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神车”,在国外身价翻了140倍
世界是一辆巨大的三蹦子。
最近网友们集体线上围观的“国产三蹦子美国历险记”,终究是暂时落幕了。
系列视频前后加起来光点赞量就有两三百万,前两天还被新闻媒体报道、上了电视。
一切要从博主@Bobo在美国 的视频开始说起,她是一名在美华人,有一位对中国三蹦子莫名痴迷的美国公公。
老爷子十年前来过中国,坐过一次三蹦子,从那时起就对这种“10块钱可以跑遍大街小巷”的交通工具很感兴趣。
博主Bobo于是在去年圣诞节前,托朋友在国内买了一辆三蹦子运到美国,作为送给公公的圣诞礼物。
老爷子看了后爱不释手,呼朋唤友地喊人来围观他的新车。
结果路过的人全部对三蹦子好奇了起来。
圣诞节那天,老爷子扮成圣诞老人、车斗里拉着家里小朋友们出门派送小礼物,颇有一种“有了这玩意儿,谁还要驯鹿啊”的气势。
开出门时回头率百分之百,一路上都有人问“哪买的”也想来一辆。
最新进展是老爷子把爱车开去了当地车管所,问是否可以上牌。
经过工作人员对车辆配置的一番检查确认,还真的通过了车检,可以正式上路。
评论区把这事当连续剧追的人们,都开玩笑说发现了新商机——去国外卖三蹦子。
网友们已经畅想出了一整套建立在三蹦子基础上的出海商业体系。
有人说可以去海外开三蹦子4S店,其他人立刻接茬说那我去你的4S店旁边卖挡风被,又或是用三蹦子摆摊卖烤肠。
硬是幻想出了一个巨大的三蹦子宇宙,在这个宇宙中,世界久久回荡着一句:
“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
@Bobo在美国 的视频被报道关注,倒不是“三蹦子出海”第一次在互联网上掀起讨论热潮。
此前博主@贝加尔阿楠 送三蹦子给他的俄罗斯老丈人时,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围观。
不同于@Bobo在美国 是托人在国内购买、海运至国外,博主@贝加尔阿楠购买的是专供出口贸易的三蹦子。
“倒车请注意”被翻译成了俄语版本,第一次响起时老丈人还被吓了一小跳:“谁在说话?”
据DIResaerch研究统计,2023年全球电动三轮车市场销售额高达618.6亿元。
亚太是全球最大的市场,2023年占有大约90.06%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欧洲市场,占比仅为5.14%。
因此三蹦子对亚洲人来说或许很常见,但在许多欧美人眼中是新鲜事物。
咱们看到一辆三蹦子,脑海里能迅速浮现出路边小摊主们开着它,上面堆满水果蔬菜、摆着烤串炸串的样子,又或是拉着稻秆麻杆在乡路上颠簸的模样。
欧美人看到它,在脑海中搜寻一圈、想到的与三蹦子最像的事物是皮卡。
因此在不少人的概念里,三蹦子是一台mini版敞篷皮卡,开起来满院跑多爽。
相当神奇的是,全世界人民在开上三蹦子的那一刻,都意识到它不止能运货。
在开发三蹦子灵活就业这件事上,大家的脑回路出奇一致。
在中国农村,很少有孩子没体验过坐自家或邻居家三蹦子车斗里的感受,比如谢广坤在《乡村爱情》里用三蹦子载着孙子去上学。
@Bobo在美国 的外国公公,也无师自通地发现三蹦子可以成为小孩们的快乐老家。
用车斗载着自家孙子与邻居小孩,在房子周围慢速兜风。
邻居还给博主提赚钱建议,说这车适合用来短途拉人赚钱。
比如球赛结束后用三蹦子拉人去距离较远的停车场,运一趟收二三十美元。
她大约不了解,这一商业点子早在中国的大小城市以“蹦蹦”之名实践过许多年,如今都被取缔了。
你别说,从两位博主的视频来看,体型小、灵活度高还能装货的三蹦子,意外地适配欧美部分地区的生活习惯。
@贝加尔阿楠 的俄罗斯老丈人一家生活在乡下,农家院前并没有通公路,还是天然土路,正适合三蹦子大展身手、不惧颠簸。
欧美不少农村地区是面积宽阔的平原,耕作时更需要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之类的大型农业设备。
但如果只是家里院子、小菜地除草清扫,这些农械用起来便没有那么方便,灵活的三蹦子恰巧补上这一空缺。
@贝加尔阿楠 视频中记录过老丈人开着三蹦子进院内除草,拔下来的杂草直接顺手往车斗里一扔,之后统一开车出去翻斗倾倒。
@Bobo在美国 的视频中有一个细节,街头向他们打听三蹦子如何买的路人以中老年人居多。
这有可能是因为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开车养车其实是件挺耗精力、有些麻烦的事。
如果没有太多长途计划,日常只需要去家附近的超市、公园、社区,用三蹦子代步、像摩托车一样一拧就能走显然更便捷。
且相比于两轮摩托车、电动车,三蹦子驾驶起来还更简单、停车时不需要脚撑地来保持平衡。
不少美国家庭热衷逛Costco、沃尔玛这样的大型仓储型超市,一次性采购大量生活用品、囤着用,三蹦子与这一生活习惯也相当适配。
不只是能拉货,更重要的是不用考虑停车位。
去仓储超市的人多半打算大采购,这导致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开着车去,超市外的停车场被挤爆是常态。
可身材小巧的三蹦子,稍微有点空隙就能挤进去。
@Bobo在美国 的公公开三蹦子带着家人去沃尔玛时,便在停车场被不少路人拦下围观。
一位阿姨听说这辆车只要600美元,直接问博主在中国哪个厂买的、有没有厂家电话。
后来央视记者去采访了这家电动三轮车厂,厂家表示自元旦开始,他们明显感觉到美国的订单比以往多了。
还不是那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大规模合作,都是通过电商平台私人订购、一台一台发货。
不过Bobo视频中透露过,海运的运费比车本身还贵。
@贝加尔阿楠 在俄罗斯买的三蹦子花了2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一万六千多元,是国内售价的四倍。
多出来的溢价部分,可能包含了运费、关税等成本。
这次“国产三蹦子闯美”上热搜后,不少人误以为是三蹦子在美国卖得火爆,其实不然。
正如前文提及的数据,全球电动三轮车市场目前欧美仅占5%。
中国本土的电动三轮车整体处于自产自销状态。
2017-2022年我国电动三轮车需求量由1030.2万辆增长至1395万辆,涨了6.25%。
相对应的,这六年内我国电动三轮车产量从1034万辆增长至1404万辆,涨了为6.31%,彼此持平。
国内市场供需平衡,但这并不代表着三蹦子厂商们只打算做国内生意。
事实上近两年内,三蹦子的确有出海打算。
原因很简单——国内电动三蹦子的市场保有量已经接近饱和。
中国电动三轮车行业起步于2001年,发展最快的时期是2006年至2016年这十年间。
全国年产量从06年的约50万辆,猛增到16年的1100万辆,涨了足足20倍,并从单一的敞篷载货车型衍生出有蓬、有箱的多种车型。
三蹦子灵活实用,结实抗造、不挑地面,也不需要考取机动车C1驾照才能驾驶。
也是在这一期间,乡镇往来的道路上开始密集地跑着载着农产品的三蹦子,城市的街道上开始出现私人运营的蹦蹦,“老头乐”也逐渐无处不在。
价格便宜的三轮车,当年实际填补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空缺。
十多年前买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普通家庭为了接送孩子、老人买菜的硬需求,小型商户为了简单运货,都选择了买辆便宜的三蹦子或“老头乐”凑合用。
出租车市场也同样有限,于是市面上开始出现拉客的“蹦蹦”三轮车。
尽管如今“蹦蹦”、“老头乐”们被大范围取缔,缺点也众所周知:安全系数低、私人运营管理混乱、随意行车、经常违背交通规则等等。
但不可否认,三蹦子曾经、乃至至今在农村地区依旧配得上“国民神车”的称号,实打实地穿梭于老百姓们的生活。
只是后来随着中国家用汽车市场的膨胀,线上打车、共享单车等业态的出现,三蹦子在中国城市里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如今,逐渐摸到了市场保有量的天花板。
2016年至2020年,中国电动三轮车的销售额从300亿元持续下跌至260亿元。
两年前业内便预测,自2023年起市场销售额将趋于稳定。
三蹦子想谋求新增长,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欧美的5%市场份额是少,可少未必不代表着机遇。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所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中国电动三轮车的海外市场正在迅速扩大。
2020年,中国电动三轮车出口量达到了100万辆以上。
全国上下的三蹦子厂商都在积极做外贸,仅无锡市锡山区就有160多家电动车出口企业,行业平均外贸增幅达到了20%、部分企业甚至达到了50%。
一些三蹦子厂商在出口前,甚至会调研当地的道路概况、对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与调整。
博主@蓝星奇观曾在秘鲁 看到正在当地推广销售的厢式三蹦子,由于当地人主要把三蹦子当代步车开,厂商在内部甚至给三蹦子配了一般在汽车才有的天窗与化妆镜。
驾驶座头顶后方还有台小风扇,热了可以打开吹吹风。
内部标志、logo都已经换成英语或当地语言,仪表盘上残留的一句“好人一生平安”还在暗示着它从哪里来。
中国的三轮车此前便有一定出口,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比如乌克兰从我国进口最多的产品便包括三轮车、踏板车、踏板汽车及类似装置等等。
近年来,开始逐渐将生意拓展其他洲际的国际与地区。
且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市场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潜力。
比如两周前,江苏徐州的飞米车业有限公司刚与中国非洲经贸投资促进会签订了5万辆电动三轮车出口坦桑尼亚的合作协议。
2019年,DHL、亚马逊、UPS三家电商或邮政公司则曾集体宣布在纽约市开展三轮车送快递的试点项目。
当地送快递之前一直用的是下面这种大型货车,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纽约本就负重前行的交通堵塞问题。
他们试点的快递三轮车,外形倒是和中国国内各大快递公司已经在用的带货舱三蹦子很接近,但价格天差地别。
据报道,试点的美国本土三蹦子价格高达80000美元。
新闻中没有对这款三蹦子的性能与配置做更多介绍,无法了解它与国内快递车的成本差别。
在汽车保有量高、交通问题日益严重的欧美市场,更灵活的二轮、三轮电动车已经展现销量有所增长的趋势。
比如电动自行车企业台铃的执行总裁曾在采访中透露,仅2022年,企业的外贸接单数量与2021年同期相比将近翻了一番,主要市场是土耳其、欧洲、南美洲及东南亚国家。
三蹦子或许撑不了体面,没法成为装点身份的标签,可它的灵活实用就是它的生命力。
不会轻易被淘汰,不会轻易被放弃。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
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