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中学老师:中国人一生的欲望,都在语文书里

中学老师:中国人一生的欲望,都在语文书里

最近刷抖音一定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


一段动态的自然风光或生活场景,搭配“语文”的标题,整个画面看起来竟然意外地契合且熟悉。



这不就是我们曾经在学校里的语文书封面的样子吗?


原来,世界竟是一本巨大的语文书。


曾经觉得最令人厌恶的一句话就是语文书上的:熟读并背诵全文。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自己讨厌的东西,只会感叹:雅,实在是雅。


封面已是精挑细选,内容更是自己接触过的文学的巅峰。



世界是一本语文书


语文书中的描写,是我们最早认识世界的途径。


一群刚刚开始学习语言的孩子,会对书里的每一个生僻字产生疑问,对每一个新听说的词语好奇。


这些东西,在当时无法被一下子理解,但那些词句却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深刻的印象,直到在成长的过程中真正接触到它们,才形成了一个从接触到认知的完整闭环。



最先产生印象的,往往是那些在之前的生活经验里还未接触过的,与美食相关联的东西。


比如说到高邮,可能至今也并不知道它的具体位置,但一定知道那里盛产双黄咸鸭蛋。


在汪曾祺的笔下,咸鸭蛋是名副其实的人间至味: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这鸭蛋的烙印之深,以至于多年后人们再提到这座城市,想到的永远是“双黄咸鸭蛋”。就连作者本人都抱怨过:“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图源:IC photo   


类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里。


对于小说所呈现出来的人性的自私和对金钱的贪婪,我们理解的并不深刻,满脑子都是那段关于牡蛎的文雅吃法:


“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小时候经常边吞口水边看这一段,幻想着牡蛎的味道到底是什么样的?


长大后发现,牡蛎就是生蚝,语文书诚不我欺,真的很好吃。


      图源:IC photo   


那个时候,还没出过远门的自己,也通过语文书把世界走了一遍。


走到了台湾省的日月潭:


“湖把小岛分成两半,北边圆圆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弯弯像月亮,叫月潭”。


      图源:IC photo   


走到了济南的趵突泉:


“池边还有小泉呢: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小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了一个!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整齐的珠花,雪白;有的……这比那大泉还更有味。”


      图源:IC photo   


知道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香山的秋天布满红叶。


惊叹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感慨过“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岳阳楼。


      图源:IC photo   


语文书里的内容,像是给我们提供了一块名为世界的拼图。


彼时的我们虽然还未看清世界的样子,却通过这块拼图开始对周围的一切,对外面的世界懵懵懂懂有了印象,开始拼凑起了属于自己的看待世界的眼光。



语文书中的意难平


曾经,我们在语文书里学到很多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前后照应……那时候不明白,用这些写作手法的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要搞得那么复杂。


如今再看,原来每一段看似波澜不惊的叙述,背后竟都是满满的意难平。



“北海的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这句话,出现在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里。


这是让很多人感觉“后劲儿最大”的一篇课文,仅有800多个字的文章里,唯独这句话出现了两次。


明明有那么多东西可以写,为什么偏偏写“看花”呢?


文章里说,母亲是一个爱花的人,但自从史铁生瘫痪后,她再没摆弄过花。


看到孩子因为身体痛苦,发脾气,厌世,她无能为力,唯一想到的就是带他去看自己最爱的东西——花。


即使面对拒绝,她仍然总是这样问道。


直到最后一次问出这句话,儿子终于答应了自己。然而,这个约定却永远完不成了。



在契诃夫的《凡卡》里,小凡卡的遭遇让人心疼。


“这儿的人都打我。我饿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难受得没法说。我老是哭。有一天,老板拿那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一个9岁的小男孩承受的肉体之苦让人心疼。


而整篇文章最残忍的一句话其实是:“乡下爷爷收”。


那个时候,我们只知道,他的爷爷永远也收不到这封信。


但文中的小凡卡却还不知道这一点,他心中抱有美好的憧憬,甚至在睡梦中还看到了爷爷和厨娘……怀揣着希望的无望,才是最残酷的现实。



年少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天生丽质——“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才华横溢——“十三岁能织布,十四岁能裁衣,十五岁弹箜篌,十六岁读诗书”,这么完美,却还是不受婆婆待见。


现在明白了,焦母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讨厌的是刘兰芝身上的“自由感”,那是一种“不应该”属于那个时代女性的一种品质。


就因为这样的理由,她将两个相爱的年轻人活活逼死,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


纵使最后两家和解,选择将二人合葬,这种死后追封式的补偿,只会让人更加叹息。


坚贞的爱情生错了时代,何尝不是一种意难平。



常常有人说,语文书的内容,和我们的经历是“错位”的。


我们在还不懂爱情的年纪读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到“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读到“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在还不懂生死离别的年纪读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读到“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读到“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永远不能回来了……”


而一旦我们看懂了这一切,我们也便不再是曾经那个无忧无虑的我们了。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以前最讨厌的语文题目,就是分析每一篇文章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总觉得归纳总结中心思想是一件很难的事。


长大后才发现,当初认为很难的那些答案,其实就藏在我们的人生里。


韩愈在《祭十二郎文》里写道:“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这大概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事:年少的时候跟朋友分别,总以为再见的意思就是会再相见。


“我们还年轻,还来得及”“将来有空再相聚”“等我的事业安定下来,再见面”……然而一个挥手,一场毕业典礼,一顿聚餐……之后那个记忆里和你一起玩耍的同伴,可能这辈子也没机会再见了。



鲁迅在《社戏》的结尾说:“再也没有吃到像那夜的好豆,再也没有看到像那夜的好戏了。”


是真的再也没有那样的好戏吗?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


他最想看的“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没有看到;他最害怕的老旦却咿咿呀呀地唱了半天,让人颇感扫兴。


显然戏并没有多精彩。


那豆就更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了,只是最简单粗糙的做法:“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只不过,曾经那个吃豆看戏的少年长大了,心态也变得不一样了。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就像如今我们很多人说的那样,年少的我们什么都想尝试,却没那个能力;等有了那个能力,却又没那个心境了。


前段时间,网上一个话题很火#直到25岁我才真正读完了中学#


语文书里的课程,很多可能需要一生的时间才能读完吧。


离开家乡,与父母分别的时候,才突然理解了父亲“买几个橘子”的意思。


工作之后,发现和孔乙己一样脱不下来长衫的,正是我们自己。


时常觉得自己还没长大,直到发现“爸爸的花落了”,才会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不再是小孩子了。


就连“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挺起来简单且幸福的生活,却可能是很多人终其一生的求而不得。



人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都有对情感与自由的追求和向往,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和不舍。


人又是不同的,对人生与未来的期盼,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小的时候,总觉得每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标准答案。


但长大后才发现,人生从来不需要标准答案,自己就是那个答案。


而这个过程,就叫做成长。




28 / Mar / 2024


监制:视觉志

编辑:小   乔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视觉志

相关新闻

天呐!语文书里的“顶流”,在这件事上“塌房”了四大名著里,藏着中国人一生的四种修行大语文时代必备!藏在课本里的秘密,语文老师不会告诉你从诗词里读懂中国,这套书里藏着无数中国人的文化底气!2024年你想赚的钱,都在这6本书里(年度必读)稻盛和夫:今生所有的经验,都在这30条里官方推荐:动物“适”界里的那些小可爱,都在塔斯马尼亚哪里?“宝宝,你可是小红书里的美区留子”困在电商平台里的商家:一年卖1800万,只挣55万!质问“我是给平台打工吗?”在阿勒泰,我读懂了那个“被困在小红书里”的县城高中生幼儿通识1001夜 | 不可思议的人体世界:嘴巴里的“细菌社区”你可能不知道:钱包里的1美元纸钞,价值15万美元!中国人骨子里的骄傲!龙泉青瓷,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繁花》里的钱:“那个年代,所有人都从地板价开始起跳”蜜雪冰城的招股书里,写满了茶饮这一年的关键变化「人」与「商业」的平衡术,小红书里正在发生的营销第三范式女王安排给哈里梅根的别墅:哈里夫妇被赶出家门一年多后,这里依然空着……《装在套子里的人》:人生的幸与不幸,因果都源于自身“很想停止,但已无法回头”,困在网贷里的年轻人:有人在9个平台借款,8000元债务滚成8万元68岁戛纳影帝漫步上海:大城市里的人很相似,都很疲劳刘强东内部讲话:公司里最大的不公平,是让弱者占强者便宜年度高分爆款台剧:婚姻里疲惫的中年女性,嫉妒没结婚的她困在商业化里的小红书计算机科学里最大的难题:居中显示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