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硬汉!为什么人人都爱马东锡?
注意!文中使用的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请谨慎阅读。
马东锡又双叒出新片了。
其实不用看你就知道这片子会演些什么。
马东锡也知道你知道这片子会演些什么。
但马东锡就有这个自信,会有很多人明知故看。
很不幸,我就是这样的人。
因为我知道,在接下来的100分钟里,你可以把脑子丢进洗衣机,只用肾上腺素思考就够了。
为了刺激观众
必须加大剂量
POST WAVE FILM
这部戏的背景设定很有意思,说是首尔发生大地震变成了一片废土。废得不能再废那种,政府已经完全消失,整个世界变成了蛮荒。只有一栋大楼屹立不倒。
是不是听着很熟悉?今年韩国选送奥斯卡的影片《混凝土乌托邦》就是这么一个背景。
当然两部片子的区别还是很大。《混凝土乌托邦》的故事发生在刚刚地震之后,人们从心态和生活上正在从秩序走向混乱。
这个过程中就特别容易考验人性,因为从治到乱,人性还有一个缓慢释放的过程。无论是正义还是邪恶,勇敢还是懦弱,总要满满撕掉伪装。
所以这部片子主要是走心。
而《荒野》的故事发生在震后几年,基本上整个社会的秩序已经重新趋于稳定。
该上位的各种组织也已经上位。是好人是坏人,是强大是软弱基本上也都暴露无遗,大家也不用藏着掖着了。
所以这部片子主要是走肾。
相比于《混凝土乌托邦》,《荒野》这部片子最大的问题就是设定太简单。编导就给你一个差不多的背景,剩下的就是打怪升级。
整个故事的水平就是电子游戏水平,还是游戏厅街机的那种。
不知道大家玩没玩过一款游戏叫做《恐龙快打》?大概的剧情就是一个邪恶博士搞生化武器,把恐龙都变成了怪物。
打到最后一关邪恶博士自己登场,咣咣往身体里注射药剂,把自己也变成了怪物。
这个剧情设定是不是和电影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水平。
所以真正的看点还是马东锡。马东锡也不负众望,一拳一个变异人。
但是感官刺激这种东西就是这样,看得越多,观众的心理阈值就越高,要想满足观众就得加大剂量。
这一点在马东锡主演的《犯罪都市》系列里已经有所体现。前两部《犯罪都市》,马东锡还是个“一拳超人”,一个大逼斗就撂倒一个对手。
但是一拳超人看多了也乏味,所以到了第三部,马东锡还是有意识地求新求变。
你能明显看到马东锡开始使用拳击的招数,打倒敌人不再是一拳,而是一套组合拳,还配合着闪转腾挪的步伐。
虽然没有了一拳一个的痛快,但是动作戏明显好丰富很多。
反派限制了马东锡的成长
POST WAVE FILM
等到了《荒野》里,拳头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胃口,马东锡开始抄家伙。
影片一开始,马东锡就用一把大砍刀把鳄鱼脑袋给砍下来了。这也给后来埋下了伏笔,你不是丧尸吗?你不是不死之身吗?脑袋砍下来看你怎么活?
不光有冷兵器,还有热兵器。但是这个散弹枪到了马东锡手里有点儿夸张,基本上一枪轰碎一个敌人,这是枪吗?这是炮。
影片另一个升级的地方就是血腥场面。这可能也是把故事放在末世荒野的原因。在现代都市里实在不好这么砍人。
在末世废土就方便了,敞开了杀吧。于是乎就是血浆飞溅,人头滚滚。这在马东锡的电影里绝对是个突破,在釜山打丧尸那会儿都没这么过瘾。
末世废土、邪恶的人体实验,人头特写……邪典电影的元素算是弄齐了。虽然血腥,但是并不恶心,突出的是一个痛快淋漓。
但是电影也有拉胯的地方,就是反派不给力。反派不给力的结果就是电影缺少平衡感,尤其是结尾燃不起来。
无论是不禁揍的上士还是不会变身的医生,从头到尾马东锡就没怎么遇到对手。观众自然也就缺少一个提心吊胆的心情。
这种情况在《犯罪都市》系列里表现得也很明显。前两部之所以成就B级片经典,除了马东锡一拳一个的风格之外,就是反派给力。
无论是尹启相扮演的“哈尔滨张谦”还是孙锡久扮演的姜海相,突出的就是一个爆裂残忍,真的是让人看着不寒而栗。
所以结尾高潮部分,双方虽然在体格上相差悬殊,但是在气势上却做到了双雄对峙。
结果到了第三部,反派一下子就弱了很多。相比尹启相孙锡久九骨子里的酷劲儿,李俊赫实属装酷,反派不够劲儿,马东锡就有点拔剑四顾心茫然。
据说《犯罪都市4》在柏林电影节首映了,这一回的反派由金武烈扮演,这是要走变态路线吗?
因为观众的心理阈值越来越高,所以不但需要马东锡打得越来越花哨,还需要反派越来越残暴才行。
谁能料到,反派竟然成了马东锡电影继续火爆下去的最大短板。要不,下次请泰森过来玩玩?
为什么人人都爱马东锡
POST WAVE FILM
放眼整个亚洲影坛,马东锡也绝对是独一份的存在。你很难找到和他对标的演员。
亚洲的动作明星,讲究的是身手矫健。无论是之前的成龙、李连杰、甄子丹,还是后来的托尼贾、伊科·乌艾斯,都是这种类型。
演员伊科·乌艾斯
而马东锡,属于是好莱坞类型的动作硬汉,他对标的是当年的施瓦辛格、史泰龙,现在的巨石强森、范·迪塞尔。
这一类的硬汉讲究的是一力降十会,搁在评书故事里那都是能力扛千斤闸的人物。
他们会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安全感。那一堆一块往那一放,你就会感到踏实。这是小鲜肉偶像派们所不能赋予观众的东西。
而马东锡的走红,除了他找到了特色鲜明的风格之外,恐怕也和观众的需求不无关系。否则你很难想象《犯罪都市3》这样的B级片能够杀进韩国票房排行榜前十名。
那么观众的需求是什么呢?对于安全感的渴望。在压力巨大、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人们希望自己能像马东锡那样,一拳轰开所有烦恼。或者希望有马东锡这样的朋友、家人保护自己。
最近,互联网上就流行一种玄学,就是拿马东锡的照片当社交账号头像。据说可以不受委屈和欺负。有网友表示:自从我换上马东锡的头像以后,人生路都好走了。
这当然是玩笑,但玩笑中又有那么一点点自我暗示,就像人们曾经膜拜李宇春、杨超越、刘亦菲一样,总想着从偶像身上获得力量。
人们对马东锡的热爱,这背后或许还暗含着审美潜移默化的转变。而审美的转变,又和社会变迁和人们心态的变化有关。
还记得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审美出现了一次标志性转折,高仓健式的男子汉气概被中国观众所追捧。
当时刚出道的唐国强和孙淳比较倒霉,因为相貌俊美而被戴上了“奶油小生”的帽子,多年以后才咸鱼翻生。
这种审美取向和当时的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改革开放伊始,百废待兴,那个时候人们尤其需要坚毅、勇敢、顽强这样的精神气质作为社会发展的内在支撑。女排精神同样是时代的产物。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小康,高仓健式的精神气质不再与时代的流行特征相契合,取而代之的是审美的娱乐化和精致化。
这其实也反映了随着经济发展,女性消费意识的觉醒,所谓小鲜肉,正是女性消费主义的审美投射。
很多女性不再欢迎高仓健那种大男子主义气质,那意味着男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主导。而小鲜肉则意味着精致、温柔、无害。在这个关系中,女性才是占主导地位的一方。
这种审美的变迁并非中国独有,别忘了小鲜肉文化正是我们的邻居日韩输出过来的。老一辈人对于这样的现状也是痛心疾首。北野武就不止一次痛骂“平成废材”。
不过疫情爆发到如今,全球经济下行,社会矛盾激化,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于是已经失落的审美开始复苏,“韩国最后的男人”马东锡开始走红。
但是不同于过去高仓健、史泰龙那种酷到底的老派硬汉,如今的新派硬汉除了铁血能打之外,还增添了撒娇卖萌的属性。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马东锡、巨石强森以及“海王”杰森·莫玛。这帮大块头在戏里戏外不仅仅是硬汉担当,同时也是可爱担当。
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观众审美的融合,他们既想要硬汉给自提供己安全感,又想要小鲜肉逗自己开心。那干脆就来个二合一:小鲜肉硬汉。
马东锡的形象,戳中了当下观众的需求,这是他迅速走红的原因。但观众的需求总是在不断升高,边际效益总是在不断递减,所以逼得马东锡也只能不断突破。
《荒野》就是马东锡的一次尝试,但是显然这次尝试并不算成功,观众想要的并不是更多的血浆和暴力场面,你总得再给点儿智力含量不是?
我就想,如果把马东锡放到《混凝土乌托邦》里会不会有新的火花?既有拳脚,又有思考。
但恐怕有了马东锡的乌托邦不需要思考,因为甭管是独裁者还是圣母婊,我马哥上去就是一顿电炮加飞脚。
单押了还。
近 期 好 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