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每5个孩子有1个想自杀,这部纪录片揭示了东亚教育最残酷的一面……
如果一个孩子小学完全散养,成绩全F;中学被确诊了ADHD(注意力多动缺陷障碍);高中变早早辍学,还结了婚,领救济金度日……如果这个孩子生在东亚,一旦被贴上“差生的标签”,似乎终身都无法翻身了。
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Todd,后来为了生计报名了门槛很低的社区大学。尽管基础差,他却发现自己对教育理论研究很感兴趣。从这些教育理论中,托德仿佛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强大的自驱力加上家人一直以来的鼓励,Todd一路逆袭,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生,并成为哈佛著名的教授之一。
这段故事来自韩国EBS拍摄的纪录片《差生的故事》,曾经刷爆过朋友圈。
如果世界上有“内卷排行榜”,“东亚三兄弟”中日韩一定手拉手来“屠榜”。韩国每5个孩子有1个想自杀,这部纪录片揭示了东亚教育最残酷的一面。
节目组采访了好几个因各种原因原本学习成绩不佳,最后逆袭的学生的故事。试图从中找寻到一些使得学生蜕变的因与果,除了上面Todd的案例,也有韩国网瘾少年的“逆天改命”,还有俄亥俄中学集体逆袭的故事。
尽管纪录片摄于2014年,但是其中许多情况在现在都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变本加厉的情况出现,相信中国的很多家长看了也会非常有共鸣。
影片的第一部分提供了许多简短的,但是又令人心疼,甚至窒息的“事实”。
👉刻板印象:
成绩直接与人品挂钩--
成绩好通常就是优秀品格的代名词,勤奋,诚实;
反之成绩差,就是懒散,多虑。
被恶言相向,是罪人,做对了也是蒙的。
成绩好的有特长证书,这是时间管理;反之就是尽做没用之事。
👉可怕的数据:
对于青少年的调查显示,每五名韩国青少年就有一名有自杀的念头,而最大原因就是学习。(韩国为72%,中国是59%位居第二)
👉成绩,便是万物的标准:
现在在便利店打工的A,是一名孝顺父母,尊重老师,但是成绩不佳的“差生“。
父母说初中时A的成绩很好,还是班里的班长。但是到了高中后,因为日渐困难的考题,再加上成绩下滑导致的压力和误会,A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高三时,A与一名优等生住一起,后来优等生带酒被发现,教师没有询问任何一句,反而A带去写检讨,A受不得委屈,就退学了。
当问起A是否想念学校时,她说那是肯定的,每一件校服也都留在衣柜里,每每见到校园的朋友,都很想重新回去读书。
但是,自从成绩下滑,老师就对她失望,连父母也不信任自己了,最终,她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尽管已辍学,A还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所奋斗,A从小就想去做一位士官长,而现在的她也在为此努力。尽管结果也许差不多,但是若是家长,教师待她多一些宽容,A是否也可以有个机会与朋友们一起毕业呢?
👉学校就像马场,种马才会被重点培养
这个故事以一则新闻开头,某学生获得了校内写作大赛的奖项,却被剥夺了奖项,只因老师叫她不要抢走优等生的机会。
老师告诉她,你去赶快找工作,这样可以提高学校就业率,于是,孩子照做了,高一没读完,就辍学了。
我们常说,学校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小社会,但是真心如此吗?采访中一位学生说到,韩国的高中有根据成绩分等级,而成绩,就是阶级。
成绩好的学生便是高等公民,是学校的希望,便会获得各类绿灯,特权,还有针对尖子生的补习班;
而次等公民,便是“想要上位的学生”;
最后,就是被所有人放弃的“差生“,而差生就会被冷眼相对,会被安排去帮忙打扫,提问也会被质疑是否没听课。
即便是打饭,学校也会根据成绩排序。自此就会产生恶性循环,而差生就更加会活在阴霾中。
👉但是种马,又是怎么想的呢?
女生D,她以初中全校第一的实力被保送进高中,正儿八经高中的希望。然而,这样被寄予厚望的优等生,也在受到不同的苦所困扰。
她的朋友们说她“地理考了80分时,她哭了”。当节目组采访到她本人时,她说自己一直被“有人要超越我,她就会成为第一名“的阴霾恐慌着。
D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特别好的人,成绩下降会在身边人那里抬不起头,翻开书本只想着成绩,到最后学习已经变成了一件令人恐惧之事。
这一部分节目组去采访了一些教授与医生,试图找到一些背后的理论,以及家长和孩子的矛盾心理。
👉问题出在哪呢?
一位教育心理教授说:
精神健康学的金教授说到,当学习成为排名制时,孩子们就会开始讨厌学习,一旦被骂,就会出现报复心理,报复的就是自身想要学习的心理。
(尽管说的是韩国,但是这与中国的重点学校,重点班,实验班,月考排名,又何曾相似?)
而且这个问题在美国也存在。奥巴马政府曾针对美国学生国际学力下降的问题提出了“Race to the top”政策,即增加全国标准化课程与测试,而成绩越好的学校越能获得补贴,但此举收到了许多家长的强烈反弹,甚至许多学校因此倒闭 。
👉典型案例:我热爱做视频,可是我又得放弃做视频
本正在人文高中读高二的T非常热爱视频制作,也自学了相关课程。可是,在成绩不好的前提下,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就变成了障碍。“你考上好大学了,就可以尽情做视频了”,T的父母是这么说的。
“可是,我如此热爱视频制作,但我又需要为了这份热爱放弃视频制作,这不是很矛盾吗?”T苦笑着对记者说道。
在妥协下,T的父母把他转学到了影视高中,摄影成为了一门正规课程,T表示每天都学的很开心,自己真心热爱这个学校。尽管父母看到变化很开心,但还是会担心能不能考上好大学。
“他未来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呢?“ 父母对记者说道。
👉GPA0.9的哈佛教授
片子的这一部分引用了一位曾经GPA只有0.9,而如今是哈佛教授的Todd的演讲作为开头,并且讲述了他的故事。
他在演讲中说,美国为了设计一个能够适合大多数人的驾驶舱,调查了四千位飞行员的身体数值,并且定了十项指标。
但是,有几位是都在这十位的平均值之上的呢?0位。
所以,他说所谓的适合所有人的标准,其实是害了所有人,因为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
Todd出生在犹他州的一个乡下,从小就是成绩不好,高中是全科F的辍学生。比较打破认知的是,尽管在美国,他的老师们,同学们也没有对他展示出西方特色的友善,他们霸凌他,无视他,怀疑他,批评他。
但是Todd的父母,一直相信学校不是他的全部,给予他拥抱,给予他满满的的爱。
Todd的妈妈说自己一开始也会在意,会难过,但是就算去惩罚孩子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得了F最难过的是Todd自己,既然如此还不如互相放过,比起学习,妈妈更想让Todd知道家庭是一个安全可信赖的地方。
由于没有高中文凭,辍学后的Todd换了十份工作,他的父亲没有放弃,依旧鼓励他,说你很勤奋,去做点你真正想做的事。
于是,Todd去了一个随便谁都能去的大学,并且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最终,在高中辍学7年后,他考进了哈佛的研究院。
他对于美国教育制度批判道,现有的教育就是分层、贴标签,这样就让孩子没办法成为孩子,父母也没办法好好面对自己的孩子,最终把孩子和家长都卷入一个学历即一切的旋涡中。
👉网瘾也能逆袭:
现年27岁名牌大学毕业的H在初中时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瘾少年,经常游戏能一打就打24小时,成绩自然全校倒数。
他的父母也焦虑过,但是觉得打骂没有用,便试图从和孩子一起商量并且做每件不同的事情开始,如做饭,买菜,远足,任何事情。
在可以开始交流后,双方便采用写信的方式,把自己对于这件事的态度,用“检讨书”的方式冷静的写下来,哪方面是自己做的不好,哪方面是对方不好,未来该怎么做等等。
在高一时,由于H的游戏打得不错,他想辍学去做职业选手,父母也支持了他。
H到了首尔,体验到了自己与职业选手的差距,发现自己的能力也不过如此便放弃了这个梦想(父母内心开心疯了)。自此,他捡起了自己曾经没试过,也没有特别抵触的学习,最终一路逆袭,考上了好学校。(只能说H脑子是真的好,但是也很努力去做了每一件事)
改变心态
每个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以爬树为标准去判断一条鱼,那你永远觉得自己是笨蛋
——爱因斯坦
其实纪录片对于如何破局也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应该说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答案都不同,同样他也是给了一些成功逆袭的故事作参考。
👉做点擅长的事情吧
Todd在培养自己孩子时也遇到过挫折,2年级时,孩子的老师告诉他孩子写字太难看,他没有在意,毕竟人都要时间学习。
然而事实就是过了一两年,大家都变成打字了,当他的孩子已经会盲打时,别人还在用2只手指戳键盘。
他说,所有的父母都容易忽略孩子的强项,去补他的弱项,但是这点完完全全的错了,为什么要和自己和孩子过不去?
👉适度放松不一定是坏事
俄亥俄州的一所高中在征求学生意见后作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他们不仅把上课时间从早上8点平移晚了半小时至8点半,还在每周设置一个“自由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那天做什么,比如单独找老师辅导,或者做些能放松自己的活动。
(有研究发现青少年的褪黑素分泌通常比成年人晚1.5小时以上,要11点以后才开始分泌;所以让他们“晚10早7”的作息,相当于让成年人每天凌晨2点起床)就在做了这个改革以后,学生的满意度提高了,且学校的平均成绩也提高到了州内头部。
仔细想想,这个政策改革和现在欧洲提倡的4天工作制,似乎某些方面也有异曲同工之秒。
👉最后,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的人生
纪录片中有两个数据很有意思,第一组是大学与年薪的比值。虽然大学越好,毕业后年薪越高是事实,但是差距没我们想象中巨大。
平均而言,以韩国为例,一流大学毕业年薪只比三流大学高了约1万8人民币一年。
记得笔者以前也写过美国国内的一个调查,毕业大学的排名每高100名,平均年薪只会高3%,和韩国的结论也几乎一致。
而第二组则是薪水与幸福指数的比值,调查发现,年薪的高低与个人的幸福指数没有正相关,即高薪的不一定快乐,低薪也不一定会觉得自己是loser。
影片中,大多数家长逼孩子学习的原因都是希望他能去好学校,进而找到好工作。
但是这么多故事都表明,成绩好不好,毕业名校与否,是否有高薪(工作),可能都不影响一个人的幸福。
每个孩子都有能力差异,理解,支持孩子,让孩子幸福才是每个家长都可以做到的,多听听孩子的心声,毕竟如果有一念之差,那可能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2024真棒·美高盛典线下活动一年一会🎉
美高校董、最强顾问、新鲜案例
线下活动席位有限,抢位吧~~
3月4日周一19:30
听20年教学经验老师分享
如何规划AP课程
3月5日周二20:00
普娃如何规划?斯坦福学长教你“做减法”!
3月6日周三19:30
托福如何早规划,才能不落下风?
3月7日周四19:30
2024海外暑期项目秒杀大促!
3月8日周五19:30
普林斯顿学霸分享未来孩子要怎么做科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