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淡人”面具是有毒职场的解药吗?

“淡人”面具是有毒职场的解药吗?

2月前

 
崩坏中的现代职场,打工人的生存环境,一个比一个恶劣。
 
就说不久前爆发的“312广告圈大地震”事件,名为“面试互助”的在线文档满群飞,密密麻麻的都是职场毒瘤的丑恶行径,字里行间尽显打工人的心酸,深夜引来999+群众在线吃瓜。
 
尽管涉事公司的老板和公关们,第一时间下场删稿、维评、洗地,也没能阻止这场战火从上海广告圈一直蔓延到北、杭、广、深的各行各业,以至于全国都弥漫着广告圈的怨气。
 
虽然吐槽内容有真有假,只能当八卦看看,但随意浏览几条,已足见某些职场的毒性程度。
 
 
这位老板,爱装逼到多位员工共愤,不仅抠门还自恋,引来了大家的花式吐槽:“别说人了,他就是看个洞都想钻进去”,“你的人脉跟你的金针菇一样细”。
 
填表人不愧是干广告的,连怼人都如此幽默风趣,精准踩中观众笑点。
 
 
这家有毒的公司,员工不仅要忍受超高强度的加班,就连休个假都会被追杀到家门口要求改方案,还要无时无刻应对部分非常mean的领导和同事。
 
这家开后宫的公司,不仅内部有严重的男权思想,整体氛围很厌女,还有被性骚扰的风险。
 
 
而这家公司的员工们,已经心累到懒得细说缘由,只粗暴地警告大家:“谁去谁是狗”。
 
光是隔着屏幕,就已经感受到了打工人的冲天怨气,这程度至少能复活100个邪剑仙。
 
 
遗憾的是,这场由广告圈领头的赛博起义,很快就因文档违规而被镇压,流出来的部分内容也只能是且看且珍惜。
 
风波过完,大家伙还得老老实实地端起饭碗,回到一个个大同小异的火坑。
 
不过对于被压榨已久的打工人来说,这场尽抒胸中郁气的线上吐槽大会,也算是苦闷社畜生活中的一场精神胜利。
 
而当部分卑微打工人们还在为这样的发疯命场面喝彩时,一种名为“淡学”的思潮在社交媒体上悄然兴起,由此而来的“淡人”也被誉为最适合职场的新人设。
 
图源网络
 
比起“发疯”这种没有售后的主义,淋漓尽致的爽过后该何去何从?
 
在无力反抗的大环境中一遍遍重复相同的痛苦吗?
 
“淡人”似乎为应对有毒职场提供一条崭新的道路。
 

 
所谓“淡人”,就是对一切都淡淡的人。
 
他们在许多事上有钝感,情绪不易受外界影响,对周围的一切都保持淡然;他们既不会过于亢奋,也不会浪费力气去怨声载道,整个人就是淡淡的,看上去有种要死不活的松弛感。
 
这种美丽又超前的精神状态,表面看起来像加缪口中那个“他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局外人”,内里却是一种“不困于世俗标准和评价体系的超然”。
 
而这正是当下年轻人们正在追捧的最新人设,也是继I人E人之后最新的时尚标签。
 
 
什么样的年轻人可以确诊为“淡人”,网友们已经放出了许多具象化的表征,比如:
 
酸奶过期三天,尝一口没坏,嗯,死不了,喝吧。
 
上下班高峰,被人闪灯按喇叭插队超车,不生气,等等就好了
 
甲方临时变卦,同事升职加薪,嗯,不着急,一切都是造化。
 
领导训话,不生气,抓紧时间点个外卖,顺便在八卦群里求个资源。
 
聊了半年的crush神秘失踪,没关系,可能是意外噶了。
 
如果你出现过多条类似症状,可以初步判定有“淡人”倾向,或者你也可以看看被网友钦点的知名“淡人”,找找其中的共性。
 
比如《我的解放日志》中的女主角廉美贞,前期就是一个很“淡人”的人设,每天像个职场NPC一样出现在工位,一声不吭地干活,不迎合领导也不招呼同事。
 
她的表情总是恹恹的,像持续处于一种发疯过后的平静状态。
 
图源 / 韩剧《我的解放日志》
 
比如被网友吐槽为《如菊传》的《如懿传》,扛着大女主旗号,却让女主在后期走着波澜不惊的憋屈人设和剧情,彼时让观众大为破防。
 
时至今日再看,如懿竟是“淡人”的典型代表。
 
 
以及最近很火的窝囊废文学之“踢到我,你就算是踢到棉花啦”,抖音神曲之“房子着火我拍照,世界乱套我睡觉”,多少也透露着一股“淡学”气息。
 
而当“淡学”流入职场,“淡人”又从互联网最新人设,摇身一变最适合职场的新人设。
 
一个标准的“职场淡人”,在目标上是淡淡的,与世无争,静待退休;在工作上是淡淡的,不内卷、不内耗,不紧不慢地灭火;在社交上淡淡的,不与领导同事深交,保持恰当的疏离;情绪上也淡淡的,好坏照单全双,全然不往心里去;说话是淡淡的,千言万语汇成一个“1”。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司雇我在,人在心不在。
 
 
从打工人的视角看,“做职场淡人,享平静生活”能减轻无序职场带来的毒害;从雇佣方的视角看,拥有一个情绪稳定、遇事不慌、兢兢业业的“淡人”员工,何乐而不为,简直是双赢。
 
但一切果真如此吗?
 

 
早在“淡人”大行其道之前,我们就已经历过“佛系”、“躺平”、“摆烂”、“丧文化”等流行趋势的更迭,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从根本上来说,这些与主旋律相悖的文化,是当代年轻人在与高压社会、过度竞争、无止境内卷现状对抗时,自发形成的一种文化反思。
 
我们试图通过推崇一种“不参与”文化,来脱离世俗的裹挟,努力夺回生活主动权;试图通过追寻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找到在纷繁世事中保全自我的方式。
 
但是,相比于后面这些词汇所透露出的无力感,“淡人”的语境更偏向于千帆过境后的豁达,即任万事万物如何转变,我心自岿然不动。
 
 
人生本就是一个由浓变淡的过程,父辈们头像里的荷花和菊花,中年人在KTV里吟唱的“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一真相。
 
就像王小波曾在《黄金时代》里说的那样: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小时,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捶不了我。
 
“淡人”并非天生,只是在被生活锤炼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对工作、感情、世界祛魅;在种种经历后,看开了、放下了,选择在欲望上做减法,在情绪上做减法,在对他人的期待上做减法。
 
 它不是一种外部评价,而是一种自我诊断。
 
 
当年轻人争相戴上“淡人”面具,向全世界宣告自己是个“淡人”,并将其作为社交密码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是真的“够淡”,而是在渴求这样的心态。
 
超速运转的社会,有毒的职场,高压的房价,世俗对个人的刻板要求,身处于这片动荡的洪流之中,面临着各种无休止的竞争,大家唯一能做的是向内求,寻求内心的超脱。
 
但当年轻人过早地在职场中追求所谓的“淡人”姿态,这究竟是利还是弊?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扪心自问,是否因为没有勇气挣脱崩坏的职场,摆脱有毒的领导和同事,才选择了以“淡人”姿态来自洽,躲在新型社交面具的背后与赛博伙伴共沉沦。
 
 
我们是否是能做到言行一致的“淡淡的”,而不是深夜在吐槽文档里疯狂宣泄情绪,第二天以一种淡漠的表情继续社畜生活,人格在浓与淡之间反复横跳,人生的症结却依然顽固。
 
毕竟,虚假的“淡人”,只会在工作中日渐麻痹,成为一个边缘人;唯有真正的“淡人”,才能用稳固的内核战胜一切,以“局外人”的视野掌控纷繁的局势。
 
在修炼成真“淡人”之前,年轻的我们,


 
参考资料:

淡人,好美丽的要死不活松弛感

淡学,年轻人最流行的社交单品

我为自己把脉,确诊是“淡人”

在线表格999+,广告圈终于疯成了我想象不到的样子 - 广告狂人 (mad-men.com)

设计/视觉:O.O





天水麻辣烫想做的,不只是“2024款淄博烧烤”
刚“塌房”的淀粉肠,怎么就卖疯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青年横财发展会

相关新闻

性格内向,是我职场的隐形“天花板”吗?还有人不知道,其实内衣是可以“隐形”的吗?用“说话按钮”交流的狗子们,是真的学会说人话了吗?澳洲惊现最火爆的全民大讨论:“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澳洲现在好‘无聊’吗?”你是一个容易对什么事都「无所谓」的人吗?离婚后“彩礼”要不要还?最高法明确!“彩礼”的英文是“gift”吗?电商战争下半场的赛点,为什么是“人”?数学天才姜萍进中专,是“普职分流”的锅吗?不喜欢美国“内战”的,是哪种美国人?视力表为什么要用“E”这个字母?难道因为“E”是Eyes的首字母吗?犹太人是如何“夺舍”美国的?你知道过好一生最重要的两个“决定”是什么吗?麻醉知情同意书是医生的“免责书”吗?它究竟保护了谁?中美关系是“震荡下行的熊市”吗?布林肯访华说明了什么?“风情万种”的五渔村,你想去吗?最佳“进村”的旅游方式是?“真正爱一个人,是什么样的?”给AI当“奶妈”,是天涯们的生路吗?自带热搜体制的职场类视频,为什么让人“上头”?大年初一值班,是单身女青年的“救命符”吗?【纯干货】愛中医群课堂笔记第794期-- “右肋痛是肝的问题吗?”【湾区线下 | 读书会报名】《每周工作4小时》书名是认真的吗?「 云集 | 职挂云帆 」关于热搜「原来吃辣是有好处的」是真的吗?研究表明:吃辣竟可以增强免疫力、抑制幽门螺杆菌,甚至可以长寿京东不容忍“业绩不好又不拼”的人,有错吗?“为什么我年年‘先进’,但是下岗/被裁员的那个人是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