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100亿+GMV创业复盘:我如何把微信生态用到极致?

100亿+GMV创业复盘:我如何把微信生态用到极致?

11月前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微信视频号正式开始爆发的一年,GMV达千亿。尽管和“抖快”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与其他平台不同的是,微信视频号的背后是公众号、企业微信、小程序、腾讯广告……那是一个即将达到10万亿GMV的微信生态。


“微信生态要打组合拳。视频号、企业微信、小程序、腾讯广告……是一个有规律、有组合的运营矩阵。”零一数科创始人鉴锋说。


零一数科,微信生态最大的代运营服务商,增长圈的黑马,帮助众多品牌运营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视频号,GMV 过百亿。短短5年多时间,零一数科的团队规模已从7人增长到1000多人。


ToC企业如何在整个微信生态打好组合拳?


ToB企业如何把客户做深?


如何复制“难以复制的运营人才”?


今天上午,零一数科创始人鉴锋老师做客混沌直播间,他从微信生态增长的底层逻辑出发,结合实践,为大家层层剖析实现企业增长的具体路径和底层算法。


以下为课程笔记:(篇幅所限,文章内容仅为部分课程内容,请前往混沌APP看完整课程)


授课老师丨鉴峰 零一数科CEO&创始人、混沌创商院5期校友

编辑丨混沌商业研究团队

支持丨混沌前沿课



万法归一、以简驭繁


很多人问过我一个问题:鉴锋你第一次创业,6年时间团队从几个人发展到一千多人,服务了这么多个行业,像鞋服、美妆、零售、金融……每个行业的用户需求不一样;运营的又是微信里不同的产品:企业微信、小程序、视频号,运营的每一个岗位事项都非常琐碎;你是怎么做的呢?


我是一个理科生,我一直在追求,能不能把公司所有人正在做的事情都统一归纳在“一个公式” 里来解释?


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在做不同的行业、运营不同的【产品:小程序/企业微信/视频号】、公司的内部管理,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都是在不断地重复练习一件 “公式”。


就像李小龙说:我不怕练了一万种拳法的人,我只怕把一种拳法练了一万遍的人。


“这个框架” 是在看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写的《微信产品观》里面找到的:张小龙在2012的时候,定下了微信的slogan: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这个生活方式有3要素组成:社交-内容-商业化,微信刚开始先做了社交,有聊天、摇一摇、朋友圈功能;接着推出了公众号,这是做了内容;最后才陆续推出了小程序、企业微信的商业化产品和服务。



我发现不管是运营企业微信·私域、还是做视频号直播、还是做公司管理,我做的所有的策略、所有事情都可以归纳在 这“三要素”里。


例如【线下门店】,以前只是货架陈列、把商品卖给客户,后来还需要把门店装修成“网红打卡地”、用内容吸引用户到店,甚至现在还需要像山姆/盒马这样做“会员制”、做 “用户关系” 才能留住用户。


当我们运营【企业微信·私域】,首先最简单的,1.0肯定只是先拉个群:派券卖货;然后竞争激烈了,你就要进化到2.0,私域给用户提供产品教程、种草内容;甚至现在已经卷到3.0了、私域给用户提供专属的会员服务。


做【视频号·直播】1.0的直播间卖货(只是拼低价拼折扣)、2.0的直播间卖内容(像董宇辉式给用户讲故事讲文化)、现在3.0的直播间都在学山姆、盒马、胖东来给用户提供“会员制服务”(我把进货价和售卖价都贴出来给你们看、我不赚高佣金,只赚有限的会员服务费。把用户关系做深、才能有长期的复购)。



我对这个三角框架的理解,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要想成交,要么把内容做得很专业、要么把用户关系做得很深。


其实公司的内部管理也与之类似,如果我们把公司的经营也看作运营一个社区产品,除了钱之外,要么让员工学到新知识、新技能、有成长;要么就把员工关系经营好,让员工有归属感。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在公司呆得久,长期为公司创造价值。


所以我今天的分享,上半部分将会用这个“微信三角”框架来看 “ToC品牌” 如何在微信生态做增长下半部分则以我们零一数科为例,分享一下 “ToB公司” 如何用这个“运营三角”框架来做增长和内部管理。


 微信生态要打组合拳


微信生态要打组合拳。视频号、企业微信、小程序、腾讯广告……是一个有规律、有组合的运营矩阵。


……

篇幅所限,本文内容仅为课程十分之一,

海报右下角扫码,观看完整课程!


视频号是一个算法分发流量的“公域平台”,公域平台的粉丝量正在贬值。现在你每天发短视频内容还可以100%推送在粉丝的信息流列表里,但是未来只会有50%到20%,甚至最后想发短视频给粉丝看到还需要给平台钱。

所以,一定要把用户沉淀在企业微信(私域)里来,这样可以跟用户强链接,无限次触达,提升用户复购的粘性;我们运营的很多视频号直播间、老用户的复购占比30%~50%的GMV。



小程序则是私域里给用户提供“会员制服务”的载体。类比零售行业已经从沃尔玛、永辉这样的“货架零售商”进化到了山姆、盒马这样的“会员制零售商”,一切以服务用户为中心,帮助用户买到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想着赚高佣金。


当我们建立好公私域联动的运营底座之后,再上面通过腾讯广告投放将流量放大,只有搭建好这个底座,才能保证买来的流量都承接得住。


公域平台的算法规律是不断“捧新人”,因为用户对同样的内容会有审美疲劳。破局的方法是,基于不变的运营底座,筛选合适的新达人再走一遍你走过的路,自己复制自己。


视频号怎么做?


一、怎么做视频号的短视频


视频号里变现做得好,传播量又大的短视频是如何做到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生产即内容、内容即消息。

什么是“生产即内容”?


做内容对所有公司来说都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很多人不知道从何下手。早期如何低成本地先干起来?最简单的方式是把公司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x内容”进行对外宣传。


如:餐饮行业可以在原产地直播自己的有机食材,餐厅可以装修成明厨亮灶让顾客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制作过程。其他行业也如此。


什么是“内容即消息”?


“生产即内容”解决了内容素材的来源问题,但很多人会想:怎样才能让内容被更多人看到?我的答案是:内容即消息(社交),就是将短视频“内容”包装成跟用户强相关的“社交货币”,激发用户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或者微信群。这也是微信短视频和抖音短视频传播上的最大区别。



举个例子:像我们团队在做一个穿衣打扮的账号,用AIGC出的图、很低成本,正常就是发 “教你怎么穿衣打扮的”文案和图片,只有几百个点赞转发。


但结合节假日的场景、写一个能帮助 用户去给朋友表达祝福的文案:“老人也要穿得漂亮、过得开心,祝福你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能极大得调动用户分享欲,就有几万的点赞转发。


站在微信的角度,如果你的视频号内容能被用户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1v1转发给好友聊天,就是在帮助视频号带来新用户,那平台算法也会给你更多的自然流量。



我们从 “微信的产品架构” 看:大概是这么分的:ID、关系、消息、社交、内容、服务。


微信有13亿月活用户,只要你注册了微信就有一个ID,接着就是加朋友聊天,也约等于13亿。


每天刷朋友圈的人是9亿左右,看公众号视频号内容的这些人是5亿左右,使用小程序这些服务的人是4亿左右。



我们参考微信产品架构列一个内容创作结构:来检验你的内容给用户提供的价值是“内容即服务”,还是“内容即资讯”,还是“内容即消息”,你的内容结构越符合底层框架、潜在内容消费用户量就越大。



二、怎么做视频号的直播

“生产即内容”解决了内容选题、来源的痛点,同时也保证了吸引来的用户是精准的,而不是追热点的泛用户。靠短视频从视频号公域里积累了大量用户之后,接下来是怎么直播变现。


我们把操盘的直播间按照优秀程度分成3类:1.0的直播间卖货、2.0的直播间卖内容、3.0的直播间卖关系。


今年,视频号官方制定了评判一个视频号直播间好坏的“三要素”:好内容、好货品、好服务。



1.0的直播间卖货:什么是“好货品”?


在公域平台,一个直播间要想源源不断获取算法推荐的秘密是你的“流量的货币化率”要比别的直播间高。


“算法”评估好货品的数据指标是:商品气泡点击率→支付转化率→成交金额,所以直播间需要非常注重“人货匹配”,我们要测试出正在观看直播的用户里绝大部分人喜欢的商品是哪个,主力推这款爆款,点击率、转化率才会是最高的。一场直播的GMV分布甚至是“一九定律”:1个爆款商品创造一场直播90%的GMV。



可以说:选品定生死。选品的好坏决定了直播间的最终销量在哪个量级。


所以我们要建立可持续的爆品池。因为很多品牌在各个平台的库存深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每天都会测试1-3款新品,看一下这个单品的流量转化情况怎么样,好的话、就会储存在一个“爆品池”里,不断有销售主力的商品接力。


2.0的直播间卖内容:什么是“好内容”?


从平台算法角度,好内容看的是:内容曝光率(进房率)→有效观看占比→人均观看时长。


特别是在视频号冷启动阶段,算法系统会重点关注直播间的内容消费表现,来找到对该直播间内容有兴趣的用户,并在后续推荐过程中持续地放大。如果直播间在这3个指标上表现较差,则有可能无法持续拿到更多的自然流量。


什么样的画面会让人乍一看就想停留?


如果是达人直播,没有调性限制的话,各种“冲突、悬疑、反差”地演戏就能让用户停留。品牌直播间则需要符合品牌的调性,那该如何让用户在此停留?



举一个例子:我们操盘的、被官方收录到教程里面的斯凯奇直播间,它的主力下单用户的年龄是45—55岁,比较吸引这些用户的场景是:温馨的家庭客厅布景,主播的长相要符合“女儿脸”的气质,注重转粉,老粉的复购占比51%。


然后,主播营造的场景话术是“自己的弟弟、妹妹很喜欢”、“很多上初高中的小孩喜欢穿”。


主播的话术也是有模板的,一般分为4步:


1、圈人群(例如,根据直播间实时的后台数据,主播会问:有没有哪个地域、年龄的用户,激发用户的互动)。


2、留钩子:根据直播间实时在线的用户的头像、昵称,大概判断目前直播间用户的消费水平,发放用户喜欢的奖品。


3、塑品:如果是职场妈妈、讲产品细节的话术就会偏上下班、多场景通用、耐脏、不用勤洗……;如果是精致妈妈,就会讲周末去度假、周末露营等美好生活用途的使用场景。


4、上架秒杀。



根据大盘的用户停留情况,如果是1分钟以内,就不断循环上面的;如果用户粘性比较强,可以结合直播间里真实用户的提问展开做“强塑品”:来自用户的真实反馈、是最能打动其他用户的。(如果主播自己也是品牌的忠实用户就最好了、能讲出更多使用细节的故事)


所以,“好内容”是这样组成的:直播间的背景墙、OBS贴片、主播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讲什么样的话术、设备是高清摄像头还是手机……整体构成了这个【直播内容场】。



3.0的直播间卖关系:什么是“好服务”?


在微信生态这个社交场景下:“好服务”的衡量标准是用户有没有把你当成自己的朋友。


现在,很多直播间的主播都在玩套路:为了调动用户跟自己互动,提升互动率,说扣了1的用户就能减100,但其实扣不扣都有。或者说在评论区扣:已拍,就可以顺丰包邮;但其实扣不扣都是顺丰包邮。这些套路玩多了之后,高价值的用户觉得自己被骗了,就流失了,不在你这购买了。


我们培训主播团队时,告诉主播得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让自己不只关心单场的销售GMV,而是交朋友的心态,站在用户的角度,帮Ta推荐他想要的商品,甚至不合适的也要劝对方不要买。


团队的一位同事跟我说:现在早上一开播的时候,进来直播间跟自己打招呼的用户都变多了。


有个别用户除了给自己买之后,还会复购给家人买,消费好几万。有用户因为对直播间里达人的信任,甚至愿意花30万购买一个手镯。


真正给用户提供的好服务:就跟好朋友一样,就像你在线下消费,会很自豪地跟朋友介绍这家店的老板是你的好朋友开的。


如何做企业微信?玛丽黛佳案例


前面讲了视频号公域获客的方法,接下来讲一下怎么构建私域的底座,和用户进行强链接,无限次触达,提升用户复购的粘性。


以我们如何为玛丽黛佳品牌做企业微信的私域运营为例:


玛丽黛佳创立于2008年,定位是艺术彩妆,是第一代国货美妆,2015年开始登陆时装周,成为唯一集齐全球四大时装周的中国彩妆品牌。玛丽黛佳曾连续三年位居天猫国产彩妆年销量第一,是第一个在丝芙兰开专柜的中国彩妆品牌。


可以继续用微信三角形的框架,来分析玛丽黛佳是怎么做企业微信、小程序运营的:


1.0卖产品→2.0卖内容→3.0卖关系。


……

篇幅所限,本文内容仅为课程十分之一,

海报右下角扫码,观看完整课程!



其实,大部分企业做私域,都还只停留在1.0阶段,只是把企业微信当成一个新的销售渠道,在朋友圈和群里无差别群发“优惠券”、一天推N个品的打折广告。


刚开始销量会有峰值、后面就越来越低,因为用户被养刁了,需要付出更大的折扣才能打动用户下单,以至于品牌在私域渠道的毛利更低。


怎么做2.0的私域,把内容卖给客户?举几个例子:


基于“生产即内容”的策略,把【内容】x【用户全生命周期】进行融合之后:以前是单点卷,现在任何一个“点”的方案设计都可以思考“全链路联动”:


像拉新环节:之前的包裹卡,吸引用户添加企业微信好友的文案是:“加企微领一个免费面膜、领优惠券。”


现在我们会设计一个“游戏化的玩法”来承接新用户:


1、我们会邀请用户打造“玛粉的快乐星球”,你可以选择加入。


2、加入的条件是得参与社区活动:产品使用分享、新品试用评测。


用户添加了之后,我们就用"社交+内容"玩法来留住用户。


例如,从新用户的群里招募这个群的“群管理员”,很多资深用户是有很多业余时间的,她们可以申请成为“管理员”,帮助我们在群里回答新用户的问题,获得积分。这些积分能用于参加“新品试用”活动、免费兑换新品试用机会,享受“品牌共创官”的荣誉。


当然,群里的普通用户也可以付费参与“新品试用”活动,如果完成了优秀的内容分享后就可以退钱。通过用户在群里分享新品试用的反馈,内容用于活跃社群的同时,又促进了其他还没下单的人种草,带动其他围观用户的团购。


同时,我们从中发现有传播潜力的优质内容,就会私信用户,让她帮我们把使用反馈分享到小红书等公域平台。这就是:内容→社交。现在,相对于中心化的媒体,用户更相信身边朋友的推荐。

3.0的私域:把关系卖给客户


除了产品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群里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大家抱团取暖,互相提供情绪价值、心理按摩……用户过生日的时候,甚至群名可以被“冠名”:给她专属的归属感。


玛丽黛佳的创始人红姐很喜欢艺术,她会在群里给大家分享去哪里逛展了,也会邀请群里的用户给大家分享自己的艺术爱好,打造出了UGC的生态,丰富了社群的内容供给。如果一直是品牌的团队生产内容,所需要的成本也会很高。


每周三,社群里都会有一个“神龙许愿小游戏”:用户先分享自己想要玛丽黛佳的什么周边,以及为什么想要,这样潜移默化地向用户植入了产品卖点。然后,在社群中进行接龙,晚上21点准时抽奖。这样既提高了玛丽黛佳旗下商品的曝光率,完善用户喜好标签,也为后续的精准推送埋下伏笔。


我们还会把社区的各项经营数据都告诉用户:昨天社区举办了什么活动?有多少人参加?花费了多少成本?公开透明,增加公信力的同时,也让用户对社区治理有参与感。


甚至,用户在群里分享其他竞品的使用感受也是可以的,这在别的社群可能早就被踢出去了。用户有什么爽点,有什么改进建议,我们会收集起来反哺产品研发。


这其实就是社交→商品:也就是“参与感”,像小米、蔚来的案例,招募天使用户,一起共创。



因为产品经理也在群里,我们会针对群里用户在讨论、吐槽的一个痛点,在群里@他们。产品经理就会直接在群里发起一个投票:根据xx群里的xx用户提出了一个需求,我们的研发团队推出了一款解决这个痛点的新品,有同样需求的星球用户可以报名一起参与共创,完善产品方案。


→同时在群里收集调研:还有没有用户有这样的痛点,招募试用。


→在和用户沟通调研的过程中,甚至有很多用户帮我们把广告词、海报都共创出来了。


→每周播报产品研发节奏(生产即内容、增强用户对品牌信任)。


→因为用户的参与感,她们会很愿意在产品上市前就帮我们传播预告。


→新品上市后,试用的用户在群里分享试用体验。


→转化“试用用户”成正装购买者,同时促进群内用户参与团购。



这一系列的组合拳下来,每个社群的活跃率稳定在10%,高峰的时候38%。同时调动了5%用户成为了KOC帮我们去小红书传播,一个月的GMV比我们刚接手的1.0社群运营方式翻了10倍。



如何运营小程序?


下面我将举例说明,怎么使用“运营三角”框架做小程序的运营。


小程序1.0


微信小程序的定位是品牌在微信生态的官网,小程序1.0满足的是品牌做商城的需求,可以直接DTC(品牌直接连接消费者),每周或者一个月搞一次节日促销活动。


小程序2.0


小程序2.0主要满足的是品牌与会员的互动,是提升用户粘性的阵地。



小程序3.0


小程序3.0满足了各品牌进行“游戏化”的需求,通过调动用户进行社交分享。像我们给全棉时代做的“种棉花”小游戏,把枯燥的会员签到得积分变成了用户与用户的pk,平均用户留存达60%,在朋友圈分享降低了拉新成本,一个用户的成本低于0.15元。


有一个品牌,通过微信群“养宠物”建立群员联系,提升群聊活跃度,整体带动群聊GMV转化,小程序活跃:人均访问频率x16、人均复购间隔-10天、人均消费金额+500元。


之前我也很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在一个购物APP里玩游戏,我去调研之后才明白。用户说,反正都是消磨时间,在这里玩还有优惠券。



社交→商品:视频号小商店的分销接口已经上线了,用户小B分销,类似淘宝发展“淘客”玩法,涌现出专业的淘客分销渠道。


商品→社交:未来可以在搜一搜、看一看等更多搜索、推荐场景出现,有自然流(按照抖音的规律,用户自然成交的占比1/3)。


商品→内容:未来,权重高的小店(复购率、好评率),可以给直播间加权,流量更多,帮助达人分销,同时达人也需要内容。所以,如果商品本身就具备故事、文化属性,更容易吸引达人带货。


小结:


企业微信、视频号、小程序从只是一个促销信息的群发渠道,到做内容、做用户关系,【内容势能】越高,【用户关系】越深,用户对你的信任度越高,你就越能让Ta付费转化。


据腾讯2023年Q3的财报:小程序GMV1.5万亿,破100亿的小程序有5个,10亿的有40个,越来越多的品牌在私域的GMV能占比到全渠道的30%。


我们运营的N个品牌的私域测算数据显示:在【企业微信】朋友圈转发一个视频号直播间比转发一个小程序商城的用户付费率、客单价都更高,用户看动态的直播讲解买东西的付费率、客单价比小程序静态图片详情页大概高30%—50%左右。


所以,视频号直播的GMV从现在1000多亿规模涨到1万亿完全没有问题的;小程序上的5万亿GMV会有相当一大部分迁移到视频号,未来几年,视频号的GMV大盘将有20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我如何为ToB做战略?


前面,我分享了ToC品牌如何应用“微信运营三角形”设计微信生态的运营玩法。接下来,以零一为例,我分享一下我们如何应用“微信运营三角形”框架来做战略增长和内部管理。


微信社区飞轮


零一卖什么产品服务给客户?


站在一个品牌的人—场—货视角来看,零一在做的事情只是一家企业的全域场中的线上场中的一个分支——微信场。


从2017年推出小程序,让品牌能在微信生态搭建自己的官网商城;到2020年推出企业微信,和微信好友联通;到2022年底,马化腾说“视频号是腾讯未来的希望”……微信这个私域场一直在演进。



2017年底,我们刚创业的时候,当时只有小程序,我们给客户提供“小程序商城的裂变拉新玩法”的策划和开发。这几年来,微信推什么,我们就做什么。2020年开始做企业微信代运营,2022年开始做视频号直播代运营。


我把企业的需求从轻到重做了一个排序:课程培训、咨询陪跑、广告投放、直播代运营。


在这个赛道里,如何判断“我们能做什么、不去做什么”,我非常喜欢用一个公式来表达:业务成功=战略x组织能力,这是腾讯的高级管理顾问杨国安教授总结的。


做直播代运营所需的核心能力是:主播+运营;做投流业务所需的核心能力是:垫资,找个一级代理;短视频所需的核心能力是:内容策划+剪辑。


核心能力决定了往上扩张,还是往下扩张。因为我比较喜欢做有复购的生意,所以我会做深做重。给品牌提供代播后,同时又给客户提供了短视频拍摄、投流垫资。


跟客户合作的维度越多越深,客户越不那么容易更换服务商。甚至,客户需要技术开发、经销压货,我们也会去做。有些人喜欢去做咨询陪跑、课程培训,毛利非常高,但缺点是没有复购,今天听完课,明天可能就不再来听了。而且竞争激烈,有相当多的人在教你怎么做视频号直播,但不是谁都可以来做重,做代运营。


所以,我们内部也按行业划分事业群,一个个行业进行拓展和深耕。


但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进入到一个新行业、新业务,要用“业务成功=战略x组织能力”这个公式来自检。别看都是代运营,每一个行业所需要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


例如:


鞋服因为款式非常多、所以需要团队非常懂供应链。


美妆是强品牌内容属性,需要团队非常懂4A营销策略。


家清日化是标品,需要团队的投放能力是最强的。


所以扩张到具体的行业:我们也要注意团队的“组织能力”要改变。


另外,在获客上还要注意“第二增长曲线”里容易踩的坑——“价值网络的构建”。


误区一:踩“价值网络”的坑


“价值网络”——每一个行业的上下、前后、左右,每进入一个新的行业,都需要重新认识该行业的价值网络。像视频号内部是按行业划分的,美妆和服装行业的SAAS厂商、广告代理商、协会都是不一样的人。我们需要不断进入新圈子。


例如,视频号在2021年内测直播功能时,我们就组建了团队做这个创新业务,因为忘记了第二增长曲线的价值网络需要重新构建,导致我们在做视频号这个新业务时亏了3个季度,团队没信心,换了2波人,这是一个几乎所有有了一定积累的公司在做新业务时会踩的坑。


一个新解决方案,最先买单的一定是对你信任度最高的老客户。在企业微信做得好的企业,大多是零售企业,自己有很多SKU,用企业微信来服务好客户,完成销售。


但视频号和天猫、抖音一样,是公域流量分发平台,本质上也是一个零售渠道,平台通过算法把内容直接精准分发给用户。零售企业和公域平台是竞争对手,品牌直接在视频号平台上卖货才是最优解。



到2022年6月,我们在做年中复盘的时候发现,目前视频号上卖货GMV最高的是鞋服行业。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决定:原来零售行业的9个直播间停播,重点去攻鞋服行业的品牌直播。


正是这个转变,同样一个运营团队,卖洗发水、洗衣粉的日化直播间单场卖货GMV高峰只有10万。现在,播“卖鞋子、服装”,单场卖货GMV高峰能达到100万。


我们在一个季度内就做到了盈亏平衡,2023年的盈利弥补了之前1年半的亏损。迄今为止,我们一直位居视频号鞋服行业代运营服务商第一名。


误区二:ToB太难了,要转型去做ToC


前面讲的是正向增长的路上会踩的坑,接下来我分享一个走歪了的坑:很多ToB公司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发觉做乙方服务太苦太累了,是不是自己也能去做甲方的生意?


我们在2018年刚创业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当时拼多多很火,很多公司想学拼多多的玩法,在微信里裂变拉新用户。


由于我们创始团队都是运营出身,每个月都能帮合作的企业打造出爆款的小程序裂变拉新案例:如网易戏精课、三联生活周刊会员、趣拍卖……所以,在圈子里很快就小有名气,有很多客户排队来找我们合作。


当时我们觉得,既然我们能够帮客户设计裂变拉来流量,把货卖出去,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自己做一个小程序,把客户的货拿来自己卖,用户沉淀下来是自己的,也能赚更多的钱?


正是这个想法,让我们“凭运气赚的钱,靠实力亏完了”。


之前,我们做乙方的时候,只需要拉新这一个长板足够长就够了。但是,轮到自己去卖货的时候,还需要懂选品、转化、留存、库存管理、客服、资金周转等十几个环节……年轻的我们只看到了卖货的冰山一角,冰山下还有非常多的环节我们不会,我们不亏钱才怪呢!


刚好2019年,我们举办微信生态的峰会,邀请混沌广深分社的宗毅社长来分享,同行的吕宁社长送了我一本善友教授的书《第二曲线创新》。他对我说:“鉴锋,你刚创业,这本书很不错,你一定要看完。”读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创业也是有规律的。



在一个有10倍速增长的赛道里,专注你最擅长的板块,“在1厘米宽的地方挖一公里深”,而不是“你看我好,我看你好”,总想着去做别人的事情。我之前认为甲方和乙方的商业模式是对立的,要么做乙方,要么做甲方。后来我发现,它们是一体两面,螺旋式增长。


例如,甲方的终局是去做乙方(从企业痛点出发设计解决方案→赋能解决整个行业痛点/产业互联网→社会痛点:促进内循环战略):物美成立了多点,百果园成立百果数科,孩子王成立元数科技,天虹成立灵智数科……

乙方的终局之一是投资甲方:百果园并购一米鲜、和君咨询“服务+投资”蜜雪冰城、宝尊购买GAP中国区的运营权……


ToB如何获客?


接着我分享一下零一是怎么获客的。大多数人会以为,做ToB要在行业里从业时间很久、积累很多人脉资源才能开始创业,其实未必。


零一的团队都很年轻,90%是90后、60%是95后,在一个行业里的时间都不久,我们是靠内容驱动,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是主动找到我们聊合作的。


ToB如何通过内容获客?


我们的经验是:生产即内容,内容即消息。


“生产即内容”是做内容的选题来源:理论上任何一个职业或者行业,该领域的知识都是可以被穷举的,建立一个知识树:发展趋势、实操教程、底层逻辑……


很多专家型人才会觉得自己天天接触的东西很习以为常、不值得对外。我经常跟内容团队强调“不用担心自己产出的内容只有30分—60分,给别人创造不了价值。这个行业永远都有新人进入,此刻Ta只有0分,就算是10分、20分、30分的内容对Ta来说都是最合适的”。



但也一定要创造出90分—100分的内容,专业服务公司才能有专业势能。只是前期不要陷入内容洁癖,导致团队成长不了、飞轮转不起来。


我以前也踩过这个坑,以前每一篇对外发布的文章、都抓得非常严格,以至于一个月、几个月才发一篇文章,团队也很痛苦。后来,我就选择“眼不见为净”、团队能写出什么就发什么,虽然文章阅读量立刻下降了很多,但半年下来,团队熟练之后又慢慢爬坡上来了。


ToB怎么做商务?


我们对内,通过复盘机制把团队的经验输出为能对外传播的课程和文章。生产越多的内容,就能带来越多的用户沉淀到私域。


→行业用户天然有交流的需求,于是我们按城市建微信群、提升用户的粘性


→每个月举办线下沙龙、每个季度举办千人规模的峰会


→线下峰会能促进线索转化带来商业化收入



内容是“1”,单点打穿打透之后,把用户沉淀到私域,做线下峰会,品牌势能是后面加N个“0”,就形成了有乘法效应的增长飞轮。


举个商务的例子,我们跟客户的社交关系分为4层:


第一层:沉淀在我们私域上,点赞之交。


第二层:线下参加过我们的峰会,对我们非常信任。


第三层:我们去他们公司提案交流(他来我们公司参观是2.5层)。


第四层:在第三层的基础上,我们还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能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一起徒步、上商学院学习。


麦肯锡总结过一个“用户信任公式”:你的专业能力是入场券,还要乘以你的可靠度(言行一致、不过度承诺)、再乘以你的亲和力(兴趣爱好、价值观)、最后除以你的自私度(自己越不自私、越为对方考虑)。



ToB业务要想成交,要么内容做得很专业,要么社交关系做得很深。业务成功=战略x组织能力,如果你是i人那就做内容,如果是e人那就搞社交。


我如何为ToB做员工增长?


1、人才复制


“运营”是一个处理事项比较杂的岗位,每个行业的用户需求不一样。其次,微信生态的产品从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到视频号在不断地演进,所需的运营技能也是不一样的。


所有专业服务公司最大的痛点就是人才的复制,我们将小程序、企业微信、视频号等不同产品的运营岗位中先挑出可以跨产品复用的技能岗位,降低了人才迁移的难度,例如:文案、数据分析。


接着,进一步细化“文案、数据分析”等岗位所需要的共性知识:例如金字塔原理结构、用户心理学、媒体传播学、视觉锤……建立了运营人才培训体系。



现在零一每个月有几万个文档产生,高峰的时候有十几万个文档,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最新鲜、最实战的智慧和经验。


我们正在试验把我们所有的运营复盘文档、所有结案PPT导入到一个大模型里训练出一个“运营版的ChatGPT”:接下来可以直接用AI来指导我们做运营。


直播的数据下降了,AI提醒你应该上个福袋,投放什么人群。当人数上来了之后,AI会根据用户画像提醒主播上哪款秒杀品转化率会更高。


张小龙之前在腾讯年会上分享过一句金句“善良比聪明更重要,AI可能会比你更聪明,但你可以比AI更善良。”如果没有利他、创新这样的能穿越周期的价值观基石作为支撑,只是靠耍小聪明薅平台羊毛玩“黑灰产”的套路,很容易被时代抛弃。


2、人才开源


我们的HRBP会收集每一位同学的意愿,如果在零一玩腻了,想去哪家甲方,同时收集那家甲方的招聘需求,同步给同学们。我们可以背书,帮助大家做内推。


很多老板会觉得,自己公司的离职率要低,大家要稳定,都在公司才能为自己创造价值。领英出过一本书叫《联盟》,里面提到一个数据:领英有30%的营收是来自离职员工去了新公司任职转介绍成交的。这样的情况在ToB领域是非常普遍的。


随着“零一”在行业里的运营专业知名度越来越高,“零一人”=做运营最厉害的一群人、“零一人”在行业的溢价也会越来越高,我们很多同事都是2倍、3倍的薪资被客户挖过去做他们的私域负责人,和我们对接落地执行。当然,我们也会挖行业KA里“实战能力强的操盘手”加入零一,来服务其他品牌的私域运营。


很多人会以为“甲方选择把乙方的员工挖过去了、就不用跟乙方合作了”:这是小公司才会这么想这么做,但行业KA都清楚“挖一个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一个企业的成功是Ta系统性的组织能力”。



所以我们内外部的经营理念都是“以人为本,经营用户职业生涯的一生”,我们在本质上就是一个“运营从业者社区”。


 课程小结


很多人问过我一个问题:鉴锋你不会焦虑吗?


或者说投资人最喜欢的一个问题:你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我都说:没有,一路走来运气很好。我们身处在产业互联网、数字化的赛道,未来10年都还是增长的趋势上。


但没有公司能一直保持增长,我经常跟我们团队说:“就算零一倒闭了:反正这也是我第一次创业,本来我也是啥都没有。就算二次创业我也更有经验、更大概率能做得更好。”


“我一直在卷大家的学习,将零一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大家在零一有学习到新知识,那就算零一倒闭了,你也能被行业里其他的公司涨薪挖走”。


那也就是说“公司倒闭这个最坏的时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太坏、还能接受的状况,那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干就完事了。


除此之外,很多创业者/管理者 每天要除处理很多事情,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很焦虑,但当我画好 “这个增长飞轮”之后,我就知道我的时间规划应该每个圆圈1/3。


有时候就算忙起来了,1个月时间里都在“客户”的圈圈里,我也不焦虑。因为我不管把时间花在哪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在系统里都是有乘法效应的:越多的客户能促进同事招更多的人,更多的客户案例也能带来反哺生产更多的内容。这就是“增长飞轮”的威力。


……

篇幅所限,本文内容仅为课程十分之一,

海报右下角扫码,观看完整课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混沌学园

相关新闻

是去读MBA,还是把现在的机会用到极致?|Career Talk Vol.2复盘与分析:Sora是如何成功的?奥伦纳素 Kevin:我如何把一个高奢美妆品牌做到6年增长75倍?独游开发者广告投放复盘:3万元,如何获得4000个Steam预约玩家?收藏大富豪留下5亿遗产,却指定死后100年才能继承?!子孙急了:我等得到么...微信李卿:IAA小游戏MAU增至近5亿,今年有望突破100亿元!“大盘在涨,我却爆亏?”见证巨变!A股极端两级分化!微盘跌,大盘涨!股民:是一个时代的落幕。要擦亮眼睛,重新看布局了!"可以帮我验证一下微信?!"热点|“在吗?可不可以帮我验证一下微信?”华人收到这条消息警惕!已有多人中招…“在吗?可不可以帮我验证一下微信?”华人收到这条消息警惕!已有多人中招…CVPR 2024|生成不了光线极强的图片?微信视觉团队有效解决扩散模型奇点问题全球股市闪崩最全复盘: 日元的阴谋?汉能投资陈宏:创业公司如何顺应时势拥抱变化?红利基金大盘点:我们该如何选择?对话UCB & JHU新生:我如何被王牌专业录取?EB1A申请小窍门:如何选择推荐人?推荐信要展现哪些内容?如何拿捏Z世代?我盘点了快手粉丝数最多的20个二次元IP李飞飞对话硅谷顶级风投a16z创始人Marc Andreessen:如何消除AI创新生态的障碍?李飞飞对话硅谷顶级风投 a16z 创始人 Marc Andreessen:如何消除 AI 创新生态的障碍?3厘米鱼骨能切500片?网友:看完她讲的我才信……周鸿祎:如何避开创业的浅滩暗礁?继续上班,员工得自掏100万元?知名创业公司回应:是内部项目,公司出资员工跟投,离职补偿N+3如何解读?川普:今年选赢我,4年后不必再投票如何使用阿里云搭建微信小程序?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