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值班,是单身女青年的“救命符”吗?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读者:赵子馨
春节值班表出来了,我排在大年初一,同事们纷纷安慰我,觉得我值班时间不是个好时候,我的心里却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有正当理由躲过“全世界最高级情报组织”的盘问了。
我的工作单位就在本地,回老家不过半个小时的车程,大年初一值班也不耽误年三十回家团聚。老家是农村,村里大多沾亲带故,大年初一都要挨家挨户走年,我这也算是有正当事由“不得不”错过这一盛会。
网上流传着过年焦虑的级别:一级是一觉睡醒发现客厅坐满了亲戚,二级是跟爸妈一起去不熟的亲戚家拜年,三级是在亲戚面前表演才艺,四级是午夜饭时被逼向长辈敬酒,五级是没挣到钱却还要给晚辈红包,六级是被父母亲戚各种催婚,七级是被亲戚们逼问工资多少、存了多少钱,八级是当亲戚家的熊孩子走进我的房间,顶级焦虑是从全世界最高级的情报组面前走过。我对此深有感触。
小时候,我学习成绩还算优异,没有遇到“别人家孩子”的痛苦,走年唯一的烦恼就是没在村里长大,对于各户亲戚和邻居都不熟悉。每到一户门口,我都反复和弟弟确认如何称呼,然后亦步亦趋地跟在他的身后,随着他叫人。但是爷爷奶奶一辈兄弟姊妹众多,并且长相着实相似,一年只见一面的我根本分辨不出,有时听不清弟弟称呼了什么,便只能混在人群的声音里含糊过去,在说到“过年好”时猛然提高声量,以此掩饰略过的称谓。
但当在街上遇到迎面走来的人时,这一招就不好用了,我只能尴尬地保持着微笑。在城市里,微笑虽然显得陌生,却也是含蓄地表示友好,但在村里,这微小的角度显然是不够的,声音洪亮、称谓准确是村里公认的有礼貌的标准,我这般可能会在背后被嘀咕成“内向”“生疏”,甚至是“没礼貌”。
不过根据过年的焦虑级别,显然长大后焦虑倍增。最近看到这样一条评论:“快过年了,比猪还要焦虑。”后面紧跟着回复说:“尤其是年龄越来越大”。确实,猪过年不过生死一刀,单身女青年回家过年却是一轮又一轮的煎熬。工作和结婚是逃不过的永恒话题。
作为“小镇做题家”的我们深知,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取决于你的努力、选择、运气等等各项因素,甚至最终我们大多数人还是归于平凡。有人说过年比较工作就是“零和博弈”,一群亲戚围在一起问工作收入怎么样、房车何时有,然后各自暗暗较劲,赢了的满面红光,不住地谦虚,这一批亲戚走了又遇到下一批,重新开始新的战争。这种必须参与的周而复始、没有尽头的竞赛让人着实焦虑。
更何况,好的工作是如何定义的?有人年入百万但是天天通宵工作,是医院的常客;有人收入颇丰,但是时刻担心35岁之后会被辞退;有人在大城市光鲜亮丽,实际租住在10平米的筒子楼里。风光是别人眼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我对于自己的现状其实很看得开,不放弃向前、向上,但也不埋怨现在,财富仍需努力,心情还不能即刻调节吗?不过有时候不是我们放不下“孔乙己的长衫”,而是愧疚于让操劳一辈子,终于看着我们穿上“长衫”的长辈接受我们最终还是要归于平凡的事实。村里是个小社会,有些风吹草动,立马传遍所有角落,空闲时间多,话题有限,自然会互相打听比较。我可以逃离,可以和同病相怜的朋友聊天排解,可以让自己不在乎他人的评论,却很难说服父母不受周围人言语的影响。
《没有工作的一年》剧照
工作的困恼还可以缓解,有一份收入能够支撑自己基本生活需要,还能孝敬父母,底气总是有的,钱多钱少,底气多少可以再论。更何况在村里老人看来,只要不是体制内,无论是大厂还是小企业,他们都是搞不清楚的,他们最关心的一点永远是“你是不是单身”。
老人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性似乎还可以缓一缓,单身女青年却被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断崖式贬值。24、25该考虑找对象的事情,26、27应该着急了,看到28岁及以上的单身女青年,村里人只有摇头叹气。
我有一个表姐,二十七八岁,长相精致,工作干练,交友广泛,热爱生活,闲时四处旅游,经常给家中寄各国各地的水果和特产,独处时便读书写作。在我眼里处于理想生活的她却在村里人看来有一个很大的缺憾——单身。从前过年时,我常听七大姑八大姨们围着她,“还是单身吗?”“有时候要求不要太高,找一个差不多就行了”“不要只顾着拼事业,结婚更重要”……
如今到了被催婚年龄的我深刻理解了她的境地。每当有人和我说“不要只顾着工作、学习,也该考虑考虑脱单的事情了”,我总是心中苦笑,我并没有拒绝脱单,只是遇不到合适的人。也有人说要求不要太高,但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在二十几岁勉强自己穿进不合脚的鞋子里,剩下的五六十年,甚至六七十年都要在磨脚中走过吗?脚和鞋不会随着时间而契合,最后不是鞋被磨破,就是脚被磨得鲜血淋漓。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5岁至29岁年龄段未婚率为51.3%。上学的时候忙着学习、忙着享受生活,那时候真的认为自己正值青春,能够大有所为,对爱情怀着真挚的希望。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突然从青春无限、年少有为到适婚时间紧迫、婚恋市场上迅速贬值的女青年,天旋地转之间让人难以适应。再者,我身边的同学有的读研、读博或者出国深造,有的“996”“007”干得昏天黑地,回家倒头就睡,根本没有精力考虑其他,就算互生好感,也在每天学习、加班中无暇聊天,长久如此这般,感情自然就淡了。
《故乡,别来无恙》剧照
我也曾想在过年前速成解决单身,开启疯狂相亲模式,不过就像在过年前找工作一样,难上加难。条件差不多便加上联系方式,见面直奔主题,年龄、家庭、条件、意愿,不合适再找下一个。我喜欢读书,我性格温和,我有着还算有趣的灵魂,但这些都不重要,我只是一个二十几岁单身的小镇女青年。不甘心如此标签化、流水式相亲的我,最终决定躺平。不过想来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烦恼,因此租个男友、女友回家过年才会成为热议的话题。
事实上,脱单的人过年回家也难逃追问。我的朋友小雅和男朋友从大四就在一起,现在两人在不同的城市读博,即使距离甚远也没有消磨感情,经常可以看到他俩甜蜜的互动。小雅告诉我,她每次回家过年也总是心烦,耳边总是围绕着“读完博士多大了?”“读博士有什么用,女生早点工作好”,也常常有人问她是否单身,她总是说自己单身。
“为什么呀?”我甚是不解,像我这般的单身人士很是羡慕她没有被催婚的困扰。“如果说有男朋友,就会有一连串的问题,男朋友多大了,是干什么的,怎么认识的,家庭条件怎么样……”,她很苦恼,“都是不太熟悉的亲戚,像查户口一样,我就干脆说自己单身”。当然,单身又免不了被催婚,她只能尴尬地笑着,敷衍地应和着。
新的一年,我依然渴望爱情,依然会积极地去遇见更多的人,依然期待新年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大年初一,就让我安静地在单位度过一天吧。
排版:空豆 / 审核:杨逸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