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朱令背后的北大男同学:没救回她,是我最大的遗憾

朱令背后的北大男同学:没救回她,是我最大的遗憾

9月前

点击👆王耳朵先生👇关注我,加星标

作者:三七、褚七
来源:最华人(ID:wcweekly)


朱令再也不能陪父母了,孙维却在澳洲美丽的海滨小镇幸福地隐居。

但也有很多人没忘记朱令的冤屈。

就在刚过去的热闹春节,有一个好消息刷屏——

驱逐孙维的请愿已经在澳大利亚国会提交,这意味着孙维被驱逐出境的可能性更大了。

澳洲国会已经通过并且受理驱逐孙维请愿

此前,澳洲最大媒体头版头条刊登了她的正面近照,照片里的孙维笑容灿烂。

虽然媒体曝光了孙维的投资信息和多处豪宅,让她本计划出售的豪宅暂停拍卖,但仍旧没有影响到她享受生活,带着一家人跑到了日本豪华滑雪小岛度假散心。

澳媒报道孙维近况(上下滑动查看

近30年来,对朱令和孙维的讨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再次出现。

而贝志城,这个在朱令最艰难的时刻奋力帮助她的往日同学,如今已鲜少被人提及。

有人说,如果没有贝志城,朱令可能早就不在了。

贝志城


01

朱令出生在1973年,父亲是国家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母亲是远洋总公司高级工程师。

在那个年代,他们在校园相识,自由恋爱,婚后两个女儿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

朱令和姐姐吴今继承了父母的高智商,早早展露了天赋。

朱令的小学同学回忆:“老师布置手工作业,大家都做的普通的手工模型之类,而朱令做出了一个精致的日晷,看起来跟故宫里的一样。”

网上一篇《朱令家庭小传》中这样描述,“两人各有千秋,都是人见人爱的女孩儿……姐俩在一个钢琴上合奏,当时演奏的曲子是小猫小狗圆舞曲,那时他们一家人充满了欢笑,是令人神往的美满家庭。”

朱令一家

姐妹俩一直亲密无间。

1986年,朱令考入了姐姐曾就读的学校——北京汇文中学,因为性格活泼开朗又成绩优秀,老师同学都喜欢她。

次年,姐姐吴今以罕见的高分考入北京大学,一家人开心地为她庆祝,朱令把姐姐视作榜样。

老师同学们谈起这两姐妹,评价基本是一致的——成绩好、颜值高,还多才多艺。

初三分班,16岁的朱令与贝志城分到了同一班,成了前后桌。

贝志城家境也不错,母亲是翻译家,父亲是研究员,他少年时就个性突出,爱恨分明。

多年后冯唐曾在书中写过一个以他为原型的角色,其中有一句是贝志城的原话,他说: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觉得我有责任,把世间万物的道理,从人类政治秩序的起源到如何谈恋爱,从基因工程到如何做菜,从复杂的衍生工具模型到如何挑选领带,都讲清楚。”

贝志城身上一直带着这种理科生的“较真”和“骄傲”。

朱令和他都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但一个是备受老师喜爱的三好学生,另一个是让老师头疼的“坏小子”。

两人交集不算多,但彼此惺惺相惜,欣赏对方与自己不同的气质。

朱令

有次政治考试,贝志城撺掇朱令打小抄对答案。

朱令从来没做过这种事,但因为是贝志城提出的,她虽然不情愿还是答应了,结果过程那叫一个手忙脚乱。

考完试就懊恼着跟贝志城说坚决不做这种事了。

初三时间过得飞快,如果没有意外,朱令应该会跟随姐姐的脚步,将来成为姐姐的北大校友。

可谁都没想到的是,朱令一家的幸福生活在那年春天戛然而止。

姐姐吴今和同学周末去野山坡春游失踪,警方三天后才在一个悬崖下面找到尸体。

公安机关排除了他杀的可能,事情被定性为意外。

朱令的姐姐吴今

朱令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一时性情大变,从活泼变得沉默内向,连跟好朋友都几乎不说话了。

几个月后就是中考,最终她还是顺利升入了汇文中学高中部。

在距离汇文中学不到10公里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四中。

“朱令案”的另一位主角儿孙维便就读于此,孙维的家境比朱令和贝志城都要好,是一位纯纯的世家子弟。

据说当年孙维曾经请同学们到家里参观,很多人被她家挂在墙上的照片震得不轻。

进入高中后,朱令为消化自己的丧亲之痛,也为了慰藉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更加投入在学习和音乐上,成绩永远都是前几名。

可贝志城看着表面上恢复如常的朱令,总觉得她跟以前有些不同。

总之,高中时期,朱令越来越优秀,仿佛是为了将姐姐未曾活出的精彩也一并兑现。

1992年,朱令因为不愿面对姐姐的去世,避开北大选择了清华,贝志城则考入北京大学。

孙维也在同年进入了清华,与朱令分到了同一个宿舍,因为都是北京人,同在上铺,父亲都在地震局工作,两人大一时关系不错。

蓝衣朱令,红衣孙维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朱令的悲剧在此埋下了伏笔。


02

1992年,国家正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是各地青年中的佼佼者,单论才情,朱令在其中仍然不显逊色。

因为钢琴和古琴都弹得好,朱令很快成为校民乐团的主力,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中阮,担任乐队中阮首席,多次拿到全国奖项。

学妹回忆道:“当时朱令披着长发,用古琴弹了一曲《阳关三叠》。音乐和她都太美妙了,一点不夸张,就是女神级别的。”

中毒前的朱令

当时孙维也想加入民乐队,但考核没有通过,后来还是朱令把孙维介绍进了民乐团。

只是孙维更喜欢出去交际玩耍,放在民乐上的心思不多,所以演奏水平一直很一般。

除此之外,朱令的成绩还一直名列前茅,英语德语都很流利,计划去德国留学。

不过朱令也有她的烦恼,因为课外事情多,朱令慢慢很少参加班级和宿舍的活动,回宿舍的时间一般要到12点,和舍友们的关系并不算亲密。

民乐队期间,孙维开始和朱令产生摩擦。

朱令曾经问母亲朱明新:“为什么一个好朋友即使好到特别亲的地步,也总有不好的地方呢?”

朱明新回忆,“有一次,民乐队的活动临时取消,朱令去找古琴老师上课,练完后回学校上自习,谁知孙维告诉班上同学,‘今天乐队没活动’。

本来朱令在民乐队的活动多参加集体活动就少,这样一来,同学更会认为‘就是乐队没活动,朱令也不愿意参加班里的活动’,朱令感觉很别扭。 ”

这样的“别扭”还有很多次。

一次,民乐队请了音乐学院的老师上课,朱令非常期待,结果孙维跟老师说朱令的音乐水平已经很高了,不需要上这节课,故意把朱令挤到了后排,让朱令错过了被老师点拨的机会。

朱令因为曾经的好朋友给自己暗地里使绊子,感到很受伤。

一位民乐队负责人在采访中说:“民乐队里,这对室友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亲密。”

朱令古琴表演

反倒是远在北大的贝志城,跟朱令关系一直都不错。

一次,贝志城去清华找朋友玩的时候,在路上碰到过朱令,他们互相寒暄问候,一切如常。

那时的贝志城,完全没想到命运会跟朱令开一个残忍的玩笑。

1995年的寒假同学聚会时,贝志城突然听到有同学说:“现在怪病真多啊,朱令突然肚子痛住院,然后头发掉光了,什么原因都查不出来。”

这话,让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住院”“头发掉光”,这样的字眼对美丽的朱令来说太残酷,贝志城不愿意相信,后来听到朱令出院休养才松了口气。

可几个月后的一天,贝志城再次接到同学的电话:“朱令的病又发作,这次她好像不行了,在协和的ICU病房昏迷了。”

一群初中同学约在周六去医院看朱令,那年贝志城21岁,同龄人的死亡对他来说非常遥远和不可想象,何况这个人是朱令。

那时她静静地躺在ICU病房里,身体半裸着插满了管子,因为卫生要求,每次只能一个同学进去看她。

轮到贝志城进去,他站在病床前,不知怎地,突然想到了遗体告别。

接着他才意识到,现在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人,是朱令,是那个中学时手忙脚乱给他抄写答案的朱令。

死神好像就在朱令床侧,随时准备挥下镰刀。

此刻,贝志城对死亡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恐惧感,甚至想要拔腿逃走,但是双腿又像灌满了铅逃不掉。

贝志城

出了病房,他想要安慰两位悲痛的老人,就把听说过的Internet跟两位老人讲,说没准能向世界各地的医生求助。

两位老人不太相信,倒是同学跑出来叮嘱他“你一定尽力想想办法”。

回到家里,贝志城很快把求救信写了出来,并找到朋友翻译信件和病历,在机房连夜发出了邮件,并蹲守在机子前等回复直到凌晨5点。

好消息是,回复的人很多,坏消息是,处理这些回复太麻烦了。

首先需要核查对方是不是医生,判断他的建议是不是值得信任,其次需要把关键词通通统计出来,最后还需要设立一个权重打分机制决定要特别优先给谁回信。

这些都做完后,再把得到的信息反馈给朱令父母和医院。

其中涉及软件制作、与医院交涉、与医生沟通,还需要跨越语言的障碍。

贝志城一个人很难做完这么大的工程,于是他负责在外面奔波与朱令父母和医院沟通,两个舍友一个负责完善软件,一个负责浏览邮件,几人经常通宵看邮件。

那些邮件里,关于任何一种病,只要看到名称他们就会格外留心。

这个过程中,一个名为“铊中毒”的关键词被反复提及,铊是一种金属元素,会对人体的肝肾产生损害,外国医生口中“铊中毒”的症状和朱令病情高度重合。

然而,当贝志城在院外等候了6个小时,将这个消息同步给院方后,对方却说早已排除了铊中毒的可能性,对再检测热情不高。

见状,贝志城心灰意冷。

当他把这个消息同步给国外的医生时,一个脾气暴躁的纽约医生直接打电话说:“(他们)根本没有测验铊的设备,不可能排除铊中毒……”

闻言,贝志城决定继续抓紧这条线索,最后终于找到了可以帮助化验的陈震阳教授。

4月28日,化验结果没有意外,朱令就是铊中毒,血液中的铊含量超标几百倍,对身体损伤极大,并且朱令前后应该有两次中毒经历。

此时,医生提醒这十有八九是投毒,因为铊这种东西,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接触到的。

朱令父母当即给学校保卫科报案,希望联系警方封锁宿舍保护现场,保卫科接到电话后立即联系朱令宿舍的同学,说现在朱令确诊是铊中毒,请你们把朱令的东西保管好。

结果五一期间,朱令宿舍发生了失窃案,朱令的个人洗漱用品、化妆品、杯子,全部丢失。

与此同时,贝志城虽然帮朱令确诊了病因,医院却对铊中毒没有经验,如何救治也是一个大问题,所以,需要他继续帮忙联系国外医生获取救治方法。

于是,贝志城和舍友每天工作20小时,有的在检索以前邮件里有用的信息,有的负责和国外联系。

最后,协和医生们通过网络与美国医生会谈,终于讨论出了朱令的康复治疗。

然而朱令从二次中毒昏迷,到确诊已经有一个月时间。

铊盐已经对她的神经造成了不可恢复的损伤,过了半年她虽然苏醒了,但病毒已经造成了100%伤残。

自此朱令生活不能自理,视力和语言能力都几乎丧失殆尽。

中毒后的朱令

等案件调查展开时,距离朱令中毒已经过去了2个月。

铊属于剧毒,北京市使用铊和铊盐的单位有100余家,公安人员逐一展开调查,在一家出售铊盐的商店查到清华化学系某课题组使用了铊。

调查发现,这个课题组中与朱令同级的本科生只有孙维。

也只有她是朱令的同学兼舍友,其余几人跟朱令几乎没有交集。

且朱令第二次中毒前由于身体虚弱,吃饭和喝水都靠宿舍同学带来,综合分析,既能接触到铊又跟朱令有交集的,唯一嫌疑人只有孙维。

按道理来说,这应该是不难侦破的一起案件,然而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朱令案”成了上世纪90年代一起著名的悬案。

直至今日,真相依旧没有水落石出。

公众号“没药花园”整理案件时间节点


03

随着时间推移,朱令案慢慢被人遗忘,但贝志城一直默默关注着案件调查和朱令近况。

孙维则在1999年入职了诺基亚,任项目经理。

据说她在工作中是个极度强势的人,有同事回忆:“如果你乖乖地臣服她,你就没有问题;如果说,你不臣服,她就排挤你。”

2002年,距离朱令铊中毒,已经过去了7年。

贝志城预感真相破壳遥遥无期,便根据与朱令父母的接触和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在网上发声,他说:“七年后的今天,我已经拥有一个上百人的公司了,但朱令仍在瘫痪。”

贝志城希望让更多的人来帮助朱令,不管是经济上,还是舆论上。

对于他来说,朱令从一个乖巧可爱,在考试里手忙脚乱与自己“打配合”的女孩,到如今生活不能自理,这种转变和陨落,他始终难以接受。

贝志城一直全力帮朱令发声

他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朱令案在时隔7年后重新被大众所关注,朱令父母也收获了许多的鼓励与支持。

但在这个时候,有人开始坐不住了。

2005年12月30日晚,孙维突然在天涯发表辟谣文章《孙维声明——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称“我是清白无辜的,我也是朱令案件的受害人” 。

她解释自己沉默的原因是跟朱令家人沟通无果,声称自己是无辜卷入朱令案,宿舍关系也很好,这些年来更是出于对朱令的同情承受着舆论的攻击。

紧接着,很多朱令和孙维当时的同学也开始出来跟帖为孙维辩护,他们说“孙维不可能是这样的人”,并称她们宿舍关系很好,且孙维生活朴素一点也不傲慢。

又是自称无辜,又有人附和,眼看不明真相的群众们开始同情孙维,贝志城寸步不让,次日上午就针对声明里的内容一一回应。

事实上,孙维1995年底之前就被公安机关怀疑,那份声明里的很多东西跟事实根本不符。

朱令案再次回到舆论中心,怀疑孙维和支持孙维的人各占一半。

这场口水仗的结局颇具戏剧性。

一个黑客出于对朱令的同情,黑入了孙维的邮件,将获取到的朱令案部分信息披露了出来。

大家这才发现,原来这一切声明,包括一众同学们的声援,都是孙维自导自演的一场“洗白大戏”。

为了导演这出大戏,孙维特地写了个“发帖指南”,指挥同学们协助自己洗白,指南里包括“相信孙维不可能是这样的人”等例句,还有什么ID发什么内容,都做了详细的分工安排。

孙维回帖指南内容

这次声明事件,也让朱令父亲更加怀疑孙维。

然而,没有铁的证据,谁都没有能力给一个人定罪,舆论能做的,只有谴责。

2013年4月15日,复旦投毒案舆论爆发,朱令案再次被提起。

4月18日, 账号“孙维声明”时隔七年后再度发帖《这么多年,和很多人一样,等待真相水落石出的那一天》,虽然后期被验证是为盗号,但在当时仍然掀起了巨大风波。

这一回,又是贝志城站了出来,他将朱令案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让更多人了解真相,也隐隐希望舆论可以帮助朱令父母,一起推动重新查案的申请通过。

贝志城

可舆论的势头过了,朱令案又重新沉寂下来,与此同时,朱令的身体却越来越差。

她的智力一直相当于六七岁儿童,常年瘫痪,连最基本的吃饭上厕所都需要借助医学仪器和父母帮忙,因为肺功能极差,不得不将气管切开,不能说话。

十几年来朱令经历了太多次病危,她的身体就像一架超负荷运转了几十年的机器一样,哪怕万分精细的照顾,也需要她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在案发后的十几年间,孙维无数次申请出国,想要逃离舆论的指责,虽然1997年毕业申请出国被拒,但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申请下,2003年还是成功移居到了美国。

2006年初,为了更好地生活,跟过往割席,她改名为孙释颜,还改了出生日期,用中学时期拍摄的身份照片办理了新的身份证件,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

新身份带来的新生活持续到2013年,因为朱令案再次受到关注,孙维迫于在美华人的舆论压力,又移居到了澳大利亚一个海滨小镇。

此时她已经成了一位房产投资人,坐拥豪宅、农场、民宿,生活得相当滋润。

孙维在澳洲的房产

她的民宿介绍中写到,“我们喜欢在斯蒂芬斯港地区的海滩游泳、划皮艇和休闲游玩,也享受骑自行车去鱼市场购买新鲜牡蛎,同时在码头上欣赏鹈鹕。”

2023年11月18日,朱令再次脑瘤发作,陷入了深度昏迷,失去自主呼吸。

12月22日,朱令在病痛折磨中去世了。

朱令葬礼上


04

后来,有人问贝志城,朱令案中,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贝志城说,是朱令终究没有救过来,没有过上她应有的人生。

对于贝志城来说,21岁的他挺身而出,是对同窗情谊的交代,是少年义气和打抱不平。

这30年持续说出真相,是被现实捶打过,还是要为正义发声的不平和倔强。

他始终对没有帮朱令摆脱残酷的命运而感到愧疚,退而求其次,他想要一个真相,给朱令一个迟到的交代。

不只是他,还有很多人在替朱令等待这个真相。

2013年5月3日,美国白宫官网出现 “关于朱令案驱逐嫌疑人孙维”的请愿,不到3天,投票就突破了十万。

2023年12月22日,朱令去世,在澳华人自发递交了近4万多份请愿书,要求国会驱逐已更名为孙释颜的孙维出境。

这不是大众第一次为朱令发声。

朱令被投毒的近30年,每年都有人探望朱令,为朱令捐款,帮助分析朱令案件的投毒细节。

2月8日,国会开通了请愿,在澳华人都在为朱令奔走请愿签名。

在这,我们始终相信一句老话,那就是——正义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作恶者有多么强大,始终都会有勇士拿起宝剑斩杀恶龙。

这勇士,30年前是贝志城,30年后,是每一位为正义发声的人。

向每一位为正义发声的勇士,致敬。


参考资料

1.天涯论坛 | 孙维的声明———驳斥朱令铊中毒案件引发的谣言

2. 贝志城 | 转贴贝志城关于朱令事件的声明

3.网易新闻 | 朱令“铊中毒”救助发起人作客网易[聊天实录]

4.贝志城 | 现实不是童话——朱令事件回顾


5.没药花园 | 朱令于50岁去世,这个世界会记得她

6. 最人物 | 孙维,成为“朱令案嫌疑人”之后

7.东方时空 | 朱令的十二年 

8. 博客天下 | 朱令和她的三个室友

9.李佳佳 | 朱令的四十五年

10.令爱相随 | 朱令的最后治疗 及 吴叔叔朱阿姨近况 

11. 新民周刊 |  独家|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事件调查往事 

12. 房间内的粉色大象 | 朱令铊中毒案

13.新京报 | 清华女生铊中毒后12年


-END-

本文来源:者:三七、褚七来源:最华人(ID:wcweekly)。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最华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王耳朵先生

相关新闻

朱令背后的北大男同学:没救回她,是我最大的遗憾!从未在母亲有生之年替她发过声,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我深爱的父母婚姻是被组织安排 遗憾的却是...今天,外媒扒出孙维近照,还把她家底翻了个遍!朱令没等到的答案,他们仍在追问母亲遗憾离世后,她创立特殊的养老公寓:中国首家刚刚:朱令案或重启调查!网上惊现大批洗白帖!孙人格曝光,澳洲请愿票数最新!朱令最喜欢的,是这个植物...文明的遗憾: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开眼看世界”“感情里,最大的遗憾…”外媒扒出孙维近照, 拥有多处房产! 朱令没等到的答案, 他们仍在追问美国马里兰大学对朱令中毒的研究:凶手一定要致朱令于死地!凶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人生最扎心的真相:所有的选择,都有遗憾沈从文逝世36年,我才读懂了《边城》里的遗憾田轩评新“国九条”:不要再留下“摸完了石头却没过河”的遗憾朱令案的嫌疑人近况曝光!被澳洲华人请愿驱逐的她,家底被翻了个遍......73​岁刘晓庆要演妲己?网友​:甄嬛传没找她演胧月真是遗憾……“ 布朗士的非裔儿童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意思” 霍楚对“口误”表遗憾八旬老人“守国门”,为最遗憾的中国非遗正名休斯顿华人关心的朱令案,有新转机!一首写满遗憾的小诗!湘潭大学研究生疑被室友投毒身亡!有同样遭遇的朱令案也再起波澜!小时候读不懂的诗词里,写尽了长大后最深的遗憾“美版贴吧”上市,奥特曼重金押注,腾讯大赚,张一鸣的遗憾最高检受理朱令父母的申请了,通往正义的路上每一步都算数遗憾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