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链接山海,共赴数字化未来之约|聚焦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链接山海,共赴数字化未来之约|聚焦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11月前



链接山海,共赴数字化未来之约

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观察




当下,数字技术正如“普罗米修斯之火”,驱动并推进社会变革,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经历着深刻的数字化转型。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革新,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势推动全社会“超快速、大尺度,深层次”的数字化发展。
数字技术革新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危”“机”并存,我们要做出哪些改变?全世界将如何携手,共创数字化美好未来?
为了共同的愿景,1月30日至31日,来自70余个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400余名境外嘉宾,800余名代表跨越山海,齐聚一堂,共赴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这场全人类的数字之约,积蓄力量,一同推开通往未来的希望之门。


这扇希望之门
通往数字文明的星辰大海


2023年,ChatGPT横空出世,“人工智能”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高频词。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引爆了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柯清超感慨,它颠覆了知识内容生产模式,甚至突破了传统技术无法逾越的人类智能、意识、思维和理性等禁区。
放眼全球,数字变革正以其深邃而独特的力量,在教育领域催生一种全新的生态。
“教育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教室,而是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字技术推动下,教育的传统边界逐渐模糊,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数据成为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人工智能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强大的支撑。”……这些已然成为参会代表们的广泛共识。
看清“危”与“机”,把握“时”与“势”。下一步,数字化转型路在何方?
作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我国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2022年,我国启动中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广泛汇聚海量资源,持续推进大规模应用,不断推进数据整合共享,把“珍珠”串成“项链”。
眼下,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即将进入第三年。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也开始新的部署。
开幕式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宣布:“中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将从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更大规模开展应用示范,放大服务倍增效果,更高质量开发汇聚资源,建强国家平台,更智能化发展数字技术,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更高水平开展国际交流,建设世界数字教育合作平台,将中国数字教育打造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实践平台。”这无疑是未来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会期间,代表们反复提到的另一个高频词是“人工智能素养”。
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上海。事实上,二者并非巧合,其背后均指向未来人才的培养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甘地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数字学习与人工智能部门负责人施坦舒·米什拉指出,AI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提高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能力,让他们成为数字技术有效的利用者,还要准备好整个教育体系以适应数字化时代。
“进入21世纪20年代,人工智能素养已成为当今青少年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国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局长龚志明表示,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亦是必然的重点发展方向。


这扇希望之门
通往终身学习的无限可能


打开《数字化进程中的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报告》,前言上写着这样一句话:21世纪的今天,我们正在见证着一个全新的时代潮流——数字化转型和全民终身学习的深度融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从“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活到老,学到老”的千年真谛,到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部署,纵观这一历史进程,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然刻在中华民族的基因当中。
本次大会上传达出一个鲜明信号:构建“学习型社会”。“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数字化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对于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启明的话语掷地有声。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学校、企业应加强合作,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的学习支持;使学习者无论在哪里都能一键开启“学习之旅”,开启学习型社会的新纪元。
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秘书长托伦·盖尔斯维克说,数字教育不仅推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更引领教育向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之于不同地区,教育更加公平。“通过一条条网线,让优质教育资源不受时间、路途等条件限制,成功输送到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成都市第七中学数学教师夏雪说。
之于不同年龄,教育更加开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所长伊莎贝尔·肯普夫表示,数字学习是提供终身学习的有效手段,无论是六岁的孩童还是七十多岁的老人,都应拥有持续学习和体验的机会,并形成学习习惯,持续提升自我。
之于不同群体,教育更加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主席西蒙娜·米雷拉·米库列斯库呼吁,我们必须确保配备高质量、与课程匹配的资源,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包括残疾学习者、少数民族语言使用者、女童和妇女以及难民和流动人口。
“萤火虫的光虽然微弱,但是能照亮一部分角落,数字技术就是一束束的光,它可以照亮黑暗,融化生活中的障碍。”正如湖南省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龙明忠的比喻,数字化射出的光,终将超越时空的种种限制,让每个人的人生都能焕发光彩。


这扇希望之门
通往命运与共的美好未来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知识创新加速推进,从发现到发明的转移加速迭代,给教育带来全新挑战和机遇,每个国家都在思考“教育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
数字向善是全世界心系教育的人们的共同愿景。“然而数字鸿沟、隐私泄露、偏见歧视、算法滥用、数字伦理等难题的解决,依然需要国际社会的携手共进。”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研究总监阿斯玛·法达拉说。
尽管数字世界带来了无限可能性,但技术获取的不平等仍然存在,数字鸿沟是我们面临的首要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席主持人黄荣怀认为,“特别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的匮乏严重阻碍了平等教育机会的实现。因此,在追求数字化的同时,我们必须共同致力于消除这一鸿沟,确保技术成为促进平等的工具。”
“教育进化的关键时刻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教学和学习动态,强调人工智能的整合应该丰富而不是取代人类的智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3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总监安娜·达迪奥强调,虽然人工智能为教育系统创造了机会,但需要建立以人权为基础的政策框架,确保学习者的利益得到优先考虑。
即使必须面对挑战,前行的路亦需百折不挠,为着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面对挑战,唯有合作。
展望未来,全世界将携手前行!
中外嘉宾普遍认为,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深刻教育变革,需要各国和国际组织共享优质资源和有效解决方案,同时要加强数字教育领域的全球治理,以应对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教育乃至对人类带来的深层挑战。
联合国和世界各国以及众多国际组织都在积极行动,把数字教育作为应对危机挑战、开启光明未来的重要途径和举措。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把教育数字化变革列为五大重点行动领域之一,并强调数字革命应当惠及所有学习者。不少国家纷纷出台数字化发展战略,并将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不时回响着同一个声音:“让数字教育公平惠及每个人,携手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面向未来,《数字教育合作上海倡议》已然指向明晰。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搭载数字技术的翅膀,我们跨越时空的限制。扬起合作共赢的风帆,我们终将共同驶向教育数字化的美好未来。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欣 见习记者 郑翅)
责任编辑|王佳实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下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新闻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携手推动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聚焦世界数字教育大会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上海开幕 | 聚焦世界数字教育大会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上海闭幕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发布数字教育合作上海倡议【要闻】怀进鹏龚正在沪集体会见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外方嘉宾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沪开幕,陈吉宁蔡达峰怀进鹏出席WMS&中冷链:2024食品冷链行业物流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白皮书艾瑞咨询:中国供应链数字化行业研究报告-趋势洞见助力行业龙头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菜鸟的底气在哪?荐会丨免费报名!「2024数字疗法大会」聚海内外创新之火,嘉宾、议程全公开!聚焦大模型应用落地,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专题论坛在京举办AIGC时代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密码,你掌握了吗?| DTDS 全球数字人才发展大会北京海淀出圈,14个大模型玩家论剑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仿生机器人大赛启动《链接山海》第六集:《远航》《链接山海》第五集:《无界》《链接山海》第四集:《新赛道》《链接山海》第三集:《小星星》《链接山海》第二集:《云图》《链接山海》第一集:《曙光》探访Psy.D咨询师工作室,与回国执业心理人建立链接!|线下活动回顾东软集团:生成式 AI 时代,如何布局 AI 人力资源战略?| DTDS 全球数字人才发展大会2024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锐捷网络:助力AI新时代,探索智算网络新机遇WAIC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模力即将开启!LIFE·官宣 | 七月成都第五届LIFE教育创新大会为未来而来!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