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海建性骚扰案最新进展出炉,谁说文化人一定有道德修养?
据《澳门日报》报道,前澳门大学教授茅海建2022年涉嫌在校内宿舍聚餐时性骚扰女学生,去年被判处7个月徒刑、缓刑两年。该教授不服判决提出上诉,辩称当时酗酒导致“断片”,但认为自己不会有性骚扰行为。近日中级法院审理认定,事发前10多分钟,该教授仍能正常交谈西方权力及学术等话题,未丧失认知和自控能力。综合案情,中院裁定上诉理由不成立,维持原判。
世间上没有任何群体可以垄断道德修养,不能天真以为那些所谓的文化人一定有道德修养,而是应该看具体的人的具体品行。一流知识、文化的产生是需要热枕的,那些满肚子男盗女娼、蝇营狗苟的人纵使在短期内获得某种名声,骗了不少年轻人,但往往不可能产生真正了不起的作品。
茅海建性骚扰案令人震惊,是时候为文化人祛魅了
文/邓峰
(本文写于2023年,今日重发)
2023年6月14日,澳门大学特聘教授茅海建性骚扰案的新闻突然在舆论场流传。据网络上流传的信息显示,该案发生在2022年7月,茅海建被指控在宿舍聚餐时性骚扰女学生。2023年该案正式宣判,茅海建以直接正犯、故意及既遂方式,触犯《刑法典》第164-A条所规定及处罚的一项“性骚扰罪”,判处七个月徒刑,缓期两年执行。(注:茅海建不服判决提出上诉。最近澳门中级法院审定其未丧失认知自控能力,维持原判。)
不过网上亦有自称知情的人说,宿舍聚餐是茅海建为了在防疫背景下给毕业生送行,“茅老师简单拥抱了一下两位女同学,我师妹没有觉得有什么”,另一位女同学“则认为自己受到了骚扰”。这一说法的真假难以判定。目前,茅海建工作过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已临时在官网研究员名单中删除茅海建。
该案在网上传开后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和失望。茅海建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中国近代史专家,他早年所写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是至今仍在发挥影响的历史著作。茅海建担任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2015年赴澳门大学任教时一度引发不少关注。然而,让许多人感到无比失望的是,如果茅海建的性骚扰案真的是事实,不仅仅是晚节不保,更是一种悲哀和讽刺。当然,关于该案的更多信息还有待继续核查,包括后续司法流程。网上有人希望茅海建是清白的,比如他可以通过上诉来自证清白,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本文同样希望茅海建是清白的,但希望只是希望,终究还得以最终的事实为准绳。
针对茅海建性骚扰案,网上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对学者、文化人、大学教授等知识精英群体的表里不一、满肚子男盗女娼感到十分失望和痛心,另一种认为不可“因人废言”或一概而论,建议把知识精英的作品和他的品行区别来看。
关于这件事,其实至少有三个地方值得思考。第一,知识圈的性骚扰问题不应被忽略。自2017年#Metoo运动兴起以来,已有不少学术圈、教育圈、电影圈、媒体圈、公益圈的人士被曝光丑行。前不久,出版品牌“一页”创始人范新、编剧史航等多人被指控涉嫌性骚扰。性骚扰问题背后其实是一个社会长期存在的权力不对等问题和女性权利保障不足的问题。一些人(以男性为主)缺乏边界意识、现代平等意识和女性主义观念,他们把女性视作欲望泛滥的对象,十分猥琐和令人作呕。这样的人存在于社会许多角落,其中包括不少上位者和所谓的知识精英群体。
第二,为知识精英祛魅。社会上有不少人会一厢情愿地认为,一个人读书越多、文化程度越高,应该会有更高的道德修养。其实不然,一个人有没有道德修养,与一个人读书多少、是不是文化人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诚然,在同等情况下,一个人读书越多,自然越容易受到古往今来那些圣贤人士的感召,进而有更大可能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但这里有两个前提:同等情况和更大可能。既然是同等情况,那意味着许多本就心术不正或内心丑陋的人,非但难以被读书改变,反而有可能用读书或文化来粉饰自己的丑陋和猥琐。既然是更大可能,那只是意味着有相关性,但并非必然关系。所以说,世间上没有任何群体可以垄断道德修养,不能天真以为那些所谓的文化人一定有道德修养,而是应该看具体的人的具体品行。
第三,不能因一些知识人的堕落而对知识本身感到失望,那些堕落的知识人、文化人并不能代表知识、文化。一些人有着各种看起来高大上的头衔,比如知名学者、大学教授、知名编剧、著名作家,只不过因为在短期的评价体系和职业分工中他们恰好占据那个位置,但绝不代表他们可以垄断知识、文化。从宏大视角来看,一流知识、文化的产生是需要热枕的,那些满肚子男盗女娼、蝇营狗苟的人纵使在短期内获得某种名声,骗了不少年轻人,但往往不可能产生真正了不起的作品。
(这是一本为美好社会理想构建政治地基的探索之作)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