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少事大,等注射场回归的姐妹,等到了。
这次羊给大家炸到的是:万元以内搞定轮廓固定🫡
划重点:乔雅登丰颜4折,新上了公主玻尿酸1xxx拿下眉弓鼻基底💅
还能免费获得紧肤超水光一次。
这样的力度只能说是24年开年鸿运,但名额有限、医生档期紧俏,手慢无👇
当香气与人关联起来,闻香识人又会是怎样一种场景?
所以《惟有香如故》,来了。
马嵬驿的杨贵妃,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李清照为什么宁愿坐牢也要离婚?
曹操真的是为了一场事先宣扬的开颅手术,斩了华佗?
片子选取与五位诗人古人命运相连的香料,串起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柳永、李清照、黄庭坚……斯人已逝,唯香如故。
一集一种香料,一集一段历史。每个故事都带着自己独特的“香气”标识,令人回味无穷。
别看题材小众,但本片口碑却不负众望。豆瓣9.2分,B站9.8分,超过七成的观众打出了五星。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善于品香、用香。但在袅袅的香气背后,中国人也为不同的气味赋予了独特的精神气韵。
那么,不同气味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和人文精神?
香味真的能影响一个人的磁场?
香可以来喻人。
就像文人墨客大多喜欢梅兰竹菊那样,人们以对香的喜好来自比,从各种不同的香气中体现个人品性。
先从杨贵妃的挚爱瑞龙脑香说起。
瑞龙脑香当时是苏门答腊岛上特产,香料中的极品。
《诸蕃志》里讲道“龙脑之树如杉,生于深山穷谷中,经千百年,支干不曾损动,则剩有之否则,脑随气泄。”可见其珍贵。
唐宋时期,出产龙脑的波斯、大食国,将龙脑作为国礼,通过丝绸之路,进贡给中国的皇帝。唐玄宗也只赠了10枚给杨贵妃。李清照在《醉花阴》里写“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说明瑞龙脑香只有皇室贵族才用得起。天然龙脑质地纯净,燃烧的时候烟气很小,但香气却无比浓郁,留香时间也极长。瑞脑龙翔在中医中又称“冰片”,香气凛冽,让人闻之生寒。公元755年安史之乱,风流全被风吹雨打去,杨贵妃香消玉殒于马嵬驿。这种香更是成为杨贵妃的一种符号。从少女时期的“却把青梅嗅”,写到晚年的“熏破春梦”。她将自己情感和人生际遇寄托在梅花中。南渡之后,丈夫赵明诚不幸病故,晚年的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孤苦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因为有着这样的人生经历,梅花自然而然地成为李清照寄寓情感和人生际遇的载体。在李清照的咏梅词中,梅即是人,咏梅赏梅、爱梅怜梅,即是自咏自赏、自爱自怜情感的外化。
在众多香料中,沉香被公认为“众香之首”,沉香到底有何魅力?宋代文豪苏东坡仕途坎坷,后半生几乎都在贬谪中度过。此去海南,苏东坡发现了,海南岛上出产上好的沉香,闻着沁人肺腑的沉香气息,苏东坡很快就忘情于海南。沉香,并非某一种特定植物,而是白木香树受伤后结出的树脂。其结香的过程越久,香的品质越好,历久弥坚,密度越大,入水即沉,所以得名“沉香”。 据记载,沉香的香气,可以让人舒缓神经、心旷神怡,起到理气安神、镇静醒脑的作用。此外,沉香还是一味药材,具有行气止痛等功效,在中国古代160多个药方中,都含有沉香。 苏东坡和弟弟手足情深,发现什么好东西都会与弟弟分享。后来苏东坡找到了一件形状漂亮的沉香山子。适逢弟弟六十大寿,苏东坡就把沉香山子作为寿礼,寄给了弟弟。
与沉香山子一同寄出的,还有苏东坡写的一篇《沉香山子赋》。苏东坡用十二字描述了海南沉香的特点,称它“金坚玉润,鹤骨龙筋,膏液内足”。这十二个字,后来成为对海南沉香的经典描述。一个小小的熏香,原本只是生活所需,用来驱虫、除味...却在千百年的传承中,衍生出这么多文化,还能流传至今...这正是中国人特有的融入骨髓的浪漫,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经历漫长时间洗礼后,淬炼成的瑰宝。古香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究竟有何能耐?
在古代,香料用途广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上古时期,古人收集各种香料供奉神明,祭祀祖先,以求洁净身心、通灵开化的目的。夏商周时期,出现以香料为原料的胭脂香粉,这种习俗逐渐从宫廷走向了民间。事实上,很多香料都是可以直接入药的,《本草纲目》录香木35种,沉、檀、龙皆在其中。东汉桓帝在位期间,侍中刁存有严重的口臭。每次上朝汇报工作,刁存的口气熏得桓帝。忍无可忍的桓帝赐他鸡舌香,口含之后,口臭立消,吹气如兰。到了明清,尚书含香一直是重要的官场礼仪,也有侍奉君王之意。皇权富商对香料的钟爱,进一步提升了香料存世的价值。尤其杨国忠修建亭子都是用麝香等香料,普通人家倾尽家财也买不到,而且这种香料在唐朝是按两售卖,价值堪比黄金,足以见得他的财富了。玄宗时的长安第一富商王元宝则在床前安置了两个木雕的小童,手里捧着七宝博山炉,彻夜焚香。这样耗费的香料,可比石崇炫富,上厕所要用沉香水和甲煎粉奢侈得多。这种风气下,唐朝时尚史上出现了一种新玩法——斗香。传说中宗时宗楚客兄弟、纪处讷、武三思以及皇后韦氏等常常举办雅集,各自携带名香,比试优劣,与会者还要根据主题现场合香,看谁合的香最切题。印香就是用模具将香粉压制成印章或篆字,点燃后文字依次燃烧,可以品香观,这种方法最早是寺庙用来计时,唐朝的宗教氛围可见一斑。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宁静致远的氛围跃然纸上。宋朝时,香料鼎盛,文人雅士在雅集、读书、品茶时,总要燃香。成为文人精神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点缀,甚至有人发出了“无香何以为聚”的感叹。元 赵孟頫(传) 《西园雅集图》中刘泾与圆通大师焚香清谈的情景 台北故宫博物院例如有专门为人“供香印盘”的服务业,他们包下固定的“铺席人家”每日去压印香篆,按月收取香钱。还有专门的香药消费服务机构、香药局等各类服务机构。香药局在当时也创作了不少有名的中成药,诸如苏合香丸、紫雪丹、至宝丹等,它们至今都有着不错的医疗效果。《清异录》里写:“荆南判官刘彧,弃官游秦、陇、闽、粤。箧中收大竹拾馀颗,每有客则斫取少许煎饮,其辛香如鸡舌汤。”用的当然是鸡舌香。《事林广记》里写仁宗时命翰林定熟水的品次,其中就有沉香熟水,制法倒也简单,不知道味道究竟如何。宋朝属于茶的朝代,茶和香在宋朝不分家,龙凤团茶里就是加了香料的。诗人杨万里玩沉香是这么玩的,先拿上好的占城沉香碾制香粉,再用上好的双井茶煮过,去除残膏,加猛火煮过,火小会有浮沫。翻一翻《金瓶梅》、《红楼梦》就会知道,明清时的香事,实在是没有超过两宋的“命题范围”。在宋代,香道以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程度,风靡于达官显贵,平民百姓之中。他们于日常细节中考究行事,最终才共同撑起了一句“宋风雅韵”。不同的香料,可以是一种对美的追求,表达着古人情绪的变化,亦可记录着一段故事、一份灵感。
《天香传》、《可书》、《襄阳耆旧记》、《魏武帝文集》、《国宝档案》、《惟有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