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被忽略的教育真相:养孩子,拼的是父母的情绪价值
“你居然在我没说之前就做好了,真是太好了!”
“别急,你一步一步来,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你很有行动力啊,想到了就去做,真棒!”
辽宁一位妈妈,对三年级叛逆的儿子,束手无策,训斥无效。
于是,她反其道而行之,拿本“夸夸语录”,照着夸儿子。
没想到儿子很受用,行为表现好了不少。
这就是情绪价值的力量。
美国爱达荷大学Effrey J. Bailey教授曾说:
“在一个家中,是否拥有正向情绪价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家庭的未来。”
家庭教育,拼的就是父母的情绪价值。
01
经常有家长问我:“为什么孩子长大以后,越来越不愿意沟通?”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失望性情感隔离。
孩子早年间的情感诉求,没有得到回应,就会在心理上隔离父母。
也就是父母的情绪价值太低。
一种,是对孩子的情绪缺乏共情,遇事第一反应是责备。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
一个女孩,在学校被同学抽走凳子,导致肋骨断裂。
为此,她在网上发帖、报警维权。
没想到,家人一系列的反应让她感到无比寒心。
爸爸责怪她,是想敲诈对方。
外婆说,为什么对方不抽别人的凳子,而是抽走你的凳子。
潜台词是:问题都发生在你身上。
不仅不关心女孩的身体,反倒质问为什么不幸偏偏发生在她身上。
换位思考一下。
我们在公司被无端辞退,回家和伴侣抱怨了一下。
结果,家人却说:你反思一下,为什么偏偏是你被裁,而不是别人。
什么感受?肯定是更来气了。
这样的错误,我们家长经常犯,比如——
孩子说学习很累,你说“扫大街的人更累”;
孩子给你买礼物,你说“下次不要买了,浪费钱”;
孩子身体不舒服,你说“谁让你不听我的,穿那么点衣服”……
在孩子伤心难过时,给予支持,才是提供情绪价值的正确方式。
另一种,是对孩子的开心没有回应,过于理性和冷漠。
在《凉子访谈录》中,有一期我印象很深。
主人公在读初中时,满分120的数学卷子,考了117分。
她很开心,跑去告诉在学校当保安的妈妈,结果妈妈只回了四个字:
“还差三分。”
妈妈这句话让她特别崩溃,觉得自己再努力也没用。
哪怕成年以后,这件往事依然像一根刺,隐隐刺痛着她。
如果我们只是把孩子养大,却不能提供情绪价值。
那么,孩子只是身体发育了,内心却没有得到滋养,缺乏力量。
心如果是空的,又怎么能够感觉到幸福呢?
其实好的教育并不复杂,只要养育孩子的心,做情绪价值高的父母。
02
拥有一个情绪价值高的父母,是什么体验?
一个朋友说:“永远愿意回家,待在父母身边感觉很快乐!”
她的爸爸,是一个情绪价值非常高的人——
接纳她的情绪,在她发脾气时,帮她疏导情绪;
无论她说什么,爸爸耐心且认真倾听,句句有回应;
经常夸赞、肯定、鼓励她,很会表达爱,说她是全家人的骄傲……
她给我讲述的时候,满满都是幸福感。
情绪价值感高的父母,永远会积极回应孩子,站在他们身边。
感受到爱的流动,孩子自然也会安心向前发展,一往无前。
2020年高考,宁海中学一位男生,从倒数第一考入清华大学。
逆袭的背后,是有一个很懂提供情绪价值的妈妈。
刚进入高中,他压力很大,经常失眠,成绩不断下滑。
妈妈怎么做的呢?
“他考砸了,就找我发发牢骚。我就安慰他,给他拥抱。
我也没别的办法,就这样一直宽慰,一直宽慰,一天天就过去了。”
孩子成绩差,她不责备也不失望。
孩子迷茫失落的时候,总有她的支持和鼓励。
一个拥抱提供的情绪价值,胜过千万句说教;一句鼓励的话语,胜过冷漠给建议。
正如漫画家蔡志忠说的——
帮助孩子不是告诉孩子这个不好,而是说:
“你可以犯一百万个错误,都不会改变你是我孩子的事实。
无论你犯了什么错或需要我处理的,第一时间告诉我,没有底线,我都会帮你的。”
当孩子向我们倾诉、抱怨,当孩子恐惧、失落的时候,需要的无非是情感上的共振。
孩子在家里想要得到的,是爱、温暖、接纳、信任、支持。
积极正向的情绪反馈,最终都会化为孩子行走世间的底气和勇气。
03
主流心理学说,父母凝视过孩子,孩子才能凝视万物。
真正的爱,是给孩子注入心理力量,赋予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
如何才能做一个高情绪价值的父母?我给大家提供两个建议。
1、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发泄
这一点,霍思燕的做法可谓是教科书级别。
在《妈妈是超人》节目中,嗯哼踩到了一个积木,哭了起来。
而且越想越生气,把玩具扔得满屋子都是。
霍思燕见状,并没有指责,而是抱住嗯哼,查看他的脚有没有受伤。
随后,她也光着脚,去踩了一下积木,并对嗯哼说:“踩到积木真的好痛,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
共情不是给建议、谈对错,而是站在孩子的位置,体会孩子的感受。
允许孩子有情绪,给孩子发泄情绪的空间,孩子才有安全感。
2、倾听孩子,给孩子正向反馈
没有倾听,就没有关系;没有回应,就是绝境。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打开耳朵,也要打开眼睛,找到孩子的优势。
看到一个视频,非常感动。
一个小男孩做一道题目,做了14次,才最终做对。
妈妈特别开心地夸奖孩子:“果然没有放弃啊,你太棒了!”
并且还出去告诉家里人,男孩把题目做对了。
《青少年心理报》
8-15岁的心理成长书
▍往期回顾
把最好的脾气给了陌生人,却把最差的情绪留给亲近的人 | 管理情绪分4步走
陪女儿走出人生最低谷,这位妈妈教你直面孩子负面情绪堪称教科书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