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只!增聘潮来了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张燕北
基金经理增聘迎来小高潮。开年以来,超百只公募产品增聘基金经理,从产品类型看,双基金经理或多基金经理管理制已不再专属“固收+”产品,主动权益类基金、纯债型基金、指数型基金、货币型基金、FOF产品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聘现象。从全市场来看,有超四分之一的基金采用共管模式。其中,还有14只产品基金经理人数达到4人。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增聘基金经理的案例增多可能反映了市场对专业投资人才需求增加,不同投资风格、理念、策略的基金经理之间合理明确分工配合才是获胜关键。这一趋势大概率将持续,但未来是否成为主流仍待观察。
开年以来超百只公募产品增聘基金经理
今年以来,增聘基金经理的案例显著增多,产品共管模式逐渐成为业内常态。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有多达120只基金(只统计主代码)年内发布了增聘基金经理公告,从类型来看,除33只“固收+”基金、3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41只纯债型基金之外,还有不少指数型基金、货币基金、FOF产品等。
据晨星(中国)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观察,增聘基金经理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培养新人。公司一般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来培养新的基金经理,由相对资深的基金经理带着,一般采用分仓管理模式,等到新基金经理成熟后就会把这只基金交给他管理或发行新基金由他独立管理;第二,多资产策略基金或会通过增聘管理另外一类资产,比如混合型基金,之前的基金经理如果主要负责权益,可能会增聘一位债券基金经理来管固收部分;第三,为基金经理离任做过渡,一般如果即将要发生基金经理离任,基金公司可能会增聘一位基金经理来逐步接手管理,等过段时间老基金经理可能就会离任。
基煜基金分析认为,首先,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投资者对基金产品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要求基金有更多元的管理策略和风险控制手段。在此背景下,增聘更多的基金经理可以提供多元化的观点和专业知识,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其次,基金公司通过增聘新的基金经理,可以为年轻的投资专业人士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这种“师徒制”式的培养模式有利于经验的传承和知识的积累,对于基金公司长期的人才战略至关重要。最后,给明星基金增聘基金经理有助于缓解明星基金经理的管理压力,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避免因个别基金经理过度负荷而可能出现的疏漏或错误。
“增聘基金经理的案例增多可能反映了市场对专业投资人才的需求增加。基金公司可能希望改变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及伴随其产生的过大业绩波动的局面,或因为为了提升管理水平、应对市场变化等原因,选择增聘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这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期望,提高基金绩效。”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曾衡伟谈道。
“多管一” 模式优劣并存
正确分工是关键
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11570只基金中,共有2919只基金由两位(含)以上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占比约25.23%基金采用共管模式。其中,还有14只产品基金经理人数达到4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基金的管理运作而言,“多管一” 模式优劣势并存。共管团队的合作是获胜基本,而不同投资风格、理念、策略的基金经理之间合理明确的分工配合才是获胜关键。
代景霞表示,“多管一”的模式如果合作相对比较顺畅的话,可以充分发挥团队每位基金经理的优势,集思广益,通过把握到各种不同的投资机会使得组合超额收益来源更加广泛,也能更好地应对不同市场环境的挑战。但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可能会出现分工不明确或者投资理念冲突的情况,也可能会导致组合投资风格和风险收益特征飘忽不定,甚至拖累产品业绩表现。
对于任何类型的产品,团队合作都是否顺畅往往是决定投资效果的关键因素。谈及不同类型产品采取“多管一”模式的原因和效果,代景霞进一步指出,相对而言,投资风格相近的基金经理之间投资理念认同度会更高一些,合作也相对容易一些。另外,从机制上保证基金经理之间相对明确、合理的分工也会一定程度上促使基金经理之间的合作能够更加顺畅。
在曾衡伟看来,“多管一”模式的优劣势取决于基金公司的整体战略、团队管理和市场环境。其优势在于能够整合不同资产类别的专业知识,提供更全面的投资组合。然而,这也可能增加公司管理的复杂性。
“多管一相对比较有效的场景是多策略的基金,不同策略由相应擅长的基金经理负责,或者规模体量特别大的情况。但人数多不等于有效管理,是否多管一具体要看产品定位。”另外一位业内人士强调。
基煜基金分析称,共管模式越来越多表明行业正趋向于更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方式。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因为市场的复杂性和投资者需求的多样性都在不断增长。共管模式可以带来更广泛的市场观点和更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有助于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然而,这也意味着基金公司需要更有效的团队协作机制和决策流程,以确保不同管理者之间的顺畅协作。未来,“多管一”是否主流趋势,取决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投资者的需求和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
曾衡伟也表示,对于一些大型基金,有多人团队管理可能更有利于应对多样化的投资需求。未来是否成为主流趋势将取决于市场的发展、监管政策以及基金公司的经营策略。共管模式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带来优势,但需要谨慎管理,以确保良好的团队协作和绩效表现。
“从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对于单一资产策略的基金特别是权益基金,一位基金经理独立管理仍是主流。”代景霞指出,但随着公募基金行业步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团队化管理将可能会成为趋势。因为较大的管理规模对基金经理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充分发挥团队的协同作用,才可能保证组合超额收益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