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哔哩哔哩】授权转载
微信公众号ID:bilibiliwx
原标题:清华UP主讲世界名画,看愣了600万网友
“你整这么热血干嘛!”
最近,一条看似小众的艺术科普视频,在B站爆冷出圈,成功给600万网友,看愣了神。
这条视频的作者,正是UP主@何大爷课堂 。
而何大爷的视频,总是能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给大家补上一段美学教育,再捎带着,帮你打通理解艺术的任督二脉。
不少备受感动的观众,甚至直接“看哭了”。
在这条名为“我画出了一只脚,然后一切都不再相同”的爆火视频中,何大爷一人分饰三个角色,为大家模拟演绎了艺术史上的一场“小意外”。
故事发生的场景,是在2500年前,古希腊的一个小画室中。
场景中的两个主人公,都是没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小人物,何大爷也直白地给他们标注为:某画家、某模特。
在画家绘制作品的过程中,他敏锐地察觉到——模特现在的姿势,其实非常别扭。
“太奇怪了,没有人是这么站的。”
而就在画家提议,想让模特调整下姿势,“稍微转过来点”的时候。
画家的老师,登场了。
老师干脆直接地拒绝了画家的请求,并且给出了非常充分的理由——这个看似别扭的姿势,实际上,是来自于埃及人总结的经验。
更何况,换个“正常的”角度,你也画不出来。
老师提到的埃及壁画,在绘制人物时采用“正面律”,也就是在表现人物时,头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肩及身体为正面、腰部以下又是侧面。
但等到老师一走远,这位叛逆的“某画家”,却再也按捺不住好奇心,偷偷指挥起了模特,让对方配合他调整姿势。
“哥们儿,你能把身子,转过来一些嘛?”
“对,再转,把那只脚也转过来。”
接着,画家便开始尝试着,画出正常姿态下的脚。
而就是这么一个转身、一次破格的尝试,却让画家“一不小心”画出了,“艺术史上最早一只正面的脚”,也就是2500年前,古希腊的经典瓶画——《辞行出征前的战士》。
何大爷也在视频中解释道,画家的这一次突破,实际上是第一次宣告了,“人类要画出事物本来的样子”。
“从此,绵延千年的正面律被打破,画面里的人,转了过来。”
这位“某画家”就像是第一个推倒多米诺骨牌的人,之后的绘画史,也开始变得和以往大不相同。
2500年前的不知名画家,成功地用他的勇气,打动了几千年后的现代观众。
对于观众来说,曾经看似高冷的艺术史,也在何大爷的演绎下,变得有温度起来。
不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审美,对普通人来说,都不再是遥远的事情。
而何大爷的这一系列“小剧场”作品,大概也是近期最具有迷惑性的,美学科普视频。
数百万的B站网友们,抱着“图一乐”的心态点进来,却总是在震撼之余,开始回味视频中的剧情细节。
最后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点开了何大爷的下一条作品,然后就一条接一条地看到了深夜。
“小剧场”系列的作品,不仅平均每一期,都有着300多万的播放量。
并且在第一期作品之后,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何大爷更是涨了50多万的粉。
而网友们沉迷于何大爷的视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何大爷的小剧场里头,总是充满着小人物的闪光瞬间。
在另外一条550多万播放的视频中,何大爷讲述了一个,关于凸起的拱顶石的故事。
在何大爷的讲述中,这块兼具功能性和装饰性的石头,起初也是一位不知名的工匠,在一次工作中,有意或者无意的“创造”。但是,在当时的审美标准下,这块拱顶石,是应该和其它石头对齐的。自以为“把工作搞砸了”的小工匠,只好开启了提桶跑路模式,连工钱也没要。但小工匠没想到的是,自从2500年前,凸出的拱顶石第一次出现,它便在建筑史上引领起了一种潮流。“人们开始故意把它(拱顶石)凸出,于是,它成为了最普遍的装饰。”而在这集小剧场的最后,何大爷又设计了一个,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场景。那个当年提桶跑路的小工匠,像时空穿越了一般,意外闯入了2023年的世界。还没等小工匠从眼前陌生的世界里,缓过神来,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凸出拱顶石,便占据了他的注意力。他渐渐意识到,曾经失手留下的凸出拱顶石,如今已经成了经典的建筑装饰。“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那颗石头,已经被打磨成为了亮闪闪的宝石。”而在何大爷的精心编排下,这天马行空的一幕,也让观众在短短几秒钟内,真切地感受到了,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力量。“我们和古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间段,但却是共享着同一个空间,看着几千年前人类留下的创造痕迹,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而何大爷的美学科普作品,总是能在讲清楚艺术故事的同时,又让人体会到,这些作品背后强烈的生命力。这种鲜明的作品风格,也跟何大爷独特的个人经历,有着分不开的联系。本科毕业于清华美院、研究生毕业于哥大建筑系的何大爷,在成为UP主之前,也有过一段“不顺心”的打工生活。那时候,何大爷在一家知名大厂里,为公司开发的游戏,做一些游戏场景相关的设计内容。只可惜,何大爷所秉持的设计理念,却难以和游戏产业的美学理念,实现兼容。在这之后,何大爷便萌生了“传播自己的美学理想”的念头,不久之后,何大爷的课堂,就正式开讲了。最开始,何大爷只是模拟学校课堂的形式,给大家讲解一些艺术史上的经典问题。但凭借着出神入化的语言能力,以及清晰的讲解思路,何大爷的第二条视频,就有了将近300万的播放量。后来,何大爷一边更新着“课堂系列”,一边探索着更灵活的视频形式,想尽办法地,让知识留在大家的脑子里。他试过用实拍的城市街景,给大家分析那些“刻意凹造型”的90年代建筑,在建筑学历史上所代表的,率真直接的后现代风格精髓。也找回过自己的老本行,结合着经典游戏《血源诅咒》中的场景,给大家串联了一遍哥特建筑的知识点。他还试过用充满灵魂的PS技术,给大家拆解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是如何将“动态的、时间的、乃至于看到的全部过程”,一起呈现在二维的纸面上的。很多大家一直弄不懂的事,在何大爷的视频中,可能就是几个镜头、配上几句阐释,就能给你掰扯得明明白白。但直到小剧场系列的爆火,何大爷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创作形式,也在美学传播的路上,使出了自己的真实功力——乃至于每条视频的评论区,都有大量的观众,认真写下了自己的“课后笔记”。后来,为了感谢大家对自己作品的支持,何大爷还专门出了一期视频,和大家讲讲自己的心里话。小剧场系列的爆火,不仅代表着大家对作品的认可,更让他感动的是——“当我把自己内心,对于艺术的喜爱和感动表达出来,我才理解到,大家原来都是如此的热爱艺术。”或许在面对考试和题海战术的时候,知识曾经被武装得,“青面獠牙、远离生活、毫无人性”。但只要找到恰当的形式、重新认识知识本来的样子,我们就有机会在知识里,找到理想中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