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洋网红”,为何突然成为西方世界的围攻对象?
民智漫谈
作者:莫祖明,民智国际研究院副秘书长、助理研究员
王加特,民智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原标题:《外国博主在华从事自媒体传播的发展路径分析》
(正文约3000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2023年11月24日,一向以反华著称的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发布了一份关于所谓“外国博主在中国宣传体系中的作用”的长篇报告。该报告声称,越来越多的外国博主开始意识到中国“高度民族主义”的网络环境和严格的审查制度,进而选择创作与其主旋律价值观以及政治立场相符的内容,成为对抗西方叙事的力量之一。其中,报告重点点名了在中国自媒体平台活跃发展的知名美籍网络视频博主“我是郭杰瑞”作为案例研究。
郭杰瑞(Jerry Kowal)起初在华裔助理的帮助下开始拍摄视频并上传YouTube和哔哩哔哩等平台。他的视频内容以介绍美国文化、对比中美差异为主,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先后3次入选“哔哩哔哩年度百大UP主”,全网粉丝数高达到700多万。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郭杰瑞拍摄《海外抗疫日记》,在美国街头和医院进行实地采访,通过视频展现和传递美国疫情的真实情况,还受到了央视邀请进行直播连线采访。然而,郭杰瑞却因此被西方世界视作所谓“中国政府的宣传口舌”,他最新一期更新的视频便因此永远停留在了2022年7月27日。
▲ 在华美籍网络视频博主郭杰瑞(Jerry Kowal),他的视频以介绍美国文化、对比中美差异为主。
千禧年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加深,中国网络上不断涌现出许多在华谋发展的外国自媒体博主。然而,受近年国际局势变化的影响,遭遇类似处境的外国博主绝非仅有郭杰瑞一人。
对于中国来说,21世纪交接时期的国际环境逐渐走向“友好化”。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发生转向,使得其对华战略从“围剿”进入“合作”。随着中国“韬光养晦”外交政策的逐渐落幕并加入世贸组织,巨大的市场优势加上“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大量外国投资涌入中国市场,中国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向好为文化交流的促进提供了温暖的土壤。虽然在21世纪的头几年互联网行业还不像今天那么发达,但得益于大众媒体和文化传播的发展,“洋红人”,也就是今天“洋网红”的“前身”,开始逐渐出现于中国市场。
▲ 大众媒体的发展,使得一大批“洋网红”逐渐出现在中国市场。
最典型的一位代表便是加拿大籍在华学者“大山”(本名马克·罗斯韦尔,Mark Rowswell)。由于多次参加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和影视节目,并凭借一口流利的汉语拜了著名相声演员姜昆为师,“大山”在21世纪的早几年在国内一度红火。“大山”爆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时代环境。对于当时算是真正开始迈入国际化潮流的中国来说,在华留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新奇的群体,再加上语言和国粹文化带去的亲切感,市场很快被吸引而去。
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令中国的国家和文化软实力也快速增长,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达到一阵高潮。国际学者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无论是奥运会在开幕式和赛程中向世界输出的中华文化,还是当时外国友人在中国掀起的旅游之潮,都极大推进了中国软实力的发展和传播。与此同时,好莱坞市场的双向渗透、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设、学术与交流项目的快速增加等进程都让国内与国际文化深度交融。随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指导政策的提出,更是使得外国人士在华文化交流与传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 姜昆(图左)、唐杰忠(图中)、 大山(图右)在1991年迎新相声晚会上表演相声节目《金刚腿》。
2015年湖北卫视《非正式会谈》乘着互联网和自媒体行业高速普及与发展的东风而爆火,跨国文化碰撞很快成为收视率和点击率的新流量密码,一批“洋网红”因此应运而生。“郭杰瑞”就是其中一个,除此之外,还有自称是中日关系“润滑油”的日本籍博主“山下智博”、英国籍博主“拂菻坊”,以及开启在华外国博主MCN运营新模式的自媒体团队“歪果仁研究协会”。总之,从世界交接之际到2017年的时期,可以说是“洋网红”群体发展的上升期。
大约自2017年开始,“洋网红”的发展逐渐跌向低谷,迈入“停更潮”阶段。随着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中美在各个维度的竞争加剧,特朗普政府将中国在各领域的崛起与发展与美国国家安全问题相提并论,将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话语叙事营造出一种“全政府”与“全社会”的传播效果,这导致两国之间从政府到民间各个层面都开始弥漫互相敌对的氛围。再加上新冠疫情的爆发催生了全球民粹主义的抬头,这样的消极环境在整体上对跨国文化传播的发展行情极为不利。
迫于美西方对华的恶意打击,中国国内的民族与爱国情绪更加涨高。不过,对于在华发展的外国博主而言,他们面临着一种“双重困境”。一方面,如果不在“敏感问题”上有所顾忌,则很容易因触碰网民的情感红线而招致怒火。哔哩哔哩粉丝规模将近百万的韩国籍自媒体博主“韩国东东”就曾因为混淆“汉服”和“东洋服”而遭遇抨击并被迫停更两年半,掉粉20多万。另一方面,如果过于沉浸在民族情绪带来的快流量,则可能因此受到反噬。一位网名为“伏拉夫”的俄罗斯籍短视频创作者就因对中国进行“盲目夸赞”的浮夸视频内容而引来中国网友的批评与嘲笑。
从表面上看,在华外国博主的生存困境是由于大环境转型的背景下,难以把控国内市场需求的平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一群体在创作和生产的过程中模糊了文化传播和身份政治的界限。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一些西方国家越来越将文化“政治武器化”,并且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领域进行二元对立,文化传播的意义很容易被定性为“政治渗透”甚至“安全挑战”。这种现象也逐步下沉到大众网络娱乐领域中去。
在当下民族主义抬头与国家安全泛化的国际局势环境下,在华外国博主想要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闯出一片天,其难度已今非昔比。那个操着蹩脚中文口音对着镜头说出“我爱中国”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老外”二字已不再是单纯的流量密码,而是伴随着风险的流量密码。这便要求在华外国博主们将创作重心回归到如何提高作品质量上的同时,还需紧跟中国互联网热点,学习新潮互联网“黑话和热梗”,懂得“整活”和制造节目效果等等。而这套看似严苛的标准,对于中国本土博主们来说却仅仅只是“必修课”。
除了“必修课”以外,这群在华外国博主还需要额外上几门“选修课”:明确“跨文化交流”与“民族身份政治及意识形态”的界线,并充分了解中国互联网土壤的特点,为自身创作设置好护栏——正如同中美关系的缩影一般。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比中国博主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是他们想要在体量巨大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中分一杯羹的必然要求。展望未来“洋网红”的发展趋势,其创作内容将会越来越精细化和专业化。从国家层面上看,在华外国博主队伍的壮大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机遇: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促进各国间多元文化的交流和沟通,是践行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应有之义。
▲ 短视频博主伏拉夫,制作了大量浮夸的“爱国视频”,在抖音坐拥千万粉丝。
当然,机遇背后总是伴随着挑战。2024年1月11日,郭杰瑞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对停更原因作出回应,称他无法忍受其工作被美西方污蔑成所谓“听从引导的中国宣传工具”。此前曾有消息曝出,美国国会多次通过法案,以所谓“打击中国的虚假信息”的名义向美国运营的全球媒体机构拨款数十亿美元,用于为海外受众“制作批评中国的新闻内容”以及“培训外国记者的当地媒体和项目”。对此,中国以及在华外国博主群体均需提高警惕,坚定立场和事实,在国际舆论战场中做好抵御美西方国家通过制造反向舆论进行污蔑抹黑的准备。毕竟,谁都有可能不知不觉便成为继郭杰瑞之后的下一个被攻击的在华外国博主。
参考资料
撰稿:莫祖明、王加特
编务:张雨桐
责编:王加特
图片来源:网 络
热文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