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哈佛校长下台:欧美终于要为他们的“政治正确”买单了

哈佛校长下台:欧美终于要为他们的“政治正确”买单了

9月前

这个月初,哈佛(前)校长涉嫌学术“抄袭门”,被罢免了。


就是封面上的这位女士。



老实说,去年年底之前我没关注过哈佛校长是谁,但当我看到她的照片时,我脑子里立刻反映出了四个字:(美国式的)政治正确


黑人,女性,仅从美国自由派极力推崇的“多样性”来说,她真的是相当合适的人选。


然而无论是她就“反犹主义”在美国国会的证词,还是她本人的学术不端行为,让人不得不怀疑,她是因为“政治正确”而拿到哈佛校长这个职位的。



为什么我作为一名女性学者,

会反对向女性倾斜的“政治正确”?


先聊聊什么是美国式的政治正确,特别是DEI


什么是DEI呢?就是Diversity(多样性), Equity(公平性), and Inclusion(包容性)。



听上去还是挺好的对吧,这不是很符合自由平等的美国精神吗?


没错,相对于一元、刻板印象横行的传统观念来说,DEI是要进步了不少,让不同背景的人能更多的参与到公共事务当中。


但现在的问题是,这几年DEI有些操作过头了。


比如说,现在一打开关于美国的新闻,经常就是被性少数群体争取利益、“同性恋”骄傲月、变性人等等这样的新闻刷屏。


我自己是支持每个个体应当享有同等的权力的,也鼓励少数群体活出他们自己想要的样子。所以,对于我这本来就并不歧视这个群体的人来说,没有必要总在耳边被提醒“xx少数群体应享有同等权利”


我认为世界上还有很多有其他同样甚至更重要的议题,却没有办法挤进公众视角。


同样,关于“性别平等”这个话题,现在在西方,也有过度政治化的倾向。



我所目睹的欧洲学术圈“性别平等”运动


大约七八年前,还在德国读博士的时候,欧洲这边学术圈的“性别平等”运动就开始了。


学术圈是一个特别容易见到“性别不平衡”的场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世界226个国家的数据(2008-2014,上图)显示,男性(紫色线)和女性(蓝色线)在本科阶段的接受教育的比例是相当的(大约50%),甚至硕士阶段女性的比例还略高于男性。但从博士阶段开始,女性比例就开始明显少于男性,而最后成为真正的科研人员时,女性的比例进一步大幅下滑,甚至不到30%。


而且从2008到2014,这个趋势几乎没变。


具体原因我不想在这篇中展开了,我以后会专门分析职场特别是女性的困境。(感兴趣可以先看看我自己在新冠期间一边带娃一边科研的惨样:妈妈三年系列,详见文末推荐阅读


我下面想说的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德国科研界是怎么行动的。


起初,大学里会通过给女性初级科研人员比如女博士生、女博士后们,进行多方面的辅导,比如开专门提供给女生的workshop,给大家讲如何networking(扩展自己的职场社交网络)、如何lean In(向前一步)等。


再比如研究所专门设立了“职场女性导师”,让我们这些女博士生们在自己学术导师之外,再找到另一个女性研究员或女教授,给与职场上的指导。


(注,所有这些支持活动,男性不可以参加)


大学可以说是对女性研究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以使她们尽量留在学术圈。


我本人作为曾参加过这些支持项目的一个女博士生,非常感恩德国大学能体谅女性学者面对家庭和科研双重压力的现状,并为此做出种种努力来尽量提供帮助。


我相信,在这样的大力支持下,假以时日,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科研女性会因此而受益,从而最终我们会见到越来越多的成功女科学家的出现。


请注意,我说的是“假以时日”,而不是“一夜之间”


没多久,大学里很多地方的操作就开始变了味。


我博士期间就目睹了德国学术界一次“揠苗助长“式的推举女科学家的运动。


我们心理学系,初级男女研究人员(如硕士、博士生)在总数量上差不多是相当的。但是高级研究人员——博士后以上,女性就明显少了一些。(具体原因我们以后专门会谈)


我个人感觉,自16、17年起,大老板们组队申请基金的时候,就总会自动带上几乎所有的女博士后,然后剩下的位子再从男博士后里面挑。


原因很直白也很功利,“团队中有女科学家更容易申请到基金。”


因为欧洲科学界近些年从政策上就非常支持鼓励女性。在基金申请的时候,如果一个科研团队显示出支持女性科学家的迹象,那么这个团队就会给审基金的评委留下很积极的印象,也就更容易拿到钱。


这里面有些女博士后确实非常优秀,发表论文数量、质量都很高,大家有目共睹。这样的女性被选上让人心服口服,不会有任何异议。


(恕我多一句嘴,这样的优秀女性,大多时值单身。)


但是,也有几个女博后,按一些同事们私下里嘟囔的那样,她们只是享受了当下的“性别红利”而已。


比如其中的一个,在我读博期间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实验室——因为她在连续生孩子。


德国的产假+父母假很长,生一个孩子前后加起来可以有三年那么长的时间不在岗。


虽然偶尔露面参加个组会或学术报告,但连她自己的学生都会抱怨难联系上她,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只能天天自己在实验室里问别人来解决实验问题(我耳闻过不少其他博后抱怨在帮她免费带学生)


但就是这样一个好几年时间都在歇育儿假的妈妈,却可以轻易登上研究所的基金申请学科领导人的位置(而且,为了保证她看起来学术水平高,她不在实验室的那段时间,跟她有关的论文都会把她的名字署上,哪怕她只是参与了一小部分讨论、以及最后改改文章


另外一个女博后,属于没有功劳有苦劳的类型。工作挺努力的,但是学术水平并不高。


我曾跟她有个儿童实验的合作项目。在设计实验的时候,我诧异的发现,她并不理解我们给所有孩子都佩戴一种记录活动的腕表是为什么(当然是做组间的数据对照)。她坚持认为,既然睡眠组孩子已经带脑电记录睡眠了,那非睡眠组就应该是唯一一组带那个腕表记录活动,“不然非睡眠组的孩子会觉得不公平”。


我当时差点惊掉了下巴。她这番话,就像是一个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人说出来的。因为按照她的设计,腕表连现在这一组都不需要上了,因为压根缺少对照数据。


Anyway,就是一个这样水平的人,会出现在每次基金申请的本子上,被实验室推荐为“学术领导人”,也同样会被提前奖赏于各种论文署名权。


可当这两个相对来说水平较弱的学者,因女性身份而牢牢占据了两个席位后,那男博后们就要去卷剩下不多的几个席位了。


特别是跟这两个女博后研究方向一样的男博后,会被直接刷掉,哪怕他们的科研水平其实在这两个女性之上。


我记得,有一个因此无法再被研究所雇佣的男博后当时遭遇了中年危机:彼时他妻子已因怀孕停止了工作,同时家里还有两个幼儿园的孩子要养……


我不是说女性科研人员、女性职工不配得到帮助和照顾。我自己的科研道路曾因生育而搁浅,我明白这其中的痛苦。


但我依然认为, “揠苗助长”是不对的。



“结果平等”不是真平等


从我博士毕业那会儿,欧洲大学们就开始追求男女教授各50%的局面。


可到7年后的今天,可实际效果如何呢?


我查看了德爸之前工作的荷兰大学,他们学校网站上声明,现在女教授所占的比例仅不到30%。


记得上面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数据图吗?2018、2014均是30%左右。


也就是说,哪怕是在各种明的暗的支持和不懈的推动下,10年过去了,女科研人员、教授的比例几乎没有怎么变化,依然远没有达到大学所追求的50%。


难道是女性和大学双方努力的还不够?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50%这个数字本身就不切实际呢?


我只知道,当年被各种“托举”的两个蹭“性别红利”的女博士后,她们最后依然没有成为教授,转行干别的去了。


(具体原因,以及生育对科研女性的巨大干扰,篇幅原因,本篇就先不探讨了,以后专门讲。)


如果仅为了追求结果上的“迅速达标”,那短期内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降低标准


那就意味着,会有大量能力欠佳的人,仅凭政治身份就(这里指被揠苗助长式提拔上来的一些女性、少数族裔、性少数者)进入到关键领域,可能会造成未来不必要的社会成本。


在条件不具备的前提下,片面追求“结果平等”,不但会导致:


1、选拔的过程不公平,比如直接在有限的名额中划出限定名额给特定族群。


比如美国大学搞了好几年的,按各种族人群规模提前划定的招生比例。

明显这样就会让人数较少、但成绩更为优异的华人群体去内卷少有的席位。(见下面这则新闻)




*所幸哈佛等高校败诉,目前这种招生歧视已停止



2、那些“德不配位”的人,会败同类中优秀者的名声。


比如有“女性优先”这样的政策在那儿,那很多实实在在凭能力晋升的女性学者,反而会被外人误解是蹭了“性别红利”而已。


这对她们真的很不公平。


更要命的是,


3、最后被硬拽上台的人,可能根本无法胜任相应的工作。


看这次哈佛大学的校长就知道了。


我暂不去论她在美国国会质问下,针对“反犹主义是否违反哈佛校规”这一问题让人难以接受的证词(既,关于“应对犹太人种族灭绝”这种赤裸裸的反犹口号是否允许在哈佛出现,她认为“只要不实施行动”即允许。


实施了种族灭绝才算造成了”言语骚扰“?Excuse me?)。


我就说她自己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她的博士论文里面出现高达40多处的抄袭、引用不当,以及数据不全。


而且她总共只发表了11篇论文,虽然学科不一样,但这个发表数显然不够多,在欧洲都不一定能成为教授。


而她却成为了哈佛大学校长,管理精英中的精英。


可能有的女性会反驳我说,我们需要有顶级的优秀女性来撑场,来为所有女性带来希望。


但问题是,靠“作弊”上来的人,真的能给你撑起一片天吗?


还记得16年和川普对垒竞选总统的希拉里吗?差点就因身为女性而当选了。可当你看到她在国务卿期间犯下的那一堆堆的错误,你会觉得这样的人适合掌舵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吗?


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真正优秀的女性,那些凭真本事一步步踏实走上来的,谁会不服呢?


*截至到2017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女科学家们。



我个人也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女性能出现在各种重要的职位上,以鼓励所以其他的女性积极的去争取她想要达到的人生。


然而,单纯的追求男女各占50%这个比例,在我看来并不合理。


很简单,我希望所有获得工作岗位的人,都是因为他/她/ta的工作能力、品德是最适合的人选。


是考察ta的个人努力,而不是性别、种族这种生而带来的东西。


想象你坐一架飞机去旅行,你会管开这趟飞机的飞行员是男是女,是白人、黑人还是亚裔,是异性恋还是同性恋吗? 


I don’t damn care! 


我唯一在意的是,他/她/ta是否是个合格的、心理健康的、有足够飞行经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而已。


(因为我小命在他/她/ta手上啊!)


*发起“多元化“活动的维珍航空

https://jungefreiheit.de/politik/ausland/2022/virgin-atlantic-wird-woke/



如果一味追求男女各占一半的“结果平等”,那在女性人数占优势的行业中,比如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护士等,是不是也要大力鼓励男性参与,硬生挤掉一半的女性,让给男性,才算“性别平等”?


遗憾的是,我了解到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在这样做了,比如2020年湖南长沙某男老师笔试考4分就能进面,而在同期考试中,男老师中笔试分数最高的,却连女老师中笔试分数最低的线也没达到。


三年后我们看到了后果:2023年,长沙市岳麓区,一男老师打伤学生头骨老师被刑拘。据悉,该男老师入职考试成绩75.5分,却离谱地当上了班主任。怎么当上的?如果他不是男性身份,他还有资格吗?




我并不是反对“男女平等”,但我认为真正的“平等”应为“机会均等”,而非“结果平等”。


候选者不应因刻板印象而被提前排除在一些重要工作之外,每个人都要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至于最后组织选择谁,就要看谁的能力能胜任这份工作、谁能让这个位子发挥出最大价值。就是这么简单不是吗?



“性别平等”这个话题非常复杂,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我自己也在不断阅读和思考当中。


因为有了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能传递给她更多的力量和智慧,以帮助她在未来更游刃有余的面对我们今天面对的困境。


今年我会就我自己的经历、男女生物性上和文化影响的差异、以及中德文化下的平等等方面,写比较多这方面的内容,这一篇算是开篇吧。




读文章的你在国内、或者国外经历过怎样的有关“性别平等”的故事?你的感想是如何的?欢迎下方留言交流。



*封面图片出处:https://www.zdf.de/nachrichten/politik/ausland/harvard-universitaet-gay-ruecktritt-antsemitismus-vorwuerfe-100.html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神经毒素系列】德国Vd | 慎用儿童含氟牙膏 | 孕期摄氟

【德爸鸡娃系列】三岁会阅读 | 一岁学科学 | 鸡娃也爱娃  

【妈妈三年】没想到的事 | 科研父母 | 当妈失与得

【爆文】顺转剖 | 剖转顺 | 睡眠与新冠 | 睡觉能减肥?


【海鲜系列】孕妈和孩子该不该吃鱼 | 海洋食品安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

相关新闻

金主一怒为红颜,要对MIT校长和所有教员做“抄袭核查”;Nature:有必要修改“抄袭”的定义了巴黎人民组团拉屎都没能劝退的奥运会终于要开幕了:加拿大人如何“带薪观赛”机票:国航在中美线上推出“品牌运价”,最低行李额为1件~大家买票的时候要看清楚|买了票加行李怎么省钱?轰-20真要来了,“六爷”的传奇终于要落幕了?中央定调:法院的执行局要“独立”了!从4999降到699,一个月内暴跌超80%:“自杀式”跳水的美容仪,要变天了TVB最佳女配高海宁:最有“生命力”的港女,终于火了《花儿与少年5》收视破亿!这个观众要求“加更”的小众仙境终于要火了?“跟中国关系太近”,美国撤销了他们对华为的出口许可41岁“哇哈哈千金”宗馥莉,终于为自己的“不婚不育”付出了代价哈佛女博士给豪门当家教,揭露了富人的“鸡娃”悲剧:抑郁、自杀、焦虑…周鸿祎吊打程前:“老同志”终于反杀了一把“不讲武德”的年轻人萌娃灵魂拷问:“为啥要学数学啊?”新西兰总理回复了!61岁的“乒乓奶奶”6战奥运:终于有机会跟孙颖莎打了61岁的关之琳,终于为自己的“豪门梦碎”付出了代价56岁的窦文涛:终于为自己的“不婚不育”付出了代价不装了:“遏制中国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的经济崩溃!”为终于出手了!戴上它,竟然“消灭”了伴侣近20年的鼾声要问伊朗的反击到底是不是“怂了”,我只能说:跟以色列一个水平华为终于出手了!戴上它,竟然「消灭」了伴侣近20年的鼾声哈佛女孩刘亦婷被嘲笑为“骗局”,又一次引发了关于“成功”的讨论!“雨刮器抡到冒烟”!上海下暴雨,多位明星家中漏水,陈赫家漏成“水帘洞”,知名演员在家里打伞!网友:晾了一周的衣服终于馊了​等了10年!终于!加州坑爹的“47号法案”要大改啦!为节省成本,8000亿巨头要对员工“动手”:裁员1.2万人!但股价还是崩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