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猎到网购,鄂伦春族展现“一跃千年”幸福图景
全文1871字,阅读大约需4分42秒。
这个冬天,东北冰雪旅游持续火爆,头戴狍角帽的鄂伦春族人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巡游走红,也让鄂伦春这个全国不足万人的少数民族,站到了聚光灯下。
鄂伦春,意为“山岭上的人”。在黑龙江省塔河县位于大兴安岭北坡、呼玛河下游的十八站乡,聚居着500多名鄂伦春族人,他们告别游猎生活,从白桦林中走出,来到兴安岭下建村定居,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春节临近,鄂伦春族人通过社区电商“线上下单、年货明天送达”的方式,网购各类新奇年货,过上了同大城市一样的现代生活,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游猎到网购,生活方式转变“一跃千年”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这首《鄂伦春小唱》,讲述的正是鄂伦春族人狩猎时代的生活。70多年前,鄂伦春族走出深山告别游猎,开启定居生活。
农历腊月二十一,小年临近,鄂伦春族老人魏艺到村里小卖部取了一大包大葱,用来过年包饺子,这是她前一天通过社区电商下单购买的。她说,之前冬季很难买到新鲜蔬菜,现在村里开了社区电商自提点,买蔬菜、买水果、买年货,都方便多了。
▲买年货过大年,鄂伦春族人通过社区电商购买年货。(摄影 泽阳)
魏艺老人所居住的十八站乡,聚居着500多名鄂伦春族人。“小时候在山林里,取暖要上山劈柴火,搬下来定居后,现在我们是集体供暖。”魏艺老人说,下山后,他们住进了政府建设的鄂族村,居住有房子,吃穿有保障,走上了幸福路。要过年了,购买年货的种类更加丰富,方式也更加便捷,她盼望能过上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
“以前,常听老一辈人讲,我们祖先在兴安岭山林深处游猎,夏天喝泉水,冬天只能化雪水喝,现在我们都是喝茶,各类饮料都有。”鄂族村的姚丹说,如今,鄂伦春族人已经彻底告别狩猎时代,年轻人习惯了通过社区电商购买各种饮料,她还经常下单购买茶叶,家里人也都跟着她喜欢喝茶了。春节马上到来,姚丹下单买了几束鲜花,打算用来点缀热闹的团圆节日。
▲“线上下单、明日送达”,鄂族村汇集天南海北的新奇年货。(摄影 泽阳)
在鄂族村经营社区电商的店长樊玉娟,把姚丹购买的鲜花取出,又忙着分拣各类水果,在这家不到50平米的小店,每天有400多件年货送到这里。樊玉娟说,从前过年吃的水果只有苹果、冻梨,现在来自南方的车厘子、火龙果、榴莲等,很多“没见过的水果”都来到鄂族村。
“按咱东北的习俗,过年喜欢串亲戚,最近买礼盒的也多了。”樊玉娟介绍,近期像水果、牛奶、饮料等年货礼盒,村民们都整箱地搬回家。
整洁干净的村落,宽敞明亮的新居,和大城市一样的购物消费,成为鄂伦春族“一跃千年”迈进幸福图景的真实写照。
司机零下40℃天气送年货,见证鄂伦春族新生活
塔河,是中国最北的边境县之一,也是大兴安岭高寒禁区中的最北、最冷区域,这里的冰雪期长达180天以上,是一个“天然的大冰箱”。
“冬天最冷时,能达到零下四五十度,一出门,衣服都冻硬了,贴上暖贴也不管用。”陈祉宇是塔河县美团优选网格站负责人,也兼着接驳和送货司机,负责每天往十八站乡沿线以及鄂族村送货。
陈祉宇出发取送货前,先穿了两套保暖内衣,又套了两层大衣。在他车子后备箱里,满载沿途村子的年货商品,怕严寒天气冻坏年货,车里还装着保温箱,上面盖着棉被。
▲路途遥远,鄂伦春族人购买的年货需要通过“接驳”运送。(摄影 泽阳)
“塔河是中国最北端的县城,太远了,是美团优选全国首例采用‘接驳模式’的站点。”陈祉宇介绍,所谓“接驳”,是指货品从大仓出库后,无法直接送到塔河县,而是要从齐齐哈尔市先送到中途点加格达奇,再通过塔河站点“接力”,才能最终到达塔河县。从出发取货、接驳、分拣,再到十八站乡沿线配送,直至最后返程,往返下来超过500公里。
极寒之地,泼水成冰。这种短视频里的浪漫场景,却让陈祉宇的配送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路途远、路况复杂、车辆故障,随时都可能让配送延误。“道路几乎每天都结冰,路况特别复杂,车辆途中熄火,车胎雪地打滑,都很常见。”陈祉宇说,但无论有多少困难,只要他能每天准时准点地把货送到十八站乡,让鄂伦春族同胞能在年前买上心仪的年货,自己就特别开心。
▲鄂伦春族定居的现代新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摄影 泽阳)
年货的变迁,映照着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在“中国最北边境县”的鄂族村,如此偏远、极寒的少数民族地区,丰富多样、价格实惠的新年好货也能实现“明日达”,零售业态的不断下沉,极大便利了小村居民的生活,也正在为乡村消费市场带来新变化。
《新闻夜航》热线:0451-82898289 编 辑:包海多
主 编:柳 硕
审 核:刘 兵、马 博
统 筹:傅 浩、杜贵波
监 制:杨 凯
喜欢就分享 点👍加在看文章更好看↓↓
编 辑:包海多
主 编:柳 硕
审 核:刘 兵、马 博
统 筹:傅 浩、杜贵波
监 制:杨 凯
喜欢就分享 点👍加在看文章更好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