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国内说的极度不堪,怎么能打开一个口子?
终于可以留言评论啦,欢迎大家向笔者拍砖
苏州日本母子之后,油罐车又刷了屏,舔外必先辱内,这热点还真是一以贯之。某报最近报道了中储粮出售的大豆油,被买家装上了刚刚装过煤制油还没有清洗的罐车运走,马上引爆了惊天的口水,笔者也怒喷了一把央企。中储粮是卖油的,记者跟拍暗访,铁证如山,可这么详尽的跟踪调查,为啥整篇报道里边,买油的企业却语焉不详呢?这就好比,有人用装了老鼠药的罐子去食堂打饭,食堂不问这罐子是否干净当然有错,但更重要的,不是应该搞清这拿毒药罐打饭的人是谁,以及他把这有毒的饭给谁吃了吗?长时间跟车追踪调查,怎么会连卖家是谁都不知道呢?这更有新闻价值的,怎么反而曲笔省略了呢?按理说中储粮这种级别的央企单位都敢曝光了,下游买油的机构,总不能比共和国长子更不敢得罪吧?有没有一种可能,某报当然知道这油是谁买走的,但这买家可能不符合某种“叙事大纲”,被隐去了呢?从某报的视频上,可以看到,他们已经拿到了这批混装豆油的收货单位,名字是河北物流集团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只要顺着运输单,这不是很明显可以顺藤摸瓜吗?问题就出在这里。收货的公司很明显是个金属工业企业,而大豆油除了做食用之外,还是工业原料,可以替代棕榈油做金属防锈油的原料,工业上也大规模从大豆油做环保涂料、润滑油、农药乳油的溶剂油,作为合成树脂和甘油的合成原料。
可工业用的大豆油跟煤油混了,某报这文章还能火吗?他们当然也知道痒痒肉在哪里。这种“曲笔”,当然不是第一次使用。就在几个月之前,“淀粉肠塌房”事件当中,导致街边摊的生意黄了一大片。很多媒体不断炒作淀粉肠含“鸡骨泥”,却“有意无意”的忘了提,买“鸡骨泥”做肠的,是宠物食品工厂。毕竟这肠如果是给狗吃的,这“新闻价值”可就被这买家信息给摧毁了。某报当年炮制了著名的“纸包子”事件,编造了用废纸做包子馅的大新闻,导致不计其数的早餐小铺倒了霉。他们后来真的严肃处理了造假人了没有?赔了人家损失没有?
更诡异的是,这件事聚光灯只聚焦在卖家身上的行为。罐车是买家雇的,油是买家使用的,受污染的油由买家加工后转到消费者的口中。说个不合适的比喻,超市卖了菜刀,后来有人用这菜刀杀了人,责任主要在超市?收货/雇车和运输/供车的倒完美隐身,板子都打在卖货的身上,是不是因为卖家具有某种“央企”身份,所以必须追打?而买家因为是私营,不符合某种“政治正确叙事”,所以隐身了?
果不其然,在油罐车的新闻出来之后,各路大V的边鼓就敲起来了。
粮食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外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中国粮食战略太安全了,某些人心里不太舒服了。如果说中国整个粮食供应当中最薄弱的一环,当然就是每年需要进口几百万吨的豆油。毕竟当年著名西方嘴替某针专门发过视频,中国人进口太多大豆,让亚马逊雨林都开始消失了
舔外必先辱内。不把国内说的极度不堪,怎么能打开一个口子?这报道7月2号就刊发了,却在7月7号突然爆发,存不存在某种巧合?如果证实装化学品的油罐车真的大规模装食用油,那么这次的事件,无异于第二个三聚氰胺。双手双脚支持彻查严惩,相关企业绝不是出个“整改说明”就能了事,这近似投毒的行为,不刑事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不足以平民愤。但如果证实某报运豆油的车,真的是用作工业品的,那么相关媒体,是不是也要承担起相应责任?如果真的是“纸包子”第二,那么咱们纸媒已经残存不多的信用和读者,怕是要一笔清零了。
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事都应该严查深究。子弹不但应该飞一会,而且应该打在该打的人身上。但无论事实是如何,我国目前没有食用油运输的国家强制标准,这显然是食品安全的巨大漏洞,希望这次的事件可以促进相关立法和执法的推进。
最后,油罐车洗车是个不少的成本,每次洗罐成本都在数百到上千元,而运一车油的运费才能收多少?许多罐车司机为了节省洗罐费,自行清洗甚至造成了许多伤亡。食品安全的另一面是留给食品流通环节足够的成本。以目前强烈内卷的市场环境,即使有了立法和监督,在生存压力之下,油罐车们真的会认真的去清洗吗?中国各行各业的供应链上,存在着大量这样的零售巨头企业把整个供应链的价值都吃干抹净得情况。做食品的如此、做手机的如此、做汽车的如此、似乎没有例外情况。
风大浪高,有些不方便说的,可以点击下边卡片移步可以留言的小号聊一聊,也可关注笔者微博账号 @摸鱼学教授美第奇
笔者的新书上市啦,错爱笔者闲扯的读者,可以点击下边的 阅读原文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