来不蹚这种浑水,只认准官方信息,是不是就不会被骗了?
——那肯定不是啦。
很多骗子为了显得严肃、有威慑力,都会假扮成政府机构对你发号施令,让你不敢对他们的钓鱼邮件置之不理——这种一般都扮演得相当逼真……而且你们知道吗,它们还有可能是学校反串的。
几天前,一名UIUC(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留学生收到了一封来自ISSS(International Student and Scholar Services)的邮件,向其索要新的I-20文件和作为“财产证明”的30万美金。由于这封邮件看起来过于真实,这位同学差点就要回国办手续转账,好在其父母看出了蹊跷,最终才有惊无险。如果不细看可能真的很难发现,骗子用的假邮件地址和真的只差了一点点……
其实类似针对国际学生的电信诈骗层出不穷,尽管各方机构一再想方设法强调要警惕电信诈骗,但是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由于骗子们总是危言耸听,恐吓你摊上大事了,情急之下人的正常反应确实是赶紧去处理,而很少有人能冷静地鉴别发件方的真假;反倒是那些措辞大同小异的政府部门提示邮件,容易被我们当成垃圾信息直接删除。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些官方为了对学生进行反诈教育,实在是煞费苦心。我本人比较幸运,目前还没听说哪个身边的朋友收到过上面那种性质严重的诈骗邮件,但是就在不久前,还是被NUS(新加坡国立大学)官方的诈骗把戏耍了一遍。
一封来自学校IT部门的邮件亲切地称呼着我的名字,让我尽快更新杀毒软件以确保在校内的网络安全,结尾附上了升级链接。我虽然并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还是点进去了;跳转到网页之后,发现上面赫然写着“这如果真的是诈骗,你就成功被钓鱼了!请迅速完成以下培养反电信诈骗意识的课程并通过测试。”再回去看才发现,发件人的邮箱地址是mus,这是校方专门假扮钓鱼网站,看看有没有学生会上钩的。我一看群里,大家纷纷出来唉声叹气,说不小心被骗了,听课答题好烦;设想一下如果遇到了真钓鱼,那等着我们的可不仅仅是多做几道题这么简单了啊……
有一种更常见的小偷小摸,其实是身边朋友账号的高仿版们。
我近一两年就在微博和ig上见过至少五个和我某个朋友的头像一模一样、用户名只是某个字少一笔、某个符号长一截的奇怪账号。好在这几次我被假冒的朋友本人都眼疾手快,发帖出来告诉大家有人在冒充自己,赶快举报。
我这几个被冒充的同学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是在不同地区的留学生;这些高仿号在我身边潜伏一阵之后,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可能哪天就会突然冒出来说自己正在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我的帮助;这样一来,好久不联系、不清楚近况的朋友,我可能真的会放下警惕,大方地对骗子出手相助。
像微博、微信这种国内的社交媒体基本上以熟人圈子为主,风险尚可控制,但是圈子相对松散,监管也不那么严格的一些国外社交软件可就满大街摇摆着不明骗术了。
我本人真的算是在互联网上相当不活跃了,但几乎天天睁开眼就能看见——
什么让我先给他转笔手续费的富豪糖爹
夸我符合品牌形象其实是看中你腰包里运费的星探
不停地问我找不找工作的雇主
声称搬家杂物带不走喊大家抽奖免费送的热心人……
你会在半夜被一连串电话和短信吵醒,这是另一个时区的人在试图登录你的WhatsApp;你会被莫名其妙地拉进电商平台的购物群,群成员的资料全是一堆鬼画符;你会收到来自A国的陌生来电,对方说自己是B国移民局……虽然这些手段都挺可笑的,大多数人也应该不会信,但不得不说互联网上背对背的世界还是危险重重的。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留学生们经常爱干的一件事,自然就是“找组织”、“求拉某群”,然后就加入了一个其实谁也不认识谁,但以为全是自己人的微信群。一般情况下,这种群就算审查再仔细,隔段时间也会有几个装得很像身边同学的中介、代写撕下面具开始刷广告。
我的好几个朋友都抱怨过,一开学就有群里“同学”给他们发好友申请,自来熟地问这问那,他们还真当就是身边的人耐心地一点一点答,完全看不出什么其他问题。但过了几周之后,这些课友、住在同一个宿舍区的邻居,就会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请求。有的班门弄斧地问你要不要他帮忙写你某门课的作业,有的说卡丢了能不能借你的刷一下,有的突然临时需要几百块,开出一个比正规渠道划算得多的汇率找你换钱。
为了证明自己身份可靠,他们还主动发自己的学生卡照片等等——其实这个也是他们从别的倒霉同学手里偷来的。等我不小心被骗过的朋友向周围曝光这个假身份以后,这人居然马上换了一个别的身份继续表演……总之,受害者们是一次性的,而只要还有不知情的人响应,他们的账户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钱。
往期参考→“私下换汇”换出一桩血案,背后黑手竟是留学生!!!
身在犯罪金三角东南亚,由于这种乱象实在是赶不尽杀不绝,骗子们又一个比一个经验丰富,作案后往往轻而易举地逃之夭夭;即使是在法律严、治安好的城市,想通过报警追回财产也是难上加难。
emmm说到东南亚,我知道有人可能想起来了一些更可怕的手段;你别说,就在今年四月,还真发生了这样一件恐怖的诈骗事件——
一名在澳洲上学的中国留学生从年初开始被数名骗子接连威胁,称其做出了严重的违法行为,如果不支付800万人民币的巨款,将面临被拍色情视频、摘器官等等的后果。利用恐惧心理,她按照骗子的要求,不敢报警或向家人透露这件事,也删除了很多相关证据,让警方的追查更加困难重重……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嘲笑了:就这也能骗得了我?怎么骗子这么多年还不带长进的?但是身在海外,骗子们瞄准的目标可不仅仅是咱们本人,还有国内的父母和家里其他长辈——而且是以更高明的手段。我指挥ChatGPT做题的时候老吐槽人家笨,但我不得不承认现如今人工智能发展得真的很可怕;可能我驯服不了它,但架不住有人已经开始用它来害咱们了。
以前以为眼见为实、永远可以信赖身边的人,但AI入场后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它们可以轻易地生成你的样貌、仿造你的声音,并把你的背景情况调查得准确无误。
你父母电话里的骗子再也不用自己勉强地装着哭腔,驴唇不对马嘴地一顿哭喊了;他们看到的可能就是你“本人”打来的视频通话,看起来什么都对得上,除了你本人完全不知情,父母也丝毫意识不到和自己要钱的是个假孩子。
不光是我们本人和家长,骗子发起疯来甚至连机构都不放过……
先把钱转给你,让你安心,ok有被蛊惑到。
我有一个朋友Jason(真的不是我,贫穷让我没有被诈骗的价值)...他正在经营一个留学机构,4月份接到一位“家长”咨询,非常顺利的完成了沟通和留学合同签订,客户也很爽快的服了服务费(直到这会儿骗子都很真诚)。
据Jason回忆,整体的咨询都很正常,这位客户还提供了自己孩子的成绩单和简历等申请资料,认真的沟通了选校、专业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沟通过程中都透露着对孩子的体贴与关心,甚至和孩子一起开了腾讯会议,讨论申请方案,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
签订合同后,“家长”及时就往公司账户汇了一笔钱。然而,汇款金额竟然是200w港币!金额远远超出了留学合同的服务费用。“家长”表示汇款有误,希望留学机构这边将钱打入自己国内的另一对公账户。
这截图只能说,emmmm非常逼真,因为是真的。然而其中暗含玄机!!!
(看余额,这骗子还怪有钱勒)
Jason察觉到事态不对,及时跟银行的客户经理通了电话,客户经理提醒,近期转账诈骗的案例频发,这次交易就有类似的风险,这笔钱确实已经汇出,但目前还未到账。
“家长”这边,一再催促留学机构这边进行打款,但是对于一些验证的要求置若罔闻,反而指责留学机构“麻烦”,什么“我是真的很难交代”、“股东一直在闹我”“你这样办事的话,有点失望,说实在的”。
emmmm,这怎么不算一种PUA呢?如果是小编,没准就顶不住这连番攻击了。幸亏Jason比较理智,回复在向银行确认,并且也真的在跟银行积极沟通。
眼看骗局不成,骗子也逐渐恼羞成怒——
经过多方确认,原来骗子主打一个时间差,那个转账24小时之内随时可以撤回...也就是说,Jason如果在24小时内把钱转给了骗子,然后骗子撤回之前的转账,这小钱钱就直接打水漂了!
后面小编又问了几家留学服务机构,发现近期这类“家长”不在少数。骗术之后是更高明的骗术,只要有利可图,骗子就永远不会绝迹,而且会与时俱进,领先一步!所以小伙伴们也要实时更新自己的反诈意识及措施!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
最传统的一类骗术还是从我们个人贪图一些小利益的心理出发的。针对这些骗子,我们应该时刻对可疑的诱惑保持警觉,要想踏实地得到什么,还是老老实实凭自己的本事、走正规的渠道更稳妥。因为一旦出现问题,我们面临的损失是远远大过骗子用来吸引我们眼球的那点小利的。
另一类则恰恰相反,有些时候我们真的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却收到了严正的警告。这种时候,只要我们确实问心无愧,就千万不要慌张、失去判断力。想想平时咱们自己去办事的时候那些热线有多难打吧——怎么还会有银行、使馆人员下班时间用个人号码追着你夺命连环call?
年轻人更容易被网络上虚假的宣传信息迷惑,而年龄较大的群体则往往难逃假冒亲友的陷害。虽然各种高科技手段确实让我们防不胜防,但为了帮助我们的父母擦亮眼睛,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
出门在外多和亲近的家人朋友联系,也让家人尽量能在紧急时刻联系到自己身边的其他人;让重要的人知道自己大概的生活规律,这样可能会让他们更容易察觉异常、揪出骗子的马脚吧。
关注、点赞、转发,为更多父母带去力量!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