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小米汽车不会失败,原因可以加上这个

小米汽车不会失败,原因可以加上这个

8月前
个体的奋斗
历史的进程


坦率地说,我认为如果没有贸易壁垒的话,他们(中国新能源汽车)很可能把世界上绝大多数竞争对手几乎摧毁。
销量上的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来自竞争对手,尤其是最强对手的肯定更让人陶醉。上面这句话,就来自特斯拉 CEO 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的发言。
个体的奋斗
暂且不表特斯拉因为产品迭代慢,降价幅度不够大告别高增长区间,也不聊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里异常残酷的竞争态势,不妨先来看一看小米汽车。
3 月 12 日小米官宣 SU7 正式发布之后,我在麦当劳吃晚饭,就听着隔壁桌两位男性讨论小米汽车,无论是这种零散的社会观察,还是百度指数微信指数等等数据表现,都意味着小米汽车 SU7 在 3 月 28 日的发布会,会是今年中国汽车发布会里的热度高峰。
热度归热度,成不成功是另外一回事。
现在的情况是,看小米汽车的人,超级多;看好小米汽车的人,并不多。原因嘛,来来去去都是那些,比如小米汽车入局的时机,和当年小米手机入局的时机,不可同日而语。当年做手机的都是什么臭鱼烂虾,现在雷军掀开被子,里面全是李书福王传福李斌李想,吓得都睡不着觉。
再比如大家对小米汽车的预期是 9.9 万交个朋友,你开比亚迪秦 Plus 混动,我开小米 SU7 纯电,大家 35 岁被辞退之后一起跑滴滴快车,纵享轮上人生。要是 19.9 万起售,开小米跑专车,那就是背叛阶级了。
要是笃定小米汽车不会失败,那还真得认真找点靠谱理由了。
聚焦在小米和雷军本身而言,一是小米集团本身现金流充裕,雷军又是连续成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按照此前投资圈流行的「投资不是投公司投赛道,而是投人」的说法,雷军本身就有「成功」的光环。
另外,华为现在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杀特杀,跟之前在手机领域横扫千军的情形有几分相似,而小米,则是为数不多能硬抗华为而不倒的手机厂商之一。
具体到造车层面而言,在「软件定义汽车」,或者说「新能源汽车就是跑在轮子上的电脑」这样全新的逻辑下,以智能,交互,设计,互联以及用户需求洞察见长的手机企业,具有极大的天然优势。
但是我们要清楚,个体的奋斗固然重要,但历史的进程,才是决定性因素。
历史的进程
当前事实性的通缩,可以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没有跟上这一轮的产业剧烈转型,以及生产力和技术力的剧增。
这也是为什么前不久提出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消费品升级换代的一个时代背景。发改委数据显示,2023 年底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 3.36 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保有量超过 30 亿台,汽车、家电更新换代将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
方案也给出一些具体目标,到 2027 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 2023 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 2023 年增长 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 2023 年增长 30%。
具体到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一个极为明显的感受就是,新势力的产品节奏,太快了。
再具体一点,就是新技术下放的速度前所未有,以及同系车型迭代速度和力度,恨不得要挤爆牙膏。
小鹏 G6
举两个例子,在去年年中小鹏 G6 发布的时候,我们就惊呼,20 万出头,就能享受到 800V 碳化硅平台和 XNGP 高阶智驾这两个曾被认为是高端电动车才有的配置。
紧接着不到一年,小鹏创始人何小鹏就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未来 18 个月内高阶智驾的拐点将到来,小鹏 AI 智驾大模型将于今年第二季度上车。小鹏将在一个月内面向全球推出 10 万至 15 万元新品牌 A 级产品,将搭载小鹏高等级智能驾驶系统,甚至无人驾驶系统,并可实现盈利。
这就是新技术下放的速度,高阶智驾功能,迅速从 30 万以上豪华车型,落地到 20 万级别中高端车型,然后到 10-15 万的主流车型,实现了一年下一个台阶。
新极氪 001
然后就是年初更新的新款极氪 001 车型,其升级幅度堪称挤爆牙膏,单电机版最高功率达到了 310KW,能够输出 422 匹马力,双电机则能够输出 789 匹马力,电压系统全系升级到了 800V,新加了双腔空悬、激光雷达,骁龙 8295,热管理升级,中控屏、仪表屏和抬头显示都大升级,手机无线充电瓦数和扬声器数量都有提升,并且,起售价 26.9 万元还相较于上代降低不少。
除了智驾芯片算是短板之外,新款极氪 001 可以算是价位段上的六边形战士,也让这款车型上市不足 20 天大定订单已超 2 万台,首月大定订单有望突破 3 万辆。
那么,26.9 万元,在欧洲能够买到什么样的电动汽车呢?
答案是,比亚迪海豚,在中国仅售 10 万出头的比亚迪海豚。
比亚迪海豚,欧洲售价约 3 万欧元
44.9 度电,零百加速 10 秒,极速 150km/h,没有智驾,尺寸小巧的比亚迪海豚出口到了欧洲之后,售价 3 万欧元,折合人民币 23.5 万,它的竞争对手,比如雷诺出品的低端电动车在相近价格下,仅仅配备了 20 多度的电池,续航一般还不到 200km。
在中国滞销,大喊救救大众电车的 ID.3 在中国起售价是 12.59 万元,到了欧洲就要卖 4 万欧元,折合人民币 30 多万。
在产品力上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极氪 001 和比亚迪海豚,大众 ID.3 没想到拉通汇率之后,竟然售价相仿。
原因上,只能说中国搞电动车,搞电动车产业链,实在是太强了。
大家约好一起节能减排,推动全球向可持续能源转型,结果小跑一阵之后发现,前方领跑的是特斯拉和比亚迪,然后跟着的全是上汽广汽长安,蔚小理等等全是中国品牌,奔驰大众宝马雷诺等等全都跑在后面。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全球汽车老大丰田居然还在起点处准备脱下跑鞋,换上泳装,试图换一换竞争场地,试图在氢氧化合物里寻找未来。
国内消费者和媒体已经习惯了国内的油电同价,习惯了 10 多万就能买 CLTC 续航 500 多公里的纯电车,20 万买一辆座舱智驾动力续航都没短板的中高端纯电车,但是对于欧美消费者和媒体来说,中国造电车为什么这么便宜这么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比如《纽约时报》就写了多篇文章来探讨比亚迪新能源销量为什么能超过特斯拉,为什么在核心部件电池,甚至电池矿源上既追不上中国,又绕不开中国。
瑞士银行发现,比亚迪海豹电动车的制造成本,比前文提到了大众 ID.3 低了 35%,这更低的成本包括比亚迪有更便宜的磷酸铁锂电池,3/4 的零部件是比亚迪自己生产,以及中国劳动力价格更低,而大众需要将 2/3 的零部件外包。
《纽约时报》还估计,即便欧美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在制造电动车电池上面,但是中国在开采稀有矿物、培训工程师,以及建设大型工厂方面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也许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迎头赶上。
咨询集团基准矿业情报公司估计,即使到 2030 年时,中国的电池产量也将是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两倍多。
一个微观的例子是,名为亨斯迈公司两年前开始在得克萨斯州建设一座总投资 5000 万美元的工厂,生产电动车电池需要的超纯碳酸乙烯酯,这是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化学制品。
然后中国进入了这个市场,超纯碳酸乙烯酯价格从每吨 4000 美元暴跌至每吨 700 美元,这种暴跌的售价让亨斯迈公司根本没有赚钱的可能,在投了 3000 万美元资金后,项目终止止损。
根据统计,中国控制着全球 41% 的钴矿开采和半数以上的锂矿开采,这意味着中国在电动车电池上下游的把控程度,让欧美感到追赶无望。
我们还可以找更多证据来佐证这种全方位的领先,年初著名刊物《经济学人》的封面用了《CHINA‘S EV ONSLAUGHT》(《中国电动汽车猛攻》)来形容中国电动汽车会对欧洲汽车工业和市场造成的冲击:到 2030 年,中国可能将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翻倍,达到三分之一,结束了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的汽车业巨头的主导地位。
所以,在电动车这块,我们确实可以沸腾一下,默念一句:列强竟是我自己?
到这里,就可以基本上总结一下关于电动汽车的历史进程状况:内卷也是真的内卷,国内车企做产品做得又好又便宜,关键是还不赚钱。顶层设计上,需要驱动内需,消费升级,油换电,飞度换飞凡,吉利换极氪。
更关键的共识也在凝聚:这么强的产品和产业能力,出海,是破除内卷的唯一路径。
比亚迪元 Plus,在海外名为 BYD Atto 3
到海外去
沸腾完了之后,还是要看看真正的市场状况冷静一下。
2023 年全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老大比亚迪一共卖出了 302 万辆汽车,排在全球第九名,第一名是丰田,卖了1065 万辆汽车,第二名大众卖了 924 万辆。
在中国市场被归到失败者的现代起亚集团卖了 730 万辆,斯特兰蒂斯集团(旗下有标致、雪铁龙,菲亚特、Jeep、玛莎拉蒂等品牌)的数字是 640 万辆。
于是,悖论出现了,说好少年出山,横扫六合的呢?怎么出门一看,强者榜上我吊车尾了?那我到底是强还是弱啊?
到了 2024 年,目前国内新能源渗透率超过了 40%,相比于 2023 年 31.6% 的渗透率又有快速提升,快有接近半数的乘用车都上绿牌了,但是在全球层面,燃油车依旧是主流,海外无论是新能源的销量,还是电动汽车相关的产业链,以及基础设施,比如充电桩,都远远不如国内。
回到全球视角,2023 年全球新能源渗透率大概是 16%,仅为中国的一半,还有八成多的汽车是燃油车。
别忘了,每年 3000 万辆乘用车的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第二名美国市场规模差不多 2 倍,如果除去新能源渗透率更高的中国,以及中国车很难卖过去的美国,这个世界还是个油车为主的世界,即便特斯拉 Model Y 超越丰田卡罗拉,成为全球最畅销车型,但丰田大众现代起亚还是这个世界的主流。
这就是当下的悖论和割裂,未来是光明的,但道路是崎岖的曲折的。
其实汇聚了行业高层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基本可以认作是给整个行业定调,「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球化」就是共识和行业方向。
其实关于全球化,中国企业做得最成功的行业,就是手机行业。
目前全球 Top10 的手机厂商里面,中国品牌十占其八,第一第二是苹果三星,往后则是小米、OPPO、传音、vivo、荣耀、联想&摩托罗拉、华为、realme。
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国产智能手机呈现了两个「50%」市场情况,一是国产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约 50%,二是主流国产手机品牌的海外销量,大概占了总销量的 50%。
虽然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为 522.1 万辆,同比爆增 57.4%,汽车出口总值 1016 亿美元,出口增速 69%。
丰田和大众,是另一种苹果和三星。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公司产品在本国境内占据主流地位,并且更关键的是,海外销量才是真正大头。比如日系车,2022 年卖了 2350 万辆,国内自己消化了 380 万辆,接近 2000 万辆是卖给海外了。
除去出口的 406 万辆,日系车通过海外建厂,合资建厂等方式,卖出了接近 1600 万辆车。
行销全球这块,又是一个悖论,中国汽车成绩斐然的同时,也和丰田大众这些老牌汽车厂商差距巨大。
理想的情况当然是类似于手机的双「50%」,但汽车的出海实际情况却更艰难一些。
最明显的,汽车的运输成本占售价比例,就远远高出手机,比如「远川汽车评论」就曾报道过:2022 年下半年全球滚装船运力奇缺,租金飙升,一辆车从中国运到以色列,运费就达到 1.5 万元,几乎和利润相当。
由此,汽车厂商们也掀起了造船热和买船热。
比亚迪「开拓者 1 号」滚装船
就在今年 2 月,载着 5000 多辆比亚迪电动车的「开拓者 1 号」经过两个月的航行,从中国出发,穿越马六甲海峡,绕过好望角,最终来到了欧洲。
比亚迪计划在 2 年内获得 8 艘运送电动汽车的专用滚装船,这意味着比亚迪汽车将大大自主掌握汽车出口运力。
在大众 ID.3 这样的车型出现了德国本地和中国市场巨大的价格倒挂之后,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毫无疑问在欧洲拥有巨大的竞争力。一般这种情况出现之后,各种反倾销反补贴等合规调查就会随之而来。
当地投产是解决办法之一,为了站稳欧洲市场,比亚迪将在欧洲开设工厂,除了欧洲匈牙利之外,比亚迪也将在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巴西、印尼、墨西哥这些重点出口市场建厂,全部投产可实现累计接近 100 万辆的年产能。
吉利是另外一种模式,吉利此前收购和控股了大量海外汽车品牌,比如沃尔沃、smart、路特斯,这些品牌在海外天然就有市场基础和品牌认知,同时领克等品牌借助这些品牌的溢出效应,也开始尝试出海的新模式。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 CEO 安聪慧就说:
有人掀桌子,也有人下桌子,有一些跨国车企集团放慢了电动化的脚步,甚至有人担心新能源汽车会不会变成中国的独角戏。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之间绝非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全方位的进化。比如说电动汽车看起来比传统燃油车少几千个零件,但其实多了起码有 10 亿行代码。
总而言之,对于中国汽车而言,这是个汹涌澎湃的时代,是颠覆汽车百年来,半个世纪来格局的最佳机会,当然也是淘汰赛开始,内卷外卷同步进行的残酷阶段。
关小米什么事?
如果视角依旧停留在内卷的话,停留在中国乘用车市场 3000 万辆的基础上的话,那么我们确实该悲观谨慎一点。
但是如果从国内需求升级,以及出海大有可为,终极目标两个「50%」的角度来看,未来简直太乐观了。
现实介于两者之间。
新入局的小米也介于两者之间。
小米是国际化最成功的中国手机厂商,2023 年小米一共卖出了 1.46 亿部手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13%,这也是小米连续 14 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其中小米在海外卖出了超过 1.1 亿部手机,海外销量占了大部分。
小米 14 Ultra
同时,小米也是从中端走向高端尝试最多次最后也终于成功的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小米品牌都受困于 1999 元起售,「性价比」标签,还有 Redmi 品牌的牵绊,始终没法把高端形象立住。
但近几代小米数字系列,在提升了设计水平,影像能力和徕卡联名之后,高端化的突破则略有小成。
再加上小米天然的自带流量,还有 SU7 本身在产品定义上的成功与话题度,这样形成的关注度转化漏斗,除了华为鸿蒙智行体系之外,别无分家。
本质上,判断小米会不会成功,是怎么看小米这家公司的问题。
如果只考虑它是一家局限于中国本土市场的造车企业,那它确实潜力受限。
如果天然地把小米当做一家国际化的造车企业,那小米拥有比中国大部分车企更好的出海基础:丰富的全球化经验,不错的全球知名度。
以及几个和前面有关系的数据:目前美国和韩国的新能源渗透率都不到 10%,日本更是低到 3% 左右,欧洲主要国家德法英的新能源渗透率在 20% 左右。
比较离谱的是挪威和瑞典,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了夸张的 70% 和 50% 左右。
以全球视角,和新能源市场潜力看,留给中国电动汽车,包括小米在内的诸多厂商,机会依旧大,但路途也足够远。毕竟新能源和燃油车的对应关系,不能简单用智能机和功能机来概括。
包括充电桩建设,以及汽车牵扯到的更大的地缘政治因素,也不是智能手机产业能够比拟的。
但,共识和历史的进程已经在这里,前进是唯一的方向。

马斯克脑机接口重大突破!首位人类受试者现身,瘫痪八年后用「意念」玩游戏


OpenAI 重磅推出的 GPT Store,上线 2 个月就要凉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爱范儿

相关新闻

我绝不会买小米汽车,打五折三折都不会买!雷军将重回小米手机发布会;哪吒汽车创始人方运舟:哪吒汽车不会过度参与价格战,将加快海外市场开拓速度...小米汽车 2 个小时的发布会,我用阿里这个 AI 神器一键记录总结iPhoneSE4价格疑似曝光,黑神话悟空可预下载,小米汽车准备卖欧洲,新款Switch和PS5正在备货,这就是今天其他大新闻!卢伟冰:小米汽车正研究进入欧洲;招聘5000人,郑州比亚迪工厂启动今年第二轮大规模招聘丨汽车交通日报雷军称小米汽车测试规模全行业最大,SU7上市前高管们开了10万公里;王自如离职或因渠道改革受阻;多省宣布氢能汽车免高速费丨邦早报BB鸭 | iPhone开放NFC;小米汽车回应碰撞视频;谷歌发布Pixel系列手机;郑刚再次炮轰罗永浩百万粉丝博主用小米SU7对撞极氪007后,车门无法打开,小米汽车回应:不严谨、不完整、不科学!剪映海外版CapCut月活超3亿;雷军:小米汽车会在合适的时间全球化|36氪出海·要闻回顾加州男性身高全美倒数第二!竟是这个原因?Apple 智能预览版来了,国行设备暂不可用/雷军:小米汽车会在合适的时间全球化/华为 nova Flip 将于8月5日亮相Apple 智能开启测试,通话录音来了/余承东再否认「遥遥领先」禁令/雷军:小米汽车会在合适的时间全球化曝iPhone SE 4 将采用 OLED 面板/小米汽车回应交付周期问题/Meta 发布全球最强大模型雷军2024年度演讲万字实录:我愿押上一生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小米汽车上市112天,雷军闯关产能地狱小米汽车为何卖爆?雷军2小时演讲复盘小米获得独立造车资质:小米汽车生产企业由北汽变更为小米;马斯克要求研发团队加快解决4680电池的研发问题...市占80%,中国电车在这个汽车大国卖疯了【社会】6岁女孩谋杀案:嫌犯拘留被解除,又是这个原因?72岁男子胸痛3天来院,第2天心脏破裂,医生:近40%是这个原因诱发太黑了!新州租客每年因为这个原因被扣下超2800万澳元!网友吐槽:退租为了不扣钱这个一定要注意!小米汽车大消息!“北京小米”将成绝版;官方回应萝卜快跑定价争议|大公司动态百思不得其解:许多癌症的发病率在75岁之后神秘地下降了。Nature:是这个原因!小米汽车副总裁被“号贩子”顶上,网友:把雷军账号推给他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