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逃离“思考碎片化”

逃离“思考碎片化”

8月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尚儒客栈(ID:CMCC-ningyu),作者:开心爹,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小小的手机,叠加上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连接互联网。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如今的我们不得不调整甚至改变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以适应当下这个移动互联大时代。

这些变化中,固然很多都是积极的、向好的。比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出行服务变得更便利,办公、社交、教学变得更高效,信息的获取效率和行动的反馈速度有了质变,让我们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以及更精彩的人生。

但与此同时,这种舒适便利的生活方式,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些负向的变化。

这方面的专业文章已经非常多了,我也不想拾人牙慧,只是说一点儿自身的感受和体会。

信息流过之后,留下的印记越来越浅

早年间有一个说法,称在互联网浏览为“冲浪”,用来比喻上网的人能在五彩斑斓的互联网世界里任意徜徉。当互联网进入到2.0时代之后,内容的生产者不仅是平台,UGC的加入导致网上的数据信息以及各种内容的数量爆炸性增长,来自信息贫瘠/屏蔽时代的我们,迅速跳到被海量内容包围的信息饱和状态。

疫情前,我在《好倒霉,我们活在信息时代(上)》一文中提过:信息时代中,谁能从海量信息中识别准确的、有价值的信息,谁就拥有信息时代的竞争力。而且在该文中,还介绍了自己分辨识别信息的些许经验和体会。

而短短几年之后,我意识到:在不少情况下,自己已经丧失了辨识信息真伪的能力。

原因之一是信息多。知识的开放程度大大增长,信息的广度和传播速度迅速提升。传统意义上的饱学之士凤毛麟角,可如今即便是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领域,搜索几下就可与专业人士辩论一番,所以即便是领域里的权威人士也会被挑战。这让网络上的声音更具多样性,观点的碎片化程度更高,也更容易导致围观者眼花缭乱。

原因之二是信息乱。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或添油加醋,或断章取义,或言语不详。每个人都可以基于自己的立场进行分析,思辨过程逻辑性都很强,能在潜移默化中扭转着你的认知。作为信息的接收方,我们很难区分哪些是真实发生的,哪些是为了证明观点而营造的,事实真相越来越模糊。

原因之三是信息快。一方面表现为单一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另一方面表现为热点更加分散、传播周期越来越短,往往一个热点事件风波未平,下一个热点又来了。上了微博热搜的“大事件”,可能在微信朋友圈、抖音平台上毫无反应;天天在网上吃瓜围观,可看到小红书上的热门话题却一脸懵。所谓瓜太多太大,网友已经吃不下。

科技圈子也是如此。一个接一个的新概念不断打造新热点,看似欣欣向荣,实则华而不实。尤为严重的是:行业大佬们为拉高股价纷纷下场,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以及对传媒的控制力,无视客观事实和产业规律,大肆炒作大放厥词。科技的发展最终靠的是厚积薄发,如此不爱惜自己的羽毛,辜负粉丝和客户的信任,他们的内心真的不拧巴吗?

这种形态下,我们身心疲惫,海量的信息只是从眼前或者耳边匆匆而过,不太可能全记下来。当天记不住也没关系,网络搜索的功能这么发达,想了解的时候搜一下就ok。

久而久之,我们个体的记忆力和思辨能力似乎都在退化,对网络工具的依赖导致我们的大脑只关注绚烂的表象、刺激的消息,被此起彼伏的热点牵动,等沉下来的时候想一想:这些信息有什么价值?流过之后剩下的是什么?我关注他们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意力不集中,深度思考越来越困难

记得我上班没多久的时候,在一次会议上,接到系统突发紧急情况的短信。当时我就坐在领导的对面,不断用手机收发短信,与技术人员远程讨论如何处理。领导觉得被冒犯了,当场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现在想来,当时我的情商确实太低了。

如今,手机收到提醒信息后要立刻查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习惯。而且大多数场景下,我们往往会中断手头的工作,先回复手机的信息。

我们的工作时间甚至正常的工作节奏被手机的即时消息打碎了,有时甚至出现这样的情况:回完消息之后,忘记了此前做什么事情,以及收信息之前进展到了哪一步。

即时消息把时间打碎,我们是被动的;那么刷手机尤其是看视频,就是我们的主动行为了。

如今视频已经取代了文字,成为传播内容最重要的表现方式。尤其短视频,不仅非常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特点,还在科技的加持下,满足用户表达个性化、内容丰富化和形式互动化的需求。所以有人称短视频为“精神鸦片”,因为很容易上瘾,停下来更会感到空虚,于是一有空就继续去刷。

这些年短视频的发展非常好,习惯了看短视频,再看比较长的文章或者完整的视频的时候,往往就表现得没那么大耐心,据说这是人体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大脑倾向于节能运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一下。

我以前是不看短视频的,甚至直到现在,即便收到再多的邀请和推荐,也没装抖音、快手和小红书。但是去年开始,由微信群里的好友推送开始,逐渐被一些内容和话题吸引,最终也成了刷短视频大军中的一员。

但元旦之后,蓦然回首,我惊愕地发觉,伴随着信息碎片化,我的思考也呈现了碎片化的趋势,深度和逻辑性方面有明显的下降。

信息的碎片化,不仅表现为“碎”,更是因为“多”,其中包括“快”导致的“多”,也就是大量的过程性信息。这种情况下,我的关注点被频繁地打乱、打断,兴奋点随着事态发展和相关的争论不断迁移,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注意力很难集中。

短视频刷久了,对平淡内容提不起兴趣,可自己还在不停地刷,在寻找新内容的时候,大把的时间流走了。

以前的我,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碎片化的信息,然后通过深度思考,将碎片进行梳理和整合,用逻辑将我的观点全面地、系统化地展现出来。

但如今,思考的碎片化打乱了应用的节奏。因为这种思考方式时间短,还经常被打断,有时候刚想出点儿苗头,就被新的信息影响;甚至很多时候看手机不是在回复消息,而是等着新消息的出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虽然信息收集的能力还在,但曾经引以为豪的分析能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反思之后,我对信息时代应对之道有了新的体会:由于越来越呈现碎片化,要能从海量信息中识别准确的、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将碎片内容和信息进行拼接的能力,需要屏蔽内外部干扰,在碎片时间之外主动营造可以深入思考的小环境。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得立刻调整。现在我想到的办法有这样几点:

第一,加强自律,制定合理的作息和锻炼计划,不给自己的怠惰找借口,严格执行。

第二,恢复写作,强迫自己拿出完整的时间段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体系化的输出内容。

第三,强制性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阅读纸质书籍,手写标注,随手做读书笔记。

第四,强制性降低对外界的关注,以“关我屁事”为基准,减少无效信息对自己的干扰和影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尚儒客栈(ID:CMCC-ningyu),作者:开心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虎嗅APP

相关新闻

逃离「过度思考」的5个步骤 | 社长日签短视频时代,奥运会也“碎片化”了|财经看奥运澳洲物价越来越难以承担!大批移民正打算“逃离”澳洲?!大批澳人争相“逃离”悉尼,网上透露背后原因!直呼“此生做过最好的决定”“逃离”诺安美国年轻人正在“逃离”本国,但他们居然把移民目标转向了日本?加拿大华裔分享Airbnb“恐怖故事”,在凌晨三点的雨夜“被迫逃离”,网友纷纷跟帖表示有类似遭遇世外平和包玉刚家长“逃离IB”?创下IB29→44提分奇迹的他们放出大礼包……英国夫妇“逃离伦敦”追求梦幻乡村生活,但因“闲言碎语”太多,只坚持了6个月?!爱上「短逃离」的年轻人,开始Wildeat“逃离温哥华”!高薪夫妇都撑不住了!超半数大温居民考虑过搬走“逃离北美”!网红夫妇带3娃永久移居亚洲!大批华人退外籍回流: 毫无幸福感!扛不住!“逃离加拿大”上社媒热搜,对生活成本的不满达到了顶峰73亿到手,“总统千金”逃离豪门“黄金单身”正逃离洛杉矶等西海岸城市,前往阳光地带深度好文|韩国人无法逃离的「内卷」噩梦在留学生身上也上演了!一天只睡四小时、一天四杯冰美式…韩国人无法逃离的「内卷」噩梦在留学生身上也上演了!一天只睡四小时、一天四杯冰美式…「越爱越逃离」的背后是不安全依恋 | 报名最后2天罐车混运事件,难逃「粪坑化反质疑」不愿被困住的青年教师,逃离“非升即走” | 谷雨普林斯顿北京男孩:4年逃离帝都“内卷中心”到美国读高中,是我最正确的决定2023年字节跳动大丰收,但CEO梁汝波大谈“大公司病”:逃离平庸!“钱包榨干”!多伦多房价涨到200w,三对年轻人逃离:“人生苦短,不值得”[啧啧]“钱和人才全逃离加拿大!”中产减税才是王道!?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