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最爱的这段历史,燃爆了
这届年轻人,热衷沉浸式体验「高燃视频」已久。
从影视剧爽点混剪,到游戏高光集锦,再到热血励志向短片……
然而谁能料到,在这众多刷屏的高燃视频里,「四渡赤水」解析竟是最吸引当代年轻人的题材之一。
在B站关于「四渡赤水」的沙盘推演视频,播放量动辄数百万,一行行弹幕都充满了年轻人的赞叹声。
有人称其为「军事艺术的天花板」;
有人惊呼「用上帝视角都打不赢的一场战役,毛主席竟然打赢了」;
还有人感叹「一个一天军校都没有上过的人,却给世界上了一课」。
这是写进小说都会被怀疑是大开金手指的剧情,是爽文都不敢下笔的绝境求生,然而也是中国真实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年以后,当我们用最新技术推理重演当年的战役时,才明白何为「极限操作」。
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曾问毛泽东:
中国解放战争期间,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相媲美,这三场战役是您指挥过最满意的战役吗?
毛泽东却摇了摇头道:
「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得意之笔」。
这场战役究竟高明在哪?或许还要从当时的背景讲起。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刚经历了湘江战役的惨败,仅剩3万多人;
而与此同时,蒋介石调集国民党40万兵力,欲将中央红军包围歼灭。
这是一场敌我兵力悬殊的战役,后来人谈起这段历史,总要称其为「天崩开局」。
此时,红军核心纵队驻扎遵义地区,外围是由红一、红三、红五、红九军团组成的防线。而敌军几大部队处于大外圈,形成合围状态。
困在其中的红军可谓是腹背受敌,处于被动状态。
为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需要转移阵地,但怎么走,走去哪,成了当下最要紧的难题。
图源B站@沙盘上的战争
最初设想是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然而抵达土城镇时,敌方郭勋祺部也到达土城附近,紧追不舍。
战斗一触即发,红军在土城附近的青杠坡发起进攻。可这一仗并不好打,双方交战激烈,从凌晨激战至黄昏。
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曾在回忆这次战斗时说道:「我们与郭勋祺师激战了一整天。虽然给他以重大杀伤,但未能消灭敌人,自己却受损不小。」
而此时,敌方的增援部队也随之赶到,战斗一度陷入僵持状态。
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找北渡长江的机会。
此为一渡赤水。
在《红军总部的峥嵘岁月》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毛泽东站在一个斜坡上注视全场,好像有点自责的神情,对集合坐在平地上的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的指战员说:
「同志们,十几天前,我们在土城战斗中没有打赢,伤亡还很大,主要是没有把敌情搞清楚,拳头不硬,责任在我们军委,不怪下面。
这一次,我们再不吃那种亏了。吃一堑长一智嘛!现在采取声西击东的战术,再渡赤水,消灭王家烈,打回遵义去,誓为死难烈士报仇。」
一渡赤水后,中央红军集结扎西地区,而蒋介石调集重兵,步步逼近,欲将红军围困在此地。
值此之际,毛泽东看向了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黔北,他杀了个回马枪,决定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
为了计划得以实施,毛泽东巧妙调度,红九军团在扎西佯装主力,造成大军还在扎西的假象,致使敌军扑空,而真正的红军主力分别从太平渡、二郎滩再渡赤水河。
此为二渡赤水。
中央红军在短短几日内占领了桐梓,夺取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娄山关,敲开了遵义的北大门,取得了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俘虏3000多人的巨大胜利。
在蒋介石的哀叹中,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在此期间还有一则小插曲,毛泽东曾在战斗结束后登上娄山关,按捺不住内心的豪情万丈,写下著名诗作《忆秦娥·娄山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图源B站@沙盘上的战争
二渡赤水后,蒋介石集结重兵,妄图包围歼灭红军。
基于这一情况,中央红军向西行进,在鸭溪镇设下埋伏,决定对打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
但此时周浑元部队却选择了退守鲁班场,遵义四周的敌军开始修筑碉堡。
战场一度陷入「诡异」的沉寂当中。
这期间,有人提议攻打鼓新场,但毛泽东坚决反对。
这一决定避免了红军陷入敌方陷阱中,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不攻打这里,从哪里打起呢?
毛泽东提出攻打鲁班场的建议,打下来是最好,打不下来,则三渡赤水,再寻战机。
而不选择直接渡河的原因也很明确,避免周浑元部队击我方于半渡,因此即便打不下来,也要震慑一番。
于是,红军开始攻打鲁班场,但此处并不好打,对我方尤为不利。
毛泽东于此时再次巧妙调度,由茅台镇三渡赤水河。
并且大张旗鼓,使敌方侦察机发现我军已渡过赤水河;派出一个团佯装主力朝古蔺县城攻进,总部电台随之跟进,频繁发射信号,并在古蔺击溃敌方守军。
种种举措,造成我军主力攻占古蔺,从长江或是金沙江北上的假象。
在蒋介石当晚发布的电令中,他雄心勃勃「‘剿共’成功,在此一举,勉之。」
然而实际上,蒋介石调集重兵奔来之时,亦是落入「坑」中之际。
毛泽东抓住时机,令红军主力折转向东,挥师四渡赤水,向南行军渡过乌江。
此时贵阳门户大开,红军佯装攻打贵阳,逼蒋介石调出滇军。
图源B站@沙盘上的战争
毛泽东则再次声东击西,重返国民党军兵力空虚的黔北,来了一个大迂回,把几十万国民党大军甩在身后,终于摆脱敌军的包围圈。
整场战役可谓惊心动魄,毛泽东灵活应对局面,不断转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调虎离山,声东击西,金蝉脱壳……这些蕴含着极大智慧的军事计谋,在四渡赤水战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场堪称逆天的作战行动,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
文字的叙述远远无法切身体会当时的紧张,或许在影片中更能回望历史之厚重。
近日正在热映的电影《绝地重生》,正是重现「四渡赤水」、「扎西会议」、「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等经典历史故事,还原了红军在逆境中绝地重生的历史情境。
电影《绝地重生》
《绝地重生》前后历时四年创作推出,讲述了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又历经扎西会议、苟坝会议,才一步步成为党的领导核心的历史篇章;
再现了毛泽东率领3万中央红军面对40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出奇兵的辉煌战绩,完成革命重大转折的故事;
更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展现出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绝地重生精神。
可以说,《绝地重生》是一部「每个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都应该观看的电影」。
电影《绝地重生》
犹记得首映礼上,在电影中饰演毛主席的演员王斑,时至今日仍对拍摄时的场景印象深刻。他坦言:
这次经历对自己而言不仅是一次电影拍摄,更是心灵层面的一场荡涤。
塑造这样伟大的共产党人、革命先辈,是一种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
电影拍摄的经历也影响到了他未来的演艺之路,他希望继续投身这样意义重大的创作,零片酬也在所不辞。
演员王斑@《绝地重生》
走进电影院,走近1935年那一段苦难辉煌的历史,且看伟人如何「咬紧牙关也要打下去」,也看红军如何在绝境中运筹帷幄:
只有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才能柳暗花明。
往回走,再渡赤水回遵义,杀他个回马枪。
看他们如何重生于危难之际:
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事实证明,毛泽东,比我们更了解中国。
也就更能深深懂得为何他们的信仰永不磨灭:
革命成功,就靠两个结,一个是团结,一个是总结。
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信仰。
沉浸在这99分钟的历史光影中,感受「我们一路走过来,哪一次不是身处险境,然后又想办法绝地重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最有力的引导者。
回头看,亦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