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 3.95、12门AP,我原本能进哥大,却惨被Top 30“全拒”!
美本申请中,最让人“悔不当初”和“倍感幸运”的事情是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棕榈君今天跟大家分享两个真实的申请故事。
一个有进哥大的潜力,从没想过自己在申请季会“输”,却“翻车”错失了前30的录取Offer;
一个自我定位50名,却在申请季实现了逆袭,脆录UCB和UCLA两所公立大牛校。
🔍 真实案例一
本以全美Top 30 稳了,
结果遭遇“全聚德”
GPA 3.95、12门AP、高标化、2年运动队、长期参加学生社团、稳定的社区志愿服务……
拥有这样一份别人眼中近乎完美的“申请简历”,我却在上个申请季,遭遇了灾难性的“滑铁卢”——申请了七所Top 30大学,全部被拒!
后来复盘的时候,我总结原因发现:尽管我软硬背景不错,也找了美国当地的升学机构,但申请季我实在太“飘”了!
完全是通过排名择校,既没有申请梯度划分,也没有仔细了解目标校的录取难度和录取学生背景,结果就可想而知。
🔍 真实案例二
原本能进前20,
却自我定位前50,差点吃大亏!
我们很早就有让孩子留美的想法,但由于没有申请经验、对专业认知不清晰,一开始把目标定在了美国前50的大学。
直到申请季来到棕榈,跟导师沟通后,我们才发现“自我定位”有些保守,以孩子的学术水平和活动背景,完全可以冲击Top 30。但这也意味着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申请策略和文书思路全部要推翻……
幸运的是,我们及时认识到了申请季规划上的误区,制定出了更精准的选校选专业方案。
最终,孩子一举拿下UC系两大强校:UCB和UCLA。
现在回想起来结果“有惊无险”,但如果没人提醒,我们把自己定位成前50的学生,最后很可能就去到了一所排名50左右的大学!
透过这两个真实的申请案例,相信同学和家长们不难发现:即便GPA 3.9+,软硬背景非常“无敌”,但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选校选专业策略,盲目冲高或是妄自菲薄,都有可能错失Top 30名校!
换句话说,留学申请环环相扣,从前期的背景提升,至申请季的选校、文书、网申等实战环节,每一步都决定着你与梦校的距离。
如果你前期留学准备工作做的还不错,申请季却“掉了链子”,真的是太遗憾了!
马上就要进入8月了,很多家庭依然面临着各种申请上的瓶颈和难题:
EA/ED/RD该如何搭配?
冲刺校、匹配校、保底校如何组合才比较稳妥?
如何确定申请专业?如何学校调研?
Top 30中哪些学校才最适合自己?
因此,为了帮助所有步入申请季的家庭,找准Top 30名校的“圆梦法则”,7月27日周六起我们邀请到3位棕榈重磅导师带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添加棕榈大道小助手Luke学长
发送“申请季”报名进群!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