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1年狂吸4亿融资,LVMH、资生堂参投,国内重组胶原蛋白独角兽冲击IPO

1年狂吸4亿融资,LVMH、资生堂参投,国内重组胶原蛋白独角兽冲击IPO


重组胶原蛋白江湖风云再起,或将从“双雄并行”转变为“三雄鼎立”。

继巨子生物、锦波生物成功上市后,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又一家企业要冲击上市了。

2024年1月8日,江苏创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创健医疗”)在中信证券的辅导下启动IPO备案,未来或将在A股上市。

2022年7月获得近2亿元A轮融资,2023年8月再获超2亿元融资。创健医疗上市引发关注的重要原因,不仅在于13个月拿下4亿的超强资金虹吸能力,其背后不但有资生堂资悦基金、LVMH旗下基金L Catterton(中文名:路威凯腾)等产业基金,还有中信里昂资本、銘丰资本、鼎晖百孚等一众头部资本。拿下LVMH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公司首投,更是让这家低调狂奔的行业巨兽直接破圈。


明星集团资本对创健医疗的青睐并非大风乍起。

从产业横面看,资本热捧、国内外头部品牌渐次入场、国家政策先后发布,消费端对重组胶原蛋白热情高涨,种种现象表明,重组胶原蛋白已接过新一代明星抗衰成分的月桂花环。

而创健医疗主攻的重组胶原蛋白目前在一级市场标的稀缺,目前A股市场主营重组胶原蛋白类产品的仅有锦波生物(832982.BJ)一家,并已成为北交所唯一一只股价冲破200元的股票。

从企业垂面看,创健医疗的成长离不开背后两代人在医械行业的探索和奋斗。创健医疗董事长钱松的父亲创立了中国本土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骨科医疗器械企业,后于2010年被骨科龙头史赛克以59亿港元收购。因此,创健医疗的成立并非是平地起高楼,而是自带数十年医疗器械行业的深厚积韵。

而锚定重组胶原蛋白的创健医疗,也颇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与狠劲儿,数年间潜心耕耘,步步为营,持续创新与突破——

● 2023年1月6日,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被纳入国际化妆品原料(INCI)目录,标志着创健医疗第一款重组胶原蛋白材料正式走向国际市场;

● 4月28日,由创健医疗(组长单位)牵头制定的《重组胶原蛋白原料质量要求及功效评价方法》团体标准(编号:T/ZGKSL 005—2023)正式实施;

● 5月26日,公司研发的重组III型小分子胶原蛋白被正式纳入INCI目录。这是其继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获得INCI名称后,第二款原料被成功收入国际化妆品原料目录。这也意味着,重组III型小分子胶原蛋白原料获得国内外认可;

● 2024年2月20日,公司宣布成功研发出III型重组人胶原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与人天然胶原蛋白完全一致且具有天然三螺旋结构,并能够实现产业化。

与此同时,创健医疗运筹帷幄,稳步推进在美国、韩国、日本等地的全球专利布局,为后续全球化荡平道路。

一幅宏伟的中国重组胶原“千里江山图”正徐徐展开……

中国成分狂飙突进


1981年,全球第一款牛胶原蛋白植入物Zyderm获批,拉开了胶原蛋白在医美领域的应用帷幕。按理说,海外胶原蛋白起步早,技术积累深厚、产业链成熟,在重组胶原蛋白方面应该更具优势,但为何却是中国企业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拔得头筹?

创健医疗CTO李海航告诉动脉网,全球首个关于重组胶原蛋白的研究论文可追溯至1987年。而在20世纪90年代,众多中国博士前往海外深造,将国外的前沿的视野带回了国内。以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产业先驱巨子生物为例,巨子生物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范代娣教授留学归来后,在西北大学组建科研团队着手研发重组胶原蛋白,进而2001年缔造了巨子生物。

其次,重组胶原蛋白的提取与支配方式与动物源胶原蛋白截然不同,这使得国内外的研究与产业化进程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的动物胶原整体产业链要在数十年间追赶欧美的百年厚积,难免吃力,所以更有动力突破重组胶原蛋白。

再者,重组胶原蛋白的生产技术相对复杂,需要通过基因工程和生物发酵等高级技术手段。尽管海外在胶原蛋白的研究上起步早,但主要是动物胶原,重组胶原蛋白的技术突破还得从头开始。虽然国外一直也在进行相关研究,但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美国才有企业正式将重组胶原蛋白投入产业,产业化相对滞后。

并且,重组胶原蛋白作为新型生物材料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部政策和法规来支持与规范行业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多方利好因素叠加,中国的重组胶原蛋白从研发到生产制备,再到临床应用以及临床数据的收集、监管、市场教育,相较于海外市场,展现出了更为成熟和完善的态势,竞争优势显著。


同时,李海航也指出,当前业内争议点主要在于不同胶原蛋白设计。重组胶原蛋白涉及菌种和序列的选择,每种型别胶原的生物学功能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在选取具备不同生物学功能的胶原蛋白序列以及后续的原材料产品开发过程中,各家采取的具体截断和重组策略也各不相同,业内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然而,这些原料最终还需经过消费者的亲身体验,才能真实反馈其效力,因为一旦进入配方层次,还需考虑各成分之间的相容性和摩擦因素。

大小分子两手抓两手硬,领军XVII型胶原蛋白、小分子胶原


诚如前文李海航所述,目前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不少头部企业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也有不少新锐研发出了自身的代表性产品。

乱花渐欲迷人眼,创健医疗究竟是如何拔得头筹,成为全球首个自主研发并规模化生产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以及国内首家自主研发和产业化III型重组人胶原蛋白的企业?

李海航认为“产品力就是核心竞争力,打破内卷还得靠产品力”。

胶原蛋白作为一种生物高分子物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蛋白质成分。人类现已发现28种分型的胶原蛋白,其中Ⅰ型、Ⅱ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最高,认知最多、分析最明确。因此这三类胶原成了很多企业的入门选择,创健医疗当然也不例外。

在稳固Ⅰ、Ⅱ、Ⅲ型基本盘后,创健医疗又择向开发了XVII型重组胶原蛋白和小分子胶原蛋白,并实现上述原料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据悉,创健医疗已成功使用毕赤酵母菌在30吨发酵规模下生产重组胶原蛋白。

创健医疗为什么会在28种分型中选择XVII型胶原蛋白和小分子胶原蛋白呢?李海航表示,XVII型胶原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对基底膜粘附、皮肤衰老机制及毛囊干细胞维持都有着重要作用。虽然XVII型胶原蛋白在人体中含量极少,却兼顾着我们的“面子”和“顶子”(头顶)。

2016年,XVII胶原蛋白在毛囊衰老中的关键作用被《Science》杂志首次报道;2019年,XVII型参与表皮干细胞调控让皮肤年轻化的研究发表于《Nature》;2021年,其在毛囊干细胞命运中的调节作用和机制也被证实,并发表于《Nature》子刊。这一连串的“顶刊”让行业为之振奋,因为在防脱领域,真正被权威证实的有效成分寥寥无几,市面上也只有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等少数产品。

彼时,创健医疗接触到XVII型胶原蛋白的研究论文后,便敏锐地意识到XVII型胶原蛋白也许会成为下个炙热的新星胶原,于是果断跟进研发。但当时相关论文和分析数据屈指可数,整个蛋白的结构稳定性、生理学功能活性片段的选取、规模化产业放大等问题接踵而来。

针对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提取,创健医疗通过技术创新,克服了重组人XVII型胶原蛋白序列(非单一性)的优化选取难题、在毕赤酵母分泌表达效率不高、现有重组人XVII型胶原蛋白仅有细胞黏附活性、现有重组人XVII型胶原蛋白未能规模化制备生产等技术问题,成功实现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人XVII型胶原蛋白的规模化、高密度、高表达的发酵生产和纯化,成为全球首个自主研发并规模化生产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的企业。而重组XVII型胶原蛋白被收入国际化妆品原料目录,也意味着中国化妆品原料成功出海,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中国标杆。

而小分子胶原的布局,则是为了补足大分子胶原所不能。尽管重组胶原蛋白皮肤修复效果明显,但大分子的透皮吸收率始终为行业诟病。于是,创健医疗截取了低分子量但又维持了生理学作用的关键活性片段进行重组,迭代出可透皮吸收分子量的小分子胶原蛋白,更适合护肤领域市场。

通过优异灵巧的序列设计,创健医疗实现全产品链带正电,能更好地与细胞发生相互作用,促进细胞粘附,粘附后序列可以发挥细胞外基质的作用与细胞锚定,最终提供更高活性的功效。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创健医疗围绕“100%人天然胶原蛋白全长氨基酸序列”和“三螺旋结构构建和维持”两大技术难题持续攻坚,最终成功突破,于今年2月,宣布成功研发出氨基酸序列与人天然胶原蛋白完全一致且具有天然三螺旋结构的III型重组人胶原蛋白,并能够实现产业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合成生物学技术竖起了又一里程碑。


服务超50家上市企业,打造全球重组胶原蛋白领导型企业


此前的公开访谈中,创健医疗CEO钱松就曾透露,创健医疗的研发费用占到总投入的20%以上。这样巨额的决心投入,也让创健医疗彻底贯通重组胶原蛋白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路。目前公司侧重于以原料生产、医疗终端和OEM为主的B端市场。

在生物原料端,公司自主研发并实现了重组Ⅰ、Ⅱ、Ⅲ、XVII型、小分子胶原蛋白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其采用的毕赤酵母菌表达量高,能对外源基因进行正确转录和翻译,实现蛋白表达稳定、高产、低内毒素的优点,这也使得创健医疗的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具有更完整的片段与结构、稳定遗传表达体系、更高生物活性、更大量产规模与成本领先优势。同时,也可为合作伙伴定制机理明确、高效的独家原料。

而在医疗终端,公司则以重组胶原蛋白为核心生物原料开发皮肤修复、疤痕修复、口腔黏膜修复液、妇科私密修复、创面修复等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据动脉网了解,创健医疗还有在研三类医疗器械管线10余个,7个三类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另在OEM合作方面,创健医疗以医药级研发实力与质量管理标准为基础,为客户提供医用敷料及化妆品的定制化开发与生产。

“不同客群诉求不同,配方逻辑各异。”李海航介绍道,侧重抗衰的客户,可能会选择XVII型胶原蛋白;需要高性价比护肤,则会使用Ⅲ型小分子胶原;有的品牌侧重于敏感肌修复,则可能选择Ⅰ、Ⅲ型复配。

凭借对胶原蛋白结构特性与规律的持续深耕,创健医疗已与资生堂、珀莱雅、薇诺娜、云南白药、国药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达成合作。通过高端生物制造为医疗、美妆、个护、营养等市场提供绿色、可持续的创新原料产品,已成功服务50余家上市公司,并在美国、加拿大、巴西、法国、意大利、英国、土耳其、日本、韩国、泰国等十余国搭建起全球经销商网络。

2023年11月,泰国In-Cosmetics化妆品原料展

美国纽约第77届SCC年会,创健医疗是本届唯一一家入选演讲的中国公司 

“2024年是我们XVII型胶原蛋白以及整个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出海的关键之年。”李海航向动脉网分享道,尽管XVII型胶原蛋白问世时间尚短,但出乎意料的是,众多海外品牌早已瞩目这颗胶原新星,更让他们惊讶的是,摘得首冠的竟是中国企业。

最后,李海航强调,成为全球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领军企业只是创健医疗的初步目标,依托巨大的产业优势和自身科研优势,创健医疗也在推动四面体核酸、重组弹性蛋白、重组乳铁蛋白、重组丝素蛋白等更多生物创新材料的研发及量产,构建真正多元化的生物合成技术平台。

参考资料:
1、搞脸又搞头,17型胶原蛋白要成「脱发星人」的新救星,36氪Pro
2、钱氏父子二次创业的创健医疗,为啥被奢侈品巨头LV母公司看上?,创业最前线
3、创健医疗IPO:接棒玻尿酸,重组胶原蛋白也要迎来股市“三剑客”?,松果财经
4、喜讯 | 重组人胶原蛋白来了!创健医疗自主研发最新成果发布,创健医疗




文|李汶芸

微信|Kokopellii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Rekkiiie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动脉网

相关新闻

2023年投融资报告:414家中国企业完成IPO,同比下降19%;深创投收获22个IPO;中金资本、英伟达捕获最多新晋独角兽2023年上海市投融资报告丨一级市场融资事件1197个,浦东新区占21%;46家企业IPO,共募资589亿元晚讯|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突破100亿、新羿生物再获1亿元融资、2024年华东医药6款创新药有望迎成果收获期2月私募股权基金备案锐减,数量降四成,金额缩水近半;国资、民企LP参投规模比例5.4:1 | 基金月报沃太能源推进科创板IPO,高瓴、亿纬锂能等参投,户用储能全球第六啄木鸟维修冲击港股IPO,小米、58同城与掌上通参投,中国最大的家庭维修平台汽配智能制造商金麦特完成超4亿元融资;AI SaaS公司迈富时赴港IPO丨05.11-05.17投融资周报2023年北京市投融资报告丨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1174个,海淀、朝阳最活跃;31家企业完成IPO,CVC渗透率为55%早报|唐山打人案属地公安原局长获刑12年;新疆乌什县7.1级地震;抖音回应放贷余额近4千亿元:信息不实;国足0:1卡塔尔1年狂卖426亿美元,我国医药产业有望迎来牛市吉利旗下醇氢科技宣布完成1亿美元融资:投前估值10亿美元安徽大爷,开餐馆一年狂赚4个亿,要IPO了8年估值千亿!华裔天才干出传奇AI独角兽,年入7亿美元,下一步IPO厦门冲出一家AI芯片IPO!4年净赚17亿,斩获全球第一年入超60亿,喜马拉雅再次冲击IPO传遇见小面拟赴港上市,正在与银行商讨IPO事宜,或将筹资约1亿美元快消外企春招丨Sisley希思黎管培生项目开启!1年工作经验可投,自用品福利,六险一金,适合留学生一季度「北京市」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267个;新增5个大额融资事件,1家独角兽企业丨「北京市」投融资季报又一国产GLP-1药企冲刺IPO,年收入超10亿健尔康医疗IPO过会:拟募资7亿 预计年净利降幅18%运营28年的软件即将关停:鼎盛期用户数超1亿、腾讯都得叫声爹晚讯|中国新药临床试验活跃,1类创新药试验占比近70%,5月以来已新增2款国产创新药上市、数亿融资,基因诊断杀出黑马7人创业、1人投敌!Transformer 八子谷歌坐冷板凳5年再成老黄座上宾集采后押注「减肥神药」仿制药,年赚1亿的九源基因冲刺港交所|IPO观察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