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缺老师了”,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
从前,“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句调侃广为流行。如今,不少教师发现,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
初中教师丁玥,在同一个学期拥有“双重身份”:一边,她是初一语文老师,另一边,她又是初二地理老师。自2022年入职以来,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工作就一直绑定在她身上,即使她并不擅长地理,也没有地理教资。
那时,丁玥手持语文教师资格证书,应聘着语文教师岗,却在正式授课前得知,除了语文,她还需要一并负责两个班的地理教学。这个消息将她的好心情瞬间抽空,“除了不开心,更多的是不可思议”。
手持语文教师资格证书,却需要负责地理教学/《最好的老师》剧照
后来,对于这样的安排,她不再诧异。她所在的私立学校,除语数英外,其他学科被摆放在明显的附庸地位,“基本上都不是本专业的老师教”。在主科教师扛大旗的校园里,历史可能由学校的语文老师教,也可能由数学老师教,却偏不是专业对口的历史老师教。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新老师走进校园。待他们拿出教师资格证走上讲台,等待他们的,却可能是错配的岗位。
进了学校,哪里需要往哪搬
2021年毕业至今,陈欣怡时而是语文老师,时而是历史老师。而她也习惯了这样的变化。
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后,陈欣怡来到广东某民办学校应聘语文教师岗。待面试结束,对方告诉她,学校并不缺语文老师,留给她的选择只有政治和历史。
就这样,拿着语文教师资格证的她成了一名初一历史老师。待学生升至初二,她申请转学科,顺利回到语文岗。任教一学期后,学校又缺历史老师,她被安排顶上,同时教着初二两个班级的语文和一个班的历史。一学期后,她和学生一起升至初三。处于升学阶段,她得以专心任教语文。
《青春派》剧照
很多时候,新老师们来到学校,并不能确定自己未来会教什么科目。直至正式上课,他们的身份才会被敲定下来。
正如去年“上岸”的吴莉莉。直至开学前一周,她才被告知“语文老师不够”,除了原有的科目,她还需多带一门语文课。
大学期间,吴莉莉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整整四年,她熟悉政治,更学习如何教政治。成为专业对口的政治教师是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毫无悬念。“上岸”后,她被分配到浙江东北部城市一所乡镇中学。
她报考的是初中社会(历史)教师岗。据她介绍,在当地,该岗位任教科目为历史与社会,涵盖政治历史地理知识,属于其专业对口科目。虽然被分配至乡镇学校,服务期5年,但想到能拿到编制,她没有犹豫。
原以为自己会在这所乡镇学校教着专业对口的科目,成为学生们的提灯人,但学校缺了语文老师。“领导说,想到是文科,我应该也行。还有别的新教师(同期入职),但是理科的。”就这样,吴莉莉被填补进学校的语文缺口里。
像她们这样,从文科跨至文科的教师并不鲜见。有的时候,学校并不在乎文理科,哪儿缺教师,人就到哪儿去。
吴莉莉教的部分学生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受访者供图
去年四月,理科出身的汪雪才回到最初选择的数学领域,教初中数学。在此之前,她教了近9年的小学语文。
2013年,汪雪在毕业后顺利进入甘肃敦煌市一所公办小学。她以数学老师的身份入职,却“因为学校太缺语文教师”,而被迫转教语文。
汪雪不喜欢文科。作为实打实的理科生,她更偏爱理性的逻辑闯关,而非华美的文言辞章。由理科到文科的跨幅,让她打心底里排斥,“无法理解理科生怎么能教好文科”。
为了回到数学领域,她找领导谈过几次,也因此起过争执,但都无济于事。很长一段时间,错位的身份让她担心经验不足而误人子弟。
竭尽全力后,成绩垫底
老师们跨学科教学,首当其冲的是学生们的成绩。
成了初一语文老师后,吴莉莉紧绷的神经就没有一刻放松下来。
不久前,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果不其然,班级排名又垫底,“平均分低第一名(的班)9分,80分以上,人家(的班)是我们班三倍。”吴莉莉说,那次考试,全班36人,最高分82分,只有6个人在80分以上。
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并非首次垫底。目前的三次语文考试中,其中两次,他们班的平均分都位列倒数第一。排名中游那次,是因为排名靠后那几个班有学生因病缺考,以零分计入班级平均分。
跨学科教学让老师紧绷神经/《夏至未至》剧照
与稳定垫底的语文不同,她教的另一门科目成绩可观,在期中考试时取得第二名。对吴莉莉而言,语文教学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上课没有重点,一篇课文上很久,学生笔记记得多,考试成绩却没有(提高)”。
在距离吴莉莉200多公里外的金华市,从业7年的教师刘若晴也有过类似的彷徨。
在她看来,“会”和“会教”完全是两回事。“你会做‘1+1’,和你把‘1+1=2’教给学生,是两种能力。”而跨科教学的她并不擅长教数学。
刘若晴学的是科学教育专业。2017年毕业后,她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并在当地一所私立小学任教一年。后来,她成功上岸,被调剂到距离市区一个小时车程的山里。在这所山区小学,她从科学老师,转变为数学老师。
去学校报到当天,她才被告知要教数学。“刚进编,又是跨学科教,又是当班主任”,教的还是六年级,她的内心敲起鼓来。但“挤破脑袋”才拿到的饭碗,她不想放弃,“只能硬着头皮上”。
结果可想而知。她的班成绩单上的分数总是一塌糊涂。“很多不及格,90分以上的几乎没有”,刘若晴说。
《女王的教室》剧照
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非考核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撇开成绩和学生生源等情况,单凭任教两门学科时的状态,吴莉莉也能感受到教师专业与否的区别。
面对不同的任教科目,她像是陷于两种不同的环境。在她的专业课上,她信心满满,专业知识信手拈来。临近考试,她会主动整理课程相关考纲,捕捉考点,供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而在语文教学中,她仿若初生的蝴蝶,尚未脱离茧壳。
初高中时期,吴莉莉的语文成绩不错。但专业背景不同,她仅是知道如何驾驭文字起舞,却始终不知该如何将这支舞蹈传授给学生。在她看来简单的知识点,学生不理解、不会用,而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教会学生。
入职后,还没完全融入语文领域,她便需直接上岗教学。没有前辈的经验相助,只能“照葫芦画瓢”,“看同年级其他老师怎么上,今天上什么课,做什么作业,都是抄他们的。”
她也曾请教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得到的答案是多抓基础,即注重字词默写与背诵。她尝试这样做,但困惑和压力仍笼罩着她。
跨学科教学还带来许多困惑和压力/《最好的老师》剧照
她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语文备课,在网上买教辅材料及优质课程视频。每次课前,她都会将课程内容先学一遍。可走上讲台,信心就会在不经意间溜走,考点也如流沙般难以捉摸。她“不知道怎么挑重点,也不知道考试重点是什么”。只能按照手上的课件内容,按部就班都讲一遍。
她的语文课没有鲜明的重点。学生挥洒大量时间做笔记,却又迷失于茫茫笔记中。她尽其所能,但仍时不时产生“误人子弟”的愧疚感。
“如果是专业老师来教,不说差生,这些好学生是不是会更好?”吴莉莉说。
“教学半载,归来仍是新人”
开始教学的这一学期,初中语文老师莫思思便始终在与自己的内心作斗争。好几次,看着台下的学生,泪水就在她眼眶里直打转。直到寒假,抑郁的情绪才见好转。
莫思思是去年毕业的英语师范生。她擅长英语,早在高考前,就规划好未来的职业路径——成为一名英语老师,教书育人。
因此,在高考后,她毫不犹豫选择了英语师范专业。在她的设想中,作为英语老师的她熟悉教材、考试内容和范围,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体系。可好不容易在这个“卷王专业”中熬出了头,未曾想到,等待她的是公立乡镇学校的语文教师岗。
英语师范生莫思思的专四专八证书/受访者供图
在此之前,她已经有四年没有接触过语文。早前学的知识早已抛之脑后,她自知无法胜任。和学校、教育局协商无果后,她想放弃。但就业压力和家人的期望,迫使她妥协,“他们(父母)觉得我应该多学习,科科都能教最好。”为此,她哭了很长时间。
这所乡镇初中只有三个班级,初一、初二、初三,一个年级一个班。配备的两位语文教师,都是年轻教师。她一个人,承担初一、初二的语文教学工作。
莫思思自认“压根不懂语文”。无人指点,每次上课,她只能从网上下载课件,修改后在课堂上将ppt内容讲一遍。遇到稍微深奥专业点的内容,她便无从下手。
例如作文,她不知道该如何教学生写一篇好作文,甚至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就已拿不定主意。又如练习册,一些习题只有答案,没有详细解析,她同样不知从何讲起。所以她直接不讲解练习册,只是让学生自己写完后订正,而她每周检查。
走进课堂,她没了以往在英语专业上的自信,只剩心惊胆颤。“学生来问问题我都害怕。”曾有一次,学生向她提出困惑,而她回答不上来。
看不到成果之外,她更担心荒废了原有的专业技能。她学习全英文授课,也曾挑灯夜战,辛苦考取了英语专业八级。可在这里,所有的证书都成了废纸,毫无用武之地。两门不同的语言学科,所面对的知识体系、教学流程都不相同。她像是回到起点,一切都从头摸索。
新的学科教学意味着需要从头摸索/《黑狗》剧照
语文基础和兴趣的稀缺,一并影响了她参加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各种语文的活动,我的能力是无法参加的,我连作文都不会改,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是一般。”若无强制性要求,她不参加语文教研活动。
相反,她更想参加英语活动。但校内师资力量薄弱,总得有人留下看班。这一学期,她参加过一次英语教研活动,因别的老师嫌教学地点远,才将机会让给她。她只得在教学之余,抽空练习口语。而繁重的任务之下,实际上留给她的时间并不多。
和莫思思一样,刘若晴也曾担心原有的一身武功作废。因此,即使不会教数学,她也没太放在心上。
课前,她不花费太多时间备课。在网上下载课件后,看一下书,大致想一下教法,就结束了。课堂上,她按部就班上课,将课件内容念一遍。课后,她将更多时间投入在科学教育领域,只参加与科学相关的教研活动。
“我后面看专业的数学老师的教法,完全跟我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成绩差也很正常。真的完全就(把教数学)当作一个要完成的任务和工作而已,每天的心理就是想摆脱这个职务。”她说。
一年后,那所小学被撤并,她回到了科学教育岗。
现在每一节课,她都会投入精力。备课时,设计课堂每一个环节,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进行课外科普,更是想方设法让课程变得更有趣。对于课堂实验,她会先实践过一遍,再备材料到课堂上,“毕竟是自己的学科,也清楚应该怎么做,做起来就会比较有动力”,她说。
《青春派》剧照
莫思思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回到英语岗。她不想在这条不属于自己的道上一走到底。“现在教语文,就是白白浪费我的时间,(英语教研)活动参加不了,(英语)职称评不了。”
她期待成为英语老师的自己,又害怕届时的自己“教学半载,归来仍是新人”。偶尔在网上看到博主口语分享,或是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她止不住羡慕。
现在的工作不是她想要的。每个月到手工资不足4000元,让她觉得“饭碗是铁的,饭是馊的”。
她认为自己大概率熬不过眼前五年的服务期。但提前辞职,需赔偿一笔暂未知的违约金。而重入考场,面临的是同样稀缺的名额。莫思思最害怕回不去本专业。
跨学科背后
“跨学科这个现象其实(无论)在民办还是公办,都非常普遍。”陈欣怡表示,她还知道部分由小学部和中学部共同组成的学校里,“有些老师可能教着七八年级的地理生物,还同时要去教小学的思想道德、综合实践,心理健康等等。”
实际上,在教师职业发展进程中,跨学科教学也曾被列入师范人才培养计划中。
早在2011年,教育部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就对小学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教师被赋予期望,希望能同时担任两个或以上学科的教学任务,最好是根据乡村教育实际情况,成为更“一专多能”的教师。但至今,跨学科教学仍存在不少困难。
跨学科教学仍存在不少困难/《追光的日子》剧照
西北某中学高级教师从业近30年。他看过太多跨科教学,或是同时任教多个学科的教师。在他看来,这类现象多集中在中小学。
他解释,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小学学科简单且门槛较低。因此,学校大多认为,大学毕业的老师能顺利掌握这些知识点。高中生临近高考,跨科教学现象则会变少。
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设备等各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滞后和不足。教师流动频繁,缺老师也成了常态,由此,不乏拿着语文教资的老师跑去教数学。
在部分教师的经验中,跨学科教学并非全是困难。例如同时担任语文和历史教学工作的陈欣怡认为,历史教学比本专业的语文教学更简单。这得益于原专业的庞大知识体系,以及自身对历史的兴趣。
还有拥有高级数学教师资格证的汪雪。近9年时间,她教的是小学语文,“学生不管是抽考、期末考试,还是毕业班统考,成绩挺好的,学校领导和家长比较认可。”她将原因归结于自身的努力和前辈的指导。
她回忆说,当时,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不会马上被分配教学任务。“学校会给新教师安排有经验的师父,跟着师父每天听课,改作业,教研……一段时间后给你安排一节课你来上,等你上完课后再给你安排教学任务。”良师手把手教学一个月后,她才第一次试课。
《黑狗》剧照
虽不喜欢这门课,但为了能教好学生,汪雪也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每一堂课的每一张课件,每个字句,都是她熬夜设计,逐一敲出来的。在第一个月的学习阶段,只要有语文课她就去旁听。一个月下来,她旁听了80多节语文课。
她说自己是幸运的。学校给她安排了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有学校书记、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在正式上课期间,“师父”也常到她的课堂听课。这样的指导持续了近四年。
而今,跨学科教师安排到位了,相应的培训指导却未跟上。大多数新教师入职后,即使专业不对口,没有相关教学经验,也都直接上手教书。因此,许多新教师并不能适应这样的教学工作,老师教得迷糊,学生也学得糊涂。
在莫思思身边,也有“体育老师教历史,音乐老师教数学”的情况。在她看来,这样的安排“对新教师不负责,对学生也不负责”。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部分来源于网络
-END-
编辑 | 向由
值班编辑 | 敬月光
排版 | 菲菲
南风窗原创访谈节目
《致敬实干家》
人生如远征,致敬实干家。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