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过后花非花
三十集电视剧《繁花》近日大热,向来对电视剧不感冒的我也罕见地从头看到大结局,而且是沪语版的,熟悉我的朋友对此深感诧异。我看《繁花》,并不是因为别人都看才去凑热闹,而是冲着王家卫去的,就要看看这电影导演会拍出什么样的电视剧来。
看过的人自然知道剧情,没看过的也无须等我剧透,在此不啰嗦。至于好坏,各人口味不同,网上评论甚多,我等非专业人士就不好再说什么了,总体感觉不错,足矣。摄影很棒,演员很棒,主要的还是导演很棒。
勾人的当然还是剧情。改革开放,我们这代赶上了,贴近了,股票市场也是在眼皮底下萌起且繁荣而又涨又落的。《繁花》中的时代,去今三十多年,于我,则如昨日。
1990年,上海的情况我不了解,但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之前,我是去采访过的。那时我进入报社时间才两年,特有干劲,一个人直奔深圳。我找到深交所筹建部门,他们对我十分热情。可是一交谈,对方就发现我对股票的认知为零。对方的一位帅哥也很坦率,微笑地对我说,看来得先给你上上关于股票知识的课了。我说当然好,也巴不得。从他们那儿,我第一次对股票有了一丢丢认知,当然是皮毛的。
后来,我还采访了一些准备上市的公司及相关人士,其中见了一位天天在电台讲股评的先生。他的名字我现在不记得了,但是他说的一大堆话里,我还记得一句:“专家不如炒家,炒家不如藏在家。”不知道这句话是别人说的还是他的发明,可我就不明白,既然他也懂得这个“道理”,为啥还在电台里天天忽悠别人入市?临别之时,他给我一大叠资料,说是他的宝贵心得,求我帮他整理出版,我当然没答应。
深交所开业,深圳股潮汹涌,我是写过一些深度报道的。光看我写的报道,有人还以为我是“炒股专家”,实际上我没买一分钱股票,别人说“打死都不相信”。一直到本世纪初,耐不住寂寞,破了身入了海,至今数十年,从小亏到大,交了大笔学费,几乎要砸锅卖铁赎身。此中悲凉,世上与我感同身受的人绝不在少数。
《繁花》原是一部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恕我孤陋寡闻,看电视剧之前还真不知道,相信大多数观众也是如此。导演王家卫说:“我们没有能力还原足本的《繁花》,但可以看到一个在原著里看不到的上海阿宝。”他建议书迷们带着《繁花》看《繁花》,而普通观众则是看完电视剧可以去看看原著,因为剧集只是《繁花》蛋糕中的一块。看到王家卫这番话之前,我已找到了原著,正在阅读中。
商人就是商人,人家看电视剧的眼光就是不一样。《繁花》的批注本应声而出,批注者沈宏菲,虽然长期吃广东饭 ,但生在上海,特有优势。看来,《繁花》还会热上一阵子。
《繁花》追完了,上海A股也跌破2800点了。从阿宝到宝总再回到阿宝,繁花不再,抑或更盛,喜兮悲兮,你知我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