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滨,美丽湖州,6月21日至23日,欧美同学会第三届国际智库论坛圆满举办。本届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典、挪威、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的150余位中外智库代表、专家学者、留学人员代表聚焦气候变化与碳中和、非碳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等议题,深入研讨,分享成果,推动务实合作。论坛发布了《生态文明国际智库合作“湖州倡议”》,从开展共同研究、加强学术交流、共享研究成果、促进文明互鉴四个方面,呼吁更多国际智库秉持开放、合作、共享理念,共同携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共同行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丁仲礼强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理性看待碳排放的‘天花板’、建立减排的全球责任体系、气候灾害国际救济、‘碳关税、碳定价、碳补贴’等基础性问题,建立公平正义的全球减排责任体系非常必要。同时,借助经济手段和市场力量推进碳减排,需要世界各国作出相对平衡或一致的制度设计。”
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中国政府专门为表彰对中国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来华工作外国专家设立的荣誉奖项。2023年2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联合主席、联合国环境署前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荣获此奖。自1984年以来,埃里克·索尔海姆多次到访中国,亲眼目睹了多年来包括湖州在内的中国多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并积极推动塞罕坝、“千万工程”等故事走向世界。“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有着惊人的‘绿色’成就,是全球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去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投资了超千亿美元,相当于土耳其的经济总量。奉献的精神、创新的企业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绿色领导者。当前,中国在减少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保护自然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是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带之一,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誉所长姚檀栋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研究,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科学贡献。姚檀栋表示,“要在全球治理的视角下,综合协同考虑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关系,要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的管理体系和政策体系,支撑丝绸之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拓展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科技合作和创新模式。”目前,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为越来越多国家走向绿色发展提供助力。“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发展极为迅速。放眼世界,清洁能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一些国家仍人为设置壁垒。想要实现全球能源体系的绿色转型,需要‘拆掉围墙、建立桥梁’。”西湖大学云谷教授、挪威艾奎诺能源公司首席科学家,挪威工程院院士、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杨涛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认为,中国坚定致力于将减缓全球变暖、适应气候变化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结合在一起,这些实践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经验。“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两者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我们必须要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智库贡献发展智慧,智库交流有助于增进中国与相关国家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欧美同学会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留美分会副会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徐洪才说,此次论坛为各国智库学者互相交流搭建起广阔平台,希望通过参加论坛,与国内外智库同行加深交流,为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绿色发展的理念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迫切需要更多人的支持与传播。近年来,中国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已成为全球绿色经济的重要力量。实现碳中和,离不开包括广大留学人员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让盐碱地变绿。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农生环学部常务副主任喻景权早年留学日本,20世纪90年代回国在浙江大学任教,长期致力于蔬菜抗逆高产调控领域研究,在蔬菜抗逆栽培、栽培模式革新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为我国蔬菜产业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为解决我国西部地区蔬菜种植问题,喻景权和团队成员研发出SAS无土栽培技术、新型盐碱水淡化技术,帮助西部地区摆脱自然环境的限制,让当地群众吃上了物美价廉的无土栽培黄瓜、番茄等蔬果。“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的时期,绿色农业势在必行。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实现农业水平变革的可能。”喻景权说。向大海要电。作为一名归国留学人员,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林东怀揣“科技强国”的梦想,不断探索革新潮流能发电技术。如今,由林东主导研发的潮流能发电机组已经步入第四代,产生的清洁的绿色电能通过海岛电站并入电网,进入千家万户。林东说,“一个兼备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和一个兼备科学家精神的企业家,才能把事业做好。”在创业创新浪潮持续涌动的当下,林东的创业经历为绿色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比利时前驻华大使、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发起人帕特里克·奈斯已在中国工作、生活了20多年。2013年,奈斯选择在中国退休,并在云南将一片30亩的荒地打造成生机勃勃的生态农场。为了将生态理念传达给更多人,如今,奈斯已将湖州莫干山作为试验地,进一步探索推广生态农业模式的道路,并致力于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他表示,“中国正在从以GDP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模式转换到绿色发展模式。这并非易事,且需要时间,但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快速改变生态环境的面貌。我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非常有信心。”“我不是老外,我是老内!”互满爱人与人国际运动联合会(瑞士)云南/重庆代表处首席代表迈克尔·赫尔曼在接受采访时纠正记者对自己的称呼。迈克尔将中国作为“第二故乡”,讲话习惯用“我们中国”开头。在中国工作、生活的18年来,他在云南、四川、重庆致力于疾病防治、农村发展与学前教育工作,试图帮助贫困群体获得内生力量,用可持续发展来打破贫困循环。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碳中和科技与战略中心主任王元丰说,“近年来,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仍面临很大挑战。一方面,要把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切实落地,要有真正的量化指标来约束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积极行动;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投入,推动节能低碳技术更加成熟、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国际合作更加全面深入。”浙江湖州是本届论坛举办地,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将“两山”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践样本,向世界展现出一幅“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精彩画卷。
夏至时节,万物并秀。论坛期间,与会中外嘉宾在湖州感受了“江南清丽地,举目是烟雨,推窗即江南”的绿意。低碳、绿色是与会中外嘉宾对本届论坛的第一印象。进入房间,满满“竹风”扑面而来,由当地竹子制作而成的手提袋、笔记本、签字笔、房卡等,让参会者眼前一亮。论坛现场,整齐摆放着由竹子制作的桌签,让与会者在分享智慧的同时,也感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湖州市安吉县是著名的“中国竹乡”,其竹产业绿色生态在全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余村是安吉县的一个小山村。多年来,这个小山村从卖石头到赏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成功实现了绿色转型。走进余村,翠竹环绕,清溪潺潺,诗情画意的田园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一座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前,许多游客拍照留念。很难想象,十几年前的余村常常整日烟尘漫天。安吉的满眼绿意,是“以竹代塑”实践的活态样本。在安吉县“以竹代塑”展示中心,以“以竹代塑、低碳生活”为主题,按照沉浸式体验模式布置了多个不同的场景。整个场馆包含了竹质装饰材、竹日用品、竹质生物品、竹笋食品、竹纤维产品、竹基新材料等产品,为公众生动呈现了安吉竹产业和“以竹代塑”工作的成果。据悉,竹子作为速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是塑料的重要替代品。科学保护利用竹资源,既可以有效推动竹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久久为功,乡村焕新。与会中外嘉宾评价说,“湖州的现代化乡村实践,值得点赞。在湖州不仅仅看见了美丽中国,而且看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愿景和创新活力。”来源 :《留学生》杂志
文 :武志军
《习近平致信祝贺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
《欧美同学会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和110周年庆祝大会精神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