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小红书有多少被逼疯的留学生,是因为「离大谱」的美国小费?

小红书有多少被逼疯的留学生,是因为「离大谱」的美国小费?

8月前

这批留学生们,真的快被小费逼疯了。

你点开小红书输入关键词,就能检索到 2 万多条笔记。

美国小费离谱——是其中热度最高的词条。

其次就是人们的真诚询问:美国小费到底怎么给?美国小费不给会怎么样?

没有留学生,能理解愈发离谱的小费文化。

小费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这两年才凭空出现的。

互联网上甚至还有很多教程,专门教留学生出国后如何规范支付小费,给你科普小费文化,例如:美国服务行业基础薪资低,基本是靠小费作为主要收入......这些老生常谈。

入乡随俗嘛,要尊重别人的文化。

但这届留学生们打开社交软件就发现,事情不是这样的呀——

美国人民,自己都揭竿而起了。

吐槽失控的小费文化,甚至一直都是 tiktok 上的热门话题。

留学生们正在被小费逼疯,美国人民却已经被疯了很久。


小费文化,真的是美国社会的共识吗?

美国皮尤中心经调查后给出的报告结论证实,并非如此。

美国人,早已厌烦小费文化。

报告中显示:72% 的美国受访者表示,对增收小费现象表示厌烦,只有 10% 的受访者支持。还有很多店家开始在 ipad 上设置小费按钮,刺激顾客,40% 的受访者表示对这种操作厌烦。

这种厌烦情绪,正在和小费一起膨胀。

此前,tiktok 上就有这样一个爆款视频——

视频中的顾客在餐厅用餐后,决定在小费一览填写负数小费。

他在视频中表示,越来越多餐厅觉得收小费天经地义,却根本没提供好的服务。

这家餐厅的服务就极差:不仅上餐频繁出错,服务员还非常没礼貌等等。

尽管如此,结账时账单中仍有小费一览。

他想也没想,就填写上和餐费相等的负数:-32.49。

结果在普遍对小费达成共识的美国,这条视频的评论区却一边倒的支持顾客。

我认为小费是靠服务换的,服务员不礼貌就不应该支付。

小费是要靠自己挣的,不是强制要给。

紧接着,小费文化就开始在互联网上失控。

越来越多人,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拒绝支付小费的视频。

当国内营销号还在教留学生怎么支付小费时,美国人民的小费起义军已然声势浩荡。

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小费起义的热度只增不减。

一时间,大家也不清楚,到底现下应该怎么做,才算是真正的入乡随俗?

但能肯定,美国人确实是被小费逼疯了。

服务员的白眼,拦不住人们起义的决心。

让人费解的是,给了这么多年的小费,怎么这两年突然崩了?

但只要你在美国生活几天,就能理解——

美国人疯得是有理有据,小费崩得也合情合理。

更确切地说,迅速膨胀的小费文化早该暴雷了。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某个饥肠辘辘的下午,你又饿又累,实在不想出门或做饭,于是你决定点个外卖。

那么你可能要支付餐费、服务费、送餐费。

在这些全部费用的基础上,你还需要支付 15%-25% 的小费。

前前后后 30$ 的饭,你最终可能要支付 60$。

再等待 1 个多小时,就能把收了服务费、送餐费和小费的半凉外卖吃到嘴里。

你也分不清服务费、送餐费和小费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外卖员提供的服务,难道不就是送餐吗?

但你如果问他两者区别,他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服务费是平台收取的,送餐费是我的工资,最终补充说明,只有小费是他本人的服务费。

你看这就是民风淳朴,他明明可以直接抢,明明可以零元购。

但他却仍选择凭本事打一份工,赚两份工资。

外卖、快递都是如此,双份服务费快速奔小康。

毕竟你小费给的少也不行,比如你点个 20$ 的披萨,再付他 25% 的小费,他可能都要破口大骂:你要不要脸,住 50 万的房子,才给我这么点小费?

你最好是能也请他吃顿披萨,或者干脆把 50 万的房子赏给他。

去餐厅吃饭,20% 打底的小费都是常规操作了。

如果你给到 20% 以下,基本就连一声再见都听不到,就别妄想着能有人管你。

你还要理解,你给这么少的钱,别人没把餐盘拍在你脸上都是万幸。

有时候,餐厅还非常善解人意。

他们怕你再小费比例上感到为难,干脆直接把 20% 的小费强制划入你的订单。

如此一来,你就再也不用为选择比例而感到困扰。

放眼望去,整个餐厅里都是平等的冤大头。

最让美国人崩溃的,还不是小费水涨船高的问题。

而是小费,真的无孔不入。

例如你走进奶茶店,点一杯奶茶,这杯奶茶本身可能就要 10 几美元。

店员工作的本质是制作产品、收银,本质上没有任何服务的过程。

但她却会把收银屏幕转向你,然后直勾勾地盯着你并询问:你要支付多少小费?

你需要为她递给你奶茶的这个行为,支付小费。

你当然可以选择不支付,但那样屏幕就会出现大写的警告:BAD TIP !

店员会把屏幕转回去,看着这个大写的警告,再看看你,然后去给你制作奶茶。

更离谱的是,你如果去逛超市,自己挑选商品、放入购物者、排队走到自助结账机前、扫码装袋......准备支付时,面前冰冷的屏幕会热心的询问你,是否要支付小费?

这个小费付给谁?是付给逛超市的我本人吗?

除了超市,几乎所有自助收银点都迅速具备了这项功能。

比如你在麦当劳自助机上购餐,电脑会问你要支付多少小费;你在自助咖啡机上买咖啡,屏幕会问你要支付多少小费;你在全自助售卖热狗的摊位上,自己拿面包、加肠、挤酱......支付前电脑仍要问你,你是否要支付小费?

鉴于此情况,越来越多人开始声明:自己此后针对什么人,不会再支付小费。

其中就包括自助餐、自取餐食、外卖食品......并迅速传播,收获广泛支持。

所以你就不奇怪,为啥美国就没有老太太摔倒没人扶的新闻。

从小在这儿长大,摔倒了那都得立马弹起来。你但凡弹得晚一点,稍不注意让人扶一把都坏了大事,这小费怕不是要按医药费的 20% 给。

带着 ipad 出门扶美国老太太,没准儿是个暴富的生意。

这样的小费文化,就连美国土著们都很难不疯,逼疯留学生就一点不奇怪。

这可是理发都要 90% 小费的国家,市民会热衷 0 元购一点不奇怪。

毕竟上班也是抢钱,不如直接抢,少走弯路。


小费的存在,真的合理吗?

很多人都能对小费的由来,说出个大概。

例如小费文化最早起源于 16 世纪,是英格兰上流社会中主人给仆人奖赏,用于表扬其周到的服务。17 世纪这种习惯开始走进服务业,变成奖励服务人员的额外一笔费用。

再后来英国餐厅的餐桌上开始出现一只 to insure prompt service 的碗,意思就是往碗内投钱能得到更快、更好、更热情的服务,tips 就是这句话的首字母缩写。

且不论他是不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不过其本质初衷是不坏的,它仅被视为对优质服务认可。它起码是自愿的、奖励的。

但现在的小费却完全不同,既不自愿,也不奖励。它基本是强制的、必须的。

如果你不给小费,反而是对服务行业的霸陵。

有人会站出身来,义正言辞地说:服务员就靠小费来维持生计,你这是不尊重别人的劳动。

原因很滑稽,美国几乎所有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薪资都非常低,甚至完全无法支撑基本生活所需,某些州的服务员甚至连底薪都没有,小费基本是他们收入的大头甚至全部。

所以不支付小费,就像是欠薪的老板一样可恶。

更可恶的是,老板在整件事中却是隐身的。

更无耻的还会站出来替服务员鸣不平:如果你付不起小费,就别来我这里吃饭了。

这里的服务员不是志愿者,他们需要靠小费来赚钱。

你这么生气,为什么不能发工资呢?

你的员工表现出色,为什么要找客人众筹?

这种不要脸的企业、公司,美国比比皆是。例如普尔曼豪华车厢公司就公开承认:因为搬运工可以获得小费,所以决定给予他们的工资低于生存所需的基本费用。

这跟 0 元购是一个逻辑,我能抢,我干嘛要赚?

这才是小费的根本问题,他把资本和劳动力的雇佣关系,转移成消费者和劳动力的雇佣关系。

这餐厅开的多省事儿,你可以招聘 100 个服务员,反正都不用给钱。

现在更好,大家发现这钱好赚都想插一脚。

也不知道自助购物的小费到底要付给谁,外卖快递的服务费和小费的毛肚又在哪里。

总而言之,我只要付出,你看见了就应该给我钱。

所以美国小费通胀也好,小费失控也罢,都是早晚的事。

所以别觉得不好意思,尤其是留学生,出国上学没必要帮狡猾资本开餐厅。

实在不行,你付款后也问问他:你对我的付款满意吗?

然后向他展示收款二维码,并请他为你的付款动作做出评价——

以付款金额的 20% 30% 40% 为选项。

本文系原创发布,作者:悠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INSIGHT视界

相关新闻

“听劝”的国货美妆都去做小红书了,因为看到了这3大增长机会小红书上的七万块暑假账单,刺痛了多少「寒门父母」?不正规电影网站的小广告,点了会有多少“好处”?Wanderboat AI:这个华人团队开发的AI旅行app,是大模型时代的小红书+马蜂窝?“大单品”餐饮的走红,是复合调味品的历史拐点?4升5的赴美小留学生,是太“卷”还是最优选?大曝光!龙井市场的“小秘密”,是噱头还是真香?!安全警示!《周处除三害》里的「邪教灵修班」,离海外留学生有多近?美国大学“最难”的10大专业,有你想Pick的专业吗?小红书上第一批发疯的中产,开始流行吃「野人饭」了被小红书怒骂的北美“林生斌”:一个高知女留学生,和她的吸血鬼老公旅行|大温旁边有个“小夏威夷”?绝美细白沙滩的秘密海岛!攻略在这!小红书上的中产白女,逼疯了多少东亚留学生?曝光N号房的96年女孩消失了:小红书上追捧“韩女”,是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小红书上有多少中产留学生,早就不装“富二代”了??小红书爆火的渣男语录:“到时候你来美国,咱俩幸福就完了!”「亿万富豪」最多的美国大学原来是它!和大佬做校友,是怎样一种体验?基金经理“偷偷”开个人小红书号,不到一天秒删贴,合规的边界在哪里?搞创意的人,如何逃出“被逼疯”的宿命?禁止与中国合作?美国的“红眼病”何时消停?为什么要敬业?因为“职业”是神的calling!实习月薪18w,普通话使用率Top 1?留学生最“眼红”的岗位出现了…外国女孩们疯了!小红书的「听劝」词条下突然涌现一大批外国友人「人」与「商业」的平衡术,小红书里正在发生的营销第三范式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