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U大芯片创业的点球大战
在多多少少经历过纷争,内耗和部分人员的离场之后,是否统一了路线,是否找到了落地方向,找到的落地方向空间如何,一年的毛利有多少?如果说之前花掉的是试错成本,那么剩下的就是公司实实在在的造血能力。
大模型和AGI让算力的市场空间爆发式增长,国家还贴心的准备了东数西算,一带一路等一干大礼包,创企们从碗里抢饭吃变成了盆里打饭吃,理论上饿不着了。但是能不能打到饭吃就得看自己之前有没有“为生成式AI带来的的范式革命做‘好锹’,‘做好’锹”。
而且在国家改变了扶持逻辑之后,某些一年骗一个大项目的公司还能骗多久,这是个不小的问题。
曾经某上市AI芯片公司离职群里有一位神人,反复强调该公司芯片技术优于华为,只是拿不到产能,由于言论过于反智,最终被管理员踢出群组。
在AI算力需求暴增,国家和企业也愿意给国产芯片腾地方试错的时候,最合适的做法就是把产品顶上去,做好服务,别的都是空谈。
而顶上去,就得有产能。不管是台积电还是中芯国际,有芯片就有机会,甚至制程落后一点都没关系,国家西部有的是便宜的电能。
那么如何保证产能呢?第一,要有一位优秀的COO,维持良好的供应链关系,第二,学会在媒体上闭嘴。在当今政治环境下,没声音、有产能的公司,绝对是优秀的公司,而某些公司做军工做得人尽皆知,本人深以为不智。
基金退出期到了必须退出,但是IPO条件不成熟,市场上又暂时找不到可以接替的基金,这样的问题,相信很多创企都会遇到,那么如何在不打乱公司经营节奏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就必须有专业人士来处理了。
说到这里,掐指一算,有一部分创企应该即将或者已经在面对这样的问题了。除了这样具体的问题,如何选择上市的时间点,在哪里上市,要不要做营收,这些都是非常现实且关乎公司和持股平台员工实际利益的问题。
这些问题,本人不专业,但是我知道,处理不好的影响会很大。
如果说大模型是当前的主线,那么基于这条主线,边缘芯片要怎么做,云端芯片要怎么做,软件生态怎么建设,更具体一点,如何拥抱AI Infra和MaaS对GPU芯片的需求,如何引入大模型训练和推理优化公司来丰富自己的软件生态,如何面对一批新成立的大模型芯片公司的竞争,如何布局AIPC和以AIGC为核心的云服务……这些都是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对于公司的创始人和核心团队来说,像zeku那样的关闭方式其实不算痛苦,而在一次一次决策中逐步落后,最终慢慢被淘汰,才是最痛苦的离场方式,这一球,最为难踢。
一场盛宴,四篇文章,中国GPU大芯片的创业从零开始,如今盘点,有过意气风发,也有过一地鸡毛,但是最大的成就,是终点不是零,我们有理由相信,能够熬过经济寒冬的芯片公司会成为中国芯的中坚力量,失败了也不要紧,放下身段,寻求收编,毕竟我22年8月就预言过这样的事情。
无论如何,祝愿每一位参与过这一场GPU创业浪潮的人,即使历尽千帆,还能不改初心,还能有向前的勇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