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个群体数以亿计,很多人都有着自己的“过敏四件套”:皮肤问题、打喷嚏、鼻塞、眼睛痒随处可见。尤其到春天,空气中漂浮着各种花粉、尘螨、动物毛屑这些过敏原,无处可逃却又无可根治,成为很多人的困扰。在全球,过敏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常见的六大慢病之一,影响了40%的人群[1]。而在中国,每3人中,就有1位过敏患者[2]。从有记忆以来,贾轼博就是和“过敏”一起长大的。他从很小开始就有湿疹,一开始长在脸上,留下许多痘坑一样的疤,后来它们开始发热、变痒,蔓延到四肢关节、颈后,最严重时全身都是。每晚,贾轼博都会蜷缩在床上,两只手不停抓挠,越挠越严重,无法睡个安稳觉。后来他才知道,事情并非“过敏”那么简单,他被诊断为特应性皮炎。这是皮肤科的“一号疾病”,在非致命性皮肤疾病负担中排名第一[3]。罹患特应性皮炎虽无生命之虞,但其带来的剧烈瘙痒和反复发作也让贾轼博不堪重负。如今30岁的他,曾与这种反复发生的煎熬相伴二十多年。中重度患者每年有1/3的时间处于复发期,平均每年出现9次复发,疾病负担沉重[4]。食物、运动、学习压力乃至季节变迁,稍不注意都会成为复发的诱因,他们必须时刻活得小心翼翼。他从没体会过,一个不被特应性皮炎困扰的身体究竟有多自由。27年近10,000天的斗争
当一种疾病或许会与人相伴终身时,不仅仅只是来自于治疗费用和身心上的负担,患者所处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被此所拖累。贾轼博的父母要时刻提防一切过敏原。病情最严重时,母亲几天就要把贾轼博的床单被罩换洗一次,洗之前还要浸泡一段时间,否则很难洗净上面的血迹和脓液。贾轼博喜欢吃海鲜和热带水果,但因为担心复发,父母总会提醒他,“吃一口就行啦!”其实他也并非多想要吃那些食物,只是觉得和弟弟相比,他想吃多少都由自己决定,而自己却是没有选择的。就连运动的资格都被剥夺。即便是最容易实现的跑步,贾轼博也绝不会做,身体的发热和出汗,会让皮肤发痒、变痛,这让他不喜欢出门玩和参加集体活动。小时候,他曾有很长时间都是一个人看书做事,不怎么和同龄的孩子社交,没少被老师说“这小孩孤僻”。为治病,贾轼博已记不清自己用过多少种药物,有些药如同一柄双刃剑,有时候只要停药就立马会复发。无法停止复发,仿佛是每一位特应性皮炎患者躲不过的宿命,背后却“有据可循”。2型炎症是特应性皮炎的核心发病机制,其中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 作为2型炎症的关键和核心驱动因子,相当于诱发炎症反应的“开关”,因此,找准疾病核心机制“对因治疗”尤为关键。同时,多数患者对于长期治疗的认知意识不够,依从性不足,也是造成其难治易复发的原因之一。高考前那段时间,是贾轼博病情最严重的一段时期。除了上眼皮会红肿以外,四肢关节、后颈等身体部位都是复发最严重的地方。一些部位被挠到最严重的时候会出血、发炎,甚至流脓。后来他逐渐发现,当学习或是工作中有压力袭来时,他就很容易复发,皮肤越挠越痒,越痒心里就越烦。“你为什么不能不去抓它?”从小,贾轼博就不被理解,经常会被身边人问起这样的问题,他甚至一度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意志力太差,要是换了别人,一定能做到不去抓挠。被困在复发中的童年
和贾轼博类似,小可 3 岁多的时候被确诊为特应性皮炎,这让妈妈美芽很诧异,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得皮炎?医生安慰她,孩子小,抹点药就好了。熟料,从那时起,一场对抗特应性皮炎复发的漫长战事已然打响。小可 4 岁时,皮疹主要集中在四窝,每次美芽都会用短效类药物压下去,但是由于这个皮疹是反复发作的,所以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又成了美芽的一块心病。从小学 2年级开始,小可又出现了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特应性皮炎只是2型炎症驱动的“第一站”,早期罹患特应性皮炎,未来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2型炎症共病风险也会更高[5],因此尽早对因治疗极为关键。而为了寻找小可发病的诱因,家里甚至还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实验。由于小可总在夜间皮肤瘙痒,美芽和丈夫的怀疑对象从床单被罩、洗衣液、新家具,到鱼缸、房子的采光等。为尽快找到过敏原,夫妻俩甚至专门租了一间房子,去除这些怀疑的物品,就想看看小可是否还会发病。“后来实践经验所得,其实跟那些都没有太大关系。”再后来,小可的食物也成为实验对象。最初几天只能吃大米粥,确认没问题后再一点一点加入其它辅食,每次看着孩子吃着单一乏味的食物,美芽也疼在心上。小可的症状反复十分严重,尤其在晚上,小可只能在家人的安抚下才能入睡。尽管他已尽力忍耐,但有时还会在睡梦中把自己挠醒。而大人也只能在小可睡着后,抓紧睡上一会儿。那段时间,小可的脾气变得急躁,大人也同样身心疲惫,能睡一个整觉都成了一种奢望,家里的气氛也非常不好。偶然的机会,美芽经朋友推荐尝试了中医,中医治疗虽然不用再忌口了,但却不允许护肤,导致皮肤异常干燥,皮损加重,皮肤犹如上千只蚂蚁在爬行,导致小可彻夜难眠,睡眠严重不足。小可不得已,从晚些去幼儿园,一度变成停学在家。那时他鼻尖、脸上都有明显蜕皮,出去玩时,难免撞到其他家长异样的目光,有人直接问这是怎么了、传不传染?也有幼儿园同班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小可接触,“怕传染,这也可以理解。”但最严重的一次,小区的一位好奇心比较强的邻居竟然直接掀起小可的衣服,查看他身上是不是也和脸上一样严重。美芽也是后来听孩子回来讲的,这让她觉得非常不舒服。美芽也开导小可,“孩子没关系,咱们的小脸现在确实不太好看,不太懂的小朋友可能会害怕,但没关系,妈妈陪你一起玩。”刚退休跌入复发深渊
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人群庞大,成人和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人数均占全球首位[6],这是一种全年龄段疾病,从婴幼儿、青少年、成年到老年都可能深受其扰。2015年,张秦刚刚退休,一趟作为庆祝的三亚之旅还没结束,红疹子就已经爬满了全身。谁也没有想到,张秦最后被确诊为特应性皮炎,他的退休生活开始“脱轨”,也让这位曾经的半职业网球运动员被迫离开他一生挚爱的网球事业。“反复钻心、奇痒。从楼上跳下去的心都有。”张秦这样形容那些年的感受。备受复发煎熬的张秦一直在寻找好的治疗方式,为治病很多时候都要辗转去省会或省外。中医、外用药膏、口服激素,甚至扎针、汗蒸、“换血”等,只要是有可能的治疗方法,他都会试一试。“控制好之前看这个病前前后后花了40万” 张秦感慨道。病急乱投医,张秦也吃了不少亏。有次他喝中药后,竟从药渣里拨弄出了一片药,他用舌头舔舔,尝出一股平时吃的药片的味道,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一些当时治疗方式的副作用也逐步显现,如骨质疏松、肝脏问题等等。在2018年的一场网球赛上,他感受到什么叫力不从心,再后来,一次小小的跌倒导致张秦股骨头骨折,他不得不进行了髋关节置换,热爱运动的他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哀莫大于心死”。脸上、手上的皮疹,也引发别人“不待见”。一次坐公交车时,张秦无意间露出了胳膊上的“疙瘩”,周围人一下都散开了。从那以后,他就很少出门了。张秦的妻子也跟着上火。《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71.2%的特应性皮炎患者曾遭到歧视,如在公共场所被人注视,被误认为是传染病,被拒绝握手甚至服务等,严重影响患者心理,部分中重度患者曾有自杀念头或实施过自杀行为。减少反复瘙痒和皮损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望[7]。长期控制
特应性皮炎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属于慢性疾病,除了找准2型炎症核心机制,患者需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应以1年起步设定治疗目标,实现对疾病的长期控制。长期治疗前还需要对疗法的安全性做足功课。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根据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外用药物治疗、系统药物治疗等。轻中度患者可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采用外用药物等进行治疗,中重度患者可选择系统治疗,如口服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等。其中,以生物制剂为代表的一些创新疗法,在控制2型炎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针对其核心发病机制进行“对因治疗”,并帮助长期控制。几年前,张秦在医生推荐下开始使用创新治疗方案对疾病进行长期控制。“活的像个人样了”,张秦由衷的感叹道。他的身体状况日渐好转,他又动起来了。他闲不住,每天都要出门走上一万多步,还在社区里和老伙计们打乒乓球、羽毛球,一打就是小半天。有时还做做陪练,教别人打球,心里有了成就感。他又回到了当初在赛场上意气风发的状态,已经落灰了的骑行“座驾”也重新在一道又一道弯路留下属于它的车轱辘印记。现在能像以前一样做一些可以流汗的热血运动,而不用担心复发、瘙痒难以控制。以前,尤其到夏天他都不愿意出门,生怕别人看到身上的惨状,可越在家越郁闷,越闲越难受。现在张秦由衷地感到不再有异样的眼神看向他,他自己也铆足了精气神,活得比以前更洒脱。回头再看赛场上新落下的脚印与车轱辘在乡村小道的泥印,又何尝不是张秦多年为疾病所困,挣扎之后的一次关于生命激情的爆发与个人的新生。小可在长期控制下情况总体在向好发展,皮肤恢复的速度比以前增快不少,也不必再忌口,就连性格也比以前平和不少。如今,小可每次上完体育课或是打完球回到家,只要及时洗澡,洗去身上的汗液,就不会出现复发的情况。让美芽欣喜的是,儿子小可过去因为抓挠皮肤造成皮损,并没有留下伤疤。身为家长,也不再用过多去担心孩子的病情,如释重负一般。贾轼博也开始了运动,过去从不敢尝试的跑步和游泳,也全都安排上了,他不再担心疾病无法控制地反复复发。自此,父母也不再担心他一个人生活在外地,不再像以前一样,聊天的内容总是局限在“最近皮肤怎么样”的话题。过去,贾轼博晚上躺在床上抓挠自己的身体时,无论是清醒还是半清醒的状态,痒到顶点时总会有一种“不管了”的崩溃心态出现,现如今,他觉得自己可以掌控自己了。随着身体上的瘙痒在逐渐褪去,生活中的条条框框开始解绑,贾轼博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自由。他终于感觉,“轻松很多,仿佛放下了一个什么很大的事情,生活没有限制了。”从出生、成长到学习、工作再到步入人生的下半场,生活不止活一个瞬间,而是无数个瞬间组成了生活。对于不同阶段的患者来说,总有方式可以为无计可施的患者带来信心,可以逃离“复发”,活出第2人生。参考资料:
1. 北京医学会过敏变态反应学分会. 过敏性疾病诊疗和预防专家共识(I).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10): 1387-1394.
2. 中国医学科科学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 等.中国慢性呼吸疾病流行状况与防治策略.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Weidinger S , et al. Atopic Dermatitis,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2018 Jun 21;4(1)
4. Garmhausen D,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different courses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adolescent and adult patients. Allergy. 2013;68(4):498-506.
5. Bieber T,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7;139(4S):S58-S64
6. Tian J. The global epidemiology of atopic dermatit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modelling study. Br J Dermatol. 2023 Sep 14:ljad339. doi: 10.1093/bjd/ljad339.
7. AD之家. 重磅消息|《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正式发布. https://www.chinaadfamily.org.cn/newsinfo/71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