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教育回报率都这么低了,还值得在孩子身上多花钱吗?

教育回报率都这么低了,还值得在孩子身上多花钱吗?



前阵子好多教育群都被这张图刷屏了:


说钢琴市场崩盘了,国内钢琴价格已经由原来的一台五六万元,到现在的韩国产钢琴1万元四台,日本产钢琴1万元两台,而且还没有人接盘。培训机构收学钢琴的学生,也由原来的挑挑拣拣到了只要报就收,老师也从很严格的一板一眼教学,到开始哄孩子、输出情绪价值


学琴的和买琴的,好像一夜之间凭空消失了。这反映出来的既有中产经济条件的变化,也有他们对孩子教育思路的调整。


估计大家最近对这个说法都不陌生:“教育回报率太低,没必要给孩子投资太多,尤其是普通家庭”。


上兴趣班对孩子究竟有没有帮助、有多大帮助,我们就先不讨论了,因为有小伙伴告诉我现在就算是正儿八经的名校学历也没那么好用了——她亲眼所见,亲友群里一位妈妈托熟人给自己本科毕业自某知名985金融系的女儿找实习机会,希望实习结束后能顺利转正,结果对方回复:十年前该学校的毕业生还十分吃香,现在就两个字,没戏。


网上也净是相关的吐槽:


简而言之,教育回报率这个东西是肉眼可见地大大降低了。几年前我专门写过文章解释过,家长们之所以一拥而上地鸡娃,是因为过去几十年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上大学中受益——改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例如,中国1997年到2006年十年间的教育回报率就非常高:多上一年学,收入就可能提高20%。而且大家也能从身边的例子中看到,70后、80后这两代人中,有多少是仅仅靠着考上了好大学,就彻底改变命运的。常爸自己就是一例,正在看文章的家长们,相信也有很大部分属于“学习改变命运”的类型。


但现在乃至未来数十年的形势,可能都要大变了。


去年年底,中央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3》显示:由于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城镇教育回报率(一年额外教育带来的收入增加百分比)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其中,城镇男性教育回报率从2008年的最高点的8.3%降至2020年的5.7%,而城镇女性在相应年份从10.0%降至6.0%。相比之下,乡村的教育回报率保持相对平稳或上升趋势。


对于我们这些一二线城市焦虑的家长们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教育回报率是走低了,可是我们家长投入的心思和钞票是一分都没少啊!既然前期的努力有很大概率会打水漂,那后面我们还要继续吗?


01
教育回报率:昙花一现的美梦


虽然我们这代人亲眼见证了教育回报率的神话,但是放眼历史长河中,仅仅依靠受教育就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其实非常有限,说是昙花一现也不为过。而教育回报率走低这种情况在最近的一个世纪里也一直存在。


以英国为例:二战后英国一些主流的社会学家预测,由于民众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英国的社会流动性会在二战后上升。但事后来看却并非如此。


研究阶级和社会流动性的专家、牛津大学社会学教授John Goldthorpe发现,在至少一个世纪以来英国的社会分层一直非常稳定——80%的人社会阶层根本不会发生改变。剩下的20%虽说有移动,但是幅度也非常小:比如从2级到1级,或者从5级到6级(他在书中将英国社会阶层分为12级,1级最高,12级最低)

《英国的社会流动与教育》,剑桥大学出版社,2018


书中的数据还显示,大多数具有低学历和社会弱势背景双重障碍的男性最终成为工人阶级,只有16%的人成为专业人士。但是,在来自最富裕家庭的同等条件的男性中,只有1/5沦为工人阶级,近一半留在了管理和专业阶层。


这说明什么呢?教育并没有按照我们期待的那样,成为推动阶层流动的工具,无法和“家庭出身”给人带来的影响相提并论。


当然因为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教育回报率这个概念也变得越来越热门,大家想看看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它的升高或降低。例如2015年的一项研究就发现了一个:社会贫富差距越大,教育回报率也就越低。


数据分析显示,在一些社会贫富差距较小的国家,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子女的收入相关性很小(在统计上不显著),包括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奥地利、德国、比利时和荷兰。因此,就教育成就而言,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后代的收入几乎没有额外的影响。对一个人收入有影响的仅仅是他本人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

前一组数据:劳动力市场收入,反映社会收入差距大小;

后一组数据: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和子女收入的相关性。


相比之下,在法国、日本、韩国和英国,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收入就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即使两个人在同一学科领域拥有相同的资格水平,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也会比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群体收入低20%。


该研究还给出了一组数据——基尼系数(用来反映一个社会的收入差距)每增加0.10,父母教育程度低和教育程度高的大学毕业生之间的差异就会增加1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教育带来的优势往往会被家庭出身的影响所抵消。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正面的理解就是:鸡娃不如鸡自己,把鸡娃的时间匀一点出来去提升自己,把家庭的经济基础搞好,为孩子将来铺路或者兜底;当然,你也可以负面地理解为:寒门很难出贵子。有时候你选择用什么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里面也隐藏着你的人生态度和孩子的未来。


02
那,谁更需要卷学历?


答案是,底层出身的孩子。


就以大家熟悉的董宇辉为例,他在2024.1.9日晚上“与辉同行”直播间中讲到,“很多人说,你为什么之前那种演讲都是去三四线、四五线?我说因为三四线的孩子,现在还愿意听励志演讲,听读书能改变命运,听奋斗是有意义的,听他们要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一线城市的重点学校呢?


你给孩子讲读书改变命运?No,孩子最害怕他现在的命运被改变了。他的命运挺好,衣食无忧,每天上学车接车送,他特别害怕命运被改变。你给他说读书改变命运,他说老师那我不读书了,你别改变我的命运,你放过我好吗,老师你换个人祸祸吧!

董宇辉说,他去的都是经济相对来说欠发达、教育资源相对来说匮乏的地方,那些孩子非常勤奋,而且坚定地相信读书是有用的。而这个说法不仅在我们国家成立,其实在美国也同样成立。


美国乔治·W·布什研究所负责教育改革的主任Anne Wicks在2018年发文称,教育是(穷人)进入中产阶级的弹弓。她说,成功地从高中毕业并完成一定程度的中学后教育的人,比只有高中文凭或更低文凭的人有更高的就业率和更高的工资。而且,尽管生活贫困,但在这个国家(美国)还是有一些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的例子。


即使在教育率持续走低的今天,这个事实也依然是成立的。这一点在文章开篇提到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3》中也得到了验证:乡村的教育回报率保持相对平稳或上升趋势。相比在教育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城市中产来说,农村或者说底层家庭在教育上的投资非常有限,所以贫困家庭的孩子只要考上一所好大学——就算很难有大富大贵,想要跻身中产、改变底层命运的可能性也会大大提高。


03
不卷学历,中产家长还能做什么?


下面这张截图,估计不少鸡娃家长都刷到过了。


仔细读两遍就会发现,这里的家长ABC对孩子的要求已经不再是成为“人中龙凤”,而是调整为“上个本科,找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行了,别活得太累”。


教育风向转变的说法已经流传了好几个月了,从无数条家长的留言中,我发现大家的态度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01
把接受教育的机会当作一种消费


留学是给孩子一个看世界的机会,对独立性的锻炼,和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没出去过的人理解不了那种不同文化的正面冲击,这些东西都不是工作性价比能换算的,尤其是在未来出现变动和风险的时候,在国外独自生活的经历会让人更有可能换个地方重新开始。


如果你把自费留学当作投资,想以后涨薪赚回来,那还是放弃别去了,把钱放在银行都比这值。留学本来就是比较富裕的家庭或者目标明确的人花钱去体验不一样人生的道路,对他们来说,这种不可替代的经历更重要。


02
要看娃是不是那块料


现在钱不好赚,房子不升值了,就业环境也差。中产花几百万让娃出国读书,如果孩子真的有潜力、爱读书,家长的投资还有可能回本。


但如果孩子留学完只能回国混饭吃,那就确实不如在国内读个经济点的学校,把省下的钱留给孩子花。毕竟就算在美国本土,也有很多大学生背着几万甚至十几万美元的贷款,毕业后却只能艰难地找个三四千美元的工作。


03
努力重要,父母的规划和信息差也不可少


即使孩子真考不上高中,如果能选择他喜欢,前景又广阔的职业道路、有一技之长,也能让孩子将来在这个社会上有用武之地,减少我们的焦虑。说到这里我想起前几天跟朋友聊天,他说以往职高是主动到初中校进行宣讲,而现在“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好的职高早在寒假前,也就是中考提前半年的时候,就有初三家长上门主动签约,及时锁死名额了。特别一些类似飞行维修的专业,以后国产飞机越来越多,就拿北京来说,毕业后三大机场的工作机会是很可观的。所以,孩子的天赋和努力固然重要,但咱家长的格局和信息差也得一起给力才行。


04
能健康平安地过完一生,已经是很大的幸运了


现在的社会内卷得厉害,孩子必须在学习和健康之间保持平衡,每年都有那么多孩子出现身体或者心理的问题,这更印证了那句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自己不是董明珠,那就别让孩子非得成为小马云。对于大部分人来书,能健康平安地过完一生已经是很大的幸运了。


我们这代人的财富和事业成功,其实很大程度都是时代机遇成就的,不单是靠学历和成绩。用30%-35%的家庭收入去做教育性消费就差不多了,其他的钱就用来给孩子兜底和保障自己的生活品质吧!


从常爸的角度来看,即使教育失去了投资价值,我们的孩子也依然能从中受益不是?至少,作为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家庭,我们的孩子知识面更广了,教育资源更丰富了,可供他们探索的领域也更多了。这些隐形的财富或许不能短时期变现,但依然能够帮助孩子更从容、更丰富地过完一生。


当教育不再是一种“投资”,或许我们才能够更多地关注教育本身。当我们 不再追求“投资回报率”,或许教育才能真正回归到“培养”而不是“筛选”的本质。


参考来源: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0637449.html

https://humancapital.cufe.edu.cn/info/1020/3914.htm

https://mp.weixin.qq.com/s/hcio6T07eFJOQ0wRuTRvtg

https://theconversation.com/education-does-not-always-equal-social-mobility-106386

https://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20/mar/17/the-expert-in-social-mobility-who-says-education-cannot-make-it-happen

John Jerrim, Lindsey Macmillan, Income Inequality,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and the Great Gatsby Curve: Is Education the Key?, Social Forces, Volume 94, Issue 2, December 2015, Pages 505–533

https://www.douyin.com/video/732351822677051318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7674984061541064&wfr=spider&for=pc

https://www.bushcenter.org/catalyst/opportunity-road/wicks-education-middle-class

https://mp.weixin.qq.com/s/08CCKCoeqnH132okeQn1eg



往期推荐


世界各地“鸡娃”实录:以色列、美国、肯尼亚的父母,是如何倾其所有去培养孩子的?

为什么现在中国父母拼命“鸡娃”?我们还能回到过去的“散养”模式吗?

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1

END

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常青藤爸爸

相关新闻

都AI时代了,为什么教育还在卷,甚至卷过了太平洋?作为密涅瓦第一届毕业生,回头看,这所录取率「比哈佛还低」的学校,值得读吗?都5月份了~~你还没给孩子找好夏令营吗?听劝吧毛豆还在读书吗?是的,而且越读越多了“还没走出售楼处,房子就被内地家长抢空了”……深圳妈在港豪掷千万买房,值得吗?大白马突然跳水!赚的钱都分了,分红率接近100%!股价却连创阶段新低,股民灵魂拷问:“火腿肠也卖不动了吗?”都2024年了,还有人在用充电又慢、块头又大还重的充电宝吗?!现在核心筒设计都这么卷了吗?开学了,孩子要升小学了,不知道这些技能孩子都ready了吗?科学课我知道太晚了,孩子还来得及吗?白名单赛事是啥?完整答疑备孕期喝酒,发现怀孕了,孩子还能要吗?国际教育都成流水线了吗?移民美国了你的钱还在口袋里吗?——遗产税与继承税现在设计院都这样了,还值得你天天加班?Linux 环境变量配置竟有这么多学问,你真的会了吗?为什么都一把年纪了, 还在反复爆痘?还记得你生孩子用了多久吗?辛酸都在身体被掏空的时间里!都2024了,你怎么还在感染新冠?沙发还在靠墙?早过时了!客厅现在都流行这样装修!【装修干货】都2024了,靠信息差搞钱还能行吗?2024年了,普通孩子还能靠高考改命吗?必须能!而且只能靠高考百年一遇都集中在2024年的4月了吗? |【经纬低调分享】夏天都快来了,那寒假还会远吗?三只羊都出海带货了,你还在等什么?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