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这类同学必须学习IGCSE?Alevel实考5A*申请牛津却败在IGCSE?
近两年申请季中,有关“IGCSE”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少院校会以IGCSE成绩为理由,发放拒信。
在申请指导老师看来,当前国际课程学习及申请大环境中,IGCSE课程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IGCSE课程的基础介绍
Q1:IGCSE课程的本质意义?
Mike老师:IGCSE,顾名思义是英国GCSE课程的国际版课程。不过IGCSE课程难度相对于GCSE更高一些。
不同学校开设的IGCSE学制不同,开设的IGCSE科目数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建议同学们选择的IGCSE科目数量在7-8门,能力较为优秀的同学,学习科目数量可以在8门以上。
Q2:IGCSE课程为什么重要?
Mike老师:首先,不管是Alevel还是IB体系的国际学校,IGCSE都是重要的衔接课程,特别是帮助一些从国内初高中阶段转轨的学生更好适应全英学习环境。
英美顶尖院校会把IGCSE作为一项重要的申请考量标准。像美国院校,申请时会看学生的GPA(平时成绩),GPA由日常出勤及大小考模拟等成绩组成,一般来说满分是4分,想申请藤校,成绩至少在3.6分甚至3.8分以上。
但Alevel课程设置中不包括GPA这个概念,所以对于想要英美双申的学生来说,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开出相应GPA;
美国高中是四年制,GPA也是综合衡量四年成绩的标准,所以学生IGCSE阶段的学习情况就是学校考量学生GPA的一个重要指标因素。打算英美双申的同学,一定要重视IGCSE阶段成绩,而且不能出现偏科。
如果单纯申请英国院校,虽然大部分英本院校官网上更多是对Alevel/IB成绩提出了要求,IGCSE只是简单的“数学/英语成绩达到XX等级”,但真正在申请时,拥有IGCSE成绩和没有IGCSE成绩的学生将会面对完全不同的考量标准。
一定程度上可以确定,有优秀IGCSE成绩的学生会优先被录取。
像今年我们有个学生,以Alevel五门实考A*的成绩申请了牛津大学生物医学专业,不过最后却收到了拒信;
牛津在拒信中表示,生物医学一个系只有四十多个名额,但现在却收到了三四百份申请,筛选面试名单的时候院校根据BMAT和GCSE成绩建立了一个排名,这两项都会成为发放拒信的理由。
Q3:对于IGCSE学习及课程重要性认知的误区?
Mike老师:误区一,英语不好不会影响IGCSE课程学习。
我们一直都建议国际国际学校新生入学前提高英语成绩,前置进行语言学习,尤其是未来打算申请牛剑G5的情况下,可以按照雅思6分及以上,托福90分以上的这个标准;
以这个标准为例,学生在入学后不会出现听不懂课看不懂书的情况,后期也能减少备考雅思/托福的时间,更多用于牛剑G5的规划。
误区二,IGCSE课程难度都是国内初中水平,不用提前进行预习。
IGCSE课程中的确包括国内初中阶段知识,但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拓展,比如数学学科的统计;除此之外,IGCSE也有许多新学科,尤其是人文社科,对学生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Q4:牛剑G5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Mike老师:总结来看,牛剑G5更喜欢具有以下特征的学生:
① 英语表达能力强(体现在口语、思维、写作、阅读多个方面)
② 学习能力强(具有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热爱学习)
③ 深度学习且能够融会贯通(热爱学科学习、热爱思考,具有探索钻研能力和与时俱进的思维)
④ 自信(勇于表达观点,特别像牛剑的面试环节)
⑤ 批判性思维(勇于提出质疑和对抗性观点)
英本头部院校向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美国院校靠拢,这就提醒IGCSE阶段的同学,做好标化学习的同时,也要做好课外背提准备,比如竞赛、EPQ、科研活动等。
Mike老师也针对国际学校择校给出了相关建议,比如如何进行择校?
学生可以分三步走,首先是评估自己,了解自己当前的基础学习情况,数学、英语成绩怎么样;是否有语言标化成绩或正在学习,是否有获得一些成就或奖项。
第二步,根据大体确定的学校范围进一步筛选。可以考虑你的出国方向及课程体系,在这之后,要确定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学校的期望要求是否与所选择的学校相对应,哪怕是同一梯度的学校教育理念也不同。
没有一所国际学校是十全十美的,但能接受教学理念和这所学校存在的问题,这所院校就值得考虑。更多与国际学校择校相关的内容,可扫描文章开头海报二维码,自行查看讲座回放!!
能在IGCSE阶段拿到好成绩,同学们可以更好过渡到Alevel/IB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减少了一份拒信几率!
正值寒假,G1阶段的同学可以结合上学期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G2阶段的同学则是为了夏季大考做准备!!剩下的时间,做一些感兴趣的背提准备,增加综合优势!
助力IGCSE同学们学习,我们为大家整理了【IGCSE学科笔记】,内含CIE多门IGCSE学科及爱德思IGCSE物理学科不同主题笔记,有需要的同学扫码领取!!
往期推荐
👇👇👇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大部分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私信处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