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异形》老粉的吐槽
1.儿童不宜:首先这个电影有许多暴力血腥内容,程度不亚于并且可能超过《异形》1、2、3。对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个系列的观众而言可能颇为吓人。儿童观看的话可能留下阴影。大多数国家建议14~16岁以上人士观看。所以:最低限度,不建议家长带初中以下学生观看
2.异形从初始系列到后续系列的发展迭代:第一部《异形》(1979)由Ridley Scott导演,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不仅仅包括科幻、恐怖的内容,还有许多关于哲理和人性的意味与探讨,片中基调、套路、内容、素材为后面的系列(包括两部“前传”)奠定了基础,或埋下了线索与伏笔。时隔多年后观众们仍会重拾经典,重新回味。但后面的续集(由不同导演执导),从第三部开始水平就直线下降,退回到一个非常平庸的软科幻惊悚片。异形与铁血战士的两部跨界电影(2004、2007年)进一步沉沦,都是标准的烂片,几乎将异形系列带到沟里。这个靠吃第一部的老本,之后一路向下的趋势,直到2012年和2017年Ridley Scott重新出山执导《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和《异形:契约》(Alien Covenant),又彻底扭转了这个趋势:这两部电影都是大师级的,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和商业价值,尤其是里面对造物,对人类的来源,对人与AI关系等问题的探讨(许多问题都是从古到今困扰人类的最深层次的“哲学”问题)。这两部电影又圈了一大堆新粉。作为老观众,肯定希望2024年新出的这部电影是《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的延续
3.本部电影——退回原型:但意外的是,由乌拉圭导演Fede Álvarez编剧和执导的新作《异形:夺命舰》(Alien: Romulus)一下子把系列电影又拉退回到了“原点”——即回到了《异形I》(1979)与《异形II》(1986)的水平。客观的说这部《夺命舰》是一部还可以的电影,但无论从内容、剧情模式、主题与主旨,全部的演绎和呈现,都退回到了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水平——当然那是直到《普罗米修斯形》出现之前,异形系列的经典原型以及最高水平。所以,对于期待看到《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续集的粉丝来说,《夺命舰》会让他们十分失望。而这也让人很担心:难道异形系列要重回八十年代的科幻惊悚老路,再在这部片的基础上拍几个续集么?这恐怕会把这个系列再次拍死。
4.时空对标——《异形》1.5:《异形:夺命舰》(Alien: Romulus)在异形世界的剧情时空里,发生在《异形1》和《异形2》之间的。与这部电影在内容、元素、风格、语言上最相似的,实际上正是2014年异形系列的游戏《异形:隔离》(Alien Isolation)。《异形:隔离》是异形世界里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它对前后剧情是有衔接和拓展的。这里要推荐一下:如果读者喜欢玩大型游戏,那么一定要试试这款游戏,这绝对是有史以来最恐怖的游戏之一,体验极为特殊。
5.全部都是套路,了无新意:这部电影是完完全地退回到《异形1》(和《异形2》的水平。对于《异形》的老粉来讲,它毫无新意、毫无想象力,不知道是在看新电影,还是在看老片重制或翻拍。里面完完全全都是套路,就跟模板刻出来的一样:
1)主角得是女的
2)你也可以放心,主角一定可以活到最后。所以完全不用替主角紧张
3)总是有一个重要的仿生人做搭档;
4)永远有一群人来到一个被废弃的太空船、空间站或基地
5)对这个地方几年探索,这群人发现了异型
6)一定会有一个人先被facehugger抓住,他/她的功能就是被异形破胸而出
7)船员/团队永远会在隔离上犯错误,就是犯应当隔离但没能隔离,收纳了被异形入侵的人,结果殃及所有人
8)除了主角和搭档的仿生人意外,这群人都会以略微不同的方式陆续死光。你可以从面相、行为、语言判断哪个角色会先死
9)开始了解和摸索异形的生物特征,以及软肋,并结合软肋加以攻击
10)过程中会发现Weyland-Yutani公司的阴谋。永远的反大企业(anti-corporate)主题
11)最终无论如何剿杀,如果你发现主角逃出来了,电影还有二十分钟,那么一定会有一个异形逃脱出来,仍然和主角在一起
12)主角在最后一秒钟,以惊人的方式,消灭了最后残存的这只异形
13)过程中,仿生人会参与。永远会涉及仿生人/AI是帮人类,还是站在对里面的问题
这里面,满满的套路、公式,模板,没有一丁点的惊喜——甚至哪怕导演最后想出来的那一丁点所谓创新的东西,也没有形成对旧系列的飞跃(例如《异形4》),更超不出异形粉丝们的想象——“就这……?”
6.看老版等于“剧透”:所以,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切忌重温之前的异形电影(主要是《异形》1~4),因为看了前面几部就等同于剧透了
7.复刻得再好也不代表有水平:有人可能会说,《异形1》确实是经典。里面所有的叙事和呈现手法、模式、风格、语言都是经典的,是电影的经典,艺术的经典,所以为什么不重复利用呢?为什么不能用新作重新“印证”,并征服新的粉丝呢?针对这个问题,我的回应是,同学,莫扎特的古典音乐(古典风格,狭义的古典音乐)绝对是经典,经典中的经典。但你模仿他的元素去创作一个曲子(或者AI也能做这件事情),不能说明你是一个“好”的作曲家,不会让你在音乐界获得任何地位;同样的,你模仿毕加索和莫奈去画一幅画,画的一模一样,也不能说明你是一个“好”的画家,不会让你在绘画界获得任何地位,为什么?因为你只是模仿而已。这在艺术领域是共通的,在电影上当然也是一样的,你模仿过往大师的电影,印证他的配方、元素、手法、风格、语言、套路的成功,还是说明大师的伟大,而你只不过是一个负责复刻、重制的工匠而已。这就是Fede Álvarez的问题:他是一个不错的复刻师。最低限度,他也打败了《异形3》(1992)、《异形4》(1997)的导演不是?
8.时空错乱的电影:但问题是,Fede Álvarez复刻得太像了。如果你刚刚把《异形》系列看完,再玩几个小时的《隔离》,你都不知道《夺命舰》是什么年代的电影。说它是2010年代的、2000年代的你都有可能相信。把特技部分排除,很多场景和1980年代甚至初代《异形》(1979)一样。你也可以理解这是把2014年的游戏《隔离》拍成了电影版。总之,《夺命舰》很像一个“重制”(remastered)电影
9.电影的受众是谁?复刻和重置得如此逼真,那这个电影到底面向谁呢?拍电影肯定是要有商业考虑的,应该新老观众都面向,所以只能这么理解,对于老粉丝,这是一种纯粹的重温,一种纯粹的致敬:我就是要按照原来的配方,不折不扣地把这道菜做出来。做增量就是对原著的侮辱。对于新观众——比如没有看过异形系列的零零后,让我给你们一个机会,重新体验一下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观影者的体验,感受一下异形的魅力,争取把你们变为异形系列的新粉丝
10.复刻的两难以及《夺命舰》的不足:但问题是,异形固有粉丝群体应该是这部电影基本盘,所以,在对异形生物形态的呈现上,导演遇到了这样的两难:到底是一点一点呈现呢,还是一下子就把“包袱”都解开,让异形活脱脱地跑出来呢?我们记得《异形1》,几个宇航员从一个星球收集到奇怪的信号,前来了解情况,发现了废弃的极其诡异、神秘、吓人的外星生命废墟,然后有人遭遇异形(facehugger)袭击,但还是把“种子”带回了飞船,一开始没什么事,经过一段时间,突然爆发,异形破胸而出。异形的变异是有个过程的,特征是一点一点对人们呈现的。最终,异形破胸而出“诞生”的一刻,是恐怖“包袱”的释放,也是恐怖的高潮,堪称电影史上的经典。没有这个过程就不叫“异形”。但这个过程的关键是节奏是悬念:不能太快,要潜伏……一点一点的……直到突然,咔擦!但对于《夺命舰》来说就不可能了:大部分观众都知道会发生什么,没有了悬念。所以Fede Álvarez干脆选择放弃铺垫,放弃悬念。但没有了悬念,电影也就缺失了最核心的要素——这道菜再怎么吃,也少了最精华的东西。结果是,老观众觉得不带劲,新观众也无法真正感受到1979年初代经典的那种恐怖。这就是复刻、重制电影的问题。
11.演员阵容不值一提:没有大牌演员,女一号Cailee Spaeny,有人说她演过啥啥,但肯定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她是谁,看着就是个小姑娘,还很稚嫩。David Jonsson演得还算是可以的,至少能留下一点印象,但也很稚嫩,其他演员都是名不见经传,不知道从哪儿来的。这些人加总在一起,感觉很像一群没头没脑的小孩,演技表现很普通,也没有任何的分量。这也让这个电影很像那种青少年主题恐怖片(例如《惊声尖叫》Scream),主题通常是一群青少年一起来到一个危险的地方,然后被猎食者逐个谋杀
12.人物剧本单薄:人物这部分,剧本本身也很不行,没有任何的角色塑造和发展,里面的人物都极其空洞、刻板,无聊,让观众无法对里面的角色产生联系与共情,很难真的去关心他们的遭遇,谁死了谁没死都毫不重要(甚至包括那位孕妇)。要注意,电影的前面半个小时似乎尝试在做一些角色塑造,但里面的内容(一群人被奴役、挖矿)和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是毫无关系的,属于毫无意义的铺垫,同时也并没有真正帮助塑造角色。这部分内容非常的无聊、拖冗,让人昏昏欲睡,并且让人怀疑自己到底在电影院里干什么,看一部什么电影。这一部分内容应该大规模删减。另外,整个内容剧情都很套路,都很没意思
13.“不折不扣”的复古:异形系列一直以来有个传统就是“怀古”、“复古”,所有的物件、科技都要还原到1979年《异形》,似乎这样才正宗、才原汁原味,才成体统。在这方面,Fede Álvarez的复刻和重制是“极端忠实于原著”的,所以,你会在2024年,看到一部关于二十二世纪的科幻片,里面所有的科技都是1970年代的(即半个世纪之前)。所以电影里所有的科技产品都是七十年代工业风,各种大按钮,各种机械,各种液压、各种手动。屏幕(如有)必须是低清的。各种标志、操作界面都是最原始的。宇航服是登月年代的。太空飞船还得有雨刷。一切都好比定格在1979年。这当然完全是忠实的致敬原版,让老粉看了有些亲切,让年轻人看了有些莫名其妙(也可能是不明觉厉)。回头看异形的列位导演,都在遵循原著,只有Ridley Scott本人后来导演的两部《普罗米修斯》和《契约》能够突破原版,重新有点未来的感觉。换句话说,在异形世界里能够改变Ridely Scott风格制式的只能是Ridely Scott自己
14.缺乏高度,深度:Ridely Scott是很注重思考,注重哲理的。当然,客观来说,《普》和《契》很多东西都是坊间“远古外星人”的那些理论,都是纯粹扯淡的东西,但一拍成科幻片,就显得有点厉害,再加入点对AI、造物主、性之类的思考,显得很有深度。至少Ridely Scott非常追求深度——有这个主观意愿就很重要。这方面,《夺命舰》是完全没有的,彻底退回到了《异形》2、3的水平,没有思维高度、深度、广度,就是一个普通的科幻惊悚片。当然,这也是因为有了《普》和《契》这两部,把异形系列的水平给烘托起来了
15.新瓶装旧酒:说实话,实在不知道新瓶装旧酒,在2024年重拍这部电影干什么。它对已知异形世界的剧情和叙事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延展,不仅仅是原地踏步,而且代表了乏味和无趣的方向。它是给新人体验么?(嘿,你不用看1979年的原版了,看这个好了!)还是给老人重温?因为它是如此惊人的缺乏想象力、如此惊人的缺乏原创性,纯粹只是一个简单、稚嫩的复刻。它把时空定格在1979年,站在距离1979年Ridely Scott五米的地方,而完全不能反映几十年以来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思维进步、意识进步,电影艺术的进步、科幻文创的进步,甚至是对Ridely Scott后面两部前传的倒退。有人说,这是致敬片哦!它的价值就在于忠实于原著、不做创新。实际上,这只是给缺乏想象力、缺乏创新能力找的冠冕堂皇借口
16.预算不大:后来查了一下,发现《夺命舰》的预算8,000万美元,按今天的标准(同时考虑异形这个IP),不算是一个很大的制作,这样也就可以理解了,这部电影应该就是在有限成本下,对原系列的一个有限延展。Ridely Scott之所以愿意担任制作人,大概也是认为,尽管这部片不能代表更理想的方向,但至少能够忠于而不会破坏原版《异形》的风格与精神,在新的时代里,也许确实可以圈一些新的粉丝群体
17.新老观众有别:最后,还是要区别老观众和新观众。电影、电视里经常有这个情况,就是看过原版小说的,玩过原版游戏的,看过原版电影的老粉丝群体,对新的电影版、新的内容特别挑剔,经常不满意。但他们的看法又不能代表普遍观众的看法。所以,老观众觉得不好,但新观众可能觉得很棒。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还是要尊重新观众的意见。
最后强调,本电影非常不适合儿童观看,初中以下最好不要去。初中以上建议家长陪同并伴有辅导。
最后放几个我的异形宝贝:
(异形娃娃,好可爱哦~~)
(异形钥匙扣,有点硌人哦~)
【如您觉得本文不错,还请点赞打赏以资鼓励(1元即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