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认知分享(九)搭积木和垒石头
关于时代认知分享,前面写了七篇:(一)电梯寓言;(二)“打游戏”;(三)“耐受度”与“阈值”;(四)“刻舟求剑”。(五)长期主义的“稀缺”与“对齐”困难;(六)预期的调整与对齐;(七)“大筛子”;(八)“大象前行”,今天继续。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积木。有一种玩法是:一块一块往上垒积木,看谁能垒得更高。但垒积木是比较容易的,因为积木块的形状都是有规则的,大多是长方体,只是偶尔会有一些三角体和圆柱体。小朋友搭积木,把有限的构件垒到最高并不难,过程中也能培养技巧和耐心。
长大后,我发现了一个小小的乐趣,就是垒石头:在大自然里徒步,每到有很多石头的地方,例如山间小溪旁,有时兴致来了,就会堆堆石头,把石头垒成一个小塔,看看能垒多高。但是石头都是不规则的,什么形状都有,有轻有重,有大有小,想垒出一个“石塔”,是需要不少的技巧的。
实际情况是,往往堆上几个石头,就再也堆不上去了,一碰就倒,于是只能“另起炉灶”,重新堆一个新的。这样,不一小会,就能堆出好些个小石塔,形成一个小小的石头阵。这也算一个小小的“成就”。在美丽自然世界里,也算是暂时性的“留下一点东西”,能让后来的游人观看。
如果和小朋友在一起,这倒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耐心、智力、毅力的小游戏。
图:在北京怀柔的大自然里堆石头
图:日本·宫崎县西臼杵郡高千穗町·天安河原,当地人有堆石塔以祈求好运的习惯
垒石头是需要一些技巧的,要能了解并掌握石头的重量、质地、受力点、抓力、平衡等等,垒的时候一定不能急躁,要有耐心。最后还需要一些运气:要能找到合适的石头。而找石头本身除了运气之外,也需要耐心
但每垒到一定时候,就会发现垒不下去了:只能往石塔上再加上一个非常小的石头,但再往上加大石头是不可能的了,原因就是石塔的基础部分搭得不好,而一开始的基础不好,已经决定了石塔不可能搭得太高。
如果要把石塔堆得更高,有两个办法:
方法一是“推倒重来”,认为整个石塔的结构都有问题,干脆把已经堆好的石塔推倒,将原有的石块重新组合,再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更好的石块,重头搭一次。
方法二是局部“优化”:因为石塔最下面的基础是可以的,可以利用,不用都推倒,只是中间有几块搭得不好,而这几块搭得不好就决定了石塔很难垒得更高。因此,只需要把几块搭得不好的石头拆掉重搭。个别石头形状不好,很难平衡的,也可以找其他的石块替换掉。但这个方案是有“风险”的:在拆的过程中,可能因为拆到了某一个用于平衡的关键石头,或者手一抖,碰到了石塔,就会导致更多石块掉落下来。结果,石塔还是倒掉许多,需要很大程度重搭。
为了搭出更高的高度,就需要不断尝试,运用各种组合、尝试不同的搭法。这就是搭积木、垒石头游戏的精髓。
这和现实世界也是有一点点相通之处的,例如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可以把发展中国经济看做“搭石塔”:如何把石塔搭得更高、更稳、更好?
刚开始搭的时候,并不知道该如何搭,就是手里有什么石头用什么石头,先把高度弄上去再说。
但搭到一定时候,会发现石塔的搭法和结构是存在根本问题的,搭建者可以判定,按原来的方法,石塔不可能搭得很高,而且继续下去的话,还有局部或大部坍塌的风险。
此时面临几个选择。
选择一是“见好就收”,满足于现在的高度,就此停止。但这是不现实的:大家都认为石塔在前面搭建的速度很快,未来可以垒得更高,不可能安于现状、“见好就收”。
选择二是不做决策、“不作为”,沿用之前的方式方法继续往上搭,多搭一天是一天。但明眼人能看到,其只有一个结果,就是石塔最终还是搭不下去,并且不仅搭不下去,将来还会有局部甚至大部坍塌的风险,使得前功尽弃。但“不作为”也是一种策略:因为大多数搭建者可能还没意识到过去的搭法需要调整了,旧搭法也并没有被“证伪”,而跟随惯性思维,还是会倾向于按老的方法来。只有到了某一天,石塔真的没法再往上搭了——一个石头都添加不了了——甚至还出现了严重的坍塌,老方法才会被证伪。到这时,就可以顺势提出新的搭法了。这个方法就是让真理在实践中被检验、呈现。但代价也会很大。
选择三是积极作为,整体调整搭塔的方式方法,同时,为了确保将每一层的基础都打好,还需要将塔身上一些不够理想、存在风险的部分拆掉重搭。有些石头质地不太合适的,还得设法找寻更好的石头替换。但调整底层结构和“拆弹”是一样的,难免有风险,一不小心,低估了石块的重量,或未能看清石块之间的关系,或者手重触碰了石塔,还会造成局部坍塌。对于搭建者来说,这种局部坍塌也难免会影响到士气。
这就回到了我们所处的现实环境:
一,必须致力于把塔修得更高、更好。放弃搭塔,或听之任之,搭到哪儿是哪儿,都是不可能的;
二,要想把塔修得更高,就必须对塔身和未来的搭法进行优化调整;
三,如果要积极作为,对塔身和搭法进行优化调整的话,就难免遇到风险。而承担风险、应对风险、化解风险,是把塔修得更高、更好的必经之路。
无论是小时候搭积木,还是长大以后垒石塔,都能体会到,要想做得更好,要能超越自我,是要付出格外努力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挑战、挫折,绝对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经历了挫折,才可能成长。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些道理其实很简单,一般人都能理解,尤其是对自己的事情来说。但放到宏观,这个道理就不一定适用了:因为在宏观面前,个人的选择是有限的,更像是大时代里的“一粒沙”。不少人也许会认为,把自己比较为参与搭建石塔者是不准确的——自己更像是组成石塔的无数小石头之一,或者只是石塔下弱不禁风的一株小苗。人们并非不能理解搭建更高石塔的宏大目标,只是看不到石塔与自己切身利益、微观利益、短期利益的关系:石子可能被替换掉;小苗可能被压弯。
中国发展模式从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型,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最宏大的事业之一,也将直接影响亿万人的短期和长期的福祉。这个过程,一定需要克服许多的困难挑战,许多的艰难险阻。搭石塔的小故事,也能给人许多的启示。最终,需要把最广大的人团结到这个事业中来,让亿万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未完待续)
#时代认知分享 系列文章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