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都AI时代了,为什么教育还在卷,甚至卷过了太平洋?

都AI时代了,为什么教育还在卷,甚至卷过了太平洋?

10月前

学习不应该是竞技。终年聚焦于分数和才艺内卷比拼的人,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其实是舍本趋末。

20多年前,我在美国留学,攻读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叫“资质优异和创造力研究”,学校是在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州的佐治亚大学。佐治亚大学在一个叫“雅典”(Athens)的大学城里。虽然城市名字响亮,但其实Athens是美国南方的一个小城。那是本世纪最初的几年,美国南部的这个小城里,除了大学生和教职工,就是怡然自得的本地人。

别看“资质优异和创造力研究”在佐治亚大学算是个有分量的专业,碰到本地人,听闻此专业,他们一般会露出迷惑的表情,仿佛这是一种研究古希腊语法的冷僻学问。彼时彼地的美国人,当然希望孩子接受教育,也希望孩子有不错的成绩,但对于“资优教育”“天才班”之类的尝试,普遍地认为有拔苗助长之嫌。一位牧师先生曾直言不讳地对我说:他只希望他的孩子正常成长,不想让他们进什么天才班之类的“反常的”地方。

《隐秘的角落》剧照

当然,我本人对于天才教育(gifted education)兴趣阙如,之所以申请这个研究生项目,是想研究研究创造力。我的博士同学里有一半不是美国人,他们来自土耳其、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那时这些国家/地区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这些学生来美国读这个专业,多少是有些理想主义,希望美国人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如何在经济起飞之后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也能有所提高。

彼时美国人的教育内卷还没有蔚然成风。不过在大学内部,还是可以感受到一种隐约熟悉的气氛——书店里最显眼的位置上堆着SAT(本科生入学考试)、GRE(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商科和管理专业研究生入学)等考试的辅导材料,让笔者恍然回到了国内的书店——对于从小在满谷满坑的复习材料、辅导材料、竞赛资料的环抱中长大的中国人如我,看到美国大学的书店里也散发着应试气质,就有一种被应试教育追到了天涯海角的感觉。

Pixabay

原以为应试教育只是我们东亚的文化特色——从小学到高中,大部分东亚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和考分上,心无旁顾地把义务教育的学习内容记到烂熟。这种过度且浅层的学习对创造力的损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不断地有人口诛笔伐,并且拿欧美教育作为反例。但是美国这个“隔壁家的优等生”似乎开始塌房了。如今多年过去了,美国人在教育上的内卷,可以说愈演愈烈。

美国的SAT等入学考试,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突然蔚为风尚,有着越来越“尊贵”的地位。这倒也罢了,美国式内卷还有更加令人叹为观止的领域。

2013年,美国心理学家希拉里·弗里德曼(Hilary Friedman)出版了一本著作,Playing to Win: Raising Children in a Competitive Culture。去年它被翻译成中文,书名为《一激到底——在竞争环境中抚养孩子》。她在这本书里认真地归纳了她作为一个教育学者观察到的美国式鸡娃。弗里德曼开篇写到:























对于美国孩子来说,学会成为竞争者的过程开始得格外早些。不仅大学有全美大学优等生荣誉协会,高中有全国高中荣誉生会,现在还出现了全国小学荣誉协会(始建于2008年)。不仅有针对研究生院的入学考试辅导,现在还出现了幼儿园和学前班招生考试的辅导。有的家长花费高达每小时450美金的价格来帮孩子准备学前班的入学考试。2009年,纽约市一家叫“聪明小孩”的公司推出了周末“训练营”来辅导孩子们准备天才班考试,报名这门课程的人很多,甚至很快有了一串候补名单。

——希拉里·弗里德曼著,董应之译,《一激到底——在竞争环境中抚养孩子》,第9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弗里德曼所描述的这番景象,也许很颠覆世界人民对美国的印象。我们原以为美国人对教育保持着一种比较佛系的状态,或者认为他们善于因材施教,结果他们也开始大激特激了。

美式鸡娃包括但不限于课业成绩,另外还包含了“才艺大比拼”和“道德表演秀”。美国虽然没有政府组织的高考,但大学入学招生方案就是指挥棒。这方案包含中学成绩单、SAT(由非政府组织举办)考试成绩、课外活动的表现(有什么才艺、有没有在比赛中获奖、参加了什么公益项目……),不一而足。家长和孩子当然会被这些条件指挥得团团转。

弗里德曼在《一激到底》这本书里把美国式的教育内卷中家长们的内心戏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她说,大量的家长,在孩子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送他们参加各种竞争性的课外活动。家长们内心也有矛盾,但是“没人会拒绝给予自家孩子成功的机会。没有人会冒险不给孩子报名竞争性活动,尤其是当孩子们的所有同学每时每刻都在为赢而战的时候……

《普通人》剧照

你看,教育内卷超越了社会制度、超越了教育管理模式、超越了文化差异,卓然成为一种跨太平洋现象。发现“美国人也不过如此”,大家也许会感觉松了一口气吧。

我觉得现在的内卷式的教育是一种“竞技教育”,类似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的手段是竞技,目的是获胜和获得利益。“竞技教育”的手段是学习竞争,目的是获得高分、把含金量高的文凭搞到手以便在就业市场上胜出。竞技教育与竞技体育无论在手段上还是在目标上都相差无几,其动力源于家长和学生的生存压力和社会地位追求。但竞技教育和竞技体育在可行性上却大不相同。把教育潜移默化地转变为竞技教育,把所有的未成年人变成“运动员”,不良后果已经很显著了。以我们中国式的应试教育为例,内卷教育带来的最明显的负面后果,就是心理-精神障碍在青少年中间的泛滥。

教育竞技不同于体育竞技。体育本身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强健和心理的坚韧,即便是竞技体育,固然可能导致身体损害,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还是有限的。而竞技式的学习带来的精神消耗,是病魔收割患者的最佳机会。如今的中小学,“有张有弛”的学习节奏已经成了无法实现的梦,只有课内外的层层加码。心理-精神障碍的发病率的激增,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普通人》剧照

竞技教育也对人格的成熟成长构成不利影响,时有耳闻的同学互害的事件,往往在竞争最激烈的名牌学校的优等生中间发生。恶性的竞争导致人性的恶化,教育也就沦为了误育(miseducation)。

除了心理方面的损害,竞技教育还大大偏离了教育原本要承担的功能,例如激活学生的智慧与创造性、培养他们对特定专业的兴趣、提高合作能力与人际能力、激发社会责任感……当所有这些都让位给分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最关心的不是“成长”而是“提分”,那么受教育者就无法通过教育而成为有所热爱和自律之人。

《十三个原因》剧照

既然竞技教育如今并不只是一种东亚现象,而是“环球同此凉热”,是不是我们只能听任教育变得越来越内卷?放在世界范围内去看,情况倒未必如此悲观。比如最近我们能看到美国有不少大学开始反思使用SAT作为入学条件是否合适。毕竟,中学时代的成绩单已经说明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当SAT变成了商业培训机构挣钱的机会,各种应试技巧刷分培训搞得不亦乐乎,SAT就失去了它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那么就只好抛弃它。GRE等与研究生招生有关的考试也在遭遇类似的质疑。“才艺大比拼”和“道德表演秀”呢?也有人开始反思它们的价值。也许这种“纠错机制”进一步发力,可以让竞技教育悬崖勒马。但这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笔者更寄希望于互联网和AI时代开启的教育平面化对教育内卷的冲击。如今知识的传播已经不限于象牙塔,不囿于课堂,或者说课堂本身反而成了一种效率不怎么高的学习方式。有天分且自律的人,即便生活在穷乡僻壤,他的知识面和眼界也不会低于生长在大学里的人。新的技术手段可能使教育内卷逐渐失去现实意义。

《模仿游戏》剧照

另外,互联网与AI时代也带来了职业的平面化。镀了金的学历作为敲门砖的作用,只在某些被大公司或者体制长期垄断的工作领域才能体现出来。而这样的工作里的很大一部分恰恰是最便于写进程序,由人工智能来代劳的。人们追求的所谓“稳定”的工作,反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下变成了最不稳定的。并且此类工作也因其低效和缺乏新意而对很多年轻人失去了吸引力。如今社会的发展的动力在那些“各领风骚没几年”的野蛮生长的新兴企业,在于不拘一格的新思想和新技术。

应对AI时代职业生涯的挑战,恐怕要把思路从“求职”转变为“找到自己的职业”甚而“建立自己的职业”。终年聚焦于分数和才艺内卷比拼的人却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舍本趋末。

《硅谷》剧照

教育制度的变革,向来具有滞后性,制度有很沉重的惯性,很难自己主动改革。例如在历史上,如果没有工业革命,欧美的教会学校不会自我变革成现代大学。中国传统社会的科举制度,也不是因其越来越陈腐而“知耻后勇”,幡然自我革新,而是被“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推动,向工业文明做出了让步。如今AI时代推动退化成竞技教育的教育做出变革,也将会是类似的过程。

当然,家长和学生,多数仍会继续热衷于在旧的游戏框架里挣扎内卷,直到这个游戏本身“崩盘”和被取代,届时又会经历一场痛苦的转变和适应。作为心理工作者,我们在咨询室里,已经开始碰到许多这样的来访者:不论他们在竞技教育模式里多么成功,走出校园、甚至还没有走出校园,就开始感到茫然失措、方寸已乱。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表达这样的意思:教育能给人带来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有所热爱”和“自律”。宁愿在内卷中不处于优势位置,也不要拿这两样最珍贵的东西去交换去迎合。

《少年新知》是《三联生活周刊》旗下的原创青少年杂志,我们的自我定位是人文思维启蒙。我们希望这本杂志能够陪伴青少年一起直面真实复杂的世界,让他们意识到,看待世界不是只有一种方法。

自2020年6月创刊,《少年新知》已经推出34期杂志。我们的主题涉及时间、魔法、友谊、家庭、偶像、未知、运动、冬日、海洋、倾听与表达、网络生存、像侦探一样思考、历史、成长的烦恼、微观世界、写作实验室、清单、博物馆、爱情、野外、情绪、音乐、美食、建筑、物理、秋日、漫画、流行、故事等。

许多愿意为青少年写作和绘画的成年人加入了这本杂志的创作。科学、游戏、哲学、文学、心理学、艺术专栏的创作者不断地输送着前沿的研究和对日常生活的思考,试图回应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困惑。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少年新知》订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相关新闻

为什么都一把年纪了, 还在反复爆痘?教育回报率都这么低了,还值得在孩子身上多花钱吗?吴晓波:大模型卷到头了,AI 赛道的新机会在哪?卷麻了!AI+机器学习好发高分?!爆火后究竟还能发几篇?(小白友好)卧底魔都“20万学费俱乐部”家长群,我发现了消费降级后牛娃到底在“卷”什么?野心藏不住了!不满CPU统治,英伟达决定彻底重写软件开发栈!黄仁勋:为什么还要用Python?命令行都不需要!GPU开发时代将至数学为王的时代来了?卷竞赛、学奥数、搞校内,不同孩子怎么选路线?现在核心筒设计都这么卷了吗?斯坦福博士考乡镇公务员,中产逃离国际学校,海淀妈妈放弃鸡娃……“反卷时代”来了?极氪已经卷得很成功了,还要领克卷吗?震惊!AI已经卷到面试界了?终于有人问:都那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活得不好?!教育|烧香进了斯坦福?不是卷王的我,决定从7年级规划APAI硬核思辨:AI原生应用,在中国为什么卷不动?都2024了,你怎么还在感染新冠?沙发还在靠墙?早过时了!客厅现在都流行这样装修!【装修干货】老外过中国春节有多卷?看完我服了三只羊都出海带货了,你还在等什么?大模型已经卷到头了,AI 赛道还有哪些新机会?| Q福利​十几年了,为什么大家还在看《甄嬛传》?都2024年了,谁还在用QQ聊天啊?AI出海,“开卷考试”为什么还那么难?沙发还在靠墙放?早过时了!客厅现在都流行这样装修→【菠萝干货】“化妆参加奥运会不就是为了接代言嘛”,都2024了女运动员涂口红还在被质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