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的对话(之二)
与11岁小朋友刚刚发生的对话
父:最近有一个很热的网络事件,是关于一个叫姜萍的女生,参加了阿里组织的数学竞赛……
子:我知道这事。
父:你从哪里知道的?
子:手机上看到的。
父:你什么时候在手机上看这个了?
子:这。。。。姜萍考了第12名,她很厉害。
父:阿里确实公布姜萍在初赛考了第12名,但过了几天,一些人开始在网上质疑她作弊。
子:啊?她为什么要作弊?
父:质疑她的人提出了一些理由。比如,可能是她想出名,也可能是她老师在利用她,或者是阿里在利用她。
子:那怎么证明呢?
父:好问题。最开始,有质疑者分析了阿里给姜萍拍的一个板书视频,提出姜萍在板书上写错了一些数学符号,然后一位美国数学教授出来说明,认为那些都不足以证明造假。后来,有质疑者提供了一些微和QQ聊天对话的截屏,这些截屏中,有的说是姜萍的老师,有的说是姜萍的同学,内容都是涉及造假作弊的。
子:这些是真的吗?
父:到目前还没有确定那些对话截屏是真的。但其中有一个截屏是姜萍的某次校内数学考试成绩,只有83分,这是真的,当地政府已经回应了。
子:那可能只是她某次没考好。
父:不排除这种可能。但很多数学非常好的、参加数学竞赛的人,还有一些数学教授,都在质疑姜萍第12名的真实性了。你怎么看这事?
子:让我想想。。。他们在哪里质疑的?
父:在网上公开质疑的,声势很大。当然也有非常多的人认为,姜萍的成绩是真实的,或者认为,质疑者没有足够证据。
子:那这就公开了呀?
父:对,变成公共事件了,质疑者和支持者吵得很厉害,甚至有人跑到姜萍家里去骚扰她的家人。你觉得这事该怎么办?
子:不该公开吧。
父:为什么呢?
子:这样对姜萍的影响太大了。
父:那万一她真是作弊造假,该怎么呢?
子:多试几次就知道了。
父:什么意思?
子:多考几次,早晚会知道她是不是作弊造假的。
父:万一她以后不考了呢?
子:也没什么事了呀,如果真造假,她肯定也就不好意思了。
父:可是数学竞赛圈的很多人不这么看。他们认为一开始宣传姜萍很厉害,但数学是门科学,万一这次不追究,下次可能还会有造假宣传,所以到底是不是造假一定要讲清楚。如果你是数学教授,你会公开质疑姜萍吗?
子:不会。
父:为什么?
子:因为是公开的。
父:公开质疑有什么不好吗?
子:公开这些对个人太麻烦了。
父:那假设你就是姜萍呢?很多人在质疑你造假,如果你没有造假,你会出来证明自己吗?
子:我数学没那么好
父:换个问题,如果有一天,突然有人说你之前的期末考试成绩都是作弊取得的,还提供了一堆聊天截屏,你怎么办?
子:找老师去。
父:那姜萍该怎么办?
子:报警。
父:为什么报警?
子:因为她觉得有人造谣、污蔑,就该报警。
父:清华法学院的劳东燕教授跟你的观点类似,她认为网络上对姜萍的一些无理攻击已经涉嫌诽谤罪了。但如果是刑事犯罪,其实不报警,警察也应该处理。我不知道姜萍有没有报警,她最近好像消失了,大家都不知道她去哪里了。那网上这些质疑和支持姜萍的声音还是很多,每天吵个不停,你觉得该怎么办?
子:阿里在干什么?
父:什么意思?
子:应该质疑阿里。
父:为什么?
子:这比赛是阿里组织的呀,姜萍只是个人。阿里在干什么?
父:好像在装死。
子:啊!?
父:阿里截至目前没有任何回应。
子:大公司的权力太大了。
父:现在确实有北大的数学教授出来公开写文章,质疑姜萍的初赛成绩“极有可能不是她自己考出来的”。
子:为什么?
父:这位袁新意教授最主要的观点是,姜萍要取得初赛第12名,这意味着姜萍只花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学完了高中数学和本科数学课程,他认为这对一个中专生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
子:那她可以底下很努力的学呀,他又不知道。
父:确实他也只是看了新闻报道,他跟姜萍不认识。但这位袁教授是很有影响力的,他的观点也是很多数学学生的观点。如果你是数学教授,会这样公开质疑姜萍吗?
子:不会。
父:为什么?
子:我觉得私底下可能讨论姜萍,但公开还是要先质疑阿里。
父:那你要质疑阿里什么呢?
子:就是说,这事是在阿里组织下发生的,阿里为什么一言不发?
父:那要不要质疑姜萍呢?
子:可以让阿里去调查。
父:好的。那我把你的意见转达给阿里。
子:啊?!
父:你还有什么要跟阿里说的吗?
子:阿里不回复,岂不是会更多人质疑他们吗?
父:那我一并告诉他们。那么,我把我们的对话发表到公众号上,你同意吗?
子:好吧。
父:你要跟公众号上的读者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问个好吗?
子:不了(跑掉)
以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