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剪出剧情的标点符号?
导演埃德加·赖特因制造《僵尸肖恩》《热血警探》《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等“现代cult经典”而声名大噪,其标志性的喜剧风格在众多影迷心中都独树一帜。打开YouTube,“如何像埃德加·赖特一样拍摄和剪辑”“埃德加·赖特剪辑风格详解”这样的民间教程比比皆是,其标志性的“剧烈变焦+快速剪辑”段落早已被影迷们玩坏。
然而玩笑之余,这位擅长将暴力(无论是僵尸血浆、硬汉警匪还是电子游戏)与冷幽默结合起来的“类型作者”之所以常年为影迷所津津乐道,原因即在于其区别于其他喜剧电影的、令人过目不忘的独特风格。可以说,埃德加·赖特是当今好莱坞少有的、几乎完全依赖视觉手段制造喜剧效果的导演,这使得他的作品与传统的、依赖对白和表演(这往往需要更多地借助编剧和演员的力量)的喜剧片区别开来,而带有一种强烈的作者性。
从根本上来说,电影本就应该是一种更多地利用动态视觉介质进行叙事的媒体;喜剧电影更是如此——作为最早形成的类型之一,其最初形式即体现为一种“视觉喜剧”。默片时代的喜剧大师们继承的是西方哑剧的传统,从卓别林到巴斯特·基顿,默片喜剧依赖的是演员肢体上的喜剧效果而非机灵俏皮的台词(直到30年代,这一点在有声时期的“神经喜剧”中被彻底颠覆)。而埃德加·赖特则更进一步:如果说默片时代的“视觉喜剧”是以演员的身体为中心,那么赖特所创造的则是一种以观众的眼睛和耳朵为中心的、“摄影机的视觉喜剧”。理论维度之外,在观众对尴尬生硬的对白和浮夸的表演日渐厌倦的今天,埃德加·赖特的“视觉喜剧”对于有所追求的喜剧电影人(乃至所有的创作者)来说,也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
如何利用视听元素制造喜剧效果?
匹配剪辑
利用匹配剪辑进行转场是赖特的影片中最为常见的手法之一。这种玩笑几乎完全存在于视觉层面:相近的视觉元素和一致的构图故意形成的“偶然”,几乎在一瞬间之内通过视觉化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动作匹配音乐的节奏剪辑
通过调度和剪辑将画面中的动作与音乐节奏相同步是埃德加·赖特最为标志性的做法之一,这一手法几乎和他的快速变焦蒙太奇一样著名。比如在《僵尸肖恩》这场戏中,众人挥棒的节奏与Queen的《Don't Stop Me Now》完美重合。
又比如《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中,反派前男友扭扭脖子活动筋骨的声音也合上了《星球大战》那段著名配乐的鼓点。
在《极盗车神》中这一手法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片中的男主角Baby因耳疾而不得不时刻聆听耳机中的音乐来抵消恼人的嗡嗡声,因此《极盗车神》可以说是一部音乐主导下的动作片。无论是简单的动作还是复杂的枪战场面,片中几乎每一处出现音乐的地方都做到了动作和音乐的精确匹配,体现出导演、演员、剪辑师到作曲家作为一个团队的宛如一体的默契配合。
与赖特合作过《歪小子斯科特对抗全世界》和《世界尽头》的剪辑师Paul Machliss表示, 《极盗车神》的剪辑是他在职业生涯中做过的最难的工作,拍摄与后期之间几乎是无缝连接:“《极盗车神》大概是我和埃德加之间合作的极致表达。”为了让影片高排演的风格得到高度精确的完成,Machliss必须每天都在现场进行剪辑,以保证每个镜头的剪辑点都完美无缺:“要做到这点,你必须要在拍摄的时刻就在场……每一天,每一个瞬间,每一个镜头,我都在现场。埃德加拍完一条会大喊‘卡!’之后另一边就会问‘Paul,刚才那条怎么样?”……然后他们就会等,一直到我说“很好”,导演才会继续拍摄下一条。”现场剪辑帮助影片获得了一种自然同步的效果——这毕竟不是一部歌舞片,机械的同步将会有损那种生活的流动感。使用现场剪辑的解决方案,剪辑师可以调换镜头而使它们落在节拍上,之后进一步完善,使之与当时播放着的音乐的节奏吻合起来。在一场对话的戏中,Machliss则需要坐在行驶着的工作车上剪辑他身后正在拍摄的对话场景。在这样的机制之下,可以想像剪辑师的工作强度之大。
Paul Machliss在工作车上
完成《极盗车神》后,Paul Machliss的电脑键盘
快速变焦剪辑
终于来到赖特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快速变焦蒙太奇(Crash Zoom Montages)。这一手法出现在他几乎所有的影片中,相信对于影迷们来说已无须多言。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手法同样也出现在昆汀的大量影片中。
作为赖特的良师益友,昆汀对香港电影的狂热可谓是人尽皆知;而赖特同样也对香港电影如数家珍。快速变焦是70年代的邵氏片(特别是功夫片)最为常用的手法之一,不难理解为何钟爱cult片的两人都对这一手法情有独钟。
赖特与昆汀一同录制《热血警探》导演评论轨
扫描上图即可购买课程
下单成功后
请联系小助手
近 期 好 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