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李云泽: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李云泽: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5月前





李云泽认为,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底子厚、经济增长活力足、宏观政策空间大



文|《财经》记者 康恺 发自中国香港
编辑|张威 袁满

1月24日,在第17届亚洲金融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称“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持续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协同各方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加快构建完备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李云泽还称:“新形势下,我们将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特别是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因势利导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以金融强助力经济强,以金融稳助力经济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

具体到中国经济和金融情况,李云泽认为,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底子厚、经济增长活力足、宏观政策空间大。“目前,内地金融业总体运行稳健、风险可控,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

此外,李云泽还说道,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也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将研究一批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金融开放举措,支持更多外资机构来华展业兴业。同时,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加强与香港方面的双边监管合作,在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不断推进向港澳更高水平开放,全力支持香港发挥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不断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活力足

李云泽表示,从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情况来看,总体来讲,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圆满实现5%左右的预期目标。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中国经济“年报”。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12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从纵向看,这一增速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也高于疫情三年4.5%的平均增速。从横向看,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保持领先。从质量看,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持续催生新动能。例如,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60%。从民生看,高质量发展的温暖底色更加鲜明。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1%,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9.0%。”李云泽表示。

资金量、用电量、客流量以及货运量往往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也是经济增长的先兆指标。

从资金量看,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信贷继续保持合理较快增长,数字经济、普惠小微以及高科技制造业贷款增速均超过20%。从用电量看,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领域增速都在14%至18%之间。

从客流量看,2023年铁路累计发送旅客36.8亿人次,全年和高峰日旅客发送量均创历史新高。

从货运量看,2023年铁路货物发送量39亿吨,快递业务量突破1200亿件大关,均创历史新高。

展望2024年,李云泽认为,经济发展固然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但更应看到,内地经济发展底子厚、经济增长活力足、宏观政策空间大,总体来看,依然是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内地经济长期向好、结构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态势不会改变。

“我们坚信,内地经济一定能在攻坚克难中稳健前行,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他说。

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具体到金融领域,李云泽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金融强国的丰富内涵,明确了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核心要素,其中就包括强大的金融监管。

作为内地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举措,金融监管总局于2023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李云泽称,自成立以来,金融监管总局系统改革组织架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探索改进监管方式,努力为全面提升监管质效奠定良好基础。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持续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协同各方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加快构建完备有效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他说。

从20年前四大行股改上市,内地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资产从不到30万亿元跃升至超过450万亿元,增长了15倍,其中银行业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保险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当然20年来中国金融业也经受住多次严峻考验,是全球大国中唯一没有发生金融危机的经济体。

李云泽称:“目前,内地金融业总体运行稳健、风险可控,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新形势下,我们将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聚焦主业,特别是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因势利导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以金融强助力经济强,以金融稳助力经济稳,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

坚持金融开放

李云泽表示,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也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中国内地金融业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格局,陆续出台50余条开放新措施,取消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减少了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

“截至目前,境外24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均在内地设有机构,境外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已有近半数进入内地。”李云泽说道。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1月-9月,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外资银行增(注)资总计19.6亿元等值人民币;从2020年至2023年9月末,在华外资银行增(注)资总计达187.3亿元。另据金融监管总局国际合作与外资机构监管工作相关负责人卢巍披露,截至2023年9月末,外资银行资产总额3.79万亿元,其中各项贷款1.91万亿元;负债总额3.29万亿元,其中各项存款1.45万亿元。2022年1月-9月,外资银行实现净利润191亿元。

李云泽称,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研究一批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金融开放举措,支持更多外资机构来华展业兴业。“未来,中国内地金融业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资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外资提供更好营商环境的方向不会变,金融业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他说。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在经济自由度、金融市场深度、国际化法律环境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李云泽称,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继续加强与香港方面的双边监管合作,在CEPA框架下不断推进向港澳更高水平开放,全力支持香港发挥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不断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其具体方法:一是进一步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优化“跨境理财通”试点,支持更多合格投资者参与,不断扩大合格投资产品范围。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参与沪深港通、债券通等机制安排。研究出台提升大湾区保险服务便利化水平的政策措施。

“‘跨境理财通’落地两年,粤港澳大湾区参与的个人投资者已突破6万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3.2万笔,金额超73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吴燕生于2023年11月中旬表示。

二是提升内地银行业保险业对港澳的开放水平。支持进一步扩大港澳银行内地分行的业务范围,积极探索研究港澳银行内地分行开办银行卡等业务。按照内外一致原则,研究降低港澳金融机构参股内地保险公司的准入门槛。

三是支持香港巩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支持中资银行保险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计价的绿色债券,深化内地和香港的绿色金融合作。支持中资保险机构在港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巨灾债券,促进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

香港金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在香港安排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总额达278亿美元,占亚洲区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市场的35%。其中高达84%的债券由中资企业发行。2022 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继续增长,发行额同比增长24%,至997亿美元。

四是支持中资金融机构扎根服务香港本地市场。支持中资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完善对香港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发挥内外联动优势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区、绿色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支持中资银行保险机构在香港设立区域总部。

责编 | 田洁
题图 | 视觉中国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财经杂志

相关新闻

李云泽陆家嘴论坛演讲全文:保险业要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重磅!李家超、李云泽,最新发声李云泽新年首秀,释放哪些监管信号?"完全有信心"!李云泽最新表态阿里云李鹏:进一步压榨云上GPU资源,将大模型训推效率最大化丨GenAICon 2024对话李敬泽:非虚构是在真诚和真实两个意义上的承诺 | 人间夜话这一次,从女性的视角“凝视”男性叙事:李翊云《我该走了吗》新书分享会回顾李翊云:当一个作家拒绝和解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李鹏:AI基础设施的演进与挑战 | GenAICon 2024李云迪2024大动作:发行全新莫扎特专辑+欧洲20城巡演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东北证券李福春:践行金融强国使命解读理想大调整:李想权力收窄,重心回归产品李云迪欧洲巡演座无虚席:他曾经的悲剧是...李娟的阿勒泰和郭有才的荷泽南站:只有这种生命不会被辜负52岁李英爱「时隔20年」再次出演新版大长今!剧迷敲碗:闵大人也要回归医信人李工的工作变形记:从IT救火员到云上指挥官李彦宏内部评璩静风波:优秀员工才代表真实的百度;马云20年前淘宝旧帖重新公开李泽楷,联手深圳千亿PE任正非与李云迪同行华为开发者大会,任老懂才、爱才、惜才母系、敞开的家结构及遂缘:李娟与李文秀700亿,李泽楷,又要上市了700亿,李泽楷又要上市了鬼故事:李胜利还没凉智能体技术发展趋势:李鹏谈大模型智能体与开放领域融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