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抄底!
中国基金报记者 天心
1月24日,A股市场上演V形反弹,“抄底”资金汹涌。
股票ETF资金流向显示,当日出现120.88亿元资金净流入, 沪深300ETF、上证50ETF等主流宽基指数ETF依然领衔“吸金”。
1月以来,在市场持续调整背景下,股票ETF累计资金净流入已超1250亿元,沪深300ETF成为最吸金的品种,其中,易方达、嘉实、华泰柏瑞和华夏等4家头部公司旗下沪深300ETF合计吸金超1000亿元。
单日资金净流入120.88亿元
1月24日,A股市场先抑后扬,沪指收涨1.8%,收复2800点;深证成指涨1%,收报8682.19点;创业板指涨0.51%,收报1696.19点。多元金融、证券、保险等金融板块大涨,房地产、船舶制造、铁路公路板块涨幅居前。
从股票ETF(含跨境ETF)资金流向看,当日股票ETF总份额增加65.07亿份,以区间成交均价测算,净流入资金为120.88亿元。
从资金净买入排行榜看,资金净流入1亿元以上的股票ETF达到19只,18只为宽基,沪深300ETF、上证50ETF吸金居前。沪深300ETF也是1月最受青睐品种。其中,易方达、嘉实、华泰柏瑞、华夏旗下沪深300ETF已合计吸金超1000亿元,仅本周净流入便超430亿元。华夏上证50ETF当月资金净流入也超125亿元。
具体来看,易方达沪深300ETF当日净申购19.40亿份,资金净流入30.68亿元,场内规模升至769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净申购8.23亿份,资金净流入26.62亿元;嘉实沪深300ETF净申购6.15亿份,资金净流入20.71亿元;华夏沪深300ETF净申购2.84亿份,资金净流入为9.39亿元。另有华夏上证50ETF、华夏科创5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当日资金净流入均在3亿元以上。
据统计,头部基金公司中,易方达旗下ETF当日合计净流入37亿元。除了易方达沪深30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易方达上证50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也实现不错的净流入。
值得一提的是,受政策面刺激,国资委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将持续引导央企关注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如华夏央企改革ETF、华夏基建50ETF等相关主题迎来持续反弹。
博时基金认为,最近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是“雪球”等场外结构型产品的敲入。事实上,“雪球”整体规模有限,对A股中长期走势起不到任何影响,只影响短期的博弈节奏。如因雪球敲入短期超跌,同样也是短线绝佳的抄底时机。展望短期后市,博时基金仍然看高一线。
嘉实基金股票投研首席投资官姚志鹏表示,当市场的预期足够悲观时,未来超越预期就成为大概率事件,否极泰来很有可能成为2024年的重要标志。
在姚志鹏看来,虽然悲观情绪和较高的全球资金成本共同导致了过去两年资本市场较差的表现,但当前中国经济机会远大于风险,随着情绪宣泄走向尾声,新的产业周期将逐步拉开序幕,特别是随着去年四季度海外资金成本预期逐步见顶,再悲观的情绪也有宣泄完毕的时候,最终新周期的启动会启动中国领先资产的重估。
中证500ETF“失血”居前
尽管1月市场整体呈下跌走势,股票ETF仍保持“吸金”态势。
截至1月24日,全市场836只股票ETF总管理规模为1.77万亿元。1月以来,股票ETF市场资金以净流入为主,整体份额增加668亿份(含新上市基金),以区间成交均价测算,净流入资金达到1256.34亿元。其中,本周前三个交易日份额增加216.02亿份,资金净流入533.90亿元。
从资金净流出情况来看,股票ETF净流出也不大,4只净流出资金超过1亿元,行业主题占据3只,券商ETF、港股通互联网ETF、中证500ETF“失血”居前。
其中,华宝券商ETF份额减少2.95亿份,资金净流出2.44亿元,成为当日资金净流出最多的股票ETF;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资金净流出1.87亿元,居于第二;南方中证500ETF、国泰证券ETF净流出也超过1亿元。
本月以来,中证1000ETF、中证500ETF仍是“失血”主力品种。其中,广发、南方、华夏、富国、易方达等旗下中证1000ETF期间净流出合计超过95亿元;南方、嘉实、鹏华等旗下中证500ETF净流出超35亿元。
展望后市,兴业基金副总经理、基金经理钱睿南认为,A股市场处于底部区间,反弹可期,一是美国紧缩周期大概率结束,经济软着陆可能性在上升;二是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有望形成合力,叠加年初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总体来看市场机会大于风险。后期继续看好科技主线贯穿全年,尤其是数字经济的相关机会值得重视;医药行业经历持续调整后机会在加大;军工行业需求恢复确定性较高;部分资源类行业在全球通胀和供应缺口的背景下也值得重视。在风格层面,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低估值高分红类的投资机会要更加重视,此外,中小市值风格占优局面预计仍将延续。
展望后市,方正富邦副总经理崔建波认为,市场需要重新寻找合理预期之下的估值中枢,同时政策组合可能是市场能否迎来转机的重要线索。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