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近视神药,焦虑的中国家长
作者丨王佳悦
编辑丨胡晓琪
图源丨Midjourney
低浓度阿托品——这种听上去就“少儿不宜”的药品,如今是能够和司美格鲁肽并称为“神药宇宙”中的两大顶流。
“低阿”是目前唯一经循证医学验证能有效延缓4-16岁青少年近视的药物,因此被奉为“近视神药”。围绕着它的话题早在5年前开始发酵,其“神奇”之处不外乎这几点:
效果立竿见影,比OK镜好使。“睡前滴一滴”,“半年没涨度数”;
重金难求,抢手程度连司美格鲁肽都要自叹弗如。据南方日报报道,这款眼药水曾被卖到350元一盒,在一些代购渠道甚至被炒到500至1000元一盒。
在小红书上,诸如“整个上海都买不到低阿了”的笔记遍地都是;一篇关于“低阿”的分享,就可以吸引到来自全国各地宝妈的问价。
与司美格鲁肽的故事类似,一代神药总能托起一代新王。在诺和诺德超越LV,勇夺欧洲市值冠军之后,低浓度阿托品也迎来了自己的王——来自沈阳的兴齐眼药。
那么问题来了,“近视神药”是怎么炼成的?谁是最大赢家?
疯狂的眼药水
什么是低浓度阿托品?
阿托品,这个听起来有点像某种毒品的化合物,其实是一种胆碱抑制剂,来抑制乙酰胆碱这一人体重要神经递质发挥作用。简单来说,阿托品的作用,就是让你的某些肌肉“放轻松”。
在眼科,阿托品滴眼液主要负责散瞳,也就是让睫状肌放松,方便眼科检查和手术。
而用于散瞳的阿托品滴眼液,浓度一般是1%。在临床应用当中,医生发现阿托品滴眼液可以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展,但副作用也很大——比如散瞳以后没法写作业,这难道不算额外获益?
当下流行的低浓度阿托品,一般指的是浓度为0.05%、0.01%的。
早在上世纪末,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开始尝试用低浓度的阿托品来防控近视。相关的试验数据发布在了国际权威的《眼科学》期刊上,奠定了0.01%阿托品的“学术基础”。
2016年,兴齐眼药拿下了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SNEC)关于阿托品产品的独家权益,获得阿托品滴眼液5年的临床资料,堪称是祖师爷赏饭吃。
但心急的家长们可没有耐心等待“低阿”获批。在今年3月11日兴齐眼药公告,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获批上市之前,家长们早已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拿到了低阿。
而这些五花八门的途径,大致可以归纳为“海外代购”和“院内制剂”。
海外代购很好理解,主要就是去香港等地,买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版本的低浓度阿托品。
院内制剂,则是一种限制“仅本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临床急需药品”,不得在院外销售。对于很多一线城市的家长来说,带娃去三甲医院配制“低阿”已经是一项例行功课。
2019年1月,兴齐眼药0.01%低浓度硫酸阿托品获得辽宁省药监部门的“院内制剂”批文,适应症为降低近距离工作引起的短暂性近视。同年12月,兴齐眼科医院取得互联网医院资质。
院内制剂+互联网医院,兴齐眼药的命运齿轮开始高速转动——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定价298元/盒、年费用3625元的滴眼液卖到脱销。仅在2019-2021年7月,兴齐眼科医院的视光诊疗收入中,来自药品的收入就从1401万元涨到了1.42亿元[5]。
但早在兴齐眼药业绩暴涨之前,兴齐眼药的股价早已一飞冲天:2019年4月10日、4月11日,兴齐眼药连续涨停,4月12日,涨停短暂回落,接下来的十个交易日,兴齐眼药连续完成了十连板,一跃成为了A股最靓的仔,总市值也从16.31亿元飙升到近50亿元。
而在此之前,兴齐眼药还不过是一家市值不到20亿元的小公司。在集齐了迈瑞医疗、恒瑞医药等明星公司的医药板块,默默无闻。
谁是最大赢家?
2019年1月29日,兴齐眼药发布公告,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获批临床。这意味着这款在小红书上爆红的“近视神药”,有了合法开卖的可能。
与此同时,富国基金的于洋和博时基金的葛晨,在研究“OK镜”(角膜塑形镜)的时候,发现了这家无人问津的小公司。
2019年春节后,A股走出了一波凌厉的逼空行情,兴齐眼药依然是个小透明。以至于两个月后的十连板横空出世,其震撼程度直接让众多医药老手傻眼。
更为市场震撼的是,兴齐眼药并没有走出和大多数妖股相似的A字走势,反而在盘整后不断创出新高。
在2019年二季报发布后,大家惊奇的发现,十大流通股东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原始股东趁机减持,而富国基金和博时基金却占据了七个席位,尤其是富国基金,更是来了一场大团购。
富国的二季报显示,总共21只基金持有兴齐眼药,持股占流通股比例高达14.73%,不乏军工、国企改革等与医药毫无关联的基金(虽然买的很少)[1]。
一时之间,基金抱团接盘的说法甚嚣尘上。毕竟重仓买入一家流通市值不超过20亿的公司,在2019年来看,就是赤裸裸的“坐庄”。尤其是富国的“头牌”朱少醒,这位老将从2019年二季度开始,始终坚守兴齐眼药(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受到了不少财经媒体“高位接盘,廉颇老矣”的批评。
而站在2024年来看,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已经被捧上神坛,“极有可能成为中国医药历史上第一个百亿级单品。”[2]
那富国基金敢于重仓的核心逻辑,也不过就是这个百亿单品的现金流折现。从这个角度上看,A股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不近视的眼睛。毕竟,基金经理小时候还没有低浓度阿托品。
2024年3月12日,兴齐眼药盘中创下199.99元(复权后)的历史最高价。在这一刻,兴齐眼药没有套住任何人。
借用某位基金经理的话,“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神药背后是焦虑
在神奇的A股市场,故事往往发展成事故。如同兴齐眼药一样,5年涨了15倍,利好兑现之后还能高举高打的,当真是凤毛麟角。而支撑股价的底气,来自于投资者们对于人性的洞察。
在欧美市场,减肥药双雄礼来和诺和诺德已经把特斯拉和LV甩在身后。在A股,针对“身高焦虑”的长春高新,市值曾经超过2000亿,而同一赛道的“近视茅”欧普康视,市值也到过1000亿。
如果说,司美格鲁肽背后反应的是现代人的身材焦虑,那么低浓度阿托品背后反应的,则是家长们对孩子的“近视焦虑”。
而从小红书上的讨论来看,低浓度阿托品的“国民度”甚至要高于司美格鲁肽。
热衷身材管理的中产们可能对于XX鲁肽,傻傻分不清楚,而宝妈们则对各个品牌的“低阿”则是如数家珍。毕竟,自己的减肥可以失败无数次,孩子的视力却容不得丝毫怠慢。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患病率达50%—60%,并逐年增加。
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面对如此恐怖的数字,家长如何能不焦虑?所以,小作文中,兴齐眼药的千亿市值,也并不是空穴来风。
而兴齐眼药的未来,则取决于量和价两个层面:
价格方面,兴齐眼药阿托品滴眼液在互联网销售时定价为298元/盒,年费用3625元,每年销售量高达上百万盒[2]。作为独家品种,短期的降价压力并不大。而未来的价格,也要看医保局会不会进行“灵魂砍价”。
销量方面,其实是两个变量——渗透率和市占率。而这两个方面都和“父母的爱”密切相关。
渗透率,指的有多少家长愿意给孩子用低浓度阿托品。根据券商的测算,2023年,低阿在国内近视儿童中的渗透率大约是0.18%,如果这个渗透率达到5%,对应的市场空间大约是68亿。
虽然券商经常“画大饼”,但这个5%,私以为还是保守了。
毕竟,相较于其他两个矫治视力的手段,戴眼镜和OK镜,使用“低阿”几乎是性价比最高的那一种。
考虑到OK镜的年费用动辄上万,而离焦镜,哺光仪等其他手段也价格不菲。低浓度阿托品的市场空间一片光明。如果医保局出手,把价格打下来,那么渗透率再翻几番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且在教育部和卫健委的军令状中,到2030年,我国6岁儿童近视率还需降低11.5%,初中生近视率还需降低11.6%,高中生近视率还需降低11%(对比2018年数据)。为了完成这个指标,渗透率还得更上一层楼。
市占率,则是兴齐眼药到底能分到多大的蛋糕,也是股东们最为关心的“独占期”。
兴齐眼药申报的时候,走的是2.4类新药,最后却是按照3类新药获批。这样一来,之前预期的“三年监测期”也就不存在了,不过好在还有“儿童用药”的12个月保护期。
实际上,兴齐眼药的独占期可能更长。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的制剂难度虽然不大,但临床难度可谓是地狱级。
双盲试验,就意味着有安慰剂组,但家长是不愿意让孩子的眼睛冒任何风险的。只要觉得效果不佳,就会终止试验,造成临床试验数据脱落。
而现在市场主流的“院内制剂”,也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对于兴齐眼药的股东来说,小红书上的求药贴,宝妈群里的激烈讨论,正是持股信心的来源。
贩卖焦虑背后的解药,从来都是一门大生意。
尾声
从司美格鲁肽到低浓度阿托品,每一个走上神坛的处方药,都是当下社会焦虑的一种投射。
事实上,低浓度阿托品并不能预防近视。真正能够预防近视的手段也很简单——增加日间户外活动。
卫健委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中给出建议:每天日间户外活动2小时。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对此,家长的反馈也很直接——臣妾办不到。
毕竟,视力下降,孩子未来可能开不了飞机,但成绩下降,未来就可能坐不起飞机。无论是大学招生还是企业招聘,成绩的重要性都远高于视力。
而焦虑和内卷就像一对双生子,互相缠绕,螺旋升天。从这个角度上看,东亚地区“遥遥领先”的近视率,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理问题。
如果孩子在课间十分钟都被困在教室内,那么家长花再多的钱,又能有多少作用?
参考资料
[1] 于洋归来,尚能饭否?远川投资评论
[2] “百亿级”药物要来了,兴齐眼药接得住这泼天富贵吗?健识局
[3] 医药新需求大单品梳理之五:低浓度阿托品,国盛证券
[4] 兴齐眼药能否成为下一个长春高新?建国路128号
[5] 国内首款“近视神药”获批:“头号玩家”能否接下百亿“泼天的财富”?21世纪经济报道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