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购人寿保险应该注意的法律问题
消费者在申请认购人寿保险时,人寿保险公司(及其销售代表)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往往承诺:被保险人如果去世,人寿保险公司一定会按照保单的面额赔付保单受益人。被保险人应该知道:保险公司的营运与盈利的模式的一部分就是降低理赔额度,
而行业数据显示人寿保险公司拒赔5% 左右的寿险索赔申请。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在处理索赔申请、支付索赔数额之前会仔细检查保单的申请资料、保费支付历史等等,以确保保单持有人履行了其义务;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没有拒赔的理由(或者借口)。如果保险公司有理由(或者借口)声称被保险人违反了保单的任何条款,它就不向受益人支付赔偿。至少保险公司就会采纳拒付的法律立场,看受益人如何应对, 比如是否懂得起诉来主张自己的权益, 起诉之后是否愿意妥协(就是领取打折的理赔数额)和解了事。
那么保险公司拒赔的理由有哪些?消费者认购人寿保险应该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1、申请者未如实披露相关个人信息
保险公司拒付人寿保险的最常见原因是,申请者未能披露给保险公司对方需要准确衡量保单赔付风险所需的信息。
比如, 保险申请人未能披露醉酒驾驶的犯罪记录,则可能会成为拒付的理由。又比如,保险公司得知被保险人提供虚假健康信息来隐藏病情或者病史,这也可能成为拒付的理由。
所以,申请者要如实全面披露要求披露的相关事实,不要为了降低保费心存侥幸。保险申请者如果作假或者遗漏重大事实,保险公司有很多渠道(包括保险公司聘用的调查人员、诉讼时的取证过程等等)获得相应的真实信息。
2. 死亡发生在抗辩期间
人寿保单通常在购买后两年内处于“抗辩”阶段。也就是说,如果被保险人在从购买保单之日起一般而言两年内去世,保险公司可以调查被保险人是否在人寿保险申请中填写了虚假信息,或者隐瞒了重要信息。如果被保险人在申请中弄虚作假或者隐瞒事实,保险公司可能会拒赔,即使死亡原因与虚假陈述无关。
例如,被保险人对健康状况撒谎,但死于与该状况无关的事故中,保险公司仍然可以拒绝理赔。保险公司的法律立场是:承保是被保险人通过欺诈所获得,所以保单作为一份合同从未生效。但是有些细节的遗漏,例如没有报告被保险人过去一年内就某健康问题咨询过医生,可能不构成拒赔的法律基础。
那么,什么是无伤大雅的细节?什么遗漏或者错误信息构成保单无效的法律基础? 这要看管辖地的判例法和具体案情。
如果被保险人在保单抗辩期后去世,此类失实陈述通常不构成拒赔的法律基础, 但是也有例外。
3. 未能及时支付保费
保险公司严格要求保单持有人遵守保单的付费条款, 毕竟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就是保费。如果保费没有及时支付,保险公司将尽力采纳一个法律立场:保单就是一个合同,被保险人未即使支付保费,构成违约,使得合同(就是保单)无效了,保险受益人就不能领取保单的赔付额度。
保单有些时候按照自身条款或者/和法律要求有 30 天的保费付款宽限期,在此期间如果支付到期保费,保单应该继续有效。
具有现金价值的保单,例如终身人寿保险,通常有一项条款允许保险公司从保单价值中借款来支付逾期保费。然而,这只有当保单仍有足够的现金价值时才能适用。
但是,如果保险公司有接收被保险人的逾期保费的过往历史,则可能被视为放弃了因为保费过期而单方面取消保单的权益。这要看所在的管辖地的案例法和具体案件的事实。
消费者认购人寿保单需要注意的法律事项
在申请认购保单时候,要认真阅读理解文件, 如实披露要求披露的事实, 不要给保险公司拒绝索赔的借口。
如果保险受益人认为人寿保险索赔被不当拒付,或者可能被不当拒付,那应该避免自己与保险公司交涉。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利益动机就是尽力拒付;而普通消费者与他们交涉,往往力不从心,节节败退,给今后与对方的诉讼留下对自身不利因素。
消费者应当通过一旦被拒赔,不要假定保险公司的决策是符合法律的,而应聘用律师与保险公司交涉,交涉无果后对保险公司提起诉讼。
普通的商业诉讼的惯例不一样的是,大多数保险诉讼律所(包括本所)都愿意接受保险理赔争议的风险代理。原因很简单:我们不担心保险公司抗拒执行法院判决。也就是说,只有客户获得一定的理赔(无论是和解还是判决)数额,律师才能获得律师费(一般是客户所获数额的1/3)。当然,客户也可以选择按律师工作小时和平常的小时费率付费。
成美律师事务所(www.ambizlaw.com)由柳治平律师、陈勇律师、孙霖律师创建,为客户提供公司法(投资并购、公司治理),知识产权法和商业(包括保险理赔)争议解决等法律服务。
本文由我所高级律师德能胜泽博士撰写英文原文,柳治平律师编译。德能胜泽律师在2001年以优秀毕业生获得波士顿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此后在两家著名的精品民事诉讼律师工作10年,至今为止一直专注于保险理赔争议诉讼,是纽约市律协保险法委员会委员。柳治平律师在2007年获得纽约大学法学博士,此后在华尔街著名律所执业多年,完成超过70多亿美元的投资并购交易。
本文为普法公益文章, 可能包含法律服务广告,但是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法律建议。欢迎读者在注明作者之后转发。欢迎订阅本公众号。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