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第一杀手,每年两百多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619-可怕的乳腺癌
文字:子昱
校稿:朝乾 / 编辑:蛾
写在开头:
近期,我们的团队将在我们的“知识星球”分享不同领域的知识、个人体验、行业信息
①本期
▶主题:亲历者与旁观者:互联网浪潮怎样改变我的人生
分享人:朝乾
1. 从学术民工到互联网民工————我的网媒实习经历
2. 入职互联网大厂S——起伏跌宕的打怪升级之路
3. 就职互联网大厂S——王朝余晖中的小确幸
4. 跳槽互联网大厂N——跳槽一时爽,误入斗兽场
5. 转行教培行业——清晰的职业规划,混沌的工作经历
6. 入职创业团队——新的赛道,新的机遇,新的困惑
加入地球知识局的知识星球,长按下方二维码,登录并点击“立即加99星钻”即可付费加入,这里支付的“99钻”就是99元。加入后,在知识星球的小程序和app,都可以看到我们的付费内容。
扫描二维码,订阅我们的知识星球!
————进入正文的分割线————
“全球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226万例!超越肺癌(220万例)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这来自于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统计报告。
但要知道的是,肺癌患者中男性与女性都比较多;而乳腺癌患者中99%的患者都是女性。
以此看来,乳腺癌对于女性健康的威胁远胜于肺癌。
▼
可怕的癌症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的一名医生遇到一种奇怪的疾病:它会在乳房上长出硬块,乃至于皮肤烂掉,流血流脓。
通过莎草纸上留下的记录,我们至今可以看到彼时的治疗方法:高温灼烧肿块,但这无济于事。这位医生在尝试了各种能想到的办法后依然束手无策,病人最终在极度痛苦中死去;医生只能无奈地写到:此乃不治之症。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也记录了类似的疾病。他发现身上很多地方都可能出现这些奇怪的硬块;此外他还观察到这些肿块绝非规则的球体,它们有一些伸向远方的触角,让它不禁想起螃蟹。
于是希波克拉底便使用“螃蟹”一词称呼这种疾病。此后罗马帝国的医学家塞尔苏斯(Aulus Cornelius Celsus)将这一词语引入拉丁语,造就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词语:Cancer。
▼
许多肿瘤都会侵及体表,古人比较容易就能观察到。古代中国的医家们对于肿瘤就有一些描述。
例如《黄帝内经·灵枢》里提到: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者也。其中关于“瘤”字,《说文解字》里给出的解释是“瘤,肿也”。
南宋医学家陈言撰写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提到:瘤则有六∶骨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亦不可决溃,肉瘤尤不可治,治则杀人。
同时,古代对于肿瘤还有另一个名称:喦。古人发现肿瘤质地坚韧、表面凹凸不平,像极了岩石,便使用“岩”的异体字“喦”,此后再给这个字加上病字旁就成了今天使用的“癌”字。
今天仍有部分方言的“岩”读音为“ái”
中国医书传播到日本后
日本人也跟着这么叫▼
也是在南宋时期,医家东轩居士在1171年写的《卫济宝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癌”字:“一曰癌、二曰凛、三曰宜、四曰痼、五曰痈。”
但根据后文描述,这里的“癌”在短时间内便可以治愈,显然不是恶性肿瘤,更有可能是指感染引起的脓肿。
稍晚些时候杨士瀛的著作《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中,对“癌”有了深入描述:“癌疮如眼,上高下深,颗颗累重,裂如蕾眼,其中带青,头上各露一舌,毒孔透里者是也。”这倒是非常符合恶性肿瘤的表现。
▼
总之,古代东西方都对“肿瘤”、“癌症”有了初步的描述,并尝试了一些治疗方法。但囿于时代原因,疗效有限。
面对乳腺癌
乳房是人类的哺乳器官,由乳头、乳腺、脂肪、悬韧带等组成。乳腺腺泡分泌乳汁后经由乳腺导管排出。
当乳腺小叶或者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癌变后,正常的乳腺组织就会逐步恶化,最终成为乳腺癌。
▼
由于乳腺位置比较浅,乳腺肿瘤很容易被观察到,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记录。例如南宋时期《妇人大全良方》中记载:“如熟石榴或内溃深洞,名曰乳岩”。又如《外科正宗》:“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不疼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则臭,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岩。”
中国古代医家们根据传统中医理论提出了补益、调肝、理气等方法,但大家都认为此病“终不治”。
在西方,长期以来人们同样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希波克拉底认为做手术切除肿瘤只会让患者死得更快,不做手术的患者反而活得更久。与此相反,古罗马时期的著名医生盖伦则认为必须要做手术;然而他提出的手术方法却太过于粗暴:直接用火烧掉肿瘤。
在接下来的一千多年中,乳腺癌治疗方法并没有明显进步。为了更迅速切除患有癌症的乳房,甚至出现了类似下图所示刑具一般的发明。
▼
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一直以来乳腺癌患者几乎都会在痛苦中死去。甚至一直到19世纪90年代以前,乳腺癌手术的死亡率都居高不下。
19世纪后半叶,麻醉、止血、无菌术这现代外科学的三大基石逐渐成熟,外科医生们可以专注于改进各项技术。
19世纪80年代,医师们观摩一台外科手术
(图:Wikimedia)▼
美国著名外科医生霍尔斯特德(William Steward Halsted,1852-1922年)根据前人的经验,不断总结创新;他提出手术切除范围应该包括:肿瘤在内的全部乳腺组织、周围皮肤和部分正常组织、以及区域淋巴结和胸部肌肉组织。
1894-1895年,霍尔斯特德正式向学界报告了接受这项手术的50例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术后癌症复发率从既往的50-80%降到了6%,生存率也大幅提高,可谓是取得了跨时代的进步。
霍尔斯特德发明的就是乳腺癌根治术,在此后的几十年里都是全球通行的主流方式。但是,乳腺癌根治术需要切除相当大一部分的人体结构,对患者的打击较大,人们也没有放弃探索其他手术方法。
▼
20世纪50年代,人们逐渐探索出Patey术式(切除患侧乳房、胸小肌及同侧腋窝淋巴结,保留胸大肌)以及Auchincloss术式(切除患侧乳房及同侧腋窝淋巴结,保留胸大肌及胸小肌)。
以上两种方式被称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把伤害降到最低!
现代医学认为,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后便可能进展成为乳腺癌。
电子显微镜下的乳腺癌细胞,后期上色
(图:wellcomecollection)▼
现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依然是绝大多数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但由于乳腺癌手术会造成外形的残缺,医生们同时也在探索如何保持外形的完美。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Veronesi和Fisher为代表的学者们纷纷提出针对早期乳腺癌应该进行更小切除范围的手术,即只切除乳腺肿瘤并清扫腋窝淋巴结,加做化疗、局部放疗等。这一术式后来被人们称为保乳手术。
在一些临床试验中,学者们研究发现,改良根治术以及保乳手术的术后生存率、肿瘤复发率等与Halsted发明的根治术并没有显著差别。大量临床研究也都证实了改良根治术以及保乳手术的可行性。
一台保乳手术(图:Wiki)▼
此外,整形手术也被运用在乳腺癌的手术中。从最开始单纯假体重建到后来发展出了复杂的自体-异体组织联合重建,如今的乳腺癌手术已经可以在保证切除肿瘤的同时,重塑完整的外形,将癌症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
缝合切口(图:壹图网)▼
与此同时,随着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一系列治疗措施的成熟,如今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已经使乳腺癌患者拥有良好的预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10年生存率超过80%。
尤其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基因层面理解、治疗、预防癌症。比较著名的例如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s, BRCA),包括BRCA1和BRCA2,若发生突变将导致乳腺癌患病风险上升。
2013年,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因查出携带BRCA1基因突变而接受了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手术。
乳腺癌病变组织(图:壹图网)▼
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约42万,形势非常严峻。
考虑到许多患者在就诊时疾病已经达到中晚期的阶段,这对于治疗和预后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乳腺癌的防治体系中,强调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按时进行定期体检,通过乳腺彩超或X光钼靶检查,能够及时了解身体状况,有效地筛查潜在的疾病。这种预防性的健康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问题,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并为保持身体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必须重视起来(图:shutterstock)▼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乳房已经不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哺乳器官,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内涵。
正如玛丽莲・亚隆在其著作《乳房的历史》中所说:乳房在婴儿的眼中代表食物,在男人眼中代表性;在医师的眼中看到疾病,商人却看到钞票。
然而,对于每位女性而言,她们的乳房都是独一无二的。大家也都应该有足够的尊重和体贴,鼓励个体对自身身体的接纳和自我认同。女性也需要对自身健康有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
【快来聊天啦】
我局有健康长寿讨论群,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加入!
* 如果你注重健康,养生,可以来【微信公众号后台私信】,用一两句话介绍下自己。运营小姐姐会根据情况拉你进群哦~
* 进群请务必自我介绍一下,直接回复“进群”“读者群”之类的字样不会有机器自动回复,只会让后台的小姐姐很生气≥﹏≤
* 申请人多时请耐心排队等候回复。只要系统正常,工作人员就会逐一看到大家所有人的消息哦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网
END
扩展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