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亏上亿!广东贵妇的“庇护所”,只是表面风光
在小红书上搜索月子中心,会发现6万以下的月子中心统统被判了“死刑”。
女明星们更是一己之力抬高了坐月子的成本,周杰伦妻子昆凌入住的月子会所,单日消费就在12000元上下;陈慧琳更是在几年前就花400多万坐了个“天价月子”。
越来越贵,似乎成了月子中心的普遍现象。
据调查,我国一线城市月子中心的平均收费水平多在6万元左右,而在近几年,客单价高达数十万的奢华月子中心也多了起来。
令人意外的是,价格动辄数万起步的月子中心,也在哭穷。
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70%的月子中心处于亏损状态。
被称为“行业天花板”的爱帝宫月子中心,在2023年的净利润也为-1.77亿元。
今年年初,上海一家打着“高端”旗号的月子中心悦阁突然停止运营,留下了傻眼的用户和被拖欠工资的员工。
都已经是“奢侈消费”了,为何月子中心还是这么难赚钱?
被月子中心劝退的理由,有且只有一条:贵。
有襄阳的90后妈妈在网上吐槽说,在人均工资不到5000的襄阳,月子中心最便宜的套餐也得19800元起。
这还只是价格的下限,在高端月子中心,日销过万仅仅是基操。
在“雇佣全职护士,24小时看护”的圣贝拉,最基础的“悦己套餐”就得16.88万起,最高的“女王套餐”则高达38万;
并不是所有妈妈都这么宽裕,很多人直接称呼月子中心是“智商税”且“没必要”。
但很多妈妈在怀孕之后都会第一时间要求预定月子中心,对她们来说,住月子中心不只为了享受,更像是避难。
在家坐月子,不光自己费心费力,搞不好还得经常跟婆婆妈妈吵架,心力交瘁。
相比之下,住月子中心的体验“如同皇后”。
早上有护士嘘寒问暖,晚上有医生端来中药泡脚,床单也是定时更换,完全没有在家坐月子的狼狈模样,自己和宝宝都全程有医护人员看护,方便舒心。
越是高级的月子中心,服务更是“尊贵到牙齿”,比如北京圣贝拉的月子餐,是由米其林粤菜餐厅凰庭负责的。
为了避免坐月子无聊,不少月子中心给产妇配备瑜伽课、书法课甚至化妆课;此外,出院后还会给妈妈和宝宝拍满月写真,大的小的都照顾到。
最关键的是,月子中心会照顾到妈妈们的“隐形刚需”。
比如,我国有60%~80%的产妇会在产后出现抑郁情况,其中又有20%会转化为产后抑郁症。
而专业的月子中心,都会给妈妈们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在圣贝拉,即便是最便宜的套餐里也包含产后抑郁量表测评以及心理辅导;一些平价的月子中心也会把聘请专业心理医生作为主要卖点。
就算不做心理辅导,在月子中心享受被“重点看护”,也能提供满满的情绪价值。
小红书有评论说:“月子中心是真的在关注你的营养均衡,在家里坐月子感觉吃很多大鱼大肉只是为了下奶。”
也有入住过爱帝宫的妈妈分享:“只是念叨了几句想吃火锅,结果月子中心在出院前真的给安排了一顿。”
一位爸爸的在知乎说:月子中心9万,服务3万,当妈的开心值6万。
中日韩三国都有坐月子的习俗,在韩国市场,月子中心市场渗透率有50.8%;而在台湾省,月子中心渗透率高达62.50%。
也就是说,两个产妇中至少有一个会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相比之下,大陆市场的渗透率才不到5%,还是蓝海一片。
有调查显示,大陆地区月子中心市场规模预期在2025年达到455亿元人民币,2030年达到1038亿元。
在“月子习俗”最浓重的广东省,月子服务的相关企业就多达7369家,其余的人口大省,月子中心的普及率还不到广东的十分之一。
妈妈需要,市场更需要,从各种角度来说,月子中心都是一项潜力无限的生意。
但前景不代表钱景,对于月子中心来说,赚钱比想象中难太多了。
在不少人看来,月子中心是个很“暴利”的行业。
毕竟一单消费高达数万元,每天的平均消费基本看齐五星级酒店。
但月子中心不仅没能赚到酒店同档次的钱,薄利乃至亏损反而成了常态。
且不说爱帝宫一直深陷盈利泥潭,就连早前上市的喜之家、喜喜母婴、大美股份在上市之后都没有盈利过。
看似暴利实则亏本,是因为月子中心自带的两个大坑。
第一个坑,就是居高不下的土地成本。
月子中心一般都在三种地方:私立医院、酒店里边,或者豪华的独栋公寓。
不少高端的月子中心,选址就处处透露着奢华。
比如上海的圣贝拉月子中心位于黄浦江畔,且有露天江景房,基本是上海房价天花板区域。
禧月阁月子中心曾经使用的是独栋别墅模式,单店有60张床、占地一万平米,总投资高达7000多万。
这样一来,土地成本就是月子中心的大头。根据招股书披露,圣贝拉在2023年的房租成本支出就有1.26亿元,占整体营收的22.5%。
相对平价的“喜之家”月子中心使用的是租赁酒店模式,即便如此,31间房屋的年租金也高达378万元,成本着实不低。
此外,人力和耗材成本是另外一个大坑。
月子中心卖的不仅是环境,更重要的是服务。
据重庆某平价月子中心老板介绍,一个妈妈+孩子,就得有日常护理护士、查房专科医生、营养师等9个岗位专职照顾。
对于护工来说,照顾刚刚生完孩子、情绪和身体都处于虚弱状态的母亲,不仅对专业素养要求极高,也很考验抗压能力。
有月子中心的护士接受采访时说“普通护士还要上夜班,两班倒,一天8个小时,一个月上24天,工资也只有3000多块。”
即便如此,在人力成本方面的支出,也往往会占到月子中心经营成本的35%左右。
而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每个用户在离店后的大部分生活、护理用品都无法重复使用,这也是一笔不小开支。
这个普通档次的月子中心,每月的成本就要在22000~24000元左右,相比4万不到的套餐价格,毛利率普遍不到50%,万一遇到行业打价格战,更是分毫不赚。
有了高成本掣肘,月子中心注定是一个“如履薄冰”的行业。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月子中心更像是一锤子买卖,用户一生可能就消费1~2次。
而且由于产妇的状态不稳定,每个月子中心的消费时间都会出现一些偏差,想要良好运营下去,不光得保持一定程度的入住率,也得时刻预留房间应对突发情况。
想要保证一间月子中心长期、稳定地运作下去,十分考验商家的运营能力。
一旦有大型的公共卫生事件,或者有大规模扩张的需求,亏钱运营就会成为常态。
都说妈妈的钱好赚,但想赚到手也是一件难事。
尽管月子中心生意难做,但月子中心行业却持续火爆。
近几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资本巨头都纷纷开始下注月子中心行业。
尽管生育率在逐年下跌,但是“坐月子”的刚需,仍然没有触及每个家庭。
但想要把“前景”变成“钱景”,月子中心必须走好两步。
第一步:不要只盯着高端。
现在连锁月子中心,卷高端似乎成为潮流。
圣贝拉、爱帝宫等高端月子中心,以天花板级别的服务和超高的客单价获得了资本认可,也以一己之力抬高了消费者对月子中心的刻板印象。
其实,月子中心不应该等同于“奢华”。
在台湾省,月子中心的平均客单价在1.8万~5万左右,虽然也有价格相对奢侈的高端月子中心,但是大多数月子中心面对的是普通收入人群。
在满足产妇的基本需求之后,减少一些“奢华噱头”也许是月子中心的一条新出路。
在我国5%的月子中心渗透率中,一线城市独占了7%~8%,而在更加广袤的下沉市场,渗透率才不及4%。
让人均收入远不及北上广白领的“县城妈妈”花费一家数个月的收入去坐月子,估计不会有前景。
但是这些普通收入的妈妈们,也应该享受更专业、更标准的月子服务。
第二步:不要只盯着利润。
利润低,是所有月子中心的通病。
大部分月子中心都会提升客单价来保证健康的利润率,但是有不少月子中心则会在降低成本方面想“歪招”。
不少月子中心会选择简单粗暴的外包模式,直接租个酒店,从护工到厨师都交给外包。
有一位母亲在知乎吐槽,说自己在入住月子中心后,被不专业的月嫂气到情绪崩溃,结果月子中心非但没及时道歉,后续更换的月嫂更是槽点满满。
后来一打听,才发现这是一间把看护服务外包出去的中心,花数万元在这坐月子,就相当于住酒店+请月嫂,完全失去了月子中心的意义。
无独有偶,去年9月份,一家陕西的月子中心就监控拍到一位护士剧烈摇晃婴儿,并且使劲拍打婴儿头部的行为。
商家水平的良莠不齐,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月子中心的行业形象。
而行业内卷更是会加重“不专业”现象的出现。
有重庆的月子中心从业人员抱怨道,一段时间内,重庆的月子中心纷纷在打价格战,有的中心客单价甚至低于成本价。
为了保持盈利,不少月子中心都会在服务方面偷工减料,甚至不惜自己打脸,安排许多“智商税”收费服务。
后来,本地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品牌联合起来制定了行业标准,让月子中心客单价不得低于2.3万元,内卷乱象才得到抑制,行业才能正常运转。
想让所有中国妈妈们想坐上安全、舒心的月子,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语:
关于“坐月子”的争议从未停止过。
有人认为,坐月子是“伪需求”,因为西方人从不坐月子,并且还会搬出传统文化中关于坐月子的种种迷信说事;
也有人认为,花费数万元坐月子完全就是“公主病”,说长辈坐月子都没那么多事,凭什么现在年轻人就如此“矫情”?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历了10月怀胎后,产妇和婴儿都值得在这段时间内接受更专业和体贴的照顾。
月子中心这个行业正是为此而生,相比于其余“赚快钱”的行业,月子中心更考验从业者的良心和耐心。
月子和月子中心,都不该被“妖魔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压力肯定不小,但如果能把赚钱变成习惯呢?
学会开源节流,让“毛孩子”过上更幸福的日子。
《现金为王》还有更多独家方法论等你揭秘。
原价59元,今日金错刀特价39元!
两顿早餐钱,学学强大的精神内核!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