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留学圈有两波热点,先是“3.10”美高放榜,周末是美本RD轮放榜。且不论今年是不是又一个“最难申请季”,美高(尤其是顶尖美高)申请的要求水涨船高是不争的事实。不过,是不是非得冲着“顶尖”去呢?这是所以择校过程中都需要想明白的问题。
据Open Doors最新门户报告显示,2022-2023学年,赴美读本科中国留学生人数继续下跌8.4%;与此同时,赴美读研究生的人数则逆势上涨(涨幅2.3%),这已是连续第二年研究生人数反超本科生人数。全球经济下行下,一边是普通中产勒紧裤腰带,推后出国留学时间(抛弃成本更贵的美本选美硕);另外一边,中国富裕家庭豪掷千金,低龄留学热情不减。美国SEVIS数据显示,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2022年,在美中国小留学生数量也仍有13565人。这当中,中国富裕家庭对美高的狂热,就连美国媒体也在感叹:为了增加被美国大学录取的机会,中国学生正在纷纷涌入美国高中。这并非空穴来风,要知道,在部分顶尖私立美高(如安多佛、劳伦斯维尔),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最终会进入常春藤盟校及前十。与其在中国大陆高中“卷生卷死”,争夺屈指可数的藤校名额,不如把格局打开,去往美国读高中,选择大于努力,普娃也能逆袭上名校。只是当这条路径被越来越多中国家庭关注到时,美高申请也变得愈发波诡云谲。
一直专注于帮助学生申请顶尖美高的两位行业专家Nancy和Nini分享了她们的观察:相信读完这篇干货满满的分享,家长们关于美高的众多申请内幕与误区,都会有启发性的收获。拿语言成绩托福举例,在十多年前,学生们如果托福能考上100分,顾问们已经恨不得开香槟庆祝了,但是如今托福如果还没到110分,能够被前30录取已经是谢天谢地。在领域深耕十余年,亲眼见证这个小众赛道由蓝海变成红海的Nancy有着发言权。“归根结底,大家准备得越来越早,不仅是语言与标化成绩,而且从小就开始规划体育与艺术。”
当整个申请池的选手的实力都在不断变强,挑花眼的美高自然会抬高录取标准。不仅是头部顶尖美高在变难,Nini补充道,如今整体的趋势是,前50的美高竞争也非常激烈。难是一方面,但它并非没有“解题方式”,或者说,不同于充满玄学色彩的美本申请,美高申请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Nini作为私立美高Tabor Academy的校董——“游戏制定者”,深谙美高录取规则,“其实,当你了解了美高招生的基本逻辑,就会知道它跟找工作很类似。”美高的材料通常在1月15号或者是1月底截止递交,但是招生官在2月的第一周或者第二周才开始阅读材料。
材料阅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步为 individual reading,每个招生办的老师可能会被分到上百份材料,各个老师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这些材料读完,并筛选出他们觉得最优秀的材料,可能大概是20-30份。
第二步为committee reading,这个环节是集体讨论环节。各个老师会把自己筛选出的材料(shortlist),与其它老师一起交流。有的学校会按照主题进行交流,比如今天一起讨论九年级走读女生,下一个主题是九年级寄宿男生,确保每个孩子的材料都被阅读与讨论过。
第三个环节最为“恐怖”,为shaping meetings。这个环节,招生办会根据学校的institutional needs,做出最后的录取决定。这个环节,难免会让一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牛娃,无辜躺枪。
学校的needs可能为艺术、体育,也可能是学术或者基金会发展层面,每个学校的招生办需要完成自己的KPI。拿音乐特长生举例,比如学校今年的音乐俱乐部不缺拉小提琴的人,那么学生的小提琴拉得再好,这时也将出局。
总而言之,申请人的“稀缺性”刚好是学校所需要的,他(她)的价值才能得到发挥。此外,不同于美本申请逻辑,美高非常注重顾问在美高圈子里的“关系运作”。 或者说,美高顾问就像是一个“供应商”一样,如果过往推荐的学生生源优秀,得到学校充分认可,这层联系就能迅速建立起来。这并不是什么讳莫如深的暗箱操作,更像是基于信赖的内推机制。
“卷”排名,是对美高的误解
通常而言,热门顶尖美高,每年招收的中国学生通常在4-8名左右。
美高申请不是玄学,还体现在它有一套“固定打法”,可以总结为基本面+附加值。
具体来讲,基本面包括申请者的GPA、SSAT、托福,推荐信、面试以及艺术、体育类长期爱好;
附加值为很强的艺术、体育类特长或者其它方面。比如50米自由泳已经游到25秒以内了;打高尔夫可以稳定在70杆出头。成为附加值,需要学生长期以往投入巨大的精力与努力。
“如果目标是前30,那就需要极其扎实的基本面(GPA前10%甚至前5%,SSAT2250+,托福110+),再加上一些附加值;如果目标是前10 ,那就需要极其扎实的基本面+极其强大的附加值。”Nancy补充道。家长们花费几百万,自然是希望把孩子送进最好的美高。什么是最好?大家的参考标准落在了各种美高排名榜单上。但事实上,不同于美本,美高并没有业内所公认的统一排名,而且这并不符合美高自身的价值观。“说得直白一点,市面上很多排名都是中国人自己搞出来,专门来忽悠中国人的。”Nini说。如果一定要有“参考抓手”,被誉为美国高中版大众点评的Niche或许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Niche的局限性也较为明显。比如A校在芝加哥,因为芝加哥本来选择性少,当地居民缺乏对比性,发现没有比A校更好的学校了,A校的打分会很高;B校则在教育资源非常丰富的波士顿,因为波士顿好高中太多了,家长们的评分门槛与标准也会变高,即使B校比A校好,但是B校最终评分可能还没有A校高。”Nancy说。
只有确定了城市后,再来对这所城市的所有学校进行横向比较,这时Niche的参考意义会比较突出。在过去16里,纵然融尚南希把一波波学生送进最顶尖知名美高,但她们信奉的价值理念是,没有最好的美高,只有最适合孩子的美高。就像花园里不同的花朵,玫瑰、百合、牡丹......每种花都有属于它不同的美好与独特。有的美高艺术氛围浓厚,有的美高体育资源丰富,有的美高适合学术型孩子,有的美高社交属性强,适合社牛孩子......每所美高的性格非常迥异。
比如“peddie、 Lawrenceville 、 Hun这3所学校之间的车程差不多就15分钟,但它们的性格与喜欢的学生类型是完全不同的。”
只有对每所美高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切实做到把不同性格孩子,送到最适合他们的美高,让孩子们的潜能在学校得到最大发挥。
美高VS英高,走读VS寄宿?
美高与英高究竟该如何选?或者如何判断哪种体系更适合自己孩子?
“这个得回归到家庭,看他们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他们希望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英高历史悠久,学术性更强,如果目标是英国大学,英高或许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而美高的底色是“全人教育”,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思辨力、创造性思维,希望孩子在更国际化的社区与城市成长,那么可以选择美高。此外,美高选校还有一个“锦囊”。
“宁可在二等校做鸡头,也不要在一等校做凤尾,”Nini说,“因为美高是各种花式卷,你只有在所处的学校成为绝对头部学生,学校才会把所有最好的资源都用在你身上,帮你去冲刺顶尖大学。如果你只是中等学生,你是拿不到这个资源的。”除了寄宿美高,走读美高也日益被新一代中国家长关注到。例如,坐落于洛杉矶的走读私校——哈佛西湖中学享有盛名,生源来自于好莱坞附近的富豪家庭,藤校和前十录取率高达三成。当然,想要进去,其难度比爬藤还要“难上加难”。另外,比起寄宿美高,走读美高的国际学生比例比较小,一般在5%左右,与美国学生接触的机会会更多。走读和寄宿各有千秋,费用亦不相上下(寄宿虽然学费更便宜,但是需要租房,总费用并不低),但是比起寄宿高中,“走读高中更拼家长。”Nancy说。
“因为走读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家长给孩子创造的社会资源、教育资源。家长对当地社区的熟悉程度、融入程度、资源的调配能力都能决定这个孩子在学校的整体情况。”那么,如何确定自己是否适合陪读呢(即孩子选择走读高中)?Nancy给出了以下建议:1. 想让孩子去海外上学,但是又不舍得早早和孩子分开。
2. 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比较方便陪着孩子一起去国外生活。
3. 自己的语言能力及海外社交能力过硬。
4. 孩子不想进入一个国际学生比例超过10%的社区。
5. 自己能和孩子保持一个友好并克制的感情状态。说直白一点就是,可以保证自己尽量不太插手孩子的生活。否则,我们建议还是让孩子读寄宿,找个机会让孩子摆脱父母的干预会更好。
比如,把孩子送进顶尖美高或者美本,顾问难免要“倒逼”孩子要参与残酷的内卷与竞争,漂亮的榜单背后,往往是一片硝烟。但是,不要仅仅以排名来定义美高的好坏与优劣。选择美高就像选择伴侣,不要被表面荣光与虚荣所遮蔽,要找到与自己磁场最为契合的那一个,让1+1大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