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拍一部杨振宁的纪录片?
每一次看这部纪录片,我都会被杨振宁先生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深深感动。虽然作为出品人之一,其实在正式发布之前已经看了很多次,但在首映式上看,而且是与科学界同仁一起看,更是一次很特别的体验。
能够为杨先生拍一部纪录片,是我自己,也是科学界很多人的愿望。
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杨先生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从中国人的角度看,杨先生自己讲过,他这一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让中国人变得自信;从中国科学界的角度看,杨先生是对中国科学家影响最深远的人之一。
1971年中美关系刚刚解冻,杨先生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来华访问,为中国重回世界科学舞台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杨先生为代表的那一代杰出的华人科学家,让中国人在近代科学史上不再失语,也给了中国人追求科学的信心和勇气。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这辈科学家都或多或少受惠于此。所以由我们这一辈的中国的科学家,来推动这样一部纪录片的问世,不仅仅是一种愿望,更是一种责任。
作为出品团队的代表,我们首先要感谢杨振宁先生,纪录片项目得到杨先生本人首肯后正式启动,杨先生还帮助我们获得此前未公开的很多珍贵史料并授权使用。我们也要感谢拍摄制作过程中,杨先生和翁帆女士提供的大力支持。
其中,纪录片有大量杨先生亲自拍摄的影像,都是首次公开。杨先生很喜欢摄影,还专门去学过,他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有空就会用胶片记录下来,所以在影片中看到的杨先生的部分家庭成员,还有他的一些物理学同行——狄拉克、海森堡、惠勒等,都是他自己拍摄的。
在这里,我也要感谢我们的捐赠方,横店集团和字节跳动,正是有你们的支持,我们才有机会与世界上一流的纪录片团队合作。两位导演中,史蒂夫·伯恩斯(Steve Burns)两次获得艾美奖,张苡芊是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美国工厂》的联合制作人。
我们也要感谢多位科学家和多个学术机构的支持,让我们的制作团队有机会深入搜集和调研珍贵史料,并沿着杨先生的足迹在中美多地探访拍摄。
当然,由于拍摄制作集中在疫情期间,我们也有一些遗憾,比如有些重要的采访拍摄没能进行。
这种遗憾,也是我们继续工作的动力。我们还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包括最高科技奖得主,诺贝尔奖得主,或者做出了诺奖量级贡献的科学家,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拍摄、去纪录。所以在这里我也发出一个呼吁,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伙伴的继续支持。
最后,我想用杨先生自己写的《归根诗》来祝愿杨先生健康长寿。
“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
深究对称意,胆识云霄冲。 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 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
关注《知识分子》视频号
get更多有趣、有料的科普内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