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山东大学生被父母送进精神病院,出院后反手将父母也送了进去...
这两天,看到了一个很荒唐的新闻。
山东淄博,一个叫莫楠(化名)的男生,明明没有生病,却被父母强制送往精神病院。
事情还要从高三那年说起。
莫楠是住校生,每天早上6点要学到晚上11点。
每过三个星期,才能回家一天。
可就是这一天的休息时间,还要被父母逼着学习。
时间久了,莫楠感到身心疲惫,就跟莫母打电话说想请假休息一天。
但被莫母无情拒绝。
莫母说,除非他生病,否则别想偷懒。
可莫楠身体很健康,能有什么病?
他苦求母亲说在学校压力很大,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真的想好好休息一下。
结果你猜怎么着?
莫母觉得自己儿子压力大,是生病的缘故,当即把儿子带到了医院。
在导医的指引下,莫母带儿子看了心理科。
经诊断,医生认为莫楠是过度劳累,建议休息几天再去学校。
莫楠以为自己终于能休息了,谁知道,莫母一听他没病,竟催促他赶紧去学校...
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莫楠真的快要撑不下去了。
他只想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
为此,他恳求医生给他开点儿药。
莫楠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我都要吃药了就说明我生病了,肯定能休息。”
万万没想到,吃过药后,莫母还是把他送回了学校。
此后,莫楠只要一说自己压力大,莫母就让他服药。
在莫母看来,这药就是为儿子释放压力的法宝...
2017年,莫楠考上了一所一本院校。
因为成绩优异,在大学成功拿到了奖学金。
此外,他善良开朗、乐于助人,班里同学都很喜欢他,并成为了班助。
可是一回到家,这一切都变了。
只要他一跟父母发生矛盾,莫母就说他犯病了,要带他看精神科。
莫楠据理力争,莫母便跑到医院告诉医生,说他病情加重了,需要加大药量。
开完药,拿回家逼迫儿子吃…
为了让父母安心,莫楠只能顺从。
渐渐的,顺从变成了习惯。
“我离开家去上大学,我妈都会隔三岔五打电话叮嘱我要按时吃药。”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2019年。
服药两年多的莫楠,健康状况悄无声息间发生了变化:
没吃药前,身高1.83的莫楠,体重是160斤。
吃药后,他的体重飙升到了240斤,而且记忆衰退得厉害。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
疫情期间,为了让莫楠专心学习,莫父不允许莫楠出房门。
只要他敢出门,就会被认定不好好学习,受到批评教育。
莫楠只能用拒绝父母进入他房间的方式,表达反抗。
而这种反抗,落在莫父莫母眼里就是行为异常。
于是,他被父母强制带到北京看病,被诊断出抑郁症。
医生说:
“关于肥胖,是因为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中含有激素所致。”
“建议停药,找情感咨询师沟通心理问题。”
可莫父莫母并没有听进去,她们觉得咨询师太贵。
期间,莫父莫母还在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闹离婚。
莫父更是表示,离婚后不再支付他的学费。
更加频繁的带莫楠看病,吃药。
2021年,还把莫楠送到了精神病院…
在精神病院住院的83天,是莫楠这一生中的至暗时刻。
接受采访时,莫楠苦笑着说:
“吃了这么多年的药,还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没病也被折磨出病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就结束了?
并没有。
后面还有更炸裂的故事。
出院没几天,莫楠因过于肥胖,又被父亲送进了减肥训练营...
“我的自由再次被父母支配。”
这一次,莫楠彻底崩溃了。
不过,他并没有继续沉沦,而是开启了报复计划:
一方面收集资料,准备状告当地精神病中心限制人身自由;
另一方面向父母哭诉自己住院期间的遭遇,让她们心生怜悯,‘以身试病’亲自住进精神病院里看看...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莫楠的父母还真的去了,精神病院还给收了!
后面的结果可想而知。
一个好好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人人精神崩溃。
通篇报道看下来,实在太窒息了。
这哪是孩子病了,分明是父母“病”了。
整天逼迫孩子学习,压迫式的教育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痛苦。
孩子痛苦的状态,落在父母眼中竟然是生病的表现。
宁愿逼孩子吃药,也不愿从自身找原因,最后把一个没病的优秀孩子逼出病来,实在太可悲了。
好的家庭氛围就像土壤,温暖有养分,滋养孩子的一生;
看完莫楠的故事,想起了去年朋友圈爆火的一篇文章,标题叫《开学一个多月后,儿童精神科爆满》。
文章中,一个叫林红的精神科医生自述:
“开学不到两周,儿童精神科已经非常忙碌,而开学一个月,儿童病房就会进入住院高峰期,病人很难住进去。”
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很多网友表示: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压力这么大?”
“现在的家长能正常一点吗?”
“到底是孩子病了还是父母病了?”
是啊,现在孩子压力实在太大了。
上小学时,很多孩子课间10分钟都无法走出教室,原因是为了确保不出安全事故;
上初高中时,没完没了的作业,还有从20点到23点的晚自习,这样的生活,跟坐牢又有什么区别?
即便如此,很多家长也不会停止鸡娃的脚步。
只要孩子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从来没有想过人是一个自主的个体,不是机器。
不给孩子任何自由支配时间的机会,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心理又能健康到哪里去?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像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
这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
大多数家长总爱拿自己过来人的经验,高高在上地指点孩子。
表面上是在教育孩子,实则是一种控制和压榨。
把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转移到孩子身上,却没有想过,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更不是父母的个人财产。
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独立的个体。
被诊断出心理疾病的孩子,也许病症是在他们身上,但该吃药的却不该是他们。
有一个中国父母最难接受,也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
自己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注定了大概会是一个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人。
每一位家长,都在期待孩子能比自己强、比别人的孩子强。
如果孩子表现出色,这些父母就会安心踏实;
如果孩子表现差劲,这些父母就会焦虑不安,甚至怨恨。
这让我想到了网上的一个笑话。
父亲对孩子说:
“你要好好学习,林肯在你这个年龄时是班里最好的学生。”
孩子回答:
“是啊,可我知道,他在你这个年龄,已经是国家总统了。”
自己一生碌碌无为,却无法接受孩子平凡普通。
甚至还把自己在社会上的一切不如意倾注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背负着你改变不了的命运活着,让孩子变得不像孩子。
当一个普通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认识到也不肯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
从小到大,老师都在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却没有教过我们如何接纳平凡。
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到,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智商和认知决定了我们的上限。
当北大教授谈及自己孩子的成绩也无可奈何,叹息着说:
“我小时候是神童,我家孩子是学渣,这是天道,没办法。”
当清华大学教授在公开演讲中,半调侃半认真地说:
“我的孩子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考不上名校却在拼命鸡娃期待孩子考上的我们,自己平平无奇站在人群里瞬间就会被淹没却梦想孩子平步青云的我们,忙忙碌碌大半生归来依旧是普通人却希望孩子能够逆天改命的我们,也许要接受这样的真相:
我们应该接纳现实中的孩子,而不是期望中的孩子。
我们如此平凡,我们的孩子大概率也是个平凡人。
正如网上很流行的那句话,人生有三个关卡:
“接受父母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子女的平凡。”
与其鸡娃,不如鸡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自己成长得越快,越懂得慈悲和宽容,孩子自然会越幸福,越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身为父母,不要固执于出人头地情结。
你更应该理性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的事实,并且传递给他们正确做人做事以及学习的方法。
最好的亲子关系莫过于:让父母像父母,让孩子像孩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该走的路,孩子也是如此。
这条路,也许斑驳难走,也许一路通畅,但无论是怎样的一条路,都要一个人走。
只有一个人能经历所有悲欢离合,能承受所有喜悦与痛苦,才算是拥有完整的人生。
参考资料: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