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赚钱的项目,都流向了专业但又憨憨的投资人!

赚钱的项目,都流向了专业但又憨憨的投资人!

9月前

作者:矛哥

来源:常垒资本(ID:conswall_cap)




‍‍‍‍

题记


一笔好的投资,往往不属于最精明的人


有意义,就是好好活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大道至简 —《士兵突击》


1
人是专业的,但投资并不专业


刚入行的年轻投资人,对世界总是充满好奇心。其中一些喜欢思考的人,总是试图用一套逻辑框架,来指导自己的投资行为。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当你拿着一个放大镜去看一个本就模糊的东西时,结果只会让你更加迷茫。

这就好比当你在户外的一个超大背投屏幕看到一副栩栩如生的画面,你会感到震撼;当有机会走到它的面前,你会觉得眩晕,甚至会感到恶心。

投资人如果太关注一些连你自己都无法把控的细枝末节时,往往就会偏离了投资主线,犯了舍本逐末的错误;毕竟放在时间的周期里,影响一个项目甚至一个行业的因素太多了,很多都是我们无法预测的。当然,这并不是让大家忽视对行业的专业性研究。

其实,VC投资人最重要的作用是:


1、信息传话筒


2、概率筛选机


投资机构的领导经常会跟投资经理说,你去把XX行业搞搞清楚。

作为一个人投资人,哪怕产业研究做得再深,和那些天天泡在产业里的从业人员相比,深度远远不够。很多时候,产业里的人觉得习以为常不需要讲的东西,对于投研人员可能就是彻底的知识盲区。行业研究最大的作用是排除明显的大坑,让投资不要犯常识性的错误。

一个投资人,哪怕之前在产业里待过,一旦离开行业6个月以上,信息的滞后性就体现出来了。尽管他们可能还有些前同事仍在产业里,但出于行业的合规和保密性,高质量信息的获取仍然会存在困难。当一个产业体系足够庞大,跨部门的获取,又会带来信息质量的衰减。

所以,VC投资人在做产业投资时,最应该做的,是在保证不犯常识性错误的基础上,花时间去分析竞品之间的竞争性差异,然后按照概率去投资下注,这才称得上是专业。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我所说的其实是三个步骤。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投资人觉得掌握了行业内天经地义的知识性盲区就叫做专业,在汇报项目的时候花了很大的篇幅在讲技术,我并不是说技术普及不重要。我们在看了大量的项目之后发现,很多行业的前沿技术变化,连行业内天天待在产线的人都难以判断,投资人又怎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对于产业技术类的投资,所谓的投早、投小,并不是让VC的钱对某个技术路线下盲注,这个跟赌没有什么区别。至于技术类0-1的验证,最好还是交给产业资本或者用企业的研发成本来摊销。

我理解的VC投早、投小,应该是建立在有商业化的基础之上,VC成为科技企业早期的商业助推器。在当下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即使创业公司的一项新技术取得了业内的共识性突破,距离它成长为行业内主流的玩家(都谈不上龙头)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里面既有来自上下游产业链的挑战,也有来自行业本身竞争对手的对抗,还有内部技术专利和核心人员的保护,甚至还有来自上层政策和外部环境的冲击。

在一个对的概率样本库里持续下注,实现经济收益的正反馈,才是VC投资最重要的事情。否则,教条主义的投早、投小,最终都会是一地鸡毛。

2
憨憨是一个好品质


VC投资赚钱变得越来越难,表面看是叙述主线的缺失;但深层次看,很多VC投资人,本身是不懂赚钱的,还没有搞清商业的本质。当他们自己如果这方面嗅觉不足、感知不足,就无法把握创业公司成长的动力。

投资行业不是简单的精英主义,只有真正接地气,踏实地深入产业,才能抓住投资的主线。

经常看到有些投资人,仗着自己做过几年投资,或者在产业里待过,就在创始人面前班门弄斧,指点江山。当下这个时点,敢于出来的创业者,一定不是盲从追风,他们一定有独到的、值得投资人学习的地方。大家能够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做高质量的探讨,对于投资人和创业者都会受益匪浅。

VC投资本身也是一个产业,并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资本作为VC重要的要素手段,跟创始团队的技术、管理属于不同维度的生产要素,只有把这些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能让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在投资这件事上,创始团队跟VC投资人是平等的,是双向选择的过程。

很多投资人在跟创始人见面的时候,态度会很傲慢,总是提出质疑。自己没对行业常识了解清楚,就开始高谈阔论。还有一些投资人跟创始人见面,就是工具人的人设,上来就是三段论:你的收入和利润、你的壁垒、你的团队。然后说教一番,拍拍屁股走人了。这类投资人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位置搞错了。

还有一类投资人,见到研究型学者类的创始人,就开始无脑谄媚,不做具体商业分析,把自己沉浸在自己臆想的科创世界,反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商业逻辑。

所以,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创始团队与投资团队的关系也变得很微妙,尤其是在资本冷却的大背景下,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有些投资人,不但对创始人态度情绪有问题,对于合作伙伴或者FA的态度也不好。我们投资行业里的人经常在一起闲聊,大家也会聊聊各自的投资人朋友,会发现有些共同的朋友情商都不在线

很多投资人对待FA常年不回消息,想起来什么事,突然问一句,这样给对方的感觉很不好,长此以往,可能就失去了一个渠道的朋友。他觉得自己效率优先,实际上反而把朋友越做越少。慢慢地,自己的信息就越来越闭塞。

大浪淘沙后,一级市场都是一群最聪明的人在博弈,投资人千万不要把自己想得太精明,有可能自己就是那个鱼腩。

3
VC投资的成本


VC投资是看赔率的一个生意,投资机构抛开人员开支,单从投资角度看,最大的成本主要包括:


1、错过好项目(Miss)


2、投错项目(这是普遍现象)


3、发现一个好项目,投不进


上面三个成本,错过好项目是VC最大的成本。

当投资机构决策一个项目时,通常会遇到下面两种情况:


1、如果项目数据还没起来,它会对创业者说:你们先跑跑再说;


2、一年之后当项目再次摆在面前,如果项目数据没起来,投委会的人会心理自我暗示:果然没做起来;如果数据起来了甚至超预期时,此时往往伴随着一个现象:项目的估值再次上涨。这时投资人又会想:已经增长了这么多,还会继续增长吗?

所以,一旦投资人错过一个项目,大抵就是错过了。

当你拿着放大镜去看一家上市公司,看到的全都是问题。

当你把一个创业项目翻个底朝天时,暴露的全都是风险。

当下VC投资已经进入深水区。尽管资本化退出的渠道在收紧,但如果投资机构的决策还是停留在只看数据,关注利润,可能会错失掉下行空间里为数不多的机会。投之前充分做好讨论,没有哪个项目是看上去没有风险的,一旦达到内部的概率预期,就要果断下注,不能犹豫不决。

除去投资本身的因素,VC投资还有一个重要的成本:周期的成本。

长期来看,能给VC投资人赚钱的项目,就是好的项目。

但再优秀的项目,也熬不过周期。

一个创业项目,技术再强、团队迭代能力再快,商业模式再好,也会有迟暮的一天。正如PDD的市值在一定周期里会超过阿里。

投资赚钱的底层逻辑,是审美共识带来的流动性交易,而这个闭环只会存在于某段特殊的周期内。

至于项目的估值,pe是10倍还是20倍,本身并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重要的是阶段性共识的看法。这里面有时需要业绩的兑现,有时需要对增长形成预期;而VC的资本价值,就是加速上述两个要素的形成。

比如,AB两个项目基本面可能都差不多,员工人数也差不多,都是去年收入500万,今年预计收入2000万,但由于所在的行业不同,估值可能截然不同。

一个项目的估值,大概包含两个主要因素:


1、公司未来的发展预期,这个决定了公司的上限


2、当前业绩的兑现程度,这个决定了达到上限的概率

此外,还要考虑投资的容错率,这个容错率可以是多方面的。

比如,年轻的创业者相较于年长的,通常具有更高的容错率,因为他们即使失败了还能东山再起,而年长的创业者往往面对不顺,心气就不足了。

同样,一个科技项目单纯去讲高成长的故事可能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时点,因为大多数投资人都谨慎了,不相信故事了;此时,如果这个项目有一些传统业务的基本盘,再搭配上新的高成长业务,容错率就明显提高了。

再比如,项目的创业赛道足够宽,公司当下的业务或许只是单点突破,但给投资人留出了足够大想象空间,让他们觉得公司可以不断扩充业务条线。

还有,对于很多长期来看确定性的机会,虽然短期的拐点很难确定,但还是会让投资人躬身入局。

VC的作用就是在市场没有达成共识前进入,用资本助推企业达到阶段性的审美共识。

但现实中,真正能赚钱的项目,并没有让接触它的人甚至是股东赚到钱。原因是,放在大的时间周期里,大家往往都舍本逐末,没有真正看懂这个项目。很多人,又往往会把它简单的归结为:运气

4
VC机构里的众生相



VC机构里的投资人也是一个大杂烩,投资决策的好坏,取决于内部团队的配合。

年轻的投资人就像永动机,他们的优势是信息处理速度以及信息获取的广泛渠道(但渠道的层级并不高,噪声也很多,有时未必是优势),但劣势是,易冲动。

年轻人嘛,容易血气方刚,见过的好东西毕竟少,所以容易被创始人和行业的表象蒙蔽,而且有时总觉得投资老大哥太保守,还会有点清高。进入VC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智商一般都在线,大致都不会太笨,但大家的悟性还是会有差别。

有时太聪明的年轻人未必做得好,容易眼高手低,这反而是投资大忌。而那些有韧劲,甚至憨憨的,更容易抓住一些好项目。27-32岁年龄段的人,依旧是中国VC市场不可或缺的主力,而在美国,这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中年人更像壮年的狐狸,他们的优势是对事件的解读,这里不仅单指某个项目,也包括行业大势以及新闻政策。毕竟年轻时趟过不少坑,也见过不少好的东西,对于行业和公司能够进行多维度的比较。他们大局观更强,往往能快速洞悉事物的本质

很多中年投资人最牛的地方在于,即使短期内无法投资企业,也能跟企业的创始人保持良好的关系,甚至私下成为很好的朋友,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细节信息,实现最低成本的看牌跟进。一旦机会出现,他们能够投得进

但他们也有劣势。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的信息搜索和处理的速度都在下降。更大的问题是,很多老资历的投资人,面见多了,对于新事物的抗拒感大于新鲜感。这就好比一个男人,美女见得多了,亏也没少吃,累不爱了。

中年投资人在中国VC市场是更加宝贵而稀缺的因为他们是在一轮又一轮的周期PK中留存下来的,同时期的很多投资人,在过去数年,都被作为成本单元优化掉了。

每个投资机构都有一个元老级的老人。这个有点像电视剧《繁花》中爷叔的角色。他们往往阅历深厚,是最终资源的背书人甚至是资源的拥有者,这个资源不单指资金,还包含产业和政府资源。他们是老钱的代表,代表着顶层的资源。他们往往是一串数字里最前面的1,如果没有这个1,后面再多的0,投资这个局也攒不起来,老钱们是永远站在金字塔的顶端。

老钱是非常不容易触达的群体。之前很多人想募资,都试图从老钱的二代开始着手。当然,有些二代本身很优秀,一起以创业的心态合伙做基金,也是不错的。但有些人,想通过二代接触到背后老钱的资源,这条路就走不通了。因为二代在没有完全接班之前,他们本身是没有多少背书能力的。有时二代跟普通人的差别,只是信用卡的额度多了一些,能调配的资源最终还是掌握在上一代手里。

老钱在VC产业的作用就是资源嫁接。扶上马、送一程,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很多老钱喜欢亲自上阵,寻求更多的参与感甚至是掌控力,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One more thing

在中国VC领域,不知不觉已经创业三年多了。

过去三年,大家穿越了疫情,但没有迎来VC这个行业的繁荣。我们VC从业者每天都在研究最前沿的赛道,看最性感的项目,但很少有人去认真分析中国产业的宏观逻辑。

在对待产业发展路径的问题上,中美两国体现了完全不同的思路。

美国VC投资对待新产业的态度,总体而言是:允许泡沫、允许失败。

每一次泡沫之后,他们始终坚信划时代的创新,带来的收益远远覆盖之前的成本。

它们的产业发展是围绕技术迭代不断推进的。当新的理论从学术界诞生,到逐渐成熟,商业化落地,它所带来的效用一定比当下的技术有明显的提升。然后这个新技术会衍生出一批新产业,他们基本不走回头路。

我们国内看待产业的态度则是:不许失败,不许泡沫,时间紧迫。

通常由顶层发起命题式作文,创业者想把产业做对、做好,一定要对作文的题目做出正确解读。

在中国,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既然上面发布了命题式作文,那么大家就按照各自的解读把作文写好。至于你用什么技术,什么新概念,上面并不关注。只要不是高污染,别过分压迫劳动人民,别偷税漏税。

如果企业能在时间窗口期内,低成本的完成命题式作文,那么它可能就创造出了一个新行业。

很多时候,中国本没有新行业,只是大家在完成命题式作文的过程中,生意做着做着,才发现:靠,原来干了一个新产业,因为发现收入起来了。

总体来说,

在美国,产业是围绕技术展开的

在中国,技术是服务产业的手段

搞懂了产业的真正逻辑,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尤其是对于人民币的VC基金。

过去几年,从表面上看,国有资本在VC市场的渗透率逐渐上升,民营基金管理人的市场份额在下降。

市场留给民营基金的蛋糕虽然小了,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吃蛋糕的民营基金变得更少了,蛋糕的相对质量更好了。中国的VC市场,真正进入“剩者为王”的时代。

未来几年,VC领域还会持续洗牌。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自然选择。




10岁,因为打架被老师罚站,你很为难;

16岁,跟初恋吵架分手而大哭一场,你很为难;

29岁,因为熬夜被诊断出肾功能衰减而失眠,也很为难;

38岁,因为公司回购跟创始人撕破脸,又很为难;

52岁,你经商失败,看透人生,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入足疗店,希望和一位年轻的女技师交流一下哲学,才发现已不再有任何的姑娘愿意再接纳你的沉淀,同样很为难。

人生就是这样,峰回路转,兜兜转转。为难的背后,总有更留恋的理由,让你继续坚持活下去。留在牌桌上,你就会有新的机会。

2024,我们依然在路上…

  作者:常垒资本 阿矛,首发于公众号常垒资本(ID:conswall_cap)

对于此事,您怎么看?
期待您在留言区理性发布高见。

投行君最近拉了一个资管业务交流群,仅面向保险、银行、信托、券商等业内资管同仁,实名免费入群,有兴趣的朋友可在文末扫码投行君的微信。
知识星球《投行圈子-私密交流圈》已正式上线,将打造投行圈最靠谱的实名人脉拓展平台。加入后还可以获取海量专业干货、进入业内人士云集的私域交流群。目前有超过3000位同仁加入,各位老铁速来扫码集合。

 ↓点击关注投行精英,对话窗口回复“干货”,获得投行干货大礼包 

商务合作、约稿以及金融同仁资源对接、入群请添加投行君。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投行圈子

相关新闻

赚钱的项目,都流向了专业但又憨憨的投资人都2024年了,还有人在用充电又慢、块头又大还重的充电宝吗?!朋友圈里生病的人又多了起来!纽约近期新冠感染率倍增 华人注意防护考古专业火了!报考历史专业的人变多了外国人常用的60句英语口语, 99%的人都说错了!澳洲户外人又快乐了!天然泳池的魅力谁懂啊!闹大了,河南“说媒王婆”一套大招,全国的年轻人都乱成麻了!手慢无!抢断货的读书人周边又来了!(待会儿删!)领了这个资源的人,都幸福到爆哭!请低调使用!华人求助!墨尔本人最怕的事情又来了广东人,又一次扛下了所有!养老的事,国家急了lululemon 被抢疯了的托特包补货了!入手的亲都说好看又实用!中国唯一以皇帝命名的城市,夏季均温23℃,北方避暑天堂,90%的人却都玩错了地方!开心!憨憨拿了高中化学竞赛的冠军!3月深圳,时髦的年轻人都来这里打卡了!不会画饼的人,被忽悠了都不知道!“阳了”的人又多了?张文宏发声!头部国际高中突然爆雷了?!一所被投资人作死的学校越用越富贵的名字,一定不能犯的大忌,太多人都用错了!太快乐了!据说在新西兰经常跑步的人,都变成了社牛……警惕被热捧的移民计划!投资人爆料曼哈顿项目惨痛经历5年基龄被套4年半!想投资暴富的90后年轻人,又掉入黄金的坑?投资英伟达的人已经辞职躺平了!普通人如何投资AI独角兽公司?新年大扫除开始了!这个省力又省腰的方法都给我收藏好!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