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国产手机,何以升杯减价?

国产手机,何以升杯减价?

国产手机
升杯减价


随着前两天三星 Galaxy S24 系列的发布,高通骁龙 8 Gen3 和天玑 9300 的新机发布潮,也在农历春节前收尾了。
回望 2023 年的手机圈,苹果、三星、谷歌继续保持稳扎稳打的「佛系」状态。相比之下,国产手机品牌的竞争,则愈发白热化:中高端机型开始拼国产面板、大内存的普及之战,潜望长焦的普及让影像赛道继续大卷特卷……
在这些变化中,还出现了一个以往几年所没有的新现象:许多品牌不仅「超大杯」型号消失了,还出现了「升杯减价」的趋势。换句话说,2023 年的「标准版」手机都特别能打,原本那些只有 Pro 才有的待遇,现在都归属到标准版了,同时价格还比去年同款还低。
手机圈数年来的「标准版、Pro、Pro+」的森严体系,真的不再管用了吗?
标准版还是旗舰版?现在可以全都要了
过去的国产旗舰机型,通常以性能配置和影像水平为分界,把手机可分为中杯(标准版)、大杯(Pro)和超大杯(Pro+)三款。
但这样看似合理的区分方式,却也带来一个问题:当大家想选一款旗舰体验手机的时候,往往中杯体验差一截,而大杯和超大杯又太贵,以往大家甚至会笑称中杯是「标准阉割版」。而当你准备加钱上顶配时,你又会发现,超大杯往往又重又厚,手感反而又打折扣了。
前几年的手机型号通常采用三档规格,刀法堪称精湛
但在 2023 年,这些历史问题似乎突然被解决了:现在,大多数用户选择标准版型号,一样能享受到旗舰级的体验了。
让我们看看 2023 年的中国手机厂商,是如何对待「中杯」标准版的:
小米 14
首发了高通骁龙 8 Gen3。过去的小米 13 只是一款均衡小屏机,相比 Pro 版差距明显。这次小米 14 在屏幕、镜头、电池、马达等各方面全面加强,现在几乎不再有短板。长焦还支持微距拍摄,价格依旧 3999 元起售,加量不加价,被许多网友称为「最强安卓小屏旗舰」。
一加 12
首发搭载国产「东方屏」,一片获得 DisplayMate A+评级的 2K 屏幕。标配高通骁龙 8 Gen3+UFS4.0+LPDDR5T,自研的天工散热系统 Pro,顶配提升至 1TB+24GB 组合,电池采用 5400mAh+100W 快充方案,主、长、广三摄也都是顶级配置。并且一加这次直接将 12 定位为旗舰,没有推出 Pro 版本。
vivo X100
搭载联发科天玑 9300 芯片+UFS4.0+LPDDR5T,同样配备潜望式长焦、焦段覆盖增加、5000mAh 电池加 120W、IP68 级防尘防水。发布会上 vivo 大方宣称标准版能提供「满分影像」的体验,同级价格还低于去年底发布的 X90。
OPPO Find X7
OPPO 的年度旗舰型号,这次直接改名分成「超级标准版」和「Find X7 Ultra」两款。超级标准版搭配天玑 9300,同样是搭配顶级三摄组合(包含 6400 万像素潜望超长焦),5000mAh 电池也支持 100W 快充。
整体来看,好像今年厂商们开始把注意力都放到「标准版」上了,现在的发布会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介绍标准版,甚至直接砍掉「大杯」、「超大杯」。而以往只有在高端机型上才有的光学防抖、大底传感器、潜望式长焦,如今也几乎全面下放到标准版上,在拍摄焦段上也都向超大杯看齐。
在性能、屏幕体验、电池续航、产品质感等各方面上,标准版也全面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旗舰级水平。今年换机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多妥协取舍、反复纠结的过程,直接闭眼冲标准版就对了。
为什么突然大家都开始升杯减价了?
2023 的中国手机市场,似乎与大家对「消费升级」的传统认知相左。大家前几年的换机心态一直是:越来越追求高配高质量,手机自然越来越贵,甚至 Pro 版过万也是迟早的事情。
然而,中国手机厂商却以另一种形式「升级」了用户:现在,你可以花更少的钱,获得近乎顶级的配置。以前我是「中杯性价比」,现在请叫我「标准版旗舰」。
这一波升杯减价的浪潮背后,其实代表着更深层的市场变化。
一加发布会上将 12 定位为旗舰,没有推出 Pro 版本
第一大变化,是华为终端业务的回归重塑了手机市场结构,特别是在高端市场。Mate60 系列的强势来袭,再次证明在 6000 元左右的价格区间,华为依旧拥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雄厚的产品基础。
这张由咨询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放出的,2023 年针对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的统计图中可以看到。华为依靠 Mate 60 系列强势回归,达到了 5% 的高端市场占有率。然而,其他国产品牌依旧还在高端市场的门口徘徊。
与华为和苹果正面拼高端市场?还是重新专注在先把目前的市场份额提高?
在华为的压力下,其他品牌都选择了后者,「以变应变」成为共识:将旗舰机重心下移,从高端转向熟悉的中端战场。「旗舰机」的定位,也在品牌们的博弈中悄然换挡:「奢侈」的配置和功能通通下放,让中杯成为雪中送炭的选择,而大杯和超大杯负责锦上添花就够了。
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是这样描述前几年的标准版:

以往各家在做产品定义的时候,往往是先定义好一个产品力很强的「Pro 版」,然后再对产品进行各种取舍,就得到一个所谓的「标准版」去卡住价位。

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
当下手机市场整体形势并不乐观。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收缩,多数国产品牌出海受阻的大背景下,国内市场仍是品牌们最主要的战场。而当前国内市场也正经历消费增速放缓,用户手机更换周期不断延长的困境。这无疑给品牌的销量增长带来了新的压力。
而推出性价比更高的旗舰机,实际上是一剂来之不易的强心针。
「升杯减价」的战略调整,马上就让品牌方们尝到了甜头:即便市场前景并不乐观,各大品牌旗舰系列的销量表现依旧强劲有力,明显超过了去年同期。
这既减轻了购买旗舰的门槛,也让手机厂商的销量战报全面看涨。比如 vivo X100 系列两款机型,首销全渠道成交额就突破了 10 亿大关,打破了 vivo 历史上所有新机的记录。而隔壁小米的同样也在庆功小米 14 的爆火,雷军说:「我相信 14 肯定会比 13 卖得好,但是好这么多我是没想到的。」
2023 年中国的手机品牌方们,找到了应对艰难环境的新路径,在市场变数下守住了份额。
但轻松一句「升杯减价」又谈何容易?想要成功打造出一台「旗舰产品力、价格适中的标准版手机」,这就不得不提到,有一帮幕后功臣们,在支撑着手机厂商完成今年的转型。而他们,值得用下面一整段,来好好讲讲这件事。
中国手机和供应链,从「双向奔赴」到 「同生共死」
一款手机最终要确定「配置」和「定位」,离不开背后供应链的影响。
如何才能在短短两年内就实现「升杯减价」的市场突破?单靠以往「增加产能」、「优化工艺」的老办法是不够的。真正的破局点,在于国产手机品牌全面实施一项战略——核心元器件,也要全面国产化!
以往想要打造旗舰,都需要面对的几座大山:高通的顶级移动芯片、Google 的 Android 系统、三星和 LG 的显示面板、索尼与三星高端影像系统,以及三星和镁光存储芯片。这些国外企业长期把控着产业链的制高点。
想做旗舰?得加钱。这件事在近乎十年间,都是行业标准答案。而这几年,情况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华为和京东方是开路先锋:早在 2018 年,华为 Mate RS 保时捷设计版第一次引入了京东方的柔性 OLED 显示屏。为了这块屏,京东方做出了当年外界认为十分「疯狂」的决定——投资 465 亿元在成都投产建设中国首条 6 代柔性 AMOLED 产线。
在当时,对于基本靠着传统 LCD 面板赚钱的京东方而言,OLED 生产线的经验基本处于婴儿期。当时「新增一条柔性产线的投资规模至少 400 亿」的测算,也让京东方捏了把汗。毕竟 OLED 面板显示是一种高投资、高风险的产品,在当时厂商都不敢贸然进入。
2015 年 5 月开工建设,2016 年 7 月厂房封顶,2017 年 5 月点亮,2017 年 10 月量产。不到两年半的时间,良品率从 20% 开始,一步步提升到 80%,一条中国原创的柔性屏量产之路,就这样硬是走了出来。这一举动改变了柔性屏领域三星一家独大的局面,也打开了旗舰屏幕国产化的先河。
在京东方成都柔性屏产线宣布量产后,维信诺、华星光电、天马、和辉光电也先后宣布启动运行,纷纷开始量产出货。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的订单也随之而来。供应链产业集群、手机品牌抱团、政府大力扶持,三板斧下去,硬是在专利封锁的情况下把 OLED 面板价格打了下来。到了 2023 年,中国柔性 OLED 出货占比也第一次超过了韩国。
从手机屏幕的国产化开始,其他核心元器件也陆续开始了国产化的风潮。
在存储颗粒技术上,以长江存储为代表,它仅用 3 年时间就独立开发出 Xtacking 技术,NAND 芯片的堆叠层数从 32 层提升到 64 层、128 层,而在 2022 年甚至做出了全球首个量产 232 层 NAND。让大容量存储技术快速实现国产化。正是得益于此,「512G、1T」的大容量,已然成为国产旗舰的标准配备。
在摄像头、光学领域,曾一度被称作「凑数副摄」的豪威科技,也带着 OV50H 重回高端手机市场,成为影像黑马。更有一英寸传感器新品蓄势待发。通过近 10 年的潜心研发,如今豪威已晋级全球第三大 CIS 厂商,把 CMOS 的定价权重新握在手里。如今小米、华为、荣耀等等厂商,都选择把豪威的 CMOS 用在自家主摄上。
在马达和扬声器领域,瑞声科技、歌尔股份两头国产黑马也齐头并进。在折叠屏旗舰 OPPO Find N3 上,也首发搭载瑞声科技的「神器三扬」新方案,让用户在横屏、竖屏、悬停任意形态下,都能体验到立体声。同时瑞声科技也与国内各大手机厂商合作,一同推进了马达的新标准,自研的仿生线性马达也让国产旗舰在马达震感方面也拥有了和 iPhone 叫板的实力。
今天我们拆开一台小米 14,你会发现这台机器的国产化率已经实现质的飞跃。
除了 SoC 仍是由高通供应,其他的屏幕、影像系统、存储颗粒都实现了国产化。屏幕来自 TCL 华星,高能效的 C8 发光材料是小米手机史上亮度最高。主摄传感器是小米与豪威合作打造的光影猎人 900,存储颗粒则是选用了长江存储的方案。
这样的黄金组合,也让小米 14 成为下半年卖得最好的国产手机之一,刷新了小米旗舰手机的销量记录。
一加 12 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与京东方深度定制开发的东方屏,刷新了行业的 18 项纪录,拿到了 DisplayMate 的 A+ 评级,是业内公认显示效果最好的屏幕之一。
经过多年苦战,国产供应链的产品都「十分能打」并且「供应稳定」了。国内手机厂商们不用再因为产能和卡脖子而反复变动产品路线和发布时间,也不用为海外供应商支付过高的费用。手机厂商们也终于敢于大大方方地在发布会大屏上打出国产屏、国产储存颗粒、国产 CMOS 的字眼。
2023 京东方新品发布会
现在,大家发布节奏规划也更加自主灵活,不用再为留所谓「后手」而藏着掖着......自然网友们半开玩笑的那句「等一个超大杯」经典名言也慢慢不见了。
在 2016 年,就有传言称小米 5 发布前夕,小米的供应链团队与三星中国的合作出现了严重分歧,结果三星方面果断停止了对小米 AMOLED 屏幕的供货。
据悉,后来还是雷军本人数次飞往韩国总部专程道歉,并在酒局上喝了 5 瓶红酒才重新说通。但三星的恢复供货也拖了足足两年之久。
而今天的手机品牌和供应链厂商,则更像是一对「过命兄弟」,双方成为了利益共同体,大家合作密切、目标高度契合。国产手机业也正在从过去的「双向奔赴」模式,逐步过渡到了「命运与共」的新阶段。

在射频芯片领域,卓胜微、唯捷创芯、麦捷科技、硕贝德等均已具备替代国际巨头同类产品的实力;

在天线领域,信维通信的 LCP 产品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

在柔性 OLED 显示技术上,京东方、天马微电子能够与三星、LG 一较高下;

光学和图像传感器方面,联创电子、韦尔股份、欧菲光也在行业内占有一席之地;

声学组件领域,歌尔股份的龙头地位已无可撼动;

屏下指纹识别器件上,汇顶科技更是占据了六成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2017 年,央视的专题报道《优化供给,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里,我看到了当时一批批国内供应链厂商,在产业升级的洪流中坚持求存、努力试错。
五年后,我们终于见证到一个崭新的局面。在国产旗舰标准版的成功升维背后,不再是某个企业的单点突破,而是代表了整个产业生态的变迁。每一个环节看似微小,最终却汇聚成了中国手机产业新格局重塑的洪流。

这个苹果年度 AI 应用,为什么活不过一年?


三星首款 AI 手机发布!这些新功能或将改变你用手机的习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爱范儿

相关新闻

国产手机,如何引领产业链升级?Stanley烂大街?快来看看咱们国产保温杯,还有超可爱的龙年限定花色!国产手机品牌“交卷”,花落谁家?被绕过的App分成:国产手机厂商正沦为游戏厂商的嫁衣?无人驾驶飞机上架淘宝!?亿航智能首款国产「空中的士」网上开售,股价一度飞升 30%停车也不能碰手机?悉尼司机因冷门驾驶法规与警察发生冲突,争议视频引发网友热议猛攻可穿戴设备?手机品牌试图「改命」|奥运时氪一个接一个倒下,战棋坑了多少游戏公司?国产二游当心了带病提拔:为什么越举报越高升?退货订单飙升?商家被逼急了!这些人却靠薅运费险年入百万入境中国查手机?细则来了!强调仅限部分人士听障人口规模超2亿,谁能造出他们适用的手机?入境中国要查手机?中国国安部:荒谬至极入境中国都会被查手机?中国国安部:荒谬至极7月1日起入境中国要查手机?中国国安部痛批:荒谬至极[发钱]牛奶金又涨了, 附各年龄段详情: 最高近7800! 温哥华学校要禁手机?WTA恒纪元ATP乱纪元,这十位球员谁将捧得火枪手杯?武汉美领馆官宣F1面签新消息!通过率飙升?(附下签攻略)华为发布会造假?昇腾社区紧急回应;中国激光雷达制造商硬刚,正式起诉美国防部;OpenAI现离职潮:元老科学家们都跑光了丨AI周报热议!中国女留学生巴黎失踪10天后被找到,竟是被关精神病院+没收手机?最离谱的是警方休假没人管......华为大模型生成图片系人工操控?昇腾社区回应!昼夜颠倒,慢性病风险飙升?JPR|科学家揭示夜班工作增加机体患糖尿病和肥胖症背后的分子机制智能终端能否颠覆手机?华为、苹果、高通如何布局|直播孩子,我为什么不让你玩手机?这位妈妈的回答,值得所有家长收藏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